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年关,谭嗣同也想多陪下父亲。给李闰写信要她过完年便来兰州相会,便每日只是帮父亲襄办公务,整理部署城中防卫。并时刻关注着西藏边界的军情。
一日从文硕发来的邸报里说英国人已经在锡金盘踞了三千精兵强将,都配有坚枪利炮,随时都会进犯边境。需要早做准备,说请示了朝廷,但军机处不但不派援兵,还要文硕不能引起国际争端,所以请谭继洵能施以援手。
父子俩看了都忧心忡忡。西藏为地方自治,本来就没有正规军驻守,只有****的一些私人武装,武器还是火铳长矛之类,如何能与英军抗衡?如今军机处撒手不管,摆明了是怕得罪了英国人,要放弃西藏,这样无能无脑的朝廷,懦弱如此,实在让人失望。
只能靠自己了,父子俩分析当前的局面,因为白彦虎一闹,谭钟麟把重兵都调往伊犁一带协助新疆布防,以防俄国人搞事。兰州城的兵力已经自能自保,从陕西到甘肃狭长的防线都需要布置兵力,这里是大部分回民的居住区,要防白彦虎卷土重来。如此陕甘两地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显然无力再抽出人手驰援西藏。但西藏如果失守,唇亡齿寒,英国人从高原长驱直入,与俄国人两面夹击,那西北守不守的住真的难说了。看着地图,谭继洵一筹莫展。
谭嗣同想了半天说:“父亲还要防备回民再做乱,更要提防俄国人浑水摸鱼。兰州的兵力不能动,但我们可以支援些粮草武器给文硕。儿子亲自护送这批物质过去,坚定文硕与****的抗英决心。顺便帮他们参谋下边境的防卫部署。儿子这些年结交了一些江湖朋友,现在就请他们赶去西藏帮忙。朝廷既然不出兵,我们只能靠民间武装了。曾国潘当年靠民间团练剿灭了太平军,儿子也要靠自己教训下这些英国人。”
谭继洵望着儿子坚毅的面容,见他虑事周全,心有谋略,心中即感欣慰,又有些担心:“你那些朋友是什么人?不是写作乱造反的张宗禹之流吧。”
“英雄多为屠狗辈,误国皆是庙堂人。儿子的朋友都是忠义之辈,血性汉子。孩儿信得过他们。就是那张宗禹才学见识也比当朝诸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儿子倒认为他们比这些尸位素餐的王公大臣们可信的多!”
谭继洵知道谭嗣同素来激进,也不与儿子争辩。父子同心,此刻都想的是尺寸国土也不能沦落他人之手,心想眼前再无他法,便依了谭嗣同安排。
谭嗣同叫来于金凤,把盟主令牌给她,要她即日回京城找到师兄李三,传檄天下,号召所有江湖忠勇义士志愿前去支援西藏。又叫龙二携带凤矩断剑即刻去四川调冷从峰的洋枪队直接去西藏前线。两人领命去了,谭嗣同便和父亲赶紧筹备支援西藏的物质武器。
军情紧要,父子俩连日忙碌,难得的一个团聚的新年都无暇过好。等到大年初八,俱事安排妥当,谭嗣同就准备出发。
这日谭钟麟却赶回来了。他一进府衙,见谭嗣同正收拾行李,上来一把抓住这个在黄河边坏了自己大事的小子。
谭嗣同也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这两省总督会不会怪罪自己。只是施礼。只见谭钟麟瞪圆双眼,在谭嗣同身上只管溜来溜去的打量不完。忽然恶声说道:“敬甫,你养的好儿子。果然胆大包天!”
谭继洵在一边也是一颗心悬起,连忙赔笑:“谭帅别和这小子一般见识,他就是一头湖南犟驴。干什么事都任意妄为,只凭一时好恶。这不,我拦也不拦住,又要赶着去西藏送死!”心中怕谭钟麟要算谭嗣同包庇张宗禹一事的账,急忙表明儿子这次是要去解西藏之围。
谭钟麟不搭理谭继洵,大手一挥,一群背着毛瑟枪的士兵涌入府衙大堂,直挺挺站成两排。院子里还整整齐齐排了两队人。只等谭钟麟发号施令。
谭继洵这下可吓得不轻:“大帅,你这是干什么?”
