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趋势·大博弈
32244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大历史:下一个3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的结束,第二个30年的开始。

新30年的新背景

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走市场经济,极大程度上发挥了在市场经济下中国庞大优质劳动力的优势,取得了三项成绩:

1.平均年经济增长率9.8%,全球第一;2.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全球第一;3.数以亿计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还是全球第一。但与此同时,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贫富差距、资源透支、环境破坏、社会矛盾及贪污腐败等;更不凑巧的是,就在第一个30年行将结束之际,全球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经济大危机。而所有这一切,不管是成果还是麻烦,全都成了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的开局大形势。

在这样的形势下,下一个30年会如何发展,自然备受关注。我在这里,尝试列出了六个主要发展趋势,每一个,都攸关中国的国运气势。

新30年的新趋势

一、中国或有机会成为全球历史上第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制造业大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制造业大国是英国,发展了不到一百年,就遭遇到资源与市场两个瓶颈,不得不走上重商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二十世纪的美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发展不到半个世纪,也面临工资成本及环保成本的双重困扰,不得不将产业外移;日本及随后的亚洲四小龙,命运如出一辙。但中国不同,无论劳动力与市场都具有极大的纵深优势,所以极有可能在新世纪发展成一个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制造业大国——也正是基于此一原因,中国亦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真正“和平崛起”的大国。

二、人民币的国际化。20世纪全球最强国是美国,国际货币是美元;19世纪最强国是英国,国际货币是英镑。就这样的标准看,中国从来不曾是一个强国。但21世纪给了中国这样的一个机会。说真的,这还要拜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之赐。

人民币国际化当然是一条漫长又艰辛的路,但这个头儿已经开了,而中国又有一个即将壮大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实力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强后盾,前景是可以谨慎乐观的。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又可分为环境生态与社会矛盾两部分。对此,胡温执政后,已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两个思路,在通过对党的干部及政府官员的广泛学习后,即将逐步落实在政绩评价机制上。应该说,改革的大方向也是正确的。

四、人口问题。观察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人口是一个绝不可忽略的因素。美国、日本及亚洲四小龙自上世纪二战以来的发展,其繁荣时期均正值其人口的青壮期,此非巧合,而是逻辑。青壮人口富创新力,积极进取有活力;另一方面,又有购买力;同时,对整个社会的医疗社会支出的负担又小。如今,日本人口老化在先,台、港、韩继之,美国再继之。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的成绩,也有巨大青壮人口所谓“人口红利”的贡献,但接续的下一个30年,此一形势必将出现变化,值得特别提醒,宜尽早未雨绸缪。

五、G2关系。指的是中美关系。从中国崩溃论、**********到交往论,中美关系一直在动态演变。相信在全球经济危机后,仍会继续变化。但G2之逐渐成为现实,几乎已是必然。G2的互动关系存在着各种可能,如何导向双赢,对中国也是一大考验。

六、最后是台湾问题。若G2关系向双赢发展,台湾问题和平解决,也是时间早晚问题。现在就应认真探索思考的,是配合新世纪中国的和平崛起,哪一种方案或模式是“最佳的”。

下一个30年,以上六条,是趋势,也是挑战,究竟会如何发展,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