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人士都在看的金科玉律
3227800000018

第18章 苏格拉底因果定律

——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这是亘古不灭的定律。

著名的苏格拉底因果定律,又被称为因果法则,也可表述为:今天的结果昨天造成的,今天又为明天种下了因。这个法则是如此深奥且具影响力,以致世人往往又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它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简言之,因果定律是指任何一项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结果,必定有一个或多个发生的原因。每个人都生活在因果定律中。大到天体运行、山河易位,小到一草一木、一饮一啄,都是因果定律运行的结果。

如果你发现某人在某一方面非常成功,而你也模仿他做同样的事情,你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如果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种下同样的因,你终究会得到和别人同样的果。这并不是奇迹,不是要靠好运,也不是“天时地利”所决定的。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因果定律告诉你:如果你要成为某一行业中最成功、收入最高的人,你就要去发现其他高收入、高成就的人所做的事情,并且学着去做。如果你能够不断去做得和他们一样好,你最后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这一定律和万有引力一样,是始终存在、无法避免的。假如你一心向往别人的成就,却不去执行他们成功的原因,你就无法得到那些成功者同样的结果。你就走到了因果定律的反面。

怎么栽,必定怎么收

如果你为成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你就会得到和其他人同样的效果。你也绝对不会感到意外,或认为这是一种奇迹和好运。这只不过是你施行了因果定律而已。种了就会有收获,哪怕你当初并没有期望获得收成。

一次,拿破仑·希尔应邀去一所学院讲学,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欢迎。他说此行不虚,因此婉言拒绝了校方付给他的100美元的报酬。

第二天早晨,那所学院的院长对学生们动情地说:“在我主持这家学院的20年期间,我曾经邀请过几十位人士前来向学生们发表演说。但是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人拒绝接受他的演讲酬金,因为,他认为他已在其他方面有所收获,足以弥补他的演讲酬金。这位先生是一家全国性杂志的总编辑,因此我建议你们每个人都去订阅他的杂志。因为,像他这样的人一定拥有许多美德及能力,是你们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必须用到的。”

不久,拿破仑·希尔所主编的《希尔的黄金定律》杂志社收到了这些学生6000多美元的订阅费。在以后的两年中,这所学院的学生以及他们的朋友一共订阅了50000多美元的杂志。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证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他在田里劳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他急忙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弗莱明赶紧把这个小孩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新奇的马车停在农夫家,从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问:“这是你的儿子吗?”“是的。”农夫骄傲地回答道。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在绅士的帮助下,农夫的小孩从圣玛丽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1944年,他受封骑士爵位,并获得诺贝尔奖。

希尔和弗莱明收获了信任和善意的回报,因为他们播种了善的种子。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这是亘古不灭的定律。所以你必须确信,付出便会有收获。

“鸟儿无意中带来的一粒种子,谁能料到多年以后会长成一棵大树呢!”金女士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机缘来,每每对旅途中的一件很小的小事慨叹不已。

14年前的一个夏天,金小姐作为一名公司职员从台湾来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个家用产品展览会。午餐就在快餐厅里自行解决,当时人很多,金小姐刚坐下,就有人用日语问:“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是一位白发长者正端着饭站在面前。她忙指着对面的位子说:“请坐。”接着起身去拿刀、叉、纸巾这类的东西,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也拿了一份。一顿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临走时递来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金小姐一看,哟,原来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长呢。

一年以后,金小姐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户突然不做了,而这时,新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连样品都做好了,更何况,这是她唯一的客户!怎么办?真的一起步就要破产吗?无奈之际,她突然想起那位日本老人来,就抱着一线希望去了一封简单的信,说不知您是否还记得我,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如果您有机会来台湾希望来看一看。信发出后一星期,就收到了回信,老人说即日启程来台湾。两天后,他真的来了,还带来了六七个公司职员。他们拿出样品让她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和质量之后,当场下了足够的定金。金小姐惊喜地问:“您在台湾有很多大客户,而我这里只是个小公司,您信得过我吗?”老人从皮箱里拿出一本书来,名字叫做《人心的贮存》,说:“当初你在芝加哥给我小小的帮助时,你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就像我在书中所写:‘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正是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的。”

