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智慧的25堂课
3228000000017

第17章 办法总比问题多

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航线

哲学家漫步于田野中,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齐,犹如用尺子量过一样。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

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他要哲学家自己插插看。哲学家卷起裤管,喜滋滋地插完了一排秧苗,结果竟惨不忍睹参差不齐。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时,眼睛一定要盯住一样东西。

哲学家照做,不料他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弯曲的弧线。

老农问哲学家:你是否盯住了一样东西?

“是啊,我盯住了那边吃草的水牛,它可是一个大目标啊!”

“水牛边走边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着它移动,你想你插的秧苗能不成弧形吗?”

哲学家恍然大悟。这次,他选定了远处的一棵大树为目标,果然插出来的秧苗非常整齐了。

老农并不比哲学家有智慧,但他懂得去比照清晰的目标做事。没有清晰目标的航船,就永远没有一条清晰的航线。没有一条清晰的航线,又何谈抵达终点?

死了的人没有问题

企业家坐在餐厅的角落里,独自喝着闷酒。一位热心人走上去问道:您有什么难题不妨说出来,我也许能帮助您。

企业家看了他一眼,冷冷地说:我的问题太多了,没有人能够帮我的忙。

这位热心人立刻掏出名片,要企业家明天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

第二天,企业家依约前往。这位热心人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企业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热心人用车子把企业家带到荒郊野外的墓地。两人下了车后,热心人指着那些坟墓对企业家说:你看看吧,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统统是没有问题的。

企业家恍然大悟。 只有死了的人才没有问题。成功旅途中只要有问题,就有成功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和解决问题,成功就有可能。

学着在脑海中弹钢琴

一位钢琴家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了,他被囚禁在刚好能栖身的笼子里,一关就是7年。7年过去了,他的身体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周围的同伴也一个接着一个死亡。可是,他的心中仍充溢着一定活下去的强烈欲望。

战争结束后,钢琴家被遣返回国,开始他新的生活。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弹钢琴的造诣和熟练程度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比被俘虏之前还精湛。

原来在被俘虏的那段期间,为了克服极度的恐惧并且鼓励自己继续活下去,钢琴家每天都在脑海中弹钢琴:所有的动作都与真实的没有两样,7年下来,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你的成功历程正如你的所思所想。你将来想在生活中实现什么,你的头脑里现在就要经常出现什么画面。

把自己当成做错事的人

张李两户人家紧邻而居,但是家庭气氛却大大不同。张家的人相处其乐融融,生活幸福美满,而李家的人则经常争吵,每天都闹得鸡犬不宁。

有一天,李家的人忍不住来问张家的人说:你们家为什么从不争吵?你们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

张家的人回答: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这一家人都认为自己是做错事的人,而你们一家人都认为自己是做对事的人。 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就会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经历一次宽容,就会打开一道爱的大门。人际交往中,先认错先礼让,许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打开他的心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爱、了解别人,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

只要把声音改变一下

乌鸦急促而忙碌地在搬家。鸽子疑惑不解地问:这树林不是你的老家吗?你干吗还要再迁徙搬家呢?乌鸦叹着气说:在这个树林里,我实在住不下去了,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

鸽子带着同情的口气说:你唱歌的声音实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维,所以大家都把你当作讨厌的人物。其实,你只要把声音改变一下,或者闭上嘴巴不要唱歌,在这林子里,你还是可以住下来的。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即使搬到另外一个地方,那里的人还是照样会讨厌你的。 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去改变自己。一味地抱怨和逃避只能是对生命的浪费,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丝毫裨益。

不等弯腰就飞开

有只乌鸦教育它的儿子说:我的孩子,你要特别当心人!他有黑黑的头、白白的牙齿。如果他向你走来,弯下腰去的话,就是要捡石头扔你了。这时你要马上飞开!

小乌鸦想了想道:妈妈,不过人是有各种奸计的。所以,你还是叫我不等他弯腰就飞开好。因为谁知道呢,也许他怀里早就藏了石头? 未雨绸缪,别等到生命受到威胁时再去采取措施。

从一点点开始

有条小鲤鱼还只是个鱼苗,就被渔民捉住了。

“权当充数吧,渔民看着这抓到手的小鲤鱼说,这也许是今晚盛餐的一个好兆头,就把你放在鱼篓里吧。”

这条可怜的小鲤鱼对渔民说:我能做成什么菜呢?还不够您塞牙缝,把我放了吧。我是罕见的红色鲤鱼的后裔,就让我在水里再长长吧,好让我领略到作为一条鱼的快乐,等我长成大鱼,只要您在水边一个口哨,我就自己跳到您的鱼篓里,那时,还可卖个好价钱。不然的话,您得捉上百十条我这样的鱼,才能够勉强让您晚上不饿,那太费神了。听我的,这真没多大意思。

“没什么意思?算了吧!”渔民说,鱼啊,你这么漂亮,还挺会说的,我甚至都想放你回去看你长成大的红色鲤鱼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可你是枉费口舌了,你到油锅里去吧,今晚我就会把你油煎了吃掉。 从一点点开始,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一点一点地积累前进的资本。