“侄儿要上前线杀敌,你谭继洵就让你儿子孤身犯险,我这当大伯可不放心,现在兵马确实捉襟见肘,别去已经抽不出人手,这是跟随我多年的一百近身侍卫,现在就都送给你谭复生。你一定要给我漂漂亮亮的干了那些洋鬼子才是!”
不等谭家父子说话,谭钟麟已转身对那般亲兵大声训话:“以后谭公子就是你们的领导,你们怎么对我,以后就怎么对他,誓死保护他的安全,他有事,你们就不要回来见我了,知道吗!”
一干亲兵并脚大声答是。声势把布政使衙门都震了一震。
谭家父子都大为感动,却不知道如何言谢。谭嗣同走到谭钟麟身边,危襟正视,跪下说道:“侄儿此去,若有负伯父厚望,只有以死答谢!”磕了响头,再不多言,起身辞行。
一百兵强马壮的亲兵和谭嗣同杜心五率着车夫押着几十车粮草物质便往青海出发。沿路都陆续有江湖人士闻讯赶来加入谭嗣同的队伍。等到唐古拉山口,谭嗣同已经有了二百多人。
这个季节高原上空气稀薄,冰天雪地,人畜难见,不宛如死亡地带。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沿路断粮少水,还被各路僧侣牧民盘查。这一日好不容易赶到了西藏的经济政治中心拉萨。
西藏是个********的自治地方。最大的势力就是喇嘛。权力由历代********喇嘛和贵族掌握。这********喇嘛在藏地可是一个上帝一样存在的人物。内地的华严,禅宗等等到了这里都不好使,就是印度亲传过来的佛法也不灵。
其实藏地最早流行的是本地的苯教,本地的僧侣以巫术和教义控制着总个藏区。连当日的大藏王也要退让三分。
后来吐蕃崛起,松赞干布统一了总个高原藏区,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与大唐帝国,尼泊尔,蒙古都有联姻,著名的文成公主就是这样嫁入藏地的。
稳定了政局后,他更要抗衡苯教的宗教势力,便从印度引入了密教来代替苯教。这密教也是佛教的一派,当时也是出了个天纵英才,叫莲花生。此人不但佛学精深,还很有政治头脑。他来到西藏以后,不是一味的打压苯教,而是把苯教和密教结合起来,成立了一个更适应于西藏民族风俗的本土宗教。不过密教里有一门欢喜双修的教法,是要男女交合修行。据说当时宫内皇后也被迷惑了,和这莲花生时不时就练习这欢喜双修的法子。藏王当然不喜欢自己戴绿帽子,就以****后宫的罪名把莲花生赶走了。
没了带头大哥,这密教从此便又分裂成了几派。有红教,黄教等等。看来宗教同样也是有争名夺利的。互相撕了几百年,终于黄教因为又出了个人才叫生根活佛的,他制定了更严厉的教规戒律和更系统高明的学经制度并广为传法,而为大家认可。在各派的里占了上风,成为了藏区受朝廷承认册封的显教。这生根活佛后来还成为了蒙古的国师。
而黄教也从此确立了在藏区独一无二的地位,与当地的贵族一起成为了藏区的最高统治者。
为了维护黄教高高在上的神圣地位,这些僧人建立了自己的权力机构。地位最高的尊为****和****。据传这两人是黄教的创立者宗咯巴的亲传弟子。都是佛法通圣的活佛。两人圆寂后,又会转世回来继续弘扬佛法。黄教为了保持本教的神秘性和神圣性。会在每一代****和****圆寂时根据活佛的指示寻找转世灵童。让他继承下一代的****班禅之位,如此循环,权利永不旁落。****和****一个管理前藏区,一个管理后藏。下面又设有伊仓,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为了维护黄教的统治,僧人们求得了内地政府的支持,成立了完整的权利机构。确立了********喇嘛和****上师为前藏和后藏的最高领导人。下面设有伊仓和噶厦两级委员会。成为了藏区********的政府。