这又是一个反映因果定律的绝好范例。

布瑞姆博士在《阿波罗精神》一书里说过:自然界有其均衡,这是人力所无法破坏的,因为我们知道因果定律是自然界最无情而又最报应不爽的。然而,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均衡点,这是因为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不知道我们的人生与社会一定躲不过自然的铁律:怎么栽,必定怎么收。

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只是你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西班牙格言

当桃乐赛杜伦读到这句话时,他说:“如果你是第一次听到这句严厉的格言,不禁想象冥冥中似乎有一个天使,手里握着一把火焰熊熊的宝剑。可是经我再三深思,我才体验到那个天使手里握的不是宝剑而是一架天平。在天平的一边,你喜欢放什么就放什么。天使说:你要成为名人吗?好吧!那么除了睡觉以外,你得把其他时间都放在名誉的追逐上。只要你肯花时间,肯牺牲,你自然会声誉日隆。你要财富吗?每天只想着钱,研究如何赚钱,把你一部分生命投下去。天平的那一边就会堆满黄金,只是要以其他东西作为代价。也许你要的是智能?那么,天使要求的代价也更高,你就必须过善良随和的生活,追求知识,并喜爱真理,永不妥协。

每一件东西都有一个价格。这个观念,在日常生活里是我们所熟悉的。假使我们走进一家自选商店,推着那辆手推车往前走,随手把一罐番茄酱、一块乳酪、一个面包、一条腊肉、一卷通心粉放在车上,在出口处,店员会核算一下,这许多东西共值多少钱,然后用一个纸袋装起来。我们付了钱以后,便可带回家去,作为午餐。

生命的天平也是如此,我们把心里的欲望放在天平的一边,另一边就是所付代价的砝码。等天平两边平衡时,你便可以把你要的东西取去。有时候代价似乎很高,可是你记住,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你一定要付相当的代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原则很简单,也很公平——你要什么都可以,只是你必须付出代价,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劳而获的。”

简·路易斯·埃蒂纳博士,这位单独登上北极的男子,解释了北极那侵袭世界的冰和雪给他带来的震撼:“有两种最伟大的‘幸福时刻’。其一,当你被一个梦想萦绕;其二,当你实现它时。拥有梦想与实现梦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但你必须不屈不挠追逐它。在每个车库都有一些被遗弃的自行车,因为它们使得主人屁股酸痛。他们的主人不懂得这种疼痛是学习新本领的必要过程。在享受到幸福时刻之前,我被冻得失去知觉,我几乎放弃!通往成功的途径有很多种,但你必须承认,要奏出曲子,必须先学会音阶,要享受幸福,必须先予以付出。”

众所周知,香港的成龙拍戏是不要命的那种,敬业到了这种地步在演艺圈中已是很难找到第二位了,而关于他在拍戏中究竟受过多少伤,最终还是被一个记者问了出来。成龙坦言:

“受伤次数数不过来,像这里断过一次,这里断过三次,这里烧伤过,这里烂过,这里裂过,这里开过……反正从头顶到脚趾,全身没有一处没受过伤的。以前拍电影没有保险,拍火戏时,我用真火,眼毛都烧没了,真火和假火是两回事,拍戏时就是在玩命。我的电影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谈,而且拿到法国好多大学去当教学资料,我觉得很骄傲。要说我至今印象最深的一次受伤还就是我脑袋开刀那次。那时候在南斯拉夫,又有战乱,医疗水平也不高,我真以为我会死掉。因为那个事情的影响,我现在做事是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我只想今年做什么,不想后年。生命是这么脆弱,所以我不会浪费我每一天的生命。我不说我对得起社会,但最起码我对得起我自己。应该说,开刀那事把我整个人生观都给改变了。”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这首歌引起的强烈震撼难道仅仅是唱着好听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不平凡的过程,才有不平凡的结果。要成功必须加倍努力,而且要比他人更努力。

