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3228300000052

第52章 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3)

统筹城乡为基层党建带来了新机遇。一是受到了教育,通过城乡党员互动、网络交流,提高了政策水平、科技文化素质、致富技能,增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领。二是落实了权利,城乡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得到更好保障,行使权利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三是体现了价值,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新机会和发挥作用的新平台。四是得到了实惠,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有力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推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了城乡生产生活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使基层群众在统筹建设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城乡统筹变革也带来了新挑战,特别是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活动方式、功能发挥以及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城乡统筹党建体制涉及到一系列利益协调、组织设置和工作模式的调整。比如,撤村并社区的快速转型、农村社区化管理体制、城乡流动党员增多引发的利益协调、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增多等,需要深化城乡党建统筹工作。与此同时,城乡之间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由于社会结构变迁导致的人员流动、身份多元、产业业态多元等情况出现,使得基层组织设置和运行都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压力。

从区域、城乡、机构性质等多个层面来看,基层组织建设也表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基层党组织结构失衡,不适应城乡统筹社会的要求。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村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农村青壮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大量流失,农村党组织出现老化和空心化的问题。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流动党员和“两新”组织中难以发挥,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无法有效覆盖是突出问题。二是部分基层群众对少数党组织的认同感降低,制约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三是组织功能定位缺乏系统化。由于省情和经济发展现状,各地党组织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党员结构、文化素质等方面。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党的组织资源影响、带动进而优化配置各类发展资源,尤其是促进城市各种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向农村流动,把党的组织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使党组织始终成为“两化”互动的坚强领导力量,使党建工作始终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紧扣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重点任务

刘云山同志指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是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完善服务群众职能,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建立有利于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组织架构,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保障。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打破传统的基层党组织之间相互分割的封闭性和狭隘性,在乡村之间、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优化配置资源,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发展共进,使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实际上是党自身的一种转型,资源配置的一种再调适,打破过去基层党组织资源分配不均衡,赋权于基层党组织,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改变基层党组织缺乏容纳社会新兴力量的束缚,发挥好表达公共利益和整合公共利益的职能,重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强的基石。

从2012年3月以来,四川省以县(市、区)党委为实施主体,从党支部入手,对全省18.6万个基层党组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这次大调查,基本摸清了全省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运行现状,全省185844个基层党组织,划分为先进的占36.8%,一般的占56.1%,后进的占7.1%。各级党组织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细化量化分类定级的具体评价标准,推进“三分类三升级”有效开展。“三升级”的考核目标为,在一个县(市、区)范围内,村(社区)先进党组织争创全国全省全市先进党组织年提升率达10%以上,一般党组织争创县级以上先进党组织年升级率达15%以上,后进党组织年转化率达90%以上。为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奠定了深厚的现实基础。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各级党组织强化整体功能,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意见》,特别强调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突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主题,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争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争当为民务实清廉型党员干部。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和服务型党员队伍,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加强对服务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领导。目前,党的基层资源存量大、类别多,结构呈多样性。要激活这样庞大的组织体系,必须用新的观念、新的战略和手段,有效改善存量巨大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使基层组织数量上的优势转化为新时期党建的有效能量和党执政的根本基础。当务之急是分类推进农村、机关、社区、国有企业、学校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力量薄弱地区的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社会有效覆盖。其次,按照“政治素质好、带领力量强、服务能力强”的要求,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带领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最后,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基层党员干部的关怀帮扶。同时,要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机制。

四、加强作风建设

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不仅事关党的事业的成败,也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一)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论述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并就作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克服形势主义、官僚主义,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治理和杜绝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党的十八后,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改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就是党员干部要心系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加大力度解决民生难题;强化工作执行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对确定的各项工作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实行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基层工作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重大工作部署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

在实现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四川“两个跨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法,是确保四川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把坚持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自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在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中始终保持这一传统和扩大这一优势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四川省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之义。

(二)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