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异度春秋
32167800000034

第34章 先天何属?象生造化

这般大的动静,赵王自然也看见了。

承天殿中,赵王高居王座;下首坐着的却非是赵国大臣。而是方仙道的道主。

方仙道有四道三宗,分作咒灵,福仙;长生,摄法四道,以及天律,灵运以及尸阴三宗;总称方仙道。其实各道各宗之间并无从属。其弟子亦是分布列国,赵国因赵王故;从前这些各家流派皆受压制。是以方仙道就自赵地撤走,直到如今;才又回到了赵地。只是这一次,却是应赵王之约而来。

下首坐着的道主乃是分属方仙的长生道道主,徐儒!所谓长生道,求得自然是长生。其实方仙各道各宗,求得都是长生。只是侧重各有不同而已。如咒灵一道,便是修持经咒,以拘鬼灵为己用。高深处时,甚至能以鬼灵喂养自家身神;以求不朽。福仙则有不同,虽亦是拘鬼;却是以人间福运养之,是为福仙。高深处时,号称福运不消;身即不朽。只是未曾有人能成就那般境界罢了。倒是后来福仙分裂,这才有了灵运一宗。长生道则以地气为阵,鬼灵为法;生灵血肉为料,精气为油以成丹;服之延年,高深处时;能成肉身不死!但至今亦未曾有人能有那般成就。

徐儒出身楚地公卿世家,幼年时十分聪慧;更有一般异处,他天生灵眼,能见人间灵异。时人皆惧之,以其为怪。很是吃了些苦楚。上代长生道主于列国游历时,于楚地遇之,叹道:身有异,而人非之;因人皆不识其能,反以为怪,何其愚也。此子将来能大兴我道,当为吾徒也!遂收其为门下,将种种秘法悉数授之。徐儒聪慧,又自刻苦;只数年间,成就便几能超越其师。他在楚地炼丹,以生灵魂为祭,得了巫神的一缕神性;将之炼入丹中。服之得二百天年,更能以人身驱驰神异;呼风唤雨,分化神魂。法既成就,他亦感念其师;发愿欲兴方仙以报之。数十年来行走列国,人感其能;皆拜服也。

赵王许方仙事,徐儒甚重之;因此虽知君王之心微妙难测,他亦不得不来。事如成就,他便能借赵之力;压服方仙各宗;如此才算是方仙大兴。此外更是另有好处,或真能得成长生亦未可知,是以他不能拒也。

外间斗法时,徐儒自然也有感应。见赵王虽无言,目光之中却有探寻之意。心中思付一阵,开口道:“象先天之属,意为警,使王毋加难也。其虽显法,却泄其虚!王毋忧!此辈虽属神魔,却亦难妄为。王只需待其时也!”

赵王闻之,也自沉吟不语;他心下对这些神异中人皆极为不喜。无论是神魔之属,还是方仙中人;皆非人间王法所能拘束。以君王之心,彼辈皆是隐患。若有可能,自然便要一一诛除,只是难能耳。这也是他多方筹谋的原因之一。

虽然心中十分不喜,赵王面上却是不显分毫;喜怒不形于色,乃是君王心术的入门修持;赵王自然早就炉火纯青,他和声道:“有赖道主,吾无忧。然事将起,能无变乎?先天何属?道主请解之!”

徐儒隐约测度出赵王心思,但他亦不点破;回道:“神魔有分,象曰先天者;非出众生,乃合于元气;自然生灵,先天无相,能显诸般妙相却皆非本来面目。其超脱妙有,以天地为居所,不生灾劫。非灵性泯灭,则自然长存。是为神魔之中的上乘功果。乐安之身,当有彼辈化生神性;以其为劫身。故能分化如意,驱动大能!虽不知来历,却也毋忧,彼辈虽能显大法;亦不敢妄自加诸人道。否则有失陷之危。”赵王闻说,这才有些放心。一者因其言,二者方才斗法虽然浩荡,却也依旧不能奈何大营;可见所言非虚。

徐儒又道:“王只作不知,彼辈自然不会为难。否则王虽不惧,却也有变故。况其劫身,亦是秦王子。只待其归国,则避离去,否则神性为人道侵蚀,亦会失却果位。”赵王点头:“如此,幸赖道主!吾心安矣。”

秦使馆驿,甘刑自然见到了那番风云;虽不知究竟,心实忧之:“事或有变故,不知祸福;本道万全,孰想生此变故?”奈何他虽有门下,却无有异人为助;此亦因秦封关,列国皆难往来。他虽忧虑,一时却也不得法;只是遣了心腹,分作两批;一批去赵政处察探消息,一批却去了赵国右相处,邀其一会!

赵政稍稍试了试手段,虽有所得;却也不欢喜。“难怪此方世界虽有神魔存世,凡人却是无碍。盖因亦有百家高人。”赵政心中暗道。

“既如此;且看赵国如何应对,再作计较。”赵政心如此想。但同样出乎他意料的,赵王还未有所反应;他却迎来了列国质子的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