书城文学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3228500000045

第45章 记前馆长伍非百

田宜超

伍非百,四川蓬安人,生于清季光绪十六年。早岁加入同盟会,奔走革命。溥仪被打倒以后,又先后参加护国斗争与护法斗争,反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年二十四,乃潜心学问,而尤致力于先秦名辩之学。年三十二,首次发表《墨辩解故》(一九二二年北京中国大学晨光社出版),为梁启超所推重(见梁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三七三页,一九二六年上海民志书店出版),年四十以后,相继撰成《公孙龙子发微》、《大小取章句》、《尹文子略注》、《齐物论新义》、《荀子正名解》、《形名杂篇》与《邓析子辨伪》等专著。连同《墨辩解故》,凡八篇,统名之曰《中国古名家言》。其中,《公孙龙子发微》尚未定稿,即为陈柱之《公孙龙子集解》(一九三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所采录,并因而蜚声海内。盖伍氏治学綦严,所著《中国古名家言》一书,虽累经易稿,而迄未付梓。直至五十八岁,始于南充石印百部,以飨同好。余以一九五四年春夏之交,由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四川省图书馆工作,适值伍氏担任馆长职务,并与同住成都藏书家严氏故宅(当时严宅已归图书馆所有),相处密迩,得与朝夕过从。余之初来,年方少壮,性骀荡而不自检束,颇沈酣于先秦诸子之书。伍氏知之,乃赠余《中国古名家言》一部,余初受之,但见其印刷粗恶,而丹黄满卷。闲中偶一展读,始惊其覃思入微,而臆其必传。越两载,闻北京中华书局已决定出版伍氏之书。然而无几何时,又因反右不果。一九六五年,伍氏以脑溢血卒,享年七十五岁。其遗著几经波折,始由中华书局转交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并因沈有鼎之力荐,终于一九八三年一月,得以出版。但伍氏已归道山,不及见之矣!

伍氏美须髯,善围棋,耽声乐,而其谈锋尤为雄健。尝谓先秦名家,以《墨辩》为正,《公孙龙》为反,《齐物》、《正名》为合。又谓墨者唯实,而公孙龙非之。公孙龙唯名,而儒者非之。洎乎庄子,乃出其谬悠之言,无端崖之辞,纵恣不党,而弗欲以畸自见,遂使是非之论,如画丝织空,言语之道几乎断,名辩之功几乎息,不有荀卿,孰与正名乎?又谓《齐物》既超越绝对之是非,与诸子百家为论敌;而又承认其相对之是非,与儒、墨“时中”、“权正”之义合。惜乎为之太过,以之太甚,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其议论率多精辟类此,

严氏故宅,旧多花木,数亩之间,奇葩吐芬,佳树涵碧,其昔日之主人名之曰贲园,取《周易》“贲于丘园”之义也。园中有古银杏二株(学名Ginkgo biloba LINN.初见于古生代石炭纪,至中生代白垩纪衰退,盖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远古植物之孑遗,富有科学研究价值,望后之来者,勿翦勿伐,世代相承,珍惜弗替),枝柯磅礴,上干霄汉。伍氏暇日,常从容独步其下。余读书有疑义,辄就树下质之。于是疏叶吟风,泠然与语声相和,而往日之纠结于胸臆,百思莫解者,乃于指顾之间,涣然冰释矣!岁月蹉跎,今又三十余载。乔木犹存,而哲人已萎。学海无涯,其谁与问津乎?吾蜀自古迄今,素以人文蔚起,见称于世,建馆以来,凡八十年,供职于斯者,英才辈出,概乎有闻。然而求其学养深厚,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者,唯伍、蒙二氏而已,宜超不敏,不足以缵前贤未竟之洪绪。其极深研几,上窥东方学术思想之堂奥,而以文字著述承先启后,冠冕百代,为吾华夏增辉,则唯有寄厚望于来哲耳!

(原文载《四川省图书馆建馆八十周年纪念文集》)四川省图书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