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交往中,每个人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民族的尊严。如果在礼仪上出错,势必会影响到两国之间的感情,弄不好还要兵戎相见;相反,如果彼此都互相尊重,以“礼”相待,不但可以使两国睦邻友好相处,还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各种商业合作,互惠互利。
涉外活动中的基本礼仪
在涉外交往中,有关国家的政府、组织或企业单位之间的重要内容就是中外双方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掌握仪式中的礼仪是十分必要的。
涉外开幕仪式
1.确定人员
开幕式通常由主办单位的负责人主持。隆重的涉外开幕式除双方有关人员参加外,还可邀请各国驻当地的使节、外国记者出席。如果是高规格的开幕式,东道国的国家领导人往往出席。出席仪式者对题词应事先有准备。
2.场地及布置
开幕式一般选在宽敞的场地举行,室内室外均可。会场正面要悬挂开幕式的横幅,隆重的开幕式需悬挂有关各方的国旗。会场周围可插上彩旗。常常要准备好三个话筒,供主持人、致辞人和翻译使用。准备好剪彩用的彩带。有些开幕式现场还应备有签名簿,请领导人和来宾题词或签名留念。
3.宣布开始及开始后的相应礼仪
双方出席开幕式的人员入场后,宾主面向外分左右两边排开。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首先请开幕式主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代表团团长致辞。若是双方合作,一般请一方负责人致开幕词,请另一方致贺词。致辞后即开始由代表团中身份最高的官员剪彩。若是双方合作,则可各推举一位负责人同时剪彩。剪彩结束后,主人可陪同宾客参观。有时还举行执行会。
涉外签字仪式
1.确定人员
签字人由缔约各方根据文件的性质和重要性协商确定。可由国家领导人出面,也可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出面,但各方签字人的身份应该大致相当。按惯例,参加签字仪式的,应是双方参加会谈的全体人员;如一方要求让某些未参加会谈的人员出席,另一方应予以同意,但双方人数最好大体相等。
2.仪式准备
举行签字仪式之前,要准备好文本。文本的定稿、翻译、印刷、校对、装订、盖印等,均要确保无误。同时还要准备好签字时用的国旗、文具。确定助签人员,事先与对方就有关细节问题洽谈。
3.现场的布置
签字的现场布置各国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在签字厅内设置两张方桌为签字桌,双方签字人各坐一桌,双方的小国旗分别悬挂在各自的签字桌上,参加仪式的人员坐在签字桌的对面;也有的安排一张长方桌为签字桌,签字人分坐左右,国旗分别悬挂在签字人身后,参加签字仪式的人员分坐签字桌前方两旁。
我国的做法是在签字厅内设一长桌为签字桌。桌后放两把椅子,为双方签字人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摆放本国保存的文本,文本前面放有签字文具。桌子中间摆一旗架,悬挂双方国旗。双方参加仪式的其他人员,按身份顺序排列于各自签字人员的座位之后,双方助签人员分别站在各自签字人员的外侧。
4.仪式开始后的礼仪
签字仪式开始,双方人员进入签字厅。签字人员首先入座,其他人员按宾主身份顺序就位。助签人员分别站立在各自签字人的外侧,协助翻译文本,指明签字处。签字人在本国保存的文本上签字后,由助签人员传递文本,再在对方保存的文本上签字。签毕,双方签字人交换文本,并互相握手。此时,可上香槟酒,宾主双方共同举杯庆贺。多边签字仪式与双边签字仪式大体相似。若只有三四个国家,一般只相应地多配备签字人员座位、签字文具、国旗等物。如果签字国家众多,通常只设一个座位,由文本保存国代表先签字,然后由各国代表按礼宾次序轮流在文本上签字。
涉外谒墓仪式
在涉外丧葬礼仪中,谒墓、献花圈是对被访国人民友好亲善的表示,也是对已故领导人或先烈的敬意。因此,一般地说,只要被访国安排,都要前往。在决定谒墓之前,应先了解该国的政治历史背景。
谒墓的整个过程充满庄严肃穆的气氛,现场安排有仪仗队和军乐队,并派高级官员陪同。参加仪式的人员应穿着深色或素色服装,有的要求着礼服,谒墓时应脱帽。军人若不脱帽应行举手礼。仪式开始时,乐队奏乐,东道国礼兵或谒拜者随行人员,抬着花圈走在前面。谒墓(碑)人由陪同人员陪同,随行于后。卫土分列两旁,持枪致敬。当礼兵将花圈放于碑前时,谒墓人往往要上前扶一扶,整理一下花圈上的飘带。而后稍退几步,肃立默哀。默哀毕,绕陵墓(纪念碑)一周。
三种常见的外交用语
国事访问: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邀请对他国所进行的访问。
仪仗队: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由海、陆、空三军人员组成的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的。
鸣礼炮:是一种向对方致敬的表示。鸣放炮数的多少,代表友好诚意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
