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3224400000045

第45章 公平与正义:一个新目标

2007年两会期间,海内外高度关注的是《物权法》的审议及众多民生问题的讨论,在这之前还有******总理******的署名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这篇全长不过五千字的文章,发表于两会召开之前,似乎有为今年两会的意义、特色与方向预为勾勒的味道。

******在文章中反复议论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及中国执政当局在新一阶段改革中面对社会主义的态度,******说: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到初级阶段,不光要讲生产力的不发达,还要讲社会主义的不够完善和不够成熟;

要巩固及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及把握好两大任务:(一)解放及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二)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将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将不断丰富完善及发展社会主义。怎样解读******的这些论述?

让我们把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放到一个较长的历史中来观察。

近代西方经济文明崛起于十八世纪的西欧,当时靠两样东西,一是工业革命,二是资本主义,不过这时的资本主义还是不够成熟(只能说是“初级阶段”吧)。两者分由不同途径(技术与体制)大量地释放了社会中的生产力,提高了生活水准,却也同时产生了诸多社会分配方面不公平与不正义的现象,如分配差距的扩大与剥削行为的普遍。人们因此开始思考及反省这样的路线是否妥当,该怎么办?

主要的反思与回应有两种。第一种可称马列模式,以社会公平与正义为最高诉求,为确保公平与正义,不惜全面否定市场经济及私有产权体制,改为高度的计划经济与公有制。在中国大陆,则是自1949年以后开始逐步沿用,然而近一个世纪的实验,似乎证明并不可行,必须加以改革。1978年底以来,中国向市场经济(包括逐步减少计划指令与逐步接受多种成分的产权制度)方向的改革业已证明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只是相关的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所言,还要不断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二种则称为欧西模式,这个模式同样认为社会公平与正义是重要的,但其追求不能以牺牲市场经济及私有产权为代价,而是应针对市场经济的缺陷,设法以政府职能的妥当发挥给予矫正与补强。换言之,即是以那只“看得见的手”(政府)来帮助及匡正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其目的,一如******所言,既要解放及发展生差力(主要靠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又要兼顾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主要靠政府职能)。欧西模式经过长期的实验与摸索,现在看来,多数还算是成功的,尤其在北欧。值得指出的是,如今已广泛被北美及东亚、澳新(西兰)采用的这种模式,有时被冠以市场或民主社会主义,有时则虽未有社会主义的头衔,但究其实,则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在改革开放14年后,中国也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过去15年的摸索发展,似乎对市场经济的发挥较多,于社会主义的着力较少。正因如此,当前不少发展问题已折射出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强烈呼唤。中国执政当局此时此刻再度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愿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更深入的探索,凸显公平与正义的价值,却又同时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是十分正确且重要的。仔细看,两会中相关立法及预算结构的调整,已经可以观察到一些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