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一哥
32178300000047

第47章 弊端与期望

让熊疑永生难忘的是——

当父王(楚声王)回到楚国后的第二年,楚国突然发生****,莫名其妙地,父王在宫内被人杀死了。这让天下任何人都感到惊诧。然而,更为惊诧的是,过了这么多年,楚国大国的堂堂君王被杀,连凶手也没有找到,更别说真正的死因了。

没有人清楚,楚王是被谁杀的!

有的只是凭猜测,估计是与“九鼎”事件有关;有人认为能够在楚国宫中刺杀楚王的人,除了魏国之外,恐怕没有其他人。为此,楚悼王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探寻鼎秘,要寻找机会取了神器,完成祖上未尽的事业。并且,他在夺取九鼎之前,要让楚国真正的强大起来,首先要找三晋的首领魏国报了国恨家仇才肯罢休!

回顾楚国近百年历史,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新仇旧恨,咀嚼熊疑脆弱的心。

约在据熊疑百年之前,楚国因为平王滥杀无辜,把伍奢和其长子杀了,引来伍子胥的深仇大恨,进而利用吴国灭了楚国,占领都城郢。之后,楚国虽然在秦国帮助之下复国,但又发生白公之乱,国力更加衰弱。为了恢复往日雄风,楚国像是一匹受了重伤的老虎,在国际上销声匿迹,在南方密林蛰伏了整整三十年,然后于六十年前重现江湖,连续灭掉蔡国(公元前447年)、杞国(公元前445年)、莒国(公元前431年)。

在这个时期,楚国的战略进攻一直是选择在东北方向。

但是,楚国很快发现,天下变了。原来,中原的晋国一分为三,非但没有弱小下去,反而越来越强大了,特别是魏国的力量,已经强大到可以单独对抗秦国,能够打败和吞并秦国的河西之地,进而有可能吞并整个秦国全国。历史的经验告诉说,绝不能够让任何国家的力量过分强大,必须要让邻国之间保持国家力量的平衡才行。楚国立即做出反应,迅速调整了对外用兵的国家战略。

在据熊疑三十年前的公元前419年,秦魏之间发生少梁之战,魏国主动出击,显示其军事力量开始强于秦国。这一仗把楚国给打清醒了,立即明白天下最可怕的国家,现在是魏国而不是秦国或齐国了。于是,当秦、魏在两年后(楚简王十三年,公元前417年)发生新一轮对抗之时,楚国密切关注其战事的发展趋势,时刻准备着帮助弱小的失败的秦国一方。所以,楚国军队在当时的情况下诡谲北上,一直将军队开拔到上洛(今陕西洛南县)地区。为了隐蔽楚国北上的军事意图,楚国决定在名义上说楚军是去讨伐周王朝;可是,实际上却是有增援秦军的意图。后来,虽然因为魏、秦中途罢兵,楚军才适可中止了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正是这一次的国家行为,使得楚国将魏国作为天下头号敌人的战略思想变成了战略行为——这有点儿像当今美韩2010年的黄海军事演习,当事者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军事意图。但是,楚国的军事行动已经将之前在楚国君王的头脑中形成的思想变成了行动。而且,这样的看法,在楚、齐、秦之间也已经达成“国际”共识。这个共识所产生的军事后果,就是公元前413年楚、秦、齐三国相约分头开展对于魏国的征讨。

楚国因此开始得罪了魏国(之前,魏国一直没有对楚国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从公元前417年开始,直至最近的三十年间,楚国的对外战略目标根据天下形势的转变,非常正确的将魏国作为了天下头号的敌人。与此同时,楚国还与三晋之一的韩国,进行针锋相对的争夺郑国的控制权;可是,因为三晋的精诚合作,楚国实力大大的不如从前,所以遭到三晋接二连三的军事打击。最为悲惨的莫过于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三晋联军精诚合作,主动出击,猛烈攻击楚地,夺去了楚国向北发展的重要城池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以南)等地。这让楚国蒙受了莫大的耻辱。

在历史上,楚国何曾如此的窝囊过呢?

当然,除了公元前506年被吴国攻破郢都之外。

楚国有着辉煌的过去。

因为熊疑从小就受到楚国光荣历史的熏陶。每一次祭祀祖庙,他都能够看见一块高牌,金光闪闪,一尘不染;华贵无比,形容绝世,上面赫然撰刻着十二个大字——

楚始祖高辛氏火正吴回之位

……

注:策命大典的第二年(公元前402年),天下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情。第一件,“假王”楚声王被人暗杀;第二件,“真王”周威烈王也死了,没有记载说他是被人所杀还是生病死的。估计是受了什么大的刺激,也可能是忧愁而死或者其它死法。

巧了,两王同时死掉!