耕耘收获法则是因果法则的必然衍生,“你今天的生活是过去耕耘的结果”。如果你辛勤耕耘、矢志不移,你就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地位和成功。当你环顾生活中的各方面——你的健康、你的人际关系、你的收入、你的业绩水准、你对事业的满意度与安全感——你现在所看到的都是过去耕耘,亦即投入生产因素的成果。

如果你对现在的收成不满意,不管是基于何种原因,一切的改变都要看你自己愿不愿意立刻开始改变耕耘方式。假如你想改变生活,就要投入不一样的生产因素。就像农夫用不同的种子会长出不同的果实一样,你必须植入不同的思想与行动,才能获得不同的结果。

怀着热诚去做额外工作,才会有额外的成功

爱默生曾说过:

因与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果早就酝酿在因中,目的存在于手段之前,果实则包含在种子中。如果你服侍的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主人,你要多加服侍他,把债务记在上帝的身上。每一件事都会重新得到回报。回报得越晚,就越对你有利;因为这种财富是以复利加复利来计算的。大自然的法则是:从事工作,你将拥有权力;但是不工作的人,将没有权力。

人们愚蠢地迷信他们自己可以被人所欺骗,他们终生感到痛苦。但是,一个人除了被自己欺骗之外,别人是不可能欺骗他的。在我们所有的交易中,总是有一个沉默的第三者存在。事情的本质自会保证每个合约都可获得履行,因此诚实的服务不会招致失败。

爱默生在他的随笔《论报酬》中写道,每一个人会因他的付出而获得报酬。这项法则叫做报酬法则,也可以被称作耕耘收获法则。这表示不管你耕耘的种类与多寡,你永远会因付出与努力而获得报酬。也许你以前已读过《论报酬》这篇文章。请再读一遍?选这篇文章的奇怪之处是你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博恩·崔西认为:报酬法则的涵义是,以长期来看,你的报酬绝对不会超过你的付出。你今天的收入就是过去努力的报酬。假如你要增加报酬,就要增加你的价值贡献量。

你的心态、快乐与满足感,是耕耘心态的结果。假如你将许多思想、远景、成功的意念、快乐和乐观放进心里,就会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积极肯定的经验。

耕耘收获法则的另外一个必然结果,我们有时称为超额报酬法则。这个法则是说,伟大的成就都是发生在那些有多进少出习惯的人身上。他们会加倍致力得到回馈。他们一直找机会去超越预期目标。

而且由于他们一直得到超额报酬,他们也会一直受到雇主及客户的加倍赞赏,并且因为销售非常成功而获得相当的财务报酬。

你生活中的主要责任就是要把因果法则(及其必然结果)紧密地应用在自己及行动上面,不管别人是否在看,你都要坚信这个法则必定有效。你的工作就是去种下你期待欢乐生活的种子。

如果你这么做,必定会获得并享受你的收获。

记住:你的报酬不会超出你的付出。所以,怀着热诚去做额外工作,才会有额外的成功。

希尔曾经聘用了一位年轻的小姐当助手,替他拆阅、分类及回复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当时她的工作是听希尔口述记录信的内容,她的薪水和其他从事相类似工作的人大致相同。有一天,希尔口述了下面这句格言,并要求她用打字机把它打下来:记住:你唯一的限制就是你自己脑海中所设立的那个限制。

当她把打好的纸张交还给希尔时她说:你的格言使我获得了一个想法,对你、我都很有价值。

这件事并未在希尔脑中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从那天起,希尔可以看得出,这件事在她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开始在用完晚餐后回到办公室来,并且从事不是她分内而且也没有报酬的工作。她开始把写好的回信送到希尔的办公桌来。

