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72

第72章 转录 吴起与《左传》

吴起传授和编撰《左氏春秋》(孙开泰著《吴起传》第三章第五部分)

吴起在任西河守期间,利用打仗和从政的空余时间,还研读古籍,传授《左氏春秋》并进一步编撰《左氏春秋》。

一、关于《左传》作者的争论

《左传》(即《左氏春秋》)是我国史学史上具有丰富和可靠材料的第一部编年体的著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左传》的作者是谁,历来都有争论,至今尚未有定论。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意见:

1.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司马迁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他说:

“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司马迁还认为《国语》也是左丘明著的。他说: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由此看来,左丘明是个瞎子,实有其人。他品德高尚,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孔子曾说: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一《〈春秋序〉正义》引刘向《别录》谈《左氏春秋》的传授关系说:

“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楚人铎椒。铎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虞卿作《抄撮》九卷授荀卿。荀卿授张苍”。刘歆、桓谭、班固都主张《左传》成书于左丘明。魏晋南北朝也无异议,直到唐代陆德明还说:

“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申传卫人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赵人虞卿,卿传同郡荀坪名况,况传武威张苍,苍传洛阳贾谊,谊传至其孙嘉。……”(《经典释文?序录》)陆德明所引据的还是刘向说。《四库全书总目》说:“今仍定为左丘明作,以祛众惑。”当然,左丘明的岁数是个问题,这也很难考证。如果他能活到曾申青少年时代,当也是高寿了。

总之,从以上材料看来,左丘明对编撰和传授《左传》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2.《左氏春秋》与左丘明无关。最早持此说的是唐代人赵匡。《四库全书总目》说:

“至唐赵匡,始谓左氏非丘明。盖欲攻传之不合经,必先攻作传之人非受经于孔子。……宋元诸儒相继并起。王安石有《春秋解》一卷,证左氏非丘明者十一事。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出依托。今未见其书,不知十一事者何据”。(《〈春秋左传正义〉提要》)以后也有人主张此说,如清代学者崔述。今人杨伯峻先生说:

“这个问题,经过很多人的研究,我则以为下面的两点结论是可以肯定的:(甲)《国语》和《左传》的作者不是一人;(乙)两书都不可能是和孔子同时甚或较早于孔子(因为孔子这段言语把左丘明放在自己之前。而且引以自重)的左丘明所信。”(《论语译注》第52页)

3.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子夏的再传弟子。徐中舒作《〈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载《历史教学》1962年第11期)一文认为,《左传》最初是出很有修养的瞽史左丘明传诵下来,而由于夏门下编写成书的。他说:

“纬书《孝经》说谓:‘孔子以《春秋》属商’,商即子夏之名。司马迁说孔子作《春秋》,‘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这无异于说子夏传习《春秋》,即有阙文,也要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不敢有所增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者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三矣’。《春秋》传自子夏应是战国以来孔门相沿的旧说。《吕氏春秋?察传篇》说‘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步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此《史记》当为卫史,子夏习于《春秋》所以能正卫史之误。《左传》可能就是在子夏门下编写成书的。”徐中舒认为:“《左传》写定于六国称王以前”,因此他说:

“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卒时子夏年二十八。子夏居西河为魏文侯师,当是晚年时事,相传子夏老寿,晚年丧明,假定当时子夏年七十即公元前437年,下距《左传》成书年代的上限为七十二年,因此,《左传》作者可能就是子夏再传的弟子”。

4.认为《左传》出于刘歆伪撰。共代表人物是康有为,今人也有持此说者。

5.认为《左传》主要是吴起等人编撰,但并不排斥左丘明草创之功。最早持这种意见的人是姚鼐。他在《左氏补注序》说:

“《左氏书》非出一人,累有■益,而由吴起之徒为之者盖尤多”。姚鼐承认刘向《别录》说左丘明是《左传》的草创者。又据《左传》的内容,认为:

