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无智的修行日记
32271800000243

第243章 《苏幕遮●范仲淹》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张晓棠》

薄汗轻衣点缀这泼墨画山水

慵整纤纤手叫洛阳纸贵

可怜落花叩玉枕拂袖人那还昏睡

清风微寒惹一厢粉黛又愁眉

对镜梳妆探听人声鼎沸

多情自是多沾惹

梦断不成归几分憔悴

锦瑟无端声悔赢得满行泪

直道君心不美日夜东流水

思悠悠恨悠悠何时方始休半江信半江愁

觥筹恍惚交杯劝留几小辈

棋逢红颜一醉千军万马退

剪不断理还乱哽咽锁清喉饮曲肝肠碎

清风微寒惹一厢粉黛又愁眉

对镜梳妆探听人声鼎沸

多情自是多沾惹

梦断不成归几分憔悴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夜夜好梦留人睡楼高休独倚

酒入谁人愁肠化作相思泪

锦瑟无端声悔赢得满行泪

直道君心不美日夜东流水

思悠悠恨悠悠何时方始休半江信半江愁

觥筹恍惚交杯劝留几小辈

棋逢红颜一醉千军万马退

剪不断理还乱哽咽锁清喉饮曲肝肠碎

《范仲淹的故事》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历10月1日),范仲淹生于HB真定府(今HB省SJZ市ZD县在百日后随家人去吴县(今SZ市父亲范墉,从吴越王钱俶归宋,历任成德、武信、武宁节度使掌书记,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SD淄州长山县HN村(今ZP县长山镇范公村)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拌于醋汁,吃完继续读书。后世便有了划粥断齑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在意,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书中,以读书为乐趣。

他曾遇到一位相士,问道:“你看我以后能做宰相吗?”相士说:“小小年纪,口气不小。”范仲淹又说:“那你看我能否做医生?”相士惊讶地说:“怎么相差那么大?”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相与良医可以救人。”相士赞叹道:“君仁心如此,真宰相也!”

这样过了快三年,范仲淹几乎把长山乡的书籍读了个遍,此处已渐渐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望。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秘密。他发现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生活。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惊,愧恨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立门户,好好学习,等到将来功成名就,再来赡养母亲。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徒步求学去了。

步入仕途

刻苦攻读,终于中第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旧址在今HN省SQ市ZY区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校舍宏伟,众然而立,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数千卷。1043年,宋仁宗下旨将应天府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国子监、西京洛阳国子监并列成为北宋时全国最高学府。更主要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应天府后来改名南京,应天府书院所以又叫南都学舍。范仲淹十分珍惜崭新的学习环境,来到此地之后,范仲淹如鱼得水,欢兴致极,所以他十分珍惜这天堂般的知识殿堂,不思昼夜,刻苦攻读。范仲淹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看他常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一享受美餐,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即使别人叫苦连天,他依然乐在其中。

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回家糊涂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偶然兴起,也吟诗抒怀:“白云无赖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箫?多难未应歌风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期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此诗是范仲淹写给书院同窗晏殊的)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担当起国家兴亡的重任。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AH省ZZ市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HN省SQ市整个城市热闹非凡,人们挤挤拥拥唯恐错过龙颜,范仲淹却不为所动,一个人闭门,仍然埋头读书。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劝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继续读他的书了。果然,第二年他就中了进士,这位学生就是日后北宋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范仲淹。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他第一次看见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后来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二月的汴京(今KF市春花满目。进士们坐跨骏马,在鼓乐声中游街:“长白一寒儒,名登二纪余”。他吟着这样的诗句,想到自己已经二十七岁。比起旁边的滕宗谅等人,年纪显得大了许多。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AHGD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AH亳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