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3224400000085

第85章 离奇的金融蝴蝶效应

很多人或许都听过蝴蝶效应的譬喻:在亚马逊河流域有一只蝴蝶振了振翅,经过多次的传递之后,最终导致了纽约的暴风雨。这一次美国加州及弗罗里达州的房地产因次贷出现了麻烦,结果,经过多次传递之后,竟导致了冰岛濒临破产,以及全球性的巨大海啸——这就是金融领域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混沌理论”最浅显通俗的譬喻。什么是“混沌”?顾名思义,就是模糊、不清楚,但模糊、不清楚并非表示其中没有逻辑、没有脉络、没有因果关系,只是,在因与果之间,相关的传导过程与机制往往过于冗长、复杂,甚至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以至于其间的脉络与逻辑远非人脑或电脑所能追踪、掌握,当然更不必奢谈要能准确预测了,此之谓混沌。眼前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亦可作如是观。

不妨以金融蝴蝶效应为例作一说明。蝴蝶是加州的房地产,房地产因次贷而产生了震荡,就是蝴蝶振翅,经过一年多后,谁都没有能预料到竟然演变成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大风暴,而且过程尚未结束,最终结局如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从头到尾,整个过程,就是一片混沌。但毕竟就很多事态而言,现在已是一年多的事后,因此,我们多少可以以一些“后见之明”,对所谓的金融蝴蝶效应或金融混沌现象作出一定程度的剖析与解读。

首先,第一个大混沌就是“衍生化”,即所谓的金融“衍生性”商品。现在,连一般人都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了。衍生性金融商品这个伟大的发明,被美其名曰“金融创新”,起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于九十年代大行其道,于21世纪初走火入魔。经典之作当然就是美国房屋次贷及其相关产品。去年8月美国房屋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对于这个金融摩登商品,究竟如何起源,如何发展,如何衍生,如何产生一系列的效应,连美国主管金融的首席大管家、联储局主席伯南克都一头雾水,搞不明白,还要请教华尔街那批出身自美国一流大学多半是理工专业后来投身于金融虚拟游戏的衍生品专家。试问这样的远远脱离一般人常识认知的复杂模糊过程,哪能不叫混沌?混沌之中,谁又能事先就清楚掌握到因跟果之间的脉络。

其次,第二个大混沌是“全球化”,尤其是“金融全球化”。上个世纪中叶之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全球化的认知与体验,当然同一般人之前的经验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通常还难不倒大家,尤其在制造业的领域。人们很快就学习到美国市场打个喷嚏,东亚经济就免不了来个重伤风的教训。其中有关的景气、购买力、出口订单、汇率、生产、就业、投资、所得……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并不复杂,不算混沌。

但事态若发生在金融领域,即金融全球化,情况大有不同。第一,如前所云,金融尤其是金融衍生性商品本身就够复杂,在全球化之下,“金融病毒”扩散蔓延,就更复杂;第二,不同于制造业,金融产业的冲击与反应速度极快,有时甚至是即时的。九月风急雨骤时,美国金融当局每次紧急会议都极力赶在美国周末结束前、亦即亚洲股市开盘前能作出决策,释放利多,以期稳住亚洲盘。只有亚洲盘稳住了,8小时后欧洲盘才稳得住,然后再8个小时,就是华尔街,这就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还有第三个难以掌握的变数,就是人们的信心。金融靠信用,信用靠信心,但信心在全球范围24小时的时空大环境中,恐怕是谁都无法准确预测的。这样的情境,对当下人类的经验与智慧而言,又如何不能称之为混沌?

于是,当代的人类终于见识到了一年多前美国加州许多住宅门口竖立的求售广告,居然在一年多后会导致冰岛破产,全球资产缩水,全球信用急冻的离奇蝴蝶效应了。

第六编 资本主义·华尔街·亚当斯密

美国及欧洲形势有急转直下之势。就指标看,美国2月失业率继续近几个月的升势达8.2%,每个月有60万人加入失业大军,全部失业人口已达1250万人,是1940年有调查以来的最高。世界银行估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出现二战之后首次的负增长。伏尔克(******最高经济顾问)说,这次全球倒下的速度快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令人震惊。索罗斯直言,这次情况肯定比大萧条严重。

其实,除了不断披露的一个又一个令人悲观的数据之外,最让大家心情沉重(让******一月白头)的是,所有国家的一切手段,迄今未见效果。政府束手无策,专家江郎才尽,这个情况,也与20世纪30年代类似。4月份即将举行的G20伦敦峰会,也难寄予较高期待。与此同时,听说甫卸任之美国财长保尔森已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之聘担任一研究计划主任,主题是《资本主义的崩溃及其未来》。不错,是该更深入地去探索体制与结构深层次中的核心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