对于楚声王的死,后人有不同的解说,有人认为“盗杀”就是“暗杀”,楚声王可能是被某个政治集团收买的刺客杀死的——有可能是被国内的反对势力所杀,也有可能是被国外的反对势力杀掉的。当然,还有一种阶级斗争观点的说法,说“盗”是农民起义军,楚声王是被农民起义军所杀。这个说法有些可笑,因为先秦时代除庄子的寓言故事“盗跖”之类的起事儿之外,没有相关的农民起义记载,那时自耕农还没有成气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军要等到秦末陈胜吴广降世才会出现。

不过,楚声王死得好生奇怪,成为了战国一大悬案(至今无人能破)!

三晋利用了楚国内乱的机会,于公元前400年,在乘丘(今山东巨野西南),魏、赵、韩三家成功的发动了攻击楚国的战争。三晋联军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打击和削弱楚国的军事力量,占领它的土地,夺得它的人口,壮大自己的力量。

本文对楚声王的死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对楚国重用吴起,最后击败魏国有特别意义。

史料记载:策封大典之后,《史记?周本纪》又载:二十四年(周威烈王),崩,子安王骄立。《史记?楚世家》等是这样记载的:“是岁盗杀楚声王”。

每当熊疑看见那个熟悉的威严的牌位,祖庙烟火之中,就会闪出一位年长的族人,精神烁然的给参加拜祭的楚国王室芈姓子孙、子侄、子弟讲述荆楚的起源——

——咱荆楚的祖上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黄帝的曾孙喾帝做了九州的大帝,他手下有个管火的大臣名叫“黎”,能够用光明照耀天下,被封为火正的官。后来,因共工氏发生叛乱,喾帝派黎去平叛,没有将叛乱者斩尽杀绝,喾帝在庚寅日杀了黎,而让黎的弟弟吴回重新担任火正,称之为祝融,继续负责管理天下的火源,后立有大功,被天下人尊崇为火神。

——楚芈家族,正是火神的后代。吴回生子陆终,陆终是以捕食善跳的草虫之类为生的部落,并以虫子为图腾,陆终的长子取名为昆吾,后来发展成为昆吾族;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取名为季连。季连部落最初居住在黄帝故里的有熊氏故墟(今河南新郑市),后来自西向东迁移,到达黄河以北第一座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到达第二座楚丘(今山东曹县)……

——吴回的这一支荆楚血脉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行走,迁移……为了抗击强大的商王朝,你们的祖上因自身弱小,向当时的抗商大军岐周靠拢,他们从南条荆山出发,沿渭水之北往西走到一个新的陌生地——汧水(今陕西千阳县),并参照过去居住过的楚丘,将其住过之地改称为“楚水”。祖先们已经注意到——不仅应该将山——而且还应该将水——冠之与自己氏族割不断联系的名字。

——他们很快的站稳了脚跟之后,随着周联盟的势力,迅速向东又发展了,他们在行走的沿途,不断作战,不断打败和消灭商的同盟国。那时,是周文王领导同盟的氏族和方国,聘请了足智多谋的鬻[yu]熊等人为师长。鬻熊就是咱楚人的先辈之一。在灭掉商的与国崇国之后,周文王将周的都城迁到了丰毕(又叫毕郢)。周文王后来在毕郢去世。继承他的是周武王姬发,率众继续往东。咱们的祖上,也跟着东迁,到了一处绿水长流的河谷,他们居住下来,并给那里取了地名。

“是不是仍然命名为‘楚丘’呢?”第一次听家族古代史的时候,熊疑在心里这样说道。

——咱们的祖上,没有再以楚丘命名——老族人出乎意料的道——但是他们仍然怀旧,怀念“滑”地楚丘上生长得最茂盛的植物,也就是那些看似普通,但却能够为通天(祭祀)发挥作用的荆条;当然,他们也感叹氏族的命运就像那些带刺的荆条,在风吹雨打、雷鸣电闪中,还能够生长,并能够繁殖;他们认识到它的生命顽强,充满不灭的活力。于是,他们就将最早的那个楚丘上面生长着的“荆”,从用于山名又搬用到了水名,他们将那新的地方称为“荆溪”(今陕西西安市东的灞水支流河谷)。后来,他们又从荆溪越过终南山的山口,将南面的大山命名为楚山。在楚山荆水之间,他们的部落第一次建了都(今陕西商县),对外有了一个称呼,叫做:荆楚。

“我们的称呼,原来是这样来的!”熊疑很新奇,对本族的历史开始有了认识。

——所以,历史上的竹书,也就开始以“荆楚”这个名字,记录或者追记那一群最早从楚丘出发的人,《诗》有云:“维女荆楚”。荆字的意思,就是荆棘丛中,也是在森林之中;“楚”字呢,它是一幅画,画的是有一只永远不会消失的足,行走在森林之中,它的含义表明:有一群人,在莽苍苍的森林中,顽强的不停的走着,走啊,走啊,他们已经走了上千年,甚至走了整整一百代子孙!