“《左传》源流诚与吴起有关。吴起始于魏、卒仕楚,故传言晋、楚事尤详,而为三晋之祖,多讳其恶而谥称其美,又善于论兵谋,其书于魏天造饰尤多,魏绛在晋悼时,甫佐新军,在七人下,安得平郑赐乐,独以与绛?献子合诸侯于位,而述其为政之美。《魏风》至季札时亡久矣,与邶、■、桧等,而札独美之,曰以德辅此,则明主也。此与魏大名,公侯子孙必复其始之谈。皆造饰以媚魏君。又忘明主之称,乃三晋篡位之称,非季札时所有也”。

童书业在《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版)一书中对《左传》的作者有专门考证,认为姚鼐所说《左传》一书“‘吴起之徒为之者盖尤多’(姚鼐《左氏补注序》)似非妄说。”他在《〈春秋左传〉作者推测》中根据他对《左传》内容的研究,提出四条,论证了姚氏的观点。他说:

“(一)就本书所表现之生产技术、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等观察,基本符合春秋时代之现象。知撰作此书必有大量春秋时代史料为依据,作者离春秋时代当不远。

(二)就本书所反映作者之学识观点而言,其人当为儒家后学,而有少量早期法家思想,于军事甚成兴趣,似长于兵家之学。

(三)作者似与鲁国有关,故本书记鲁事较详而可信。于列国则扬晋、楚而抑齐、秦,张大楚国之事尤多,则其人亦必与晋、楚有关,而与楚之关系尤密。于内政、鲁则尊季氏而抑公室(如仲子事及成季、成风故事皆被隐晦而曲解)。齐则扬陈氏而抑有显名之齐景公。晋亦扬臣抑君,‘于魏氏事造饰尤甚’。楚乃尊君抑臣、穆王弑父、共王丧师、灵王骄侈、平王昏庸、昭王失国,皆有奖辞,而大臣若屈瑕、子玉、子反、子重、囊瓦辈,悉见贬抑。

(四)本书多预言,最晚一事为僖三十一年‘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僖三十一年(公元前六二九年)下数三百年为魏惠王后元六年(公元前三二九年)此时正有子南劲取卫之事(……)余所为预言亦多应验于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然则本书当即在战国前期大体写定”。因此,童书业认为,《左传》“盖吴起及其先师后学陆续写定,惟吴起之功为多耳。”

6.认为《左传》成书于吴起而与左丘明无关。主张这种意见的是钱穆和郭沫若。

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初版)一书的《吴起传〈左氏春秋〉考》、从《左传》的预言的验否来看其成书的年代,进而判定《左传》出于吴起而与左丘明无关。他说:

“《左氏》书好预言,其言有验有不验。顾氏《日知录》卷四举其事,如三良殉死,《左氏》云君子是以知泰之不复东征,此至孝公以后即不验。又季札至鲁,闻《郑风》,以为其先亡,而郑至三家分晋后始灭于韩。浑罕言姬在列者,蔡及曹滕其先亡乎,而滕灭于宋王偃,在诸姬为最后。卫迁帝丘,卜曰三百年,而卫至秦二世元年始废,历四百二十一年。日人狩野直喜为《左氏辨》,据此推论,谓‘《左氏》预断秦孝公以前事有验,孝公后概无征,则《左氏》时代从可推断’。又谓‘三孙满卜年七百,卜世三十语,自成王定鼎后七百余年,当在威烈王安王时,其言卜世三十,特举成效’,以狩野此论,会之姚说,两节适符。吴起死于威烈王二十一年,周室日卑,正切卜年七百卜世三十之数。时蔡曹滕皆已灭,郑灭惟在吴起死后五年,自吴起之卒上推卫迁帝丘已及二百八十年,所谓卜年三百者,亦恰肖,则顾氏之疑辨,狩野氏之推测,岂不正为姚氏说之证成耶?此《左氏传》出吴起不出左丘明之说也。”郭沫若在《青铜时代》一书《述吴起》中也主张《左传》成书于吴起,而非左丘明。他说:

“吴起去魏奔楚而任要职,必已早通其国史;(指楚史《■杌》——引者)既为儒者而曾仕于鲁,当亦读鲁之《春秋》;为卫人而久仕于魏,则晋之《乘》亦当为所娴习;然则所谓《左氏春秋》或《左氏国语》者,可能是吴起就各国史乘加以纂集而成”。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