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的单边下跌市中,袁力完成了一次漂亮的基金转换。2008年11月,袁力意识到,从大盘来看,底部空间已经越来越有确立的趋势,一旦有反弹或者震荡,积极的股票型肯定会比混合型获利丰厚。于是,袁力将全部的华夏回报转换成了华夏成长。结果,他持有8万多份混合型的华夏回报,与6000点时的净值相比,跌幅为20%,但同期股票型基金华夏成长的跌幅却已经接近50%。袁力认为,基金净值跟着大盘动,有涨就会有跌,在没有套现之前永远是数字游戏,但是依靠转化中不断扩大的份额,才是让财富能够膨胀的真正动力。
袁力自言,自己并不是每次都能看准点位,但基金转换正好可以对冲掉“看错”的风险,即使方向做错了,他还可以长期持有,靠基金经理把净值做回来。所以当别人在考虑是持币还是持股的时候,袁力担心的则是持偏债型基金还是持偏股型基金。在他眼中,每只基金无非是一只大股票,有的抗跌性强,有的涨得快,他要做的,无非是判断大势调整品种。而基金经理的“主动操作”,又为品种本身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袁力的这种做法,表面看来收益似乎没有直接投资股票大,但是由于他能够靠自己的“基金池”和基金经理双层分散投资,过滤风险,所以大亏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后一算盈利,他挣的并不比股票做得好的朋友差。
在袁力的“基金池”中,除了开放式基金,还有十多只封闭式基金,其中不少是从98年开始持有到现在的第一批封闭式基金,包括基金同盛、基金景宏、基金兴华等,以至在老十家基金公司陆续庆祝成立十周年的时候,他常常被当作“最老持有人”邀为座上客。
除了分享封闭式基金的分红收益,袁力实现在封基上赚取“超额收益”目标主要靠的是做差价。每个星期,袁力肯定要交易几次,他做短差的时候一般都去营业部,因为家里就一台电脑,看不过来,而营业部两台电脑,袁力随时盯着,一有变化马上下单,最快的时候10分钟两个来回。
一方面靠长期持有获取分红,另一方面靠做短差赚“生活费”,袁力最早持有的几只封闭式基金十年里都翻了六、七倍,而持有的封基份额,也从十年前的几千份,累积到了今天的几十万份。
在嘉兴,袁力很早便属于“不安分”的人:80年代中后期成为当地买卖国库券第一人,1992年第一批在嘉兴证券营业部买股票,1998年第一批买封闭式基金,2001年第一批买开放式基金……十年基市征战,袁力也成为民间基金专家,对于如何挑选基金,袁力也有他的一、二、三。
关于资产配置上,袁力提供了如下建议:
1.对于一般工薪阶层而言,应该以投资基金为主,股票可以做,但一定要少,顶多挣个生活费。目前袁力的资产比例是,开放式基金50%多,封闭式基金20%多,债券20%,股票只有3%。
2.具体到开放式基金的选择,可以选择大基金公司的第一只基金,并且最好是选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管理的基金。
3.对于封闭式基金,关键要看基金公司自己购买了多少,基金公司自购越多越好。因为基金公司自购后一般要到期才能赎回,这样公司肯定会用心做,不然无法跟大股东交代。此外,仍然要看是否是公司的第一只产品,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第一只产品。
一旦赚到合适的利润就立刻卖掉,决不犹豫
说起现今全球薪金最高的基金经理人那就非彼得?林奇莫属了。他是麦哲伦100万共同基金的创始人,也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
彼得?林奇在他几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众,尤其是在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伦基金以后。他的优异成绩让麦哲伦迅速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它的资产也由2000万美元,迅速增长到了84亿美元。
基金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的股票已由最初的40多种,逐渐增长到1400种。林奇也因自己的优异表现获得了颇丰的收益。林奇惊人的成就,使他在金融界声名大振,迅速窜红。
就连美国最有名的《时代》周刊都称他为第一理财家,而《幸福》杂志则授予他股票领域超级投资巨星的美誉。彼得?林奇也在投资中感觉到了自己的实力和天分,因此常常以股票天使自居。林奇在股票投资经营中,与巴菲特等投资大师有着完全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手段。
林奇称自己是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家。也就是说林奇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证券,价值股也好,成长股也好,绩优股也好,哪怕是期权期货(这一点林奇除外),只要是有利可图就投资,一旦赚到合适的利润就立刻卖掉,决不犹豫。