别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沉醉

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远途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彼此在自己小圈子里沉醉的人死了,懂得合作的人却过上了好日子。合作——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它能帮助你克服各种混乱。

只要我们能仔细倾听

小猫长大了。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3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

小猫惶惑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陶罐边,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的忙,把香肠和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看到一个妇人叨念着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干吃剩了,也不会收好,小猫的鼻子很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很开心,它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您说的一样,只要我仔细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些什么。

靠着倾听别人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一只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孩子的: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只要我们仔细倾听,世界每天都会教我们该如何生存的。高声吆喝只会丧失学习机会,唯有保持聆听才能获得更多,看得更深。

拒绝独自享用

有3只老鼠结伴去偷油喝,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们只能闻到油的香味,根本喝不到油。它们很焦急,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很棒的办法,就是一只咬着另一只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他们取得了共识:大家轮流喝油,有福同享谁也不能独自享用。

第一只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想:油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轮流喝多不过瘾,今天算我运气好,不如自己喝个痛快。

夹在中间的第二个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没多少,万一让第一只老鼠把油喝光了,我岂不是要喝西北风吗?我干吗这么辛苦地吊在中间让第一只老鼠独自享受呢?我看还是把他放了,干脆自己跳下去喝个痛快!

第三只老鼠则在上面想:油是那么少,等他们两个吃饱喝足,哪里还有我的份,倒不如趁这个时候把它们放了,自己跳到缸底喝个饱。

于是第二只老鼠狠心地放了第一只老鼠的尾巴,第三只老鼠也迅速放了第二只老鼠的尾巴。他们争先恐后地跳到缸底,浑身湿透,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加上脚滑缸深,他们再也没有逃出油缸。 单打独斗,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样通常很难成功。真正的强者,讲究双赢,追求团队合作。

去点燃生命之光

有一对老夫妇,女的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也没有事先约好,就直接前去拜访哈佛的校长。

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人根本不可能与哈佛有业务来往。

先生轻声地对秘书说:我们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校长整天都很忙,恐怕没时间见你们!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钟头,秘书一直不理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但他们却一直等在那里。

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

校长非常不情愿地同意了。

校长严肃地而且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这对夫妇。

女士告诉他: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上过一年学,他很喜欢哈佛,他在哈佛的生活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了意外而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个纪念物。

校长并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很可笑,他不耐烦地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读过哈佛而后死亡的人建立雕像的。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这里岂不成了墓园。

女士解释说:不是,我们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条纹棉布衣服及粗布便宜西装,然后吐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超过750万美元。

这时,这位女士沉默不讲话了。校长十分高兴,因为总算可以把他们打发了。

这时只听见女士转向她丈夫说:只要750万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

就这样,这对夫妇离开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一所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这所大学就是后来全球知名的斯坦福大学。 一支蜡烛不会因点燃另一支蜡烛而降低自己的亮度,甚至在点燃的瞬间,自己更加辉煌!去点燃生命之光吧,你最终会美梦成真的。

相生互旺,相克互损

在一间工具房中,有一些工具聚在一起开会,大伙商量要怎样去对付一块坚硬的生铁。

斧头首先耀武扬威地说:让我来,我可以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于是斧头很用力地对着铁块砍下去。可是只有一会儿的工夫,斧头便钝了,刃都卷了起来。

“还是让我来吧!锯子信心十足地说。他用锋利的锯齿在铁块上面来回地锯,但是没有多久,锯齿都锯断了。”

这时锤子笑道:你们真没用,退到一边去,让我来显显身手。于是锤子对铁块一阵猛锤猛打,其声震耳。但锤了好久,锤子的头也掉了,铁块依然无恙。

“我可以试试吗?小小的火焰在旁边请求说。大家都瞧不起它,但还是给了一个机会试试。”

小火焰轻轻地盘卷着铁块,不停地烧,不停地烧。过了一段时间,在它坚忍的热力之下,整个铁块终于烧红,过了一会儿,铁块开始熔化了。再过一会儿,铁块完全熔化了。 万物相生相克,我们应学会利用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一规律办事。“相生”“互旺,相克”互损,就看我们如何取舍。

让他三尺有何妨

清代康雍年间,桐城的张廷玉在京城做官。家人在桐城建相府时与邻居发生争执,彼此为三尺宅基地互不相让,官司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连忙送信给张廷玉,盼望他给县令写信通融。

张廷玉见家书后,复诗一首寄回:

千里求书为道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

谁见当年秦始皇?