通晓各民族的民俗禁忌
礼仪不仅表现为—种精神文明,而且是我们扩大交流、增进友谊、促成合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涉外交往中不仅要求以礼待人,还要求人们对世界各国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禁忌有广泛的了解,以通晓异国的礼仪来增进友谊,促进经济的合作。
颜色的忌讳
棕黄色:巴西人认为棕黄色意味着凶丧,因此非常忌讳。
绿色:日本人大都忌用绿色,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象征。
黑色:欧美许多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
淡黄色:埃塞俄比亚人、叙利亚人以穿淡黄色的服装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因此视为死亡之色。在巴基斯坦黄色是僧侣的专用服色,所以普通的民众基本上都不穿黄色的衣服。而委内瑞拉却用黄色作医务标志。
蓝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有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衣服。埃及人也同样忌讳蓝色,因为蓝色在埃及人眼里是恶魔的象征。
另外,印度人喜爱红色、蓝色和黄色等鲜艳色彩,不欢迎黑色和白色。伊拉克人视绿色代表******教,黑色用于丧事,客运行业用红色,警车用灰色,丧服用黑色。尼日利亚人视红色、黑色为不吉祥色。马达加斯加视黑色为消极色,喜好鲜明色彩。
数字的忌讳
“13”:西方人认为13是不吉利的,应当尽量避开,甚至每个月的13日,有些人也会感到忐忑不安。
“5”:西方人也避谈星期五,如果星期五出了事,就归罪于这是个黑色星期五。尤其是逢到13日又是星期五时,最好不举办任何活动。有些人就会因此而闭门不出,唯恐发生不吉利的事情。
“4”:“4”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发音与“死”相近似,所以在日本与朝鲜等东方国家将它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这些国家的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在韩国,昔日的旅馆没有4层楼,门牌没有4号,几乎什么东西都不用“4”字,一些家庭生了第4个儿子或女儿,也被认为不吉利,孩子常常受虐待。
“9”:在日语中“9”发音与“苦”相近似,属忌讳之列。
花卉的忌讳
荷花:对于中国、泰国、印度等国家来说,对其评价极高,而对于日本,荷花却被认为是不祥之物。
菊花:在法国,当你应邀到朋友家中共进晚餐,切忌带菊花,菊花代表哀悼,因为只有在葬礼上才会用到;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同样不喜欢菊花,认为它是不祥之花,但德国人和荷兰人对菊花却十分偏爱。
郁金香:德国人认为它是没有感情的花,所以德国人大都不喜欢送郁金香。
另外,巴西人忌讳黄色和紫色的花,认为紫色是防碍的色调,视黄色为凶丧的色。
赞比亚的忌讳
赞比亚人忌讳别人从自己背后穿过,认为这样是不礼貌的,从面前穿过才是合乎礼仪的举止。他们忌讳“13”,认为“13”是预兆厄运的数字,会给人们带来灾祸。他们忌讳他人用手指着自己说三道四,认为这是让人不能容忍的举动,是对人的一种蔑视和污辱。他们忌讳有人以右手握拳挥动着手臂对待他们,这种动作在赞比亚是表达对人的“诅咒与谩骂”。
迎接外宾时的礼仪
涉外礼仪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文化和社会风尚。迎送是最常见的社交礼节,这不仅是整个社交活动的开始和结束,而且是对不同身份的外宾表示相应尊重的重要方式。
迎宾的准备
对外国来访的客人,通常要视其身份、访问的性质和目的、国际惯例以及两国关系等因素,安排相应级别的领导人前往机场、车站、码头迎送。各国对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正式访问,往往都举行隆重的迎送仪式。对军方首脑来访也举行一定的欢迎仪式,如安排检阅三军仪仗队等。对其他人员的来访一般不举行欢迎仪式。但对应邀来访的任何代表团,无论官方的或民间的,在他们抵离时,都要安排有关人员前往机场迎送。
按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国宾来访,自入境之时起,其安全保卫的责任,就落在东道国肩上。保护计划包括警察护送、现场控制、近身保卫、食物品尝、交通安全以及其他一切必要的技术和预防性措施。礼宾部门在考虑日程和活动现场的安排时,也应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
迎接外宾的礼仪
迎送人员如职位较高时,应在机场安排休息室。如果客人首次来访,双方又不认识,可事先联系好或做一特定标识牌,方便对方辨认。行李票的交接、行李的运输要有专人负责。团长和重要外宾的行李要先取,及时派人专送,方便客人更衣。