她已经研究过希尔的风格,因此,这些信回复得跟希尔自己所能写的完全一样好,有时甚至更好。她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直到希尔的私人秘书辞职为止。当希尔开始找人来补这位男秘书的空缺时,他很自然地想到这位小姐。但在希尔还未正式给她这项职位之前她已经主动地接受了这项职位。由于她在下班之后,以及没有支领加班费的情况下,对自己加以训练,终于使自己有资格出任希尔属下人员中最好的一个职位。

但尚不只如此而已。这位年轻小姐的办事效率太高了,因此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开始提供很好的职位请她担任。希尔已经多次提高她的薪水,她的薪水现在已是她当初来这儿当一名普通速记员薪水的四倍。对这件事希尔实在是束手无策,因为她使自己变得对希尔极有价值,因此,希尔不能失去她。

这就是进取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年轻小姐的进取心,除了使她的薪水大为增加外,还为她带来一个莫大的好处。在她身上,已经发展出来一种愉快的精神,为她带来其他速记员永远无法领会的幸福感。她的工作已经不是工作了而是一个极为有趣的游戏,由她自己去玩。甚至即使比一般的速记员提早来到办公室,而且在她们一听到钟敲响五下而下班之后,她还留在办公室内,但是,比较起来,感觉上,她的工作时间反而比其他工作人员短。对于喜欢工作的人来说,辛勤工作的时间并不难挨。

不管你目前是从事哪一种工作,每天你一定要使自己获得一个机会,使你能在平常的工作范围之外从事一些对其他人有价值的服务。在你自动提供这些服务时,你当然明白,你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上的报酬。你之所以提供这种服务,因为它是你练习、发展及培养更强烈的进取心的一种方式。你必须先拥有这种精神,然后才能在你所选择的终身事业中,成为一名杰出的人物。

斯格尔涂料公司的总经理马克之所以能够由一个速记员而一步一步往上升,就是因为他能做别人并未希望他做到的工作。他最初是在一个懒惰的书记之下做事,那书记总是把事情推到下面职员的身上去做。他觉得马克是一个可以任意指派的人,有一次便叫他编一本斯格尔先生前往欧洲时需要的密码电报书。那个书记的懒惰,使马克有了做事的机会。马克不像普通人来做这个工作那样随意简单地编在几张报纸片上,而是把它们编成了一本小小的书,并且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再用胶装订得好好的。做好之后,那书记便把电报本交给斯格尔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斯格尔先生问。

“不……不是……”那书记战栗着回答道。

“是谁做的呢?”

“我的速记员马克做的。”

“你叫他到我这里来。”马克到办公室来了,斯格尔说:“小伙子,你怎么会想到把我的电码做成这个样子的呢?”

“我想这样你用起来会方便些。”

“你什么时候做的呢。”

“我是晚上在家里做的。”

“啊,我很喜欢它。”

过了几天之后,马克便坐在前面办公室的一张写字台前;再过一些时候,他便代替了以前那个书记的位置。

成功固然需要能力、需要投入,但很多时候也需要来“运气”一类的东西。在企业中能给你分发幸运的人就是你的领导。他分发幸运的标准有很多,但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一点,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他的标准,这一点就是:超越上司对你的期望。

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总是能让领导领略到喜出望外的感觉,他将会对我们建立起更高的信任与依赖,产生赏识,从而在有限的资源分配中向我们倾斜。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替汽车制造商杜兰特工作时,只是担任很低的职务。但他现在已是杜兰特先生的左右手,而且也是杜兰特手下一家汽车经销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够升到这个很好的职位,也是因为他提供了比他所获得的报酬更多及更好的服务,从而赢得了更多的顾客和机会。

还有十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你为什么应该养成“任劳任怨,不计酬劳” 的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你在建立了“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好名声之后,将获得好处。因为和你四周那些未提供这种服务的人比较起来,你们之间的差别将十分明显。因此,不管你所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将有很多人指名要接受你的服务。到目前为止,这是你为什么应该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最重要原因。

