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你一生的口才
3213800000004

第4章 好口才是人生的一大资本(3)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毛病。当使用鼻腔说话时,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里出来。在电影里,鼻音是一种表演技巧,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爱用鼻音说话。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或者令人心旷神怡,那么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方法是,平时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还有一些人谈话本来很好,只是在他的言语之间掺上了许多无意义的杂音。他们的鼻子总是一哼一哼地响着,或者是喉咙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似的,轻轻地咳着,再要不就是在每句话开头用一个拖长的“唉”,像怕人听不清楚他的话似的。这些毛病,只要自己有决心,是可以克服的。

(2)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犯此错误的女性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自己有无这一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索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松弛下来,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说话快慢不定。

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很难掌握,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说话太快,别人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而且听得喘不过气来。说话太慢,人们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据专家研究,当我们朗读时,其速度要比说话快,但说话不能像朗读,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说话中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会给你的说话增添良好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达不到上面那个标准,就可以试着调整说话速度,看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滥用流行语。

某些流行的字句,也往往会被人们不加选择地乱用一番。例如,“原子”这个词,什么东西都牵强加上“原子”,如:“原子牙刷”、“原子字典”,“原子”这,“原子”那,使人莫名其妙。

(5)过分夸张。

夸张的手法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不过,我们不能把夸张的手法用得太过分,否则,别人就不会相信你的话。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次都说的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或“最可笑的”笑话。因此,不要到处用“非常”、“最”、“极”等字眼,否则,当你在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时,又怎样表示呢?难道你能说“这件事对我是最最重要的”吗?如果你真这样说,别人听了也会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一向喜欢夸大事实的人。

(6)习惯用多余的套语。

有些人喜欢在交谈中使用太多的或不必要的套语。例如,一些人喜欢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一类词句;另一部分人喜欢加太多的“坦白地说”、“老实说”一类的套语;也有人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了吗”或“你听清楚了吗”;还有的人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或“你觉得怎么样”,如此等等。像这一类毛病,你自己可能一点都不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请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

(7)太琐碎。

许多人在谈话过程中啰嗦不断。例如,讲述自己的经历本来是最容易讲得生动、精彩的,很多人也喜欢听。但是,许多人一味地不分主次地平铺直叙,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样样都有味道,都有讲一讲的必要,结果反而使听者茫然无头绪、杂乱无章、索然无味。

(8)手脚动作过多。

手脚动作过多,即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说话时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如果在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听者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吸引,而讲话内容就会被人忽视。

包装语言,提升资本

舌头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让我们成功,也同样可以让我们失败。所以,好好包装一下,把话说好,在生活中就无形多了一种资本。

狄摩西尼曾说过:“一条船可以由它发出的声音知道它是否破裂,一个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论知道他是聪明还是愚昧。”

俗话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商品要有新颖的包装才会吸引顾客,女人要有漂亮的衣裳才能更显现出她的美丽风姿。而说话也要像商品和衣服一样,需要经过优美的包装才能让人接受和信服。这就是包装的魅力。

(1)难以启齿的话,要用机智与笑话包装起来。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必须讲一些难以启齿的话的时候。这时候,如果直接说“实在很伤脑筋”、“很麻烦”,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让对方产生不快。如果把想说的话用机智与笑话来传达,以这种委婉的方式,对方就会一笑置之,既不伤害到对方,说话人心里也不会有很重的负担。

纪晓岚是众所皆知的机智才子,此外,他还是个绝佳的沟通高手。纪晓岚在小的时候就已经有非常了不起的语言才能了。有一次,他和几个孩子在路边玩球,一不小心,把球丢进了一个轿子里。

大家匆匆忙忙地跑过去一看,这可不得了!轿子里坐的竟然是县太爷,不仅如此,皮球还不偏不倚地击中了他的乌纱帽!

“是谁家的孩子胆敢在这里撒野?”乌纱帽被天外飞来的一球打歪的县太爷怒斥道。孩子们一哄而散,唯独纪晓岚挺着胸膛,走上前想讨回皮球。

纪晓岚恭敬地对县太爷说:“大人政绩卓越,百姓生活安乐,所以小辈才能在这里玩球。”

县太爷一听,气马上消了一半,他笑着说:“真是个小鬼灵精!这样吧,我出个上联给你对,要是你对得上,我就把球还给你。”

县太爷环顾了一下四周,出了道题目:“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眼睛一转,说出了下联:“大斧二千石,独公……”

“独公什么?赶快说啊!”

“大人,如果把我的球还给我就是‘独公廉’,要不然就是‘独公……’”纪晓岚故意支支吾吾地不说下去。

县太爷看到这种情形,不由得哈哈大笑,他一边把皮球还给纪晓岚一边笑骂道:“好小子,真有你的!我才不要中了你的圈套,成了‘独公贪’咧!”