迎宾时,客人初次到访,一般较为拘谨,主人应主动与客人寒暄。所以,当客人下机后,迎接人员要主动迎上前去表示欢迎,由礼宾官或迎接人员首先将中方前来欢迎的主要领导介绍给来宾,其他领导可简明扼要地介绍。主要翻译必须时刻紧随中方主要领导和主宾。礼宾官或迎接人员在介绍其他中方领导时要始终照顾好主宾,不要因忙于介绍别人而冷落了主宾。如遇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可做相应表示,不要退却或勉强拥抱。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可以献花。
迎宾客的乘车礼仪
在乘车时,应先请客人从右侧上车,陪同主人再从左侧上车。待外宾与陪同人员全部上车后,再驱车去宾馆。在途中,陪同人员应择机将沿途所见的欢迎标语、人文景观等对外宣传的事物向外宾介绍。重要外宾和大型团体来访,应安排专人、专车提取行李并及时送到客人房间。外宾抵达住处后,不宜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事休息,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
向外宾送花时的禁忌
在国外,给中年人送花不要送小朵,意味着他们不成熟。不要给年轻人送大朵大朵的鲜花。
在印度和欧洲国家,玫瑰和白色百合花,是送死者的虔诚悼念品。
日本人讨厌莲花,认为莲花是人死后的那个世界用的花。送菊花给日本人的话,只能送品种只有15片花瓣的。
在拉丁美洲,千万不能送菊花,人们将菊花看作一种“妖花”,只有人死了才会送一束菊花。
在巴西,绛紫的花主要是用于葬礼,看望病人时,不要送那些有浓烈香气的花。
墨西哥人和法国人忌讳黄色的花。
与德国、瑞士人交往:送朋友妻子或普通异性朋友,不要送红玫瑰给他们,因为红玫瑰代表爱情,会使他们误会。
德国人视郁金香为“无情之花”,送此花给他们代表绝交。
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菊花像征着悲哀和痛苦,绝不能作为礼物相送。
在俄罗斯、南斯拉夫等国家若送鲜花的话,记住一定人要送单数,因双数被视为不吉祥。
在法国,黄色的花是不忠诚的表示。
罗马尼亚人什么颜色的花都喜欢,但一般送花时,送单不送双,过生日时则例外,如果您参加亲朋的生日酒会,将两枝鲜花放在餐桌上,那是最受欢迎的。
百合花在英国人和加拿大人眼中代表着死亡,绝不能送。
西餐宴会要讲西餐礼仪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参加西餐宴会必不可少。吃西餐时,座位的排列、餐具的使用和用餐方法必须符合西餐礼仪。
安排座位的礼仪
西餐座位比较讲究礼仪。非正式宴会座位中排遵守女士优先的原则,男士要主动为女士移动椅子让女士先坐,坐右座、靠墙靠里坐。不管正式宴会还是非正式宴会,入座或离座均应从座椅的左侧走为宜。正式宴会以国际惯例为依据,桌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次较多时一般摆放桌次牌。吃西餐均使用长桌,同一桌上座位的高低以距主人座位的远近而定。西方习俗是男女交叉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
用餐的礼仪
(1)餐具礼仪。
西餐宴席上使用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匙、盘、碟、杯等。餐具一般在就餐前都已摆好。放在每人面前的是食盘或汤盘。盘居中,左边放叉、右边放刀。刀叉的数目与菜的道数相当。一般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拿叉的姿势是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拿住叉。拿刀的姿势是用右手食指压在刀背上,其余手指拿住刀把。使用刀叉的顺序是按上菜的顺序,由外至里排列。吃鱼、肉、菜的刀叉都有区别,盘子上方放匙,小匙吃冷饮,大匙喝汤用。再上方为酒杯,从左到右排成一排,顺序由小到大,分别用于饮各类酒。面包碟放在匙的左方,匙的右方是黄油碟,碟内有专用小刀。如果你暂时不会用西式餐具没关系,跟着主人或他人学就行了。叉子若不与刀并用,可用右手持叉取食。右手持刀时,则用左手持叉。进餐期间,刀叉尽量不要发出声音。如临时离座,刀叉在盘内摆成“八”形,表示尚未用完。用毕,并排横斜放盘内,柄朝右。
(2)用餐时的行为举止。
参加正式西式宴会一定要注意仪容仪表和行为举止,符合礼仪要求。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用餐时的姿势要优雅大方,坐姿端庄稳重,腰背挺直,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不要跷起小腿,手要放在膝盖上,不要把胳膊支在桌子上。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另外,在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在餐桌边化妆,或用餐巾擦鼻涕,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3)就餐时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