彼得?林奇在投资中有自己的套路,他总是坚持买进有盈利能力企业的股票,而在没有极好的利润时他是不会随便抛掉的;他认为自己在投资股市时总是抱有持续赚钱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赚一次钱就跑掉。林奇觉得如果想靠股市赌博来发财,那还不如离开股市,去赌场会更好些;林奇在投资中从来不会在自己不懂的事情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他认为那样是危险而且可笑的;他还认为如果一个投资者过度钟情于计算,就非常不适合在股市投资,那种投资者多半不能成功;他认为某只股票比以前便宜不能成为买进的理由,因为这样的股票有可能创出新低,同样仅仅因为它比以前贵了就抛掉也不是理性的方式,因为它有可能会创出新高,所以不要单纯依靠价格来说事。
以退为进,保存投资实力
“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七个字概括出一个永恒的真理。任何一个投资领域,都是进与退的矛盾组合,很多时候,“进”虽然重要,但是“退”也不可缺少。有时候退得巧妙,退得智慧,不但能保全实力,还能为下一次“进”打下基础,留下埋伏。富人如此,一些知名企业也是如此。
当年为了提高产量,日立公司决定扩大规模,于是投入了巨额资金,购进了大批建筑材料,还新添置了许多设备。没成想正赶上60年代初整个日本经济萧条,大量成品卖不出去,如果继续扩大生产就会雪上加霜。
面对日益萎缩的市场,日立公司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进”,即继续投资;二是“退”,即马上停止投资建设。通过董事会认真分析、研究,最后日立公司断然做出“退”的决定,立刻全面停止扩大规模的行动,把资金转移到其他领域,保存实力,等待机会。
结果证明,日立公司的选择是明智的。从1962年开始,日本其他著名的电器公司销售成绩都显著下滑,唯独日立公司的业绩一直稳步攀升。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立公司的以退为进的理念值得投资者借鉴。由于市场经济下竞争加强,总有些厂家企业争来斗去,无形的战火常常会让争斗者两败俱伤,反而给第三方留了获胜机会。其实在某些时候,适当的退一步,不与人明争,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某洗发水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情况非常好,忽然有一天,公司得知另一家公司很快就要在市场推出一款性能更优的产品。公司产品的市场前景变的不明朗起来。
公司公关部经过认真研究,向公司提出建议,在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上市之前,把自己的产品从各大商场超市全部撤出。这就使得用惯了该公司品牌的洗发水的用户突然感到少了一个好帮手。因此,他们就感到这个品牌的洗发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在竞争对手的洗发水上市的同时,公司让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重新铺货。使得用户们突然发现,自己又能买到多日不见的洗发水了。在用户们倍感亲切欣喜的时候,竞争对手所作的一切促销活动都显得黯然失色。
三十六计中:“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就是讲:为了保全军事实力,退却避强。虽退居次位,但免遭到灾祸,这不仅是一种明智的的用兵之法,也是一种明智的投资理财手段。
原伊利集团副总裁牛根生,由于为人处事方面与总裁格格不入,被迫离职。牛根生非常生气,于是带着资金以及原来手下的9名核心员工共同创立了“蒙牛”公司。蒙牛创业初期势单力薄,只有1000万资产,而伊利的固定资产是几十亿,两者相差悬殊。
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牛根生拿出300多万元做广告宣传,在********市的街道两旁竖起了很多“蒙牛”的灯箱广告。可是才几天时间,40多个广告灯箱就被人在一夜之间毁掉了。稍微一想每个人都知道这是谁干的,然而牛根生却没让大家把这件事情弄大。
当时蒙牛实力非常弱小,与当地其他大企业相比,明显不是对手,而从竞争角度来讲,兴发和伊利要想合伙消灭蒙牛,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就是伊利稍稍吹阵风,蒙牛也会动荡摇摆。
牛根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保存实力、积攒力量,于是他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开始为竞争对手做广告: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装上打出“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的字样;有的广告牌上写着“千里草原腾起伊利、兴发、蒙牛乳业”。蒙牛表面上在为伊利和兴发免费做广告,其实在为自己做广告,宣传了自己又保存了实力,防止恶性竞争。最终,伊利和兴发接受了蒙牛的免费广告的做法,给蒙牛留了一条出路。
所以说不论在哪个领域做投资,投资者首先要问自己:能预见风险吗?不能,就离开此地!不能预见风险,就不能规避风险,不能规避风险,谈不上盈利,连本钱也将输得精光!因此,以退为进、保存实力是投资要掌握的首要问题!
