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幕后新闻
3222000000004

第4章 阿房宫复活记

2200年前,秦始皇造了一座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秦末战乱,阿房宫被项羽付之一炬化为焦土,出于对秦朝****的痛恨,两千年来阿房宫一直作为秦始皇腐败奢侈的代名词。人们在诅咒的时候,大都忘记了它无与论比艺术的价值,忘记了它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拂去历史的烟尘,根据国家领导人的有关指示,今天的秦人在阿房宫的遗址上复制了昔日的艺术经典。

项羽的一把火,把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烧了个精光,所谓阿房宫遗址,只不过是西安市西郊的一片麦田而已。关于它当日的雄伟富丽,后人只能在读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项羽本记》以及杜牧的《阿房宫赋》时去闭目瞑想。

稍稍能给人以一点安慰的是,考古学家在这片麦田里发现了阿房宫的夯土层。诗人们把这一点印象说得诗味十足,叫做“残台碧野”。于是,在田边竖起了“文物保护”的石牌。但除了诗人和考古学家之外,恐怕不会有更多的人唤起诗情和历史感。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确认这个宫苑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名列第一,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宫,属于世界奇迹性建筑。下完了这个结论之后,教科文组织的有关人士念了一句唐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借用陈子昂的话不算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一种喟然长叹的情绪。

一位国家领导人视察阿房宫遗址时指出—要调动社会力量来保护开发和利用阿房宫遗址。

至此,八百里秦川两千多年的叹息可以停止了。

再造阿房宫,是秦人千百年来的愿望,表现了对秦始皇的一种尊敬。

传说,项羽攻入咸阳后,秦朝皇族成员纷纷改了姓,咸阳乃至全国无一人姓赢。然而,陕西的人却一直喜欢自称秦人,其中的奥妙恐怕不仅仅是地域的情结。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曾叹“秦人不暇自哀”叹的只是秦始皇这个“****”的独裁政治,那么,有没有杜牧所未能见到的呢?

其实,秦人两千多年来确有另外一种“自哀”,就是普遍认为烧掉阿房宫太可惜了。

时至今日,在陕西这样的观点仍占主流。在阿房宫前殿遗址旁,一个卖茶叶的老汉说:“秦朝应该推翻,可是烧阿房宫干什么?秦始皇不是什么千古罪人,而是对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千古一帝。项羽是什么东西,进了咸阳城一味地烧杀抢掠,这是什么英雄?这其实就是强盗。烧了阿房宫,他才是千古罪人,应该恢复阿房宫的原貌,多少中外游人到西安来都想看看阿房宫的遗址,可我们给人家看的就是麦田。”

一位参加再造阿房宫工程设计的专家说:“秦始皇所建立的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西周时,秦只是一个附庸小国,得功于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建都于雍,也就是今天我们省的凤翔县。由于秦人锐意进取,革故鼎新,到秦穆公时国家已强大起来,成为春秋霸主。秦的鼎盛从秦昭襄王开始,历经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三位君主的努力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刀就是秦始皇26年完成了兼并六国的统一大业。秦始皇大力推行巩固统一的举措,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了以咸阳为国都,东南至海,西至今甘肃,西南至今云南,广西,北至内蒙古,东北至辽东的辽阔疆域。这对中华民族的项献是极其巨大的,使我们这些后代至今受用不浅。阿房宫虽然是反映了秦始皇的腐败奢侈,但它却是我国秦朝时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项羽一把火烧掉了,无论如何都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一点他就不如刘邦,人家进了咸阳秋毫不犯,荆轲也不是什么英雄,他刺秦王为的是什么?本质上是维护燕国那样的奴隶制,是为破坏统一。所以,我们在长廊壁画中将“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改名为“秦王剑劈荆轲”。我们作为秦人的后代,一直为阿房宫这个天下第一宫的毁灭而抱恨惋惜。持这种态度的不仅仅是我们本地人,中外游客到我们这里也要常常发出叹息。现在,我们再造阿房宫,一方面是了却我们世世代代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渴求。

第一个修阿房宫的人是秦始皇,两千多年后,秦川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个修阿房宫的人,他叫雷应魁。两者的目的截然不同,前者是为了个人享受,后者是为了再现中华古典精美的建筑艺术供天下人共同观赏。

