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你一生的口才
3213800000021

第21章 经商口才:用语言艺术打开财路(2)

“巧”在商业语言上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能巧妙地打开对话的大门,让对方愿意和你交流;二是能巧妙地接受和拒绝对方的意见,不论是接受或拒绝,对方都能认为是通情达理的;三是通过巧妙的语言化解双方的分歧。

巧妙语言在商场上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嘴,每一次交易都不亚于一场外交活动。因此有人说“好胳膊好腿,不如长个好嘴”。也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好嘴能比“好胳膊好腿”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多说恭维话,少用讥讽语

办事时不妨在嘴巴上有技巧地略施小惠,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恭维别人的习惯。当恭维别人已经变成你的习惯时,你办事的能力就会相应提高。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又能解决你的难题,何乐而不为!

恭维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适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便有好感。最奇怪不过的,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受你的恭维。有的人词严义正,说自己不受恭维,愿听批评,这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的率直批评他的缺点,他心里一定老大不高兴。即使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对于你的感情,只有降低,决不会增进。

讲个老笑话,某人是拍马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见阎王,阎王拍案大怒:“你为什么专门拍马?我是最恨这种人!”马屁鬼叩头回道:“因为世人都爱拍马,不得不如此。大王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半句恭维话?”阎王听罢,连说:“是啊是啊!谅你也不敢!”

实则阎王也是爱听恭维话,不过说恭维话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同罢了。这个故事,是说明了世人之情,都爱恭维,你的恭维话如果有相当分寸,不流于谄媚,将是得人欢心的一种妙法呢。

《论语》上说:“人告之以过则喜。”实际上,这恐怕只有孔子这样的大圣人才有如此雅量,一般情况下,普通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大家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真正能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却并不多。所以办事说话时应当灵活,不妨适当说些恭维话。

推销员小李一次到某镇去推销电器。走到一家阔气的人家,户主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妇,一见是推销电器,就把大门紧闭了。小李一看事情不妙,便说:“很抱歉,打扰了您,也知道您对电器不感兴趣。所以,我这次来不是做生意的而是来买鸡蛋的。”老人消除了些疑虑,便把门打开一点,探出头来将信将疑地望着小李。小李又继续说道:“我看见您喂的种鸡很漂亮,想买一些新鲜的鸡蛋回城。”

听到他这么说,老人家把门开得更大一些,并问道:“你为什么跑到这儿来买鸡蛋?”小李充满诚意地说,“因为我养的鸡下的蛋做蛋糕不合适,我的太太就要我来买些棕色皮的蛋。”

这时候,老妇人走出门口,态度很温和地跟小李聊起了鸡蛋的事。但小李这时便指着院子里的牛棚说:“老太太,我敢打赌,你丈夫养的牛赶不上您养鸡赚钱多。”

老妇人的心被说乐了。是的,多少年来,她丈夫总不承认这个事实。于是她将小李视为知己,带他到鸡舍参观。小李和她边看边聊,说的话句句入耳。他说,如果能用电器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老妇人好像忘记了刚才的事,反而问小李用电器是否合算。当然,她得到了完满的解答。两个星期后,小李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来的购买单。

试想,假如小李一开口就推销电器,老妇人肯定不会接受。而推销员小李采取了曲线表达,用恭维话打开了老妇人的心扉,然后以拉家常的方式,很自然地扯到了电器的问题,说明用电器照射产的蛋会更多。这就博得了老妇人的信任,自动递上购买单,办成了事。

或许,大家都以为恭维人乃是小人所为,大丈夫光明磊落,行正身直。事实上,我们都应该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枪炮或毒药可以杀死无辜的百姓,是因为它们被坏人利用了,而不是它们本身有什么不好。正如鸦片会使人丧命,是因为贩毒者利用了它,而在医学上,鸦片则又可成为很好的麻醉剂和镇静剂,可以用它来解除病人的痛苦。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承认,恭维作为一种说话的方式,我们有权使用,而且如果我们用得恰当,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句句说到顾客心坎上

聪明推销员总能把话说到顾客心坎上,这样的语言更容易打动顾客,从而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万事开头难”,推销员与顾客的接触中,最难的就是开篇一席话,既要创造良好的推销气氛,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开展推销活动,这实在是交际中的难点。