著名的销售明星探戈姆最初是因为自愿替一个同事做了一笔生意,而升为一个售货人员的。事情是这样的:在他14岁的时候,探戈姆只是一个听差的小孩,他觉得要做一个推销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却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推销员。“有一天下午,”探戈姆说,“从纽约来了一个大客户。当时是7月3日,他说7月5日便要动身前往欧洲,想在动身之前订一批货。这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办好。但第二天正好是国庆日,当然是个放假的日子,不过店家答应第二天派一个店员来照料。”

普通订货的手续是,客户先把各种货物的样品看一遍,然后选定他所想要的货,然后推销员把他所订的一件件的货拿来检查一遍。

“但是,这次被指派去做这一工作的一个年轻店员,不愿意牺牲他的假日来取货,他为难地说,他的父亲是非常爱国的,绝不肯叫他的儿子把国庆日这样浪费。这当然是一种托词,其实他真正的原因是想去看球赛。”

“我告诉那个店员说,我愿意代替他做,结果我升了职。到17岁的时候,我便成为一个推销员了。如果你的某同事性情懒惰,这对于你来说是件好事,因为你可以借此获得多做事的机会。这可以发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切不可一心想比别人还要懒惰,或是一味向别人抱怨。如果这样,便会把你的机会葬送了。有许多成功的人都是因为在被指派的工作之外做许多别的事,而得到不少的经验;他们帮同事做事,不要报酬,而且往往是在办公时间之外,而这些常常是别人或上级职员不知道的。”

如果你只是从事你报酬分内的工作,那么你将无法争取到人们对你的有利的评价。但是,当你愿意从事超过你报酬价值的工作时,你的行动将会促使和与你的工作有关的所有人对你做出良好的声誉,将增加人们对你的服务的要求。

身处困境,与之奋斗能够产生力量,这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一项法则。如果你做的工作比你所获得的报酬更多、更好,那么,你不仅表现了你的乐于提供服务的美德,也因此发展一种不寻常的技巧与能力,你将对你的工作胜任愉快,最后将产生足够的力量,使自己摆脱任何不利的生活环境。

当然,对于额外的工作,你还必须是以一种热忱而有趣的精神去做,而不能心存抱怨,这样才会有成效。

大概在40年前的芝加哥,一个温暖的春天的傍晚,有一个青年来到芝加哥圣约翰轮船公司的行李房里,他对一个奥地利人自告奋勇地说他愿意免费帮忙,弄得那个奥地利人有点莫名其妙了。

那奥地利人说:“你说你要帮助我,但是不要钱?”

此时那个青年已经把衣服脱了下来,摆出一副工作的架势,好像老手的样子,站在箱子旁边。

他笑着回答说,“我是新来的业务经理,我想看看这条航线的行李是怎样办理的。”

“但是,伙计,”那个奥地利人惊讶地说,“现在已经过了7点钟了。你休息的时候应当是五点半钟,而公司方面在别的时候无论你把手弄得怎样脏,都是绝对不会多给你钱的。”

“啊,那没有什么要紧,”那青年人说,“现在的事是出在我自己身上。我现在是想除了与乘客接洽之外,学一点别的东西,而你这里是我开始学习的好地方。”

“那么,如果你一定想帮助我,你就来帮助我吧。”那奥地利人最后说,“不过我觉得恐怕你太寂寞了。在这样春风沉醉的晚上,大多数年轻人是想出去玩玩的。”

他是不会觉得寂寞的。因为这正是他学习经验,最后升为芝加哥圣约翰航业公司总经理的原因。这个青年人就是尼肯。

上述的那些人,对于他们的工作都是感兴趣的。如果满腹牢骚地去做,或是特意为了想引起同事或上司的注意、同情或称赞,则他的工作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成功的人不是奔着得到称赞而去,而是为了得到经验和机会。

怀着热诚去做额外工作,才会有额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