总管接信后,深深领会到张廷玉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见张家退让三尺,也随即后退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诉讼,还为过往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地方便了邻里乡亲。

量大福大,以宽大的胸怀、礼让于对方,往往是后福无穷。能真正懂得礼让的人,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擦干净你的窗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擦干净你的窗。别光埋怨别人不干净,也许你擦亮眼睛之后才明白:别人身上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眼睛有问题啊。

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着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制定合理的分粥方案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3人的分粥委员会及4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太平均,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7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组织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制度。

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3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人均未能体认到这一点,等到出现重大损失才寻求弥补,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相信梦想

两条欢天喜地的小河,发源于同一高山,都非常向往远方的大海。于是,他们相约一起去寻找大海。当他们经过了山林幽谷、翠绿草原之后,一片干荒的沙漠却阻隔了他们流向大海的去路。面对这片荒漠,他们一筹莫展。

倘若不顾一切往前奔流,他们的身体一定会****荒的沙漠吸干;若是就此停滞不前,就永远也到达不了向往已久的自由的大海。于是,他们相对叹息,正在此时,云彩仙女闻声而至,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走出困境的建议。

云彩仙女让他们先化为蒸汽,然后由她带领着他们穿越沙漠,走向大海。第一条河绝望地认为这种办法绝对不行,执意不肯按照云彩仙女的办法去做,只是宿命地流向前方,最后被无情的沙漠吞噬了。而另一条河却毅然化成了蒸汽,由云彩仙女牵引着越过沙漠,然后随着暴雨降落下来,还原成河水流到大海,最终实现了自己投入大海怀抱的梦想。 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们应该像第二条小河一样,坚信一切困难、挫折、失败都会过去。若想让梦想变为现实,你得在心中相信——梦想可以变成现实。

子非鱼,安知鱼乎

一个学生来告诉老师,抱怨班里有某人特讨厌,总喜欢跟他比,影响了他的学习。

老师问这学生,你喜欢吃苹果吗,学生愕然,但还是回答:不喜欢,但喜欢吃雪梨。

“你不喜欢吃苹果?”

“对!”

“那有没有人喜欢吃苹果?”

“当然有!”

“那你不喜欢吃苹果是苹果的错吗?”

学生笑笑说:当然不是!

“那你不喜欢他是他的错吗?”

……

“你喜欢吃雪梨?”

“对!”

“如果你的好友来了,你会请他吃吗?”

“会啊!”

“你怎么知道他爱吃呢?”

“问呗!”

“那还好,但很多人就不是这样,觉得自己喜欢就以为他人也喜欢。” 自己喜欢雪梨,以为鱼也会喜欢,所以当成鱼饵放在钓钩上去钓鱼,鱼儿总是不上钩,于是就埋怨,这鱼儿怎么回事?古人说,子非鱼,安知鱼乎?

太容易到手的东西往往没人珍惜

一位游人到乡间旅行,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太容易到手的东西往往没人珍惜。很多时候,一个头衔、一点奖励,哪怕官职再小、奖品再薄,也不要轻易授人,最好能够激励别人通过公平竞争去获得。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以静制动

周宣王很喜欢观看斗鸡。他的门下有位专门驯养斗鸡的纪浪子。

有一天,有人从外地送来一只很强壮的斗鸡给国王,周宣王很高兴地将它交给了纪浪子。

过了几天,周宣王便问道:几天前交给你的斗鸡,你将它训练得怎样了?可以上场比斗了吗?

纪浪子说:还不可以,因为这只鸡血气方刚,斗志高昂,还不宜上场。

再过几天,急性的周宣王又问同样的问题。纪浪子回答说:还不能上场。因为这只鸡,看到其他鸡的影子,就会冲动,所以还不能上场。

又过了几天,周宣王再问。这回,纪浪子便说:可以了!因为当它看到其他斗鸡,听到它们的声音时,一动也不动,它的心已不受外物所动,就像木鸡一样,现在可以上场了!

于是,周宣王便用这只鸡去参加斗鸡,它一上场就稳稳站立,毫无摆动,即使其他斗鸡在它身边百般挑逗,它仍然无动于衷。以眼睛注视对方,对方被吓得自然后退,没有一只鸡敢向它挑战。 当别人对我们的建议或言论提出异议时,不要轻易动怒,应心平气和地聆听,有时则应大智若愚,发挥斗鸡的心理战术——以静制动,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王先生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王先生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王先生一边抱怨命运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优厚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王先生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换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王先生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王先生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没有一个接纳他。

然而,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王先生一直想改变的命运。

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王先生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翘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王先生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王先生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王先生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的清楚。

刹那间,王先生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从此以后,王先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王先生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他所编写的各类教材教辅书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王先生的头上。业余时间,王先生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王先生已被调至自己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诱人的果实。

先制造出矛盾来

有一个推销员,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出名。他已经卖给牙医一支牙刷,卖给面包师一个面包,卖给瞎子一台电视机。但他的朋友对他说:只有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

于是,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那里是一片只有驼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对遇到的第一只驼鹿说,您一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

“这里的空气这样清新,我要它干什么!驼鹿说。”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

“真遗憾,可我并不需要。”

“您稍候,推销员说,您已经需要一个了。说着他开始在驼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厂。你真是发疯了!他的朋友说。不,我只是想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

当工厂建成后,许多有毒的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不久,驼鹿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

“这正是我想的。推销员说着便卖给了驼鹿一个。真是个好东西啊!推销员兴奋地说。”

驼鹿说:别的驼鹿现在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

“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可是你的工厂里生产什么呢?驼鹿好奇地问。”

“防毒面具。”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地回答。 需求有时候是制造出来的,解决矛盾的高手往往先制造出矛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