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话题中国文学史
3217200000116

第116章 史传文学的影响与渗透(2)

史传和小说的共通点是叙事,不同点也很明确,历史讲求真实,而小说则容许而且必须虚构。董乃斌先生认为文学和“事”的关系有“含事、咏事、述事和演事”四个阶段,大概历史只是述事,小说戏剧则可以称之为“演事”①。《史记》中就有许多传奇的人物和故事,传统小说恰恰也十分重视故事和人物的传奇性。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四、五十五回,写孙权采纳周瑜之计,想在刘备夫人新丧之际,假意将自己的妹妹嫁与刘备,企图以此骗刘备过江,然后将其囚禁,作为人质,索取荆州。诸葛亮知道孙权不安好心,让赵云带着三条锦囊妙计,保护刘备前往东吴,就是凭着这三条妙计,刘备化险为夷,喜结良缘,而东吴方面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中间,既有议婚定亲、洞房花烛,也有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刘备数次遇难,但每次又都能死里逃生,变幻莫测,不断给读者带来意料之外的新奇感。在人物方面,毛宗岗曾这样评价: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孔明是“智绝”,关羽是“义绝”,曹操是“奸绝”。毛宗岗说:“有此三奇,乃前后之所绝无者,故读遍诸史而愈不得不喜读《三国志》也。”②很显然,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传奇色彩,都离不开作者的“演事”。

史传文学的编年体和纪传体体例,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多影响。史传以人物为中心,唐传奇便采取传记的形式。《水浒传》和《儒林外史》等是一个个人物的遭遇的联结,人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似乎是分别给人物写传一样。这些小说还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虽然自由灵活,但也松散零碎,可见,史传文学对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藏不露的。

史传文学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也为中国古典小说所继承。钱钟书评价《左传》的心理描写说:“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惴以摩,庶几入情合理。”③在“第三者”的位置,可以随心所欲地构想人物的自言自语或心理描写,这种写法,正是后世小说戏剧所仿效的地方。《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时,往往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我国古代小说所具备的。像戏剧中的导演从不登台出场一样,他只管指挥,让演员们尽情表演。《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怡红院、潇湘馆、秋爽斋、蓼风轩、缀锦楼都先后被抄检。每个被抄检的地方,都有戏剧性的冲突。通过这些场景,贾府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主子与主子之间的矛盾、主子与奴仆之间的矛盾、奴仆与奴仆之间的矛盾)都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通过特定场景中的动作、对话和神态客观地显示出来。

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还有的学习《春秋》,把自己观点隐藏起来,让事实自己来说话,《红楼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它的主题论争纷纭不一,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爱憎各有不同,可以说,都是得力于作者褒贬不外露的做法。当然,中国古典小说中不乏作者对事件人物指指点点的地方,但这种拙劣的做法只能是影响作品的深度和辐射力。

小说和戏剧是血缘关系亲密的两大门类。不管是小说还是戏剧,在审美形态上,它们都以情节、人物和对话为审美要素,都需要编排故事,反映现实,满足人们了解生活的愿望,二者之间有许多相通相融的共同特征。然而,小说和戏剧的发展成熟,都离不开史传文学这个母体。

小说和戏剧一样,喜欢运用矛盾冲突,增加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它们让矛盾冲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迅速形成、发展和激化,又迅速推向高潮并得到解决。如明代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男主人公金重和女主人公王翠翘私订终身时,忽然有书童前来报告,说金重的叔父战死辽东。金重急往奔丧,匆匆与翠翘告别。就在同一天,翠翘的老父亲和小弟弟又被诬陷盗窃而被捕入狱,家产被抄。为救全家,翠翘毅然卖身为妾,不料被骗沦落为妓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故,主人公一出场就卷入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紧张逼人。《红楼梦》在这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不再局限在人与人之间的简单冲突,而是向人与人之间的内心冲突和个人思想深处的灵魂搏斗推进。如贾宝玉和林黛玉,自幼耳鬓厮磨,心心相印,然而在封建礼教横行肆虐的时代,他们只能将爱埋在心底,用真真假假的方式暗中试探对方,因此不断地产生误会和口角。第二十九回“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对这对青年男女的心灵冲突作了清晰的展示,成功地表现了他们在越解释误会越深的情况下急欲表白而又难以表白的特殊心境。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窦娥在高利贷的残酷剥削下被卖给蔡婆做童养媳,这是她一生悲剧的开始,接着就写到赛卢医的阴谋害命,张驴儿父子的恃强霸占和桃杌太守的严刑逼供、草菅人命,一步步把窦娥逼向悲剧的结局。这中间,一个冲突接着一个冲突,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小说、戏剧中的这些上佳表现,都跟史传文学叙事的艺术关系密切。

