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道统文武
32110500000009

第9章 扇阴风风动朝堂,点鬼火火烧禁宫

说话间,王翦从袖子里掏出腰牌,双手奉上,刘景洪接过腰牌反复验看,为官多年的他当即就看出这腰牌绝非伪造之物,他的眼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丝精光。

这件事可大可小,大到可以通天,小到他自己就能按下来,因此哪怕是老辣如刘景洪,面对这种事情都必须要静下心来衡量得失,而王翦在做完这一切之后,一语不发地坐在那里,看着刘景洪一手把玩着腰牌,一手轻轻敲打着桌子。

王翦有的是时间去等,让刘景洪来权衡利弊,还是那句话,无论刘景洪想把事情压下来还是捅上去,自己都可以得到足够的利益。

正如王翦所说,自从张太皇太后驾崩、三杨之中大学士杨荣和杨士奇相继去世之后,碍于马愉、高谷等新阁臣威望不足,内阁首辅杨溥独木难支,整个朝野渐渐没了以前众正盈朝的气象,这一分裂,自然就没了统一的声音,朝堂被权阉王振把持也在情理之中。

而他口中的“欺瞒圣听”、“不将大明礼法放在眼中”的,指的就是这些太监。

在经历了洪熙、宣德两朝,前前后后总共数十年时间的优待后,已经渐渐有了说一不二的气势的文官们,又哪里能受得了被一个阉人压在头上的委屈?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文官们的气焰,已经被打压到了永乐朝以来的最低点,可以说仅次于洪武朝锦衣卫当道的那一段时间,威风了数十年的文官们,急需一个由头团结起来,打压一番异己了,重现自己昔日的辉煌。

当然,这个异己的概念很宽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不和自己一条路走到黑的武将、勋贵、宦官。

看着刘景洪沉思的样子,王翦的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很是有些欣喜的意味,以刘景洪的阅历和围观经验,必然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道道,他很是有些恶毒地想着:“这件事捅上去,这帮子酸丁内部肯定是要抱团的,那帮整天闲着蛋疼,只能靠着喷人过活的御史们要是能闲下来就有鬼了,到时候乡党、同科进士这些乱七八糟的小利益集团一串联,但是嘴炮就能让朱祁镇焦头烂额。”

不露痕迹地拿起茶杯来抿了一口,同时也遮住了他脸上的表情,他的内心也越发的愉快了:“那帮子酸丁是个什么德行,道爷我还不知道?掌握着话语权,占着大义的名头,还掌握行政权,那帮挂着所谓的‘无冕之王’的旗号,干着造谣传谣勾当的谣媒和他们根本没法比,他们不光毁人名节,还能要人全家性命。”

在思考这种事情的时候,王翦的自称就从“本官”变回了“道爷”,他还是很想和那帮顶着文曲星光环的酸丁划清界限的,哪怕他现在就是其中一员。

隔着茶水的热气,王翦一边观察着刘景洪,见他的眉头时而张开,时而紧皱,最终缓缓舒展,然后吐了口气,他嘴角的笑意就更加地浓厚了:“啧啧啧,看来是动心喽,这下子可是热闹了,这帮酸丁上书的内容是啥,道爷我用脚丫子都能想明白,比如要求裁撤地方镇守太监之类的官职啦,比如弹劾锦衣卫监察不利啦,比如弹劾勋贵横行不法啦,再比如让皇上反思自己为何所用非人啦,反正是除了他们之外所有掌权的,都要狠狠地敲打一番,谁先喊爷爷就饶过谁。”

想着这些,王翦就有些自得:“这一股风一把火啊,烧的可不仅仅是朝堂,还有可能烧到禁宫里头,道爷我还真是个人才,以一己之力转动了整个大明朝的朝堂啊,老太爷当年怎么就说我没有从政的天赋呢?这扇阴风点鬼火、小题大做的能耐明明不差啊。”

不露痕迹地放下茶杯,他再度加了一把火:“学生车上来有三具反贼的尸体,其中一人就是这腰牌的持有者,连带着还有十余把大明制式的雁翎刀,刘大人可以前去验看。”

人证物证都有了,只要快刀斩乱麻,这件事是肯定要做成铁案的,也就是说,刘景洪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坚实的保障。

因此,刘景洪的眼皮跳了跳,点了点头,这次的话里就带上了官威:“切莫害怕,本官这就下条子给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浙江锦衣卫千户,连夜彻查此事,同时派一队兵丁保护驿馆,你放心,这大明朝的天还没变,容不得那伙儿阉党一手遮天!”

一个简单的称呼变化,就体现了他的态度,王翦的脸上露出感恩不尽的神色,眼中则全是喜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与刘景洪告别,一脸的感激涕零,而后在王四的搀扶下出了屋。

听刘景洪的意思,是打算将这口黑锅栽赃给太监,毕竟浙江一地掌握着盐丁的不仅仅是都转运盐使司,还有镇守太监,相比和都转运盐使司这种文官内部的争权夺利,最近新派下来没多久的镇守太监必须要优先对付。

看着王翦的背影,刘景洪的脸上露出一丝决绝,唤来长随吩咐道:“马上派人,带上老夫的帖子,去把黄安、冯立峥、郑文义三位大人请来,就说本官有急事相商。”

见着长随转身出门,刘景洪又把他叫住:“把两司的实权官员都叫来罢。”

长随应了一声,转身出门准备了,虽然不知道自家老爷要做什么,他也要服从到底。

看着长随的背影,刘景洪低低地叹息一声,看向北京城方向,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这件事,可是要快刀斩乱麻,不容有失啊……”

他很明白,作为此事的推动者,自己或许就有了再次入京的可能,而按照大明的官制,这必然会让自己出任六部尚书甚至直接入阁,这可是天大的好处。

谁不想青史留名?按照大明修史的规矩,除了平叛有功之类的人,可是只有内阁学士、六部尚书可以做到,他刘景洪就真的不在乎这些?如今有了这个机会,他自然要牢牢抓住。

旋即,他就想到了给他带来这场造化的王翦,他也有些想不明白,为什么王家会把这样一个人物放出中枢,不过这种疑虑转瞬间就被他抛到了脑后,只等着解决了眼前的事情再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