老族人停下来,吸了一口气,总结性的道:你们的祖上,他们在行走中,总共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的迁徒,其中七次迁都,总行程已经达到数万里呢!(楚先人的万里长征哦)

从那时起,熊疑算是知道了自己的家族,了解了自己的祖宗。过去,他老是听到别人说楚国是蛮夷,现在,他知道自己的始祖是祝融氏,本族原来是火神的后代,不是蛮夷!这让他联想到了治水的大禹,他的父亲鲧也是被天子所杀——跟始祖黎的遭遇完全一样。禹后来成为治水之神,自己的先人吴回却成为管火之神。很有意思,管水的,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管火的,建立了历史上曾经十分强大的楚国!

熊疑在祖庙中,继续听下去的时候,更加的震惊了,因为他听到老族人说道:

——如果再往始祖之前寻觅,我楚国的祖先,可以寻根到颛顼帝高阳。高阳是谁呢?大家都知道华夏始祖黄帝;是的,高阳就是黄帝的孙子。黄帝的二儿子昌意,是高阳的父亲。高阳生子名称,称生子名卷章,卷章生的儿子就是黎和吴回!

熊疑的心很震动:啊,我楚国芈氏王族的先人,原来是九州华夏的伟人黄帝!

楚非蛮夷,是正宗的华夏族人……他为自己辉煌的家族史感到由衷的自豪。

所以,熊疑从小就立下大志,以楚庄王为楷模,要让楚国重振雄风。

……

可是,熊疑坐楚的国王位快十年了,绝大多数时间做的却是那同一件功课——提拔,授衔,升官!楚国的贵族越来越多,朝廷勾心斗角越来越多,花费的国家资财越来越多,但是,能够为楚国做贡献的人却越来越少。

三多一少,楚国是得了“糖尿病”(富贵病)啊!

楚国近年来的发展停滞不前,正是被国君的族人(公室)所累。国君被这烦心的贵族政治所牵制,哪里分得出精力来治理国家?唉,楚国何时才能够从这腐朽中摆脱出来,能够像当年的楚庄王一样雄视天下,富国强兵,问鼎中原?

熊疑正思绪间,忽报太子熊臧又要求见。楚悼王只好让他进来。

“太子是为提升爵位和新选贵族的事来找孤家吧?”楚悼王无法回避,只好开门见山。

“父王明鉴!昭氏、景氏、屈氏三家拟了一份名单,委儿臣送来!”太子道。

“三公又发现有功之臣?”楚悼王心中很有气。心想连年打败仗,将军景狂都被魏军杀了,这执掌军队的三公,却连年提拔有功之臣,也不知功从何来!但三公掌握着军政大权,这是好几代君王都面临过的现实,叫楚悼王如何也不敢冒风险驳回请求,以免引起内乱。

太子见父王发愣,道:“说是昭柱国清理武库有功,又说景将军储备粮草得力,还有屈国尉练兵有方……”楚悼王道:“好了好了,都有功劳,可还是连年吃败仗!名册留在这里吧!”

太子放下请功名册。

“你还有什么事情呢?”见太子没有离开的意思,楚悼王问道。

太子顿了顿,嗫嚅着说道:“儿臣保举司政、司田、司空三位贵族,升为子爵,这也是为日后孩儿继承父王之位后,方便用人。”太子早已熟悉楚国政治,未雨绸缪,先头提拔爵位,奠定朝中人事基础。

楚悼王觉得脑袋都胀大了,道:“臧儿,这事恐怕早了点。”想了想,为使太子不至失望,又补充道:“你把名册先放于此,容孤家仔细考虑。先下去吧!”

第三部提拔官爵的花名册放在了楚悼王的案头上。

太子望了望父王焦黄的脸,心中也明白父王的苦衷。然而,自己如不趁此时笼络朝中有权势的人,日后怎么坐得了楚王宝座?否则,既使坐了,也会被人暗算,自己的爷爷,楚声王不就是被“贼”所害吗?为什么堂堂楚王会被“贼”所杀,如无朝中权臣捣鬼,是绝无可能的;至少,是有人不专心保护,或者失职,才有这样的可怕后果。爷爷死后,也没有追出凶手,更没有落实责任人,以至不了了之。看来这朝中,还非得有心腹之人;而不用官爵之恩,哪来心腹呢?

太子放下名册后蹒跚着去了。楚悼王心情更糟了。

过了好一阵,他突然想到“吴起”:“要真是他来了,那么……!”

熊疑的心中突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期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