(2)警告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有位公司经理慨叹纠正别人实在难,稍微提醒一下部属,部属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越变越坏。这位经理只是指出对方的缺点加以批评而已。他如果换一种方式,强调矫正过来会更好,那就会是另一种情况。

有位足球教练在纠正球员时,不说“不行,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球员,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会引起球员的反感,不会有任何效果可言。

(3)在传达坏消息时,要附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

在传达坏消息,心情总是沉重的。所以,这种时候正需要一些思考。

直接说“你有什么什么谣言”,前面加一句“虽然我不相信……”那么对方所受到的冲击就会轻很多。有一位教师,他对成绩退步的学生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如果老师能换一种方式说话,那位同学下次成绩一定会提高。倘若只是传达事实的话,机器人也办得到,但效果却不会令人十分的满意。但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显示出的则是机械所不具备的机灵。

(4)不小心提到对方的缺点时,要加上赞美的话。

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小心说话伤到对方或对对方不礼貌的时候。话一旦说出来就无法收回,现场气氛就不好了。这种情形大多数人会连忙辩解,或者换上温和一点的措辞,这实在不是好方法,因为对方认为你心里这么想才会出言不逊。这种时候不要去否定刚才说出来的话,要尽量沉着,若无其事地附带说道:“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但是,你也有什么什么优点,所以表面上的缺点更显得有人性。”

(5)假托第三者传达对对方的批评可以一石二鸟。

某企业的经理说,他的公司有几位兼职的女职员言谈很不高雅,甚至对他这个上司说起话来像对待朋友一样。有一天,他告诉一个已经任职两三年的女职员:“最近的年轻人说话有点随便,请你代我转告一下好吗?”结果却很令人意外。那几个兼职的女职员谈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个负责转告的女职员对自己的谈吐最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轻人”这句话让那个女职员觉得自己也包括在内。

这个女职员的情形,连主管也意想不到。这也可以用做批评别人时的方法,也就是说托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评,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虚心接受而不太会产生反感。但是这种托诸“第三者”的批评,要掌握好尺度,不要太过明显,让人觉得像“指桑骂槐”就不好了,这一点应当多加注意。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现实中,真正乐于听取逆耳忠言的却寥寥无几。在人情关系学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也要加以包装和修饰,这样对方便容易接受。

好口才要靠平日积累

拥有好的口才,在于平时我们自己的积累和锻炼。所谓“厚积薄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言语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有生活、有实践经验,才有谈话的内容;有丰富的生活内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谈话的内容才能丰富起来。

谈话是一门艺术,所表达的内容包罗万象。通过谈话,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思辨能力。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魅力,光靠技巧是不够的,一味地追求技巧而忽略自身的素质培养只能是舍本逐末,徒有一副空架子。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为口才只是口上之才,以为口才好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会说话,而自己是因为没有掌握说话的技巧、没有华丽的辞藻,才不会说话的。他们看见许多口才好的人什么都可以说,谈什么都很动听,就觉得他们口齿伶俐,谈资优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诚然,口才的能力有赖于日常的训练,但口才的实际基础是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知识丰富,以及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1)多读书,多看报。

现代生活中,报纸、书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在读书看报时,备一支笔、一些卡片纸和一把剪刀,把所见到的好文章,或让自己心动的话语画出来,或者剪下来,或摘抄在卡片纸上。每天坚持做,哪怕一天只记一两句,也会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在说话的时候,也许就会不经意地用上它们,从而使自己的讲话内容丰富起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自会吟”的经验之谈,是大家所熟悉的,它告诉人们要学习口语,提高说话的技巧,就应多读书,多看报。“穷书万卷常暗诵”,吟咏其中,则可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兴味。

(2)善于学习。

对于谈话的题材和资料,一方面要认真地去吸收,另一方面要好好地去运用。懂得如何运用,可以使一句普通的话发挥出惊人的效果。学习吸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不能应用的吸收毫无意义。

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彩妙笔,则会获得丰富的词汇,自己演说和讲话时,优美的语言亦可随手拈来。只要我们潜心苦读,勤记善想,揣摩寻味,持之以恒,就能像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他”了。

(3)要注意搜集警句、谚语。

在听别人的演讲或别人的谈话时,随时都可以听到表现人类智慧的警句、谚语。把这些话在心中重复一遍,记在本子上,久而久之,谈话的题材、资料就越来越多,说起话来也就越来越条理清楚,出口成章。

(4)提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时的敏锐性,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并增强想象力与敏感性。随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整个人的个性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提高,从而成为一个说话高手。

(5)深入生活。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一个闭门造车,与外面世界没有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含有很深刻的道理。

(6)扩大知识面。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就难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狠毒性格就难以惟妙惟肖;如果《水浒传》的作者不懂得江湖勾当,不懂开茶坊的拉线及趁火打劫的种种口诀,他就不可能把那个成了精的虔婆王干娘刻画得绘声绘色。如今,人们都喜欢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比如: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新词语铺天盖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势。

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反映了当今生活在开放洪流中的日新月异,我们对这些新的词语应及时掌握,学会运用。

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做一个井底之蛙,就应静下心来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若不想说话空洞无物,就应下决心积累大批的、雄厚的、扎实的本钱,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说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