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3224400000057

第57章 认识农业:不只是一种产业

香港世贸部长级会议结束了,跟先前数次部长级会议一样,场内、场外(反全球化示威抗议群众)寸土必争的攻防战场仍在农产品。

为什么农产品贸易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与工业产品比较,农产品在各国之间保护的程度更高,而且,似乎愈是发达程度高的国家,保护程度愈高。若以“农民总收入”为基准计算各国“保护程度”(即每100元农民收入中,来自政府补贴的比例),则韩、日两国高达60%,欧盟34%,美国20%;至于中、印,则不用补贴,而用关税。

那么,又为何各国政府都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拼命保护各自的农业?头一个可以想到的理由,就是选票,农民有选票,政党要争取。这个理由看似有说服力,其实不然,因为农民人口在发达国家占总人口的比重已持续下降,甚至已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了,例如美、英,分别只有2%及1%,即使法、日,也不过4%及5%,反倒是中国,仍占七成上下。

各国政府宁愿抵触市场经济原则,致力保护其本国农业的真正关键是:农业及其孕生体农村,能够提供一个国家除了农产品以外的其它贡献或价值。换言之,农业并不只是一种产业。农业与农村,除了生产农产品之外,它确保了生态,也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或文化,或哲学,也与家庭组织及社会结构紧密联系,而所有这些价值,都不反映在农产品价格之中。换言之,如果没有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或补贴,消失的不仅是农产品而已,而是所有一切与农业、农村相结合的“价值”。这些“价值”,对一国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是一个抽象的理念或口号,它的落实与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农业及农村有关,必须以农业及农村作为载体。

法国从来不讳言,他们对农业的补贴,就是要维持农民不休耕,以确保“城乡平衡”的自然生态。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士都应注意到,在追求科技化、工业化的同时,他们完全没有忽视农业和农村,反而是尽一切地加以呵护。

这种对农业与农村核心价值的体认与坚持,甚至可以在欧美国家的生活仪式中显现出来,历任美国总统接待外国领导人或访客时,最高的接待规格就是邀请贵宾到总统的农庄牧场中做客。

中国“以农立国”,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绝大部分来自农业与农村。中国一向“以农立国”的经济,在近现代以前的3000年历史中,也从来是全球每一个时代中最富强的国家,同时,农业也未尝妨碍过工业及科技的发展。遗憾的是,近代历史上因为封闭所导致的衰退,一方面使中国失去了自信,二方面连带对农业及农村产生了错误的认知,甚至将农业跟农村与“落后”、“无效率”、“负担”等连在一起。这样的思维、心态与价值观,直到今天应该说都还未得到应有的矫正。

中国2005年宣布28个省免征农业税,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必须说,相关政策还可以更加积极一点,改掉农业及农村是一种负担的概念。美、欧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过度补贴虽然有时受到非议,但其所以致力于对农业给予高度补贴的价值基础,即以一种“积极”而非“消极”的心态来评价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仍多有值得中国省思与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