那么开场白到底如何进行才算合适呢?并没有一个简单概括的答案。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也可在推销时随时加以运用。

(1)问题接近法。

运用这种开场白时,所问的问题必须能跟顾客的兴趣直接有关,并能够导入自己的推销活动。要小心地提出对方可能会回答“不”的问题。例如,你可以问:“你希望减低30%的原料消耗吗?”你甚至可以连续地向对方发问,以引导对方注意你的产品。例如:“你听说过我们的某某产品吗?”“没听说过呀!”“这就是我们的产品。”并同时将样品展示。接着就说:“公司派我特地来拜访您。您觉得我们的产品如何?”在这种开场白中,推销员可以找出一个对于顾客的需要有关系的,同时又是所推销产品能给他满足而会使他作正面答复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提问必须明确、具体,不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便难以达到接近的目的。

(2)巧用利益来吸引顾客。

几乎所有的企业或个人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利益。省钱和赚钱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客户的兴趣。所以,用利益吸引对方很容易奏效。

“王经理,我是来告诉你贵公司节省一半水电费的方法的。”

“张厂长,我们的机器比你目前的机器速度快、耗电少、更精确,能降低你的生产成本。”

这种利益接近法符合顾客购买商品时的求利心理,直接告诉顾客购买推销品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或经济效益,诱发顾客的兴趣,能够使推销会谈顺利进行。

但使用这种方法时,推销员必须实事求是,讲求推销信用,不可浮夸,更不能无中生有,欺骗顾客。

(3)利用好奇心。

有时以讲一件有趣的事情或笑话开场,也可以收到实际效果。但这时候一定要明确,目的不仅仅是想引起顾客的快乐。所讲的事一定要与自己的产品用途有关,或者能够直接引导顾客去考虑自己的产品。

一位推销员对顾客说:“老张,您知道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吗?”顾客感到迷惑,但也很好奇。这位推销员继续说:“就是您藏起来不用的钱。它们本来可以购买我们的汽车,让您轻松快乐度过每一天的。”

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刘安彦教授说:“探索与好奇,似乎是一般人的天性,对于神秘奥妙的事物,往往是大家所熟悉关心的注目对象。”那些顾客不熟悉、不了解、不知道或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推销员可以利用人人皆有的好奇心来引起顾客的注意。

(4)适时地运用赞美言辞。

一般人都愿意得到别人的赞美,客户也不例外。赞美顾客必须要找出别人可能忽略的特点,才能显示出真诚。赞美的话倘若不真诚,听起来就会变为“拍马屁”。奉承的效果当然比赞美差远了。所以,“常胜”推销员,要先经过大脑的思考,再开口赞美。

“李先生,您家真漂亮。”这句话听起来像拍马屁。“李先生,您家的布置陈设真别致。”这句话就是赞美了。

(5)提及有影响的第三人。

如果真的能够找到一个顾客认识的人,他曾告诉你顾客的名字,或者会告诉你该顾客对于你产品的需要,那么你自然可这样说:“张先生,你的朋友王先生要我前来拜访,跟你谈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这时,张先生可能会立即要知道你所提出的一切,这样你当然已引起了他的注意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同时,他也对你自然会感到比较亲切。这是一种迂回战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看僧面看佛面”的心理,所以,大多数人对亲友介绍来了推销员都很客气。如:“肖先生,您的好友张先生要我来找您,他认为您可能对我们的服务感兴趣,因为,这些产品为他的公司带来了很多好处与方便。”

打着别人的旗号来推介自己的方法,虽然很管用,但要注意,一定要确有其人其事,绝不可能自己杜撰,要不然,顾客一旦查对起来,就要露出马脚了。

(6)展示表演。

推销员利用各种戏剧性的动作来展示产品的特点,是最能引起顾客的注意的。

一位消防用品推销员见到顾客后,并不急于开口说话,而是从提包里拿出一件防火衣,将其装入一个大纸袋,旋即用火点燃纸袋,等纸袋烧完后,里面的衣服仍完好无损。这一戏剧性的表演,使顾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实地展示实际上是把产品示范过程戏剧化,以增加对顾客的吸引力,使之产生兴趣,为推销会谈铺平道路。