****和****二人原本是黄教创始人宗咯巴的亲传弟子,宗喀巴传说是文殊菩萨下凡。佛法已经通圣。他创建了完整的修行方法,要求门下弟子都要从持戒,禅定,到智慧,层层修行到因明,俱舍,然后得无上光明。戒定慧已经是俗人穷其一生也遥不可及的境界。要俱事通透明察,肉身万物皆可舍弃。那种境界自然只有智慧圆满的人才能到达。
而****班禅二人得师尊文殊菩萨真传,都突破物我,得证大法,成为了一代高僧,为世人敬仰。
据传两人圆寂后,又转世来了藏地弘扬佛法。如此广大的信徒更为膜拜这二人的慈悲佛法。黄教为了维护本教的神圣和神秘性。便成立了一套完整的转世制度。在每一代****和****圆寂时,都根据当时两位高僧留下的遗言或者指点,马上寻找他们的转世灵童,加以培养,继续继承这两个大位。以宣传活佛永生不死,保证教义传承不绝,大权永不旁落。
如此一直传承,到现在的********喇嘛已经是第十三世的转世灵童。每一代的********喇嘛都被世人传诵和热爱,而其中的第六世****更是声名显赫。谭嗣同对佛学有过研习,所以对藏传佛教有所了解,在内地更听到过这位传奇的佛门大师的很多传说,此人叫仓央嘉措。他佛学高深倒在其次,那出众的才情和的颠沛生活轨迹倒更让人津津乐道。‘住在布达拉宫,我是西藏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上,我是世界最浪漫的情郎。’这是一个怎样惊世骇俗的和尚?谭嗣同每每想到这首诗,就会暗暗问自己。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今日自己远赴藏地,推辞婚约,那远在京城的李闰姑娘可知道自己的两难?还有林黑儿姐姐呢?她还好吗?贵为藏王的仓央嘉措,是不是既有弘扬佛法的大愿,又也曾被世俗之情困扰?也曾有自己一般的纠结?拿如今的第十三世的****又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胡思乱想,一行人远远迎来。领头的是个汉人官员,穿蟒袍,戴花翎,谭嗣同知道是文硕接到消息赶来了。
双方施礼问候,文硕见谭嗣同人疲马乏的一对人马,眼中露出一丝失望。谭嗣同察觉到了,也不遮掩,直接说了兰州的情况和难处。文硕对沙俄人也有插手倒不意外,告诉谭嗣同沙俄人做的也许比谭嗣同知道的更多,布达拉宫里也已经有人和俄国人有了联系。谭嗣同惊问其故。文硕长叹:“****担心朝廷不会支援西藏,所以早就留了后路,他已经通过蒙古的王族和俄国搭上了线。希望危急之时沙俄人可以出手相助。”
一边领着谭嗣同往行署衙门走,一边解释自己一直压着朝廷已经明文不支援西藏的公文而向兰州私下求救的原因,就是怕****胆怯而倒向俄国人,引狼入室。他见谭嗣同就带了一两百人来,显然是杯水之薪,难免不失望之情,流于言表。
“********喇嘛不是也有自己的军队武装吗?”谭嗣同见文硕如此担心,不禁问道。
“西藏没有完整建制的部队,****是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可那是他统治西藏的倚仗,装备也落后。如果被英国人打垮了,他的统治基础也动摇了。自然不会舍得拉出去和英国人搏命。所以他自然希望朝廷能帮他抵御外侮最好。”文硕说道,“不过他倒是真心不希望英国人入侵,因为那同样会摧毁他在藏区的统治地位。这一点他和我们的目的倒是统一的。如果你能多带点人手来就好了,可以更加坚定他抗英的信心。”
“陆续还会有些我的朋友会赶来,但是如果没有西藏本地人的后援,显然无法与武装到牙齿的英国人抗衡。所以不管如何,我们首先都要帮****树立起信心。我来时张之洞总督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打仗无非天时地利人和。这几点我们都能争取利用,所以文大人也不要过于担忧。等安排好人员物质,你立刻带我去会一会那********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