雷应魁,1954年出生于陕西省乾县一户普通农家。一个敦敦实实的陕西人,言语虽然不多,但坚毅的表情却流露出成熟的思想,是那种一个照面下来就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男人。当然,仅仅一个照面,是谁也看不到他思想深处矗立的那个阿房宫的。他曾先后担任过六个企业的经理,成功的经营使他成为地方名人,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奖。但成功并没有淡化他心中的阿房宫,相反那个巍峨的影子常常在他眼前浮现。如果说,秦人普遍对古秦文化的典范阿房宫情有独钟,那么,雷应魁就是他们的代表。无论在哪里搞经营,他都没有忘记秦人的惋惜与遗憾。再造阿房宫,作为一个梦想,他一直耿耿于怀。雷应魁曾在陕西省乾县成功地开发建立了武则天陵园庄旅游景点,为他再造阿房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坚定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西安西郊那片沉默了两千多年的麦田。

关于再造阿房宫,社会上也有一些冷言冷语的议论,诸如“思想意义不积极”为腐朽享乐思想张目等。

然而,1994年,那位国家领导人视察阿房宫遗址时下达了明确指示,雷应魁再造阿房宫的思想也明确了,那就是“意在弥新,功在千古,利在后人”,其含义是,走出历史误区,重新评价秦始皇,开发旅游业,繁荣一方经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造福后代子孙。

于是他是坚定目光变成了他坚定的手势。

于是,他手一挥,秦阿房宫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大队人马开进了那片麦田。

再造阿房宫指导思想是什么?阿房宫建在哪里?建多大的规模?

经过省内外200多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雷应魁确定了再造阿房宫的指导思想,即“合理利用与有效的保护相结合,历史内涵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以微缩形式艺术地再现阿房宫。”

阿房宫建在哪里,微缩到多大?

论证的结果是:再造的阿房宫选址在西安市西郊红光路西段秦阿房宫前殿遗址南侧的一般保护区内。这里地处八百进而秦川腹地,北抚渭水,南抵秦岭。这里又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地势平坦,交通发达,经济繁荣,既具有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瑰丽,又有田园牧歌般的恬淡宁静。另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这里古迹遍布,西接周都丰,镐,北靠汉未央宫,东北临唐在明宫。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这一地区的人民风淳朴崇尚礼让。再造世人仰慕的天下第一宫,这里无疑是最理想的所在。

听了这个论证结果,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有关领导十分兴奋,他们将再造阿房宫列为“变文物大省为旅游名省”战略中的重点项目。

公元前211年,即秦始皇即位的第35年,某一日,秦始皇忽然就党得咸阳的人多,先王的宫殿太小,于是就要再造一个宫殿。大臣问造在哪时,秦始皇操陕西方言说:“阿房”阿房并不是一个实际地名,它的意思是“近旁”“旁边”,陕西的一位刘性作家对记者讲,至今陕西人要表达这种意思仍然要说“阿房”,读音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wo,pang。听了秦始皇的话,大臣们就命工匠在咸阳宫旁边的上林苑建了一个“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庞大宫殿,取名“阿房宫”。

雷应魁再造阿房宫,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人批给他“复压三百余里”的地皮,于是,他只好采取微缩的形式,缩到435200平方米。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是主体工程,重点再现阿房宫前殿、兰池宫、长廊、卧桥、磁石门、上天台等建筑群体,投资1.3亿元,预计在1999年完成;二期工程,再现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宫室,投资7000万元,预计在2000年上半年完成;三期工程,再现秦代阿房宫四周商业集市,投资5.1亿元,预计在2003年完成。

从1995年开始,消失了两千多年的阿房宫在原地一点点地长了起来。

作为秦人的杜牧虽然在他的《阿房宫赋》遣责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但他还是以最华美的色彩描绘出了阿房宫的瑰丽。从秦始皇到他,已经过了一千多年,身为长安人的他或许看到了更多的史料,或许听到了野老的传说,不管怎样,他写的阿房宫一直被人认为的最出色的,就是史学家们在吟诵时也不免常常入境。