(7)利用赠品。

每个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心理,赠品就是利用人类的这种心理进行推销。很少人会拒绝免费的东西,用赠品作敲门砖,既新鲜,又实用。以赠送诸如钢笔、针线包、笔记本等一类的小礼品作为开场,主要是在推销消费品的时候运用比较有效。所赠送的礼品一定要与所推销的商品有关系,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样一来完全可以在送礼品的同时,顺便地提到你所想进行的交易。

(8)提供信息给顾客。

推销员要受到客户的欢迎,就要经常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为顾客提供一些新奇的建议和设想。如市场行情、新技术、新产品知识等,这样才能引起顾客的注意。这就要求推销员能站到顾客的立场上,为顾客着想,尽量阅读报刊,掌握市场动态,充实自己的知识,把自己训练成为所在行业的专家。当然了,在为顾客提供建议和设想时,如果能够巧妙地把客户的需要和本企业的产品连在一起,促成交易,就更好了。如你对顾客说:“我在某某刊物上看到一项新的技术发明,觉得对您很有用。”

事实证明,在推销过程中,漫无目的的“盲聊”,只得到漠不关心与不感兴趣的反应。不要认为“三句话不离本行”是坏事,因为这样对方很容易知道你拜访的目的并非是社交活动。因此,作为推销人员并不一定要故作隐瞒,但也并非说要直截了当地说明来意。所以为了打破准顾客的冷淡,推销员应该周密计划初见面时所说的话。

诚信是立业的根基

人无信不立。以诚待人、讲求信誉是一个人为人处事之道、安身立命之本。同样,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坚守诚信原则是商家赢得市场的首要法则。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事实证明只有保持诚信,坚守诚信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赢得做人的尊严,最终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并把它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一个成功的商人也必是视信誉为生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人。

胡雪岩深知“诚信至利,欺诈招害”的道理,在经商中坚持做到以质取“信”。在胡庆余堂创办之初,就亲自立下了“戒欺”匾,上书:“凡百货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悬挂店堂内侧,时时告诫员工。胡庆余堂制药所涉及的药材不下3000余种,全为在全国药材产区自设机构收购的药材上品,倘有假冒药材进店,概弃之。

以服务取“信”。一流的企业还应有一流的服务,对此胡雪岩也是十分较真的。他要求员工不但服务应热情、周到、诚实,还应精通业务。一次,一位湖州香客买了一盒“胡氏避瘟丹”,看后微露愠色,欲换之,不巧已售罄。胡雪岩再三致歉后即命三日后赶制出来,并给予免费在店膳宿。还有一在萧山县署当差的敖姓四川人,持五百两银子,走遍杭城钱庄,都说银质劣不予兑换,抱着最后一试来到阜康钱庄,胡看后笑曰:“这是上等纹银,有何可疑?”敖生返署后赞不绝口,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声名洋溢,一时达官显贵都以存资阜康为荣,是年钱庄积资三千余万两银子。更值得称道的一件事是,一位即将上前线的驻浙绿营兵罗尚全,慕名登门存一万两银子,声称不要计息、不要收据、3年后来取,但不幸阵亡了。胡雪岩得知后,在毫无凭据情况下,主动连本带息付予罗的家人一万五千两银子。

此外,胡雪岩还主张商人应当“重义不轻利”,讲究“仁义”是他的商业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核心,以此取得民心,诚服员工。他有一句名言谓之“一碗饭,大家吃,花花轿儿人抬人”,这就是商事中的互惠“双赢”原理。他常主动给药农贷款,面对洋商刁难蚕农压价收购蚕丝时,敢冒风险以较高价购入。在人家有急难时敢于挺身相助,尤其在成为巨富后,更热心于赈善扶危、兴办公益事业。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是追求成功的必由之路,它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对别人的承诺言而无信,不仅有害于对方,有时也危及自己。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

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唯独看到烽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高兴,数次无故燃起烽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当烽火再燃起时,已无人来救。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还有一个例子,它表现出的却是另一种情形。

韩国人郑周永承包下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七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建筑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这回虽然吃了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韩国的四大建设项目:韩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仅是汉江大桥这三期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10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