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3224400000004

第4章 城镇化

再回到开发内需的大主轴,前文提到中国有一个全世界都欣羡不已的庞大的13亿人口规模的大市场,但实际上,这13亿人中系有60%即约八个亿,平均消费购买力都不太高,这即是农村中的农民。

政府用补贴济助的方式,当然有助于提高一些他们的购买力,但规模毕竟有限,且持续性的难度较高。最好的办法是设法让农民都有稳定的收入,收入的前提是要有工作,但工作机会在农村中难觅,所以让农民进城,不失为是一条好的思路。——这即是“城镇化”。

200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结论指出,要“放宽中小城市与城镇的户籍限制”。按,依现行规定,农民是不能随便在城镇中安家落户的,这叫户籍限制。也正是这样的规定,中国有罕见的所谓“农民工”这一现象与名词。所以“放宽中小城市与城镇的户籍限制”,让农民进城,做城市居民,这即是“城镇化”的概念。

再以“时间轴”作说明,阶段(一)刚开始时,中国“城镇化率”(即全国总人口在城镇中的比例)极低,到阶段(一)之尾,即1978年时,也不过只有9%。进入到阶段(二)的30年,每年以一到两个百分点速度增长,在2009即阶段(二)结束时达到45%,离全球各国平均的城镇化率55%还差一截,与发达国家平均85%及美国90%的差距更远。此一数字也说明了今后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极大。

“城镇化”引申出来的需求是多元的,绝不仅限于农民入城后的收入及购买力的增加而已,还包括城镇建设所拉动的投资与消费。

“城镇化”的意义甚至还超越了经济,通过收入分配的改善,它有助于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再者,放宽了农民的迁徙限制,也保障了人民的基本人权。

下一个30年,“城镇化”的中国大趋势,如果平均每年仍以一到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在政策推动下,速度应该还会倍增),那末二三十年后,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5%),其所辐射出来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影响将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