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悟道因缘录
32276100000021

第21章 恶邪见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

时。有众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耶

答言。实尔。诸尊

时。诸比丘语焰摩迦。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

诸比丘说此语时。焰摩迦比丘犹执恶邪见。作如是言。诸尊。唯此真实。异则虚妄。如是三说

时。诸比丘不能调伏焰摩迦比丘。即便舍去。往诣尊者舍利弗所。语尊者舍利弗言。尊者。当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邪见言。我解知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我等闻彼所说已。故往问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知见耶。彼答我言。诸尊。实尔。异则愚说。我即语言。汝勿谤世尊。世尊不作此语。汝当舍此恶邪见。再三谏彼。犹不舍恶邪见。是故我今诣尊者所。唯愿尊者。当令焰摩迦比丘息恶邪见。怜愍彼故

舍利弗言。如是。我当令彼息恶邪见

时。众多比丘闻舍利弗语。欢喜随喜。而还本处

尔时。尊者舍利弗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食已。出城。还精舍举衣钵已。往诣焰摩迦比丘所。时。焰摩迦比丘遥见尊者舍利弗来。即为敷座洗足。安停脚机奉迎。为执衣钵。请令就座

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语焰摩迦比丘。汝实作如是语。我解知世尊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耶

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实尔。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

答言。是苦

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为时说耶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云何今复言非耶

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无明故。作如是恶邪见说。闻尊者舍利弗说已。不解.无明。一切悉断

复问。焰摩迦。若复问。比丘。如先恶邪见所说。今何所知见一切悉得远离。汝当云何答

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来问者。我当如是答。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清凉.永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来问者。作如是答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无常.苦者。是生灭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尊者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今当说譬。夫智者以譬得解。如长者子。长者子大富多财。广求仆从。善守护财物。时。有怨家恶人。诈来亲附。为作仆从。常伺其便。晚眠早起。侍息左右。谨敬其事。逊其言辞。令主意悦。作亲友想.子想。极信不疑。不自防护。然后手执利刀。以断其命。焰摩迦比丘。于意云何。彼恶怨家。为长者亲友。非为初始方便。害心常伺其便。至其终耶。而彼长者。不能觉知。至今受害

答言。实尔。尊者

舍利弗语焰摩迦比丘。于意云何。彼长者本知彼人诈亲欲害。善自防护。不受害耶

答言。如是。尊者舍利弗

如是。焰摩迦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五受阴作常想.安隐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于此五受阴保持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所害。如彼长者。为诈亲怨家所害而不觉知。焰摩迦。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尊者舍利弗为焰摩迦比丘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注解:

1,在前面“解众惑”那一章的末尾,佛陀开示时,有一名比丘也起了恶邪见,“尔时。会中复有异比丘。钝根无知。在无明壳起恶邪见。而作是念。若无我者。作无我业。于未来世。谁当受报。”

所以,不要说普通人,就是佛弟子,乃至如上一章证阿罗汉的差摩比丘,对于无我的感悟都是很困难的。此中原因,前面章节也已经说过,因为还在母腹中,我们就已经开始六根触六尘,三和合,俱生受想思,这是生命的功能。而由于我们没有获得正见,所以这种触的性质属于无明触,那无明缘行、行缘识,生生世世地如此延续下去。

也因此,当你终于获得正见,开始正观无常、无我,想要一蹴而就地成功,比较困难了。前世复前世,无始以来你都未曾明过,想要一朝照破,当然难度不小。这也就是上一章差摩比丘为什么一方面强调他,“我于彼五受阴能观察非我.非我所”,另一方面他却不是阿罗汉的原因,那个我慢、我欲等烦恼,不是一下就能断尽的,像乳母衣一样,像我们的茶杯一样,余香袅袅,积习很深。

那么,在通过进一步不断地反复地正观五蕴去除余习时,实有感和自性见的存在,即便是佛弟子乃至尊者,都难以避免,这也就是恶邪见产生的原因。

具体来说,比如本经,便会臆测阿罗汉去世以后究竟有还是没有,比如“解众惑”会疑惑轮回的主体存在等。

2,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

如果学过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就会知道,单一个“得”字,就包含很多内容。笔者浅薄,本书也侧重铺陈事实,稍加注解,所以都是蜻蜓点水。

见法真实,也就是观察到万法真实的一面,具体来说,就是三法印了。

悟道,我们说,也叫见法悟道,什么叫见法?就是通过观察而客观地看到了法的什么本质规律。那么,佛家的见法悟道,就是在我们六根触六尘的每个时刻,观察到自我身心的每一部分都在不停地生起、存在、灭亡。

所以,大道至简,也是这个意思,凡是生起的,不管你存在多久,必归于灭,这就是道。有人或许说,这太简单了,还用学吗?当然不简单,比如,你知“道”了,你还怕不怕死?必归于灭,你舍得?你不想长生不老吗?呵呵。其实,无我的理念,天生便不同于世间其他宗教哲学,可谓人人惧怕,因为俱生我执正是天生的。

同理,“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也就好理解,也就是无住、无作了。佛和阿罗汉见法真实后,断尽了贪欲,那么,他就无所系着了,无所系着后归于寂静清凉,那便不是我们用实在有、实在无的概念可以描述的了。

3,譬喻。

焰摩迦悟道后,舍利弗说的那个譬喻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在我们悟道前,时刻地提醒和督促着我们。

“愚痴无闻凡夫于五受阴作常想.安隐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于此五受阴保持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所害。如彼长者。为诈亲怨家所害而不觉知。焰摩迦。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于此五受阴不着.不受.不受故不着。不着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这段话可以多读几遍,实在经典。焰摩迦更是福气,经舍利弗如此指导,刚悟道不久,这会儿居然又证阿罗汉了。也因此,对于积习,对于恶邪见,我们也不要固执己见,好像不得了,有时候真是阳光一出顿时冰雪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