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3224400000153

第153章 G2与10+1之下的两岸关系

最近,台湾各界纷纷以研讨会、记录片等方式纪念******一百岁诞辰,缅怀******治理下台湾二十年的黄金岁月。对照当前台湾的内外在发展形势与处境,不胜唏嘘。

G20伦敦峰会在人类历史发展上的关键意义,就是正式浮现出了“G2”——亦即中国与美国在处理全球事务上的双元核心格局。此一格局的出现,乃是两条展轴线交会的结果:

一方面是盎格鲁撒克逊(美与英)资本主义,终于因其“内在的自我毁灭机制”(即信心与信用交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必然泡沫)在松弛的道德自律与政府监管下,导致了结构性的巨大危机,从而使美国面临了几乎是其建国二百多年来最大的麻烦。也因此比一般人预期更早地终结了其不到20年的全球唯一超级强权的时代。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大陆30年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潜能,GDP超德赶日,并且即使在全球受灾的金融经济风暴下,仍能维持全球称羡的中度以上增长。两线一交,此消彼长的美国及中国,就构成了“G2”。

巧合的是,就在此时,中国与东盟的“10+1”自由贸易区协定也已完成所有协商,自2010年起正式启动。

这两个形势,即“G2”与“10+1”的辐辏,不仅对整个中国,甚至对********的发展,都有十分深远之影响。

台湾战后黄金二三十年的发展,有其特定的时空环境:(1)台湾当时拥有海内外华人地区中最出色的一批人才;(2)1944年布列敦森林会议为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制定了最完善的框架;(3)海峡对岸的大陆则仍长期处于计划管制经济及一连串的政治运动之中,台湾则是战后最早走上市场经济的地区。

这就使得台湾一方面凭借其发展上的比较优势,源源不断吸纳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技术;另一方面则将吸纳的资本与技术同其优质的劳动力、拼搏的中小企业与高效能的公共部门相结合,生产出具有巨大竞争力的产品,外销到一个长期持续扩张的国际市场。

1979年中国大陆也开始走向出口导向的市场经济之后,台湾对此一模式略作修正,将部分资本、人才与技术移往大陆的珠三角及长三角,结合大陆劳力,同样还是外销国际。然而,明显的事实是,台湾的增长动力已开始减缓。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台湾现在又将迎来两个新的变数,即(1)“G2”、(2)“10+1”所带来的新的效应。

具体地说,摆在台湾面前的不利形势有:(1)国际市场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下大幅萎缩,估计非短期能明显好转;(2)出口产品面对包括大陆在内同级竞争者日益强化的竞争;(3)大陆及东亚市场即将面临到因为“10+1”或“10+3”而产生的“不得其门而入”的困窘。

台湾竞争力及市场空间渐消,中国大陆综合实力及气势日涨,这时对********及台湾内部人民的心理都将投下复杂的变数。

因此,在大陆气势日增的情况下,如何能为台湾在“困境”中拣出一条与大陆关系紧密而又能拉动台湾增长,从而有利于使台湾人民更积极看待********的途径,应是当前攸关台湾发展及********的重要课题。

依循经济逻辑,这必须把台湾放在“G2”及“10+1”建构的新形势下,去寻找

台湾的“新利基”。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台湾雄厚及优越,又有国际经济经验及视野的中小企业在不同领域的创新竞争力。这个台湾优势若与大陆优势结合,相信可以形成两岸在新全球化大形势下的最佳互补。

建构一个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福建及台湾在内的“海峡经济特区”,使两岸资源在区内无障碍互通,应是有利于实现上述构想的一个可操作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