戏剧是一种行动的艺术。由于戏剧中没有承担叙述途径的叙述人,故事情节只能由演员扮演的角色用语言和行动在舞台上表演出来,因而戏剧的动作性特别强。戏剧以对话为主要陈述方式,在戏剧剧本中,绝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对话。成功的戏剧对话都具有简洁化、个性化、行动化的特点,能揭示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复杂微妙的关系,适合于演员表演。王实甫《西厢记》中,红娘的对话就很有特点。红娘最初对崔莺莺和张生的结合反应冷淡,当张生第一次见到她并自我介绍时,她抢白道:“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在莺莺赖简(书信)之后,张生不知所措,红娘就责备他“没人处则会闲磕牙”。莺莺看到红娘带来的简帖,假意发怒,红娘立即指责她“不肯搜自己狂为,则待要觅别人破绽”,并进一步揭露她内心的秘密,“对人前巧语花言,没人处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泪眼”。这些言语,充分显现了红娘的直率、爽朗、聪明和勇敢。像这样的个性化语言描摹,都有史传文学中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影子。

金圣叹说:“《水浒传》方法,都从《史记》出来。”毛宗岗说:“《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张竹坡说:“《金瓶梅》是一部史记。”而戚蓼生评《红楼梦》的写法,认为:“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这些都足可以看到史传文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深远影响。其实,对戏剧何尝不是如此呢?

余话:用故事架起通往后世的桥梁

史传文学以其独一无二的文史兼容特性,在中国古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它以实事求是的精神述说历史,并用文学的手法加以修饰和创新,它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许许多多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瞠目结舌了。

在史传文学的萌芽时期,表现就不同凡响。《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保存有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的文章已经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的还适当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度的形象性。《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它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虽然这两部书的文学性还不怎么强,但《尚书》的记言,《春秋》的记事,还是让我们感觉到了史传文学出土时稚嫩的噼啪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它虽然是以记言为主,语言平实畅达,但也注意写人,而且能够在记言中展开故事情节,其中不乏虚构和想象,结构上也有创新。《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而完整的编年史,也是史传文学的典范。不论是叙事、写人,还是记言,都有不少新的成就。它叙事简明生动、工巧严谨,还善于描写人物,特别是语言独具风格,简洁凝练,委婉含蓄,而且典美博奥,丰润富艳,不愧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战国策》的出现,标志着史家之文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它叙事生动,描写细密,人物刻画形象生动,特别是它那辩丽横肆的语言风格,彰显出战国文章纵横驰骋的时代特点。在这个时期,史传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左传》用故事耸立起一个丰碑,《国语》是以事引言的语言汇编,《战国策》是以人带事的洋洋大篇,它们都是情节与人物解绎的经典,是史传文学中的上乘之作。

史传文学进一步发展,想象和虚构等手法开始大面积触及史实。在这一时期,有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穆天子传》,有集逸事、传说、趣闻于一体的典范《晏子春秋》,有“尤近小说家言”的古代典籍《吴越春秋》,还有“纵横曼衍,博奥伟丽”的辑录《越绝书》,在行文过程中,它们已经开始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历史,自如地运用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和勇敢而合理的虚构,增加了史传文学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故事性强,小说的韵味更浓厚了。

昂首天外的极顶之作《史记》的诞生,是中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大事,犹如空中惊雷,划开了史传文学新的历史。它拥有浑身写满故事充满传奇性的作者——司马迁,在他的生花妙笔下,展开了极具吸引力的史诗般的叙事,场面宏大壮阔,再加上它匠心独运的人物刻画和瑰伟奇肆的语言艺术,当之无愧地成为史传文学的大哥大。不仅它的实录历史和优秀的文学性,还有司马迁悲愤作史的精神,都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学人。

就像登山一样,到达了顶峰,欣赏够美丽诱人的风景,就该下山了。史传文学的发展过程也是这样,走过辉煌,便会趋向衰微。《汉书》的出炉,也没能扭转这一趋势,反而用自身的实际印证了这一规律。虽然《汉书》在叙事写人中也有精彩之处,但它的文学性确实比不上《史记》。后面的《三国志》和《后汉书》,在《汉书》正统思想的影响和映照下,已经走向了纯史学的方向,它们的文学性就更不用多说了。

其实,这没有什么,根本没有必要难过或者悲哀。史传文学中,不乏《左传》、《战国策》这样的优秀之作,更有《史记》这样登峰造极的佳品,它们不是昙花一现,不是过眼云烟,它们用自己的文章,述说着生动感人的历史故事,形成了一座通往后世的桥梁,继续延续着它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史传文学对编年史、国别史、纪传体等不同体式的开创,深深影响着后面的史学创作,《汉书》则成为后世各朝正史的样板。史传文学的艺术风格、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成为后代散文家学习的典范。尤其是《左传》,其简练蕴藉的语言风格,受到唐宋以来古文家的推崇和学习。《左传》、《史记》等的叙事传统,为小说、戏曲所继承,它们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后代小说、戏曲取材的宝库。就连今天充斥荧屏的以“戏说”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也是掌控在历史事实与艺术构思的手心里。

史传文学有着这么多这么好的优点,我们就更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走近它,认识它,了解它。希望这一篇的介绍,能够让你通过阅读故事来感知我国丰厚蕴藉的传统文化,感知史传文学的美妙,让你在阅读古书时,减少一些畏难情绪,增加一点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