雷应魁再造的阿房宫就以杜牧的《阿房宫赋》为蓝本。

经过长达四年的“精雕细刻”,到1999年2月,阿房宫主体工程竣工,大年初一那天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走走前殿,人们惊呼:《阿房宫赋》的全文。接下来向里面走,就会看到杜文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二川溶溶,流入宫墙”的景象。

兰池宫遗址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杨家湾,是秦始皇的一座寝宫,因筑于兰池之畔而得名。《史记—秦始皇本记》集解引《地理志》:“渭城县有兰池宫”再现的兰池宫,是根据有关史料以微缩形式营造,高7.35米,长宽16米×16米。为了突出其仙岛氛围,刻意在兰池当中建了一个宫殿。池中波光潋滟,烟气氤氲;岛宫奇葩争妍,丝竹飘飞;

上天台,是秦阿房宫中祭祀天神的地方,古人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秦始皇为了使国家物阜民丰四海升平,定期率群臣登台祈祷天神。重建的上天台,是在秦史研究专家的指点下修建的,规模为1.68×16.8米,高19.8米,姿态奇崛孤拔,细细体味带有一点神秘;

磁石门,是秦阿房宫的北阙门,遗址在今三桥镇武警部队工程学院内,因“累磁石为之”,所以名为磁石门。它的作用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主要是为了防止行刺者,如有刺客入门,磁石门会立即将他身上的刀剑吸住。荆轲刺秦王是在秦始皇二十年,即公元前227年,血案发生在咸阳宫。事过15年,秦始皇修建阿房宫接受了过去的教训,在世界上首创了这样一个高科技的门,反映了秦朝的科学技术水平。这个门还有一个名字,叫“却胡门”,因为它的神奇常常使那些“四夷朝者”惊恐却步。重建的磁石门,是根据有关史料和苑区地缘特征建造的,从地平线到屋脊高13.2米,东西长20.4米,南北跨度12.17米,青砖白墙,静默之中透着威严,说是一道门,其实更象森森壁垒;

上林苑,秦朝都咸阳时的宫苑,方圆100多公里,包括长安、户县、周至等地,秦始皇修建阿房宫时将它囊括进去,成为阿房宫的后花园和围猎场。如今,它只是阿房宫前殿后面的一个花园,使阿房宫大大开阔起来;

漆河,也叫漆渠,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运河。据《长安志》引《括地志》载:“漆渠,胡亥筑阿房宫开此渠,运南山之漆。”再造的漆河,根据有关史料开凿,长298米,宽5—11米,深1.6米。微风徐来,碧波荡漾,阿房宫的楼洛要在水中一摇一摇的,看去有如迷离的梦幻,恍若秦时宫阙。

此外,阿房宫里还再现了长廊,卧桥、兰池、祭地坛、川道、烽火台、南山双阙门等气势恢宏锦绣壮观的建筑精品。在这些景点建设上,雷应魁走的是一条高科技的路子,古今结合,中西结合,融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洋文化于一体。苑内每一个景点,都经过精心设计,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草木相衬花团锦簇;每一个造型,都逼真自然,加之水幕电影,声光技术的配合,更为栩栩如生。

45幅长廊壁画,对秦朝的“商鞅变法”、“远交近攻”、“白起陷郢”、“李斯《谏逐客书》”、“秦王剑劈荆轲”、“王翦伐楚”、“泰山封禅”、“北逐匈奴”、“秦服百越”、“秦皇射鲸”、“修筑长城”、“修建阿房宫”、“始皇出巡”等四十五个兴衰存亡重大事件作了精彩描绘,使人有如在秦朝历史中行走的感觉。

阿房宫里秦文化演出队,是一支经过严格训练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队伍,他们表演的《秦皇登基大典》、《派将出征》、《横扫六合》、《荆轲刺秦》、《徐福东渡》、《秦皇选妃》《七国宫女舞蹈》等节目容历史性娱乐性于一体,既有“歌台暖响”又有“舞殿冷袖”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使人直如置身于当日的阿房宫中。

苑区内外楼阁辉映,花木扶疏,水波碧翠,钟鼓交鸣,朝歌暮舞,在这样秦风秦韵的氛围中,阿房宫活灵活现地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