在股票投资中,上帝也没有一直垂青索罗斯。在1987年索罗斯遭遇了他的“滑铁卢”。但是索罗斯采取以退为进方针,及时从市场中退出,为自己日后东山再起留下了伏笔。
根据索罗斯关于金融市场的“盛——衰”理论,繁荣期过后必存在一个衰退期。他通过有关渠道得知,在日本证券市场上,许多日本公司,尤其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大量购买其他日本公司的股票。有些公司为了入市炒作股票,甚至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
日本股票在出售时市盈率已高达48.5倍,而投资者的狂热还在不断地升温。因此,索罗斯认为日本证券市场即将走向崩溃。但索罗斯却比较看好美国证券市场,因为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在出售时的市盈率仅为19.7倍,与日本相比低得多,美国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还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即使日本证券市场崩溃,美国证券市场也不会被过多波及。于是,1987年9月,索罗斯把几十亿美元的投资从东京转移到了华尔街。
然而,首先出现大崩溃的不是日本证券市场,而恰恰是美国的华尔街。198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道·琼斯平均指数狂跌,创历史纪录。在接下来的星期里,纽约股市一路下滑。而日本股市却相对坚挺。索罗斯决定抛售手中所持有的几个大的长期股票份额。其他的交易商捕捉到有关信息后,借机猛砸被抛售的股票,使期货的现金折扣降了20%。
5000个合同的折扣就达2.5亿美元。索罗斯因此而在一天之内损失了2亿多美元。索罗斯在这场华尔街大崩溃中,损失了大约6.5亿到8亿美元。这场大崩溃使量子基金净资产跌落26.2%,远大于17%的美国股市的跌幅,索罗斯成了这场灾难的最大受害者。
索罗斯虽然痛恨赔钱,但他却能够忍受痛苦。对于其他人而言,犯错是耻辱的来源;而对于他来说,认识到错误则是一件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对于事物的认识存在误区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他不会因为错误百出而备感伤心丢脸,他随时准备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以免在曾经跌倒过的地方再度绊倒。
他在金融市场上从不感情用事,因为他明白理智的投资者应该是心平气和的,不能求全责备。正如他经常所说的:“如果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要铤而走险。而且当你重新开始时,不妨从小处做起。”
当投资者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时,自责是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从市场中撤出,尽可能减少损失。只有保存了竞争的实力,你才能够卷土重来。索罗斯具有比别人能更敏锐地意识到错误的才能。当他发现他的预期设想与事件的实际运作有出入时,他不会待在原地坐以待毙,也不会对于那些该死的出入视而不见,他会进行一次彻底的盘查以期发现错误所在。一旦他发现错误,他会修正自己的看法以图东山再起。正是因为索罗斯的这一宝贵品质,他才始终能够在动荡的市场中保存实力。
一个投资者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投资者”,关键不在于他是否永远是市场中的大赢家,而在于他是否有承认失败的勇气,能否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索罗斯恰恰具备了作为一个“伟大投资者”的素质。这也就是索罗斯在经历了1987年10月份的惨败之后,却仍能使量子基金1987年的增长率达到14.1%,总额达到18亿美元的原因之一。
以舍得哲学进行股票投资
不少投资者在精研各种技术图形,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后,投资成绩仍不理想,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不会在恰当的时机舍弃,心中之结总也解不开。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仍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了脚趾。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剧痛艰难地走到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全了自己的生命。
亚历山大果断地剑砍绳结,说明了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在某个特定时期,很多富人常常敢于舍弃,因为这样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一时之间难以避免遭受挫折,但这至少是最佳的失败方式。
在股市里几乎所有人都遭受过套牢之苦。哪怕当时有一万个理由支持自己去买某只股票,但常常被市场中不是理由的理由使投资者美梦落空。处于股市的复杂环境下,一旦套住,大多数人采取守仓之策,虽然守住不动总有解套之日,但若1年2年5年都解不了套,资金的快速流动和增值就都是一句空话。守仓是一策,但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