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随史
32098000000053

第53章 黄祖的避战保船之策

黄祖既失沔口,乃全力退守江夏,避战保船以待刘表援军。

逍遥王闻之,乃定取江夏之计。

——《三国随史》逍遥王传。

……

襄阳通往江夏之间的官道之上。

一员长得十分刚毅老成的年轻将领,正带着五千步兵往江夏方向急行军而去。

这员年轻将领正是蒯氏兄弟都十分看好的人才——李严李正方。

李严在荆州因为出身并非名门望族,所以只能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艰难的摸爬滚打着,也算是混出了个小有名气吧。

至于为什么能受到蒯氏兄弟的推荐,原因很简单,李严虽然年轻,但为人处事十分圆滑,为官这些年,李严谁都不得罪,又懂得巴结上司,对与官场上的那一套,李严是看得十分透彻。所以这一次才得刘表重用。不过论统兵能力的话李严差黄忠多矣,可李严不像黄忠那样刚正不阿,老古板。

懂得这其中的奥妙才有他李严的今天。像黄忠那样的人,如果没有遇到豪杰盖世的千古英主的话,一辈子也不会被重用的。这也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遇的道理。

也许他自己也不敢想象,在原有的历史上,他李严后来成了与诸葛亮一样的蜀汉托孤之臣,镇守永安。刘备用他与诸葛亮相互制衡,诸葛亮对他也是十分忌惮,一时间他李严位极人臣,当时诸葛亮是蜀汉一号人物,李严就是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如果后来不是李严自己作死的话,他是可以大有作为一番的。

不过现在因为我的到来,李严想和原来一样,有那么大的成就,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快,让士兵们再快些。必须在三日内赶到江夏。”

李严骑在马上,指挥着这五千士兵,第一次带这么多的人马的他并没有慌张,而是显得比较沉稳。不过临出发前,蒯越告诉他江夏城随时会沦陷的消息之后,李严就选择了急行军。

“将军,乌林张允的水师不是早就增援江夏去了吗,我们为何还要这样加快速度?这样子就算到了江夏,士兵们也需休整后才能出战啊。”一旁李严的亲卫不解的问道。

“呵呵,张允?执夸子弟罢了,指望他能击退江东水师?做你的白日梦吧。靠人不如靠已,他张允是刘荆州的外甥,兵败了照样可以安然无事,我等则不然,一旦江夏失陷,这增援不利的罪名,就足够让吾等死上三次的了。所以早一日到江夏,利大于弊。”李严拍了拍那亲卫的肩膀,示意他这其中的水,很深很深。

“多谢将军教导,在下谨记。”那亲卫感激着说道。

……

同时,江夏城外十里,大江之上。

张允的乌林水师,悠哉悠哉一路游玩似的在江上缓慢的行驶着。难怪乌林到江夏很短的路程,他张允楞是走了三天还没到。只能说明张允根本就不想早早的去江夏支援黄祖。

仅剩十里的水路,不需多久就能抵达,张允楞是以夜晚行军不便为名,让部队就地停在江边休整,而自己靠在船上栏杆处饮酒赏月。

“将军,我们这样不好吧,江夏城那边正在大战,吾乌林水师身为援军先锋,却在此置身事外。若被主公知晓,岂能轻饶?”张允身旁的亲兵都看不下去了。

“是啊将军,吾乌林水军并非贪生怕死之徒啊。”船上的一位偏将借机说道。

“你们一个个的懂的什么?一群匹夫,岂知本将用心良苦?黄祖的江夏水师成名多年,如果这样都抵挡不住江东水师的话,我们上去不一样还是送死?况且你们认为黄祖会这样轻易的就败了?荆州第一将的名声是白叫的?这战一定会僵持一段的。如果等到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们在杀上去,岂不是大功一件?现在我们上去,马上就会被黄祖当挡箭牌使了。到时候功劳没有,反到伤亡一片,值得吗?一群匹夫。”张允不屑的说道。

众人被张允这样一说,也就再不好多说什么了。

“好了,诸位听我的便是,水军就地驻扎。静待时机到来。吾舅舅如若怪罪下来,自有吾当着。”张允自信的说道。

……

孙策听说守沔口的是杀父仇人吕公,便将大军交给程普率领,自已率领数百骑兵昼夜兼程赶来,就是为了能亲手斩杀吕公。不料紧赶慢赶还是来晚上一步,等孙策到达沔口之时,吕公已经被甘宁所杀。

这样孙策便命人在山巅之上,设下祭台。用吕公的人头,祭奠了孙坚的在天之灵。

而我自然被孙策强行留了下来,对于这个兄长,我是真心与他相交,所以也就打算再帮他拿下江夏,其实就算没有我,孙策与周瑜联手,这天下能抵挡他们的人,屈指可数。更别说一个区区黄祖。

中军大帐内。

由于孙策的到来,周瑜很自然的让出了帅案,站到了下方首位。而我与甘宁则是站在客位。孙策居帅位,其他将领照旧。

“兴霸兄,策在此多谢兄台沔口斩杀吕公,替孙策报了这杀父之仇。日后若有用得上孙策之时,兄台但说无妨。只要孙氏在一日,江东一定鼎力相助。”孙策先是感谢甘宁说道。

“呵呵,举手之劳而已,不足挂齿。此乃随云之计也。甘宁不过是代劳罢了。”甘宁一看这架势,自己可不敢随便回答,于是便把我拉了出来。

“兄长,你我乃是结义兄弟。这仇吾报便等于兄长报的一般。不必言谢!”我机智的回答说道。

“贤弟之言有理,便依贤弟之言。”孙策豪爽的回答道。

“伯符,如今吕公虽然伏诛,黄祖却还在江夏逍遥法外。故文台叔父之仇仅仅只能算是报了一半。江夏一日不下,黄祖一日不死。文台叔父在天之灵便一日不得安息。”周瑜上前说道。

“公瑾所言正合吾意,黄祖这贼一日不死,孙策但夕不乐。”孙策狠狠的一掌拍在桌上,好似将桌子当成了黄祖,要一掌拍为粉末一般。

“伯符,如今沔口已下,虽说江夏城再无险可守,可江夏水师大部仍在,江夏城内军械又堆积如山。仓促之间恐怕难以攻下。”

“主公,还有乌林水师由张允率领,距此地不足十里,襄阳刘表援兵也即将赶到。吾军攻取江夏的时间,不多了。”

周瑜,鲁肃二人一唱一和,就好像事先商量好的一样。

“公瑾,子敬二人所言正是吾所担忧之处,但不知二位可有良策破敌?”孙策问道。

“伯符,今有鬼才之徒在此,何须问吾二人,相必随云兄心中早已有妙计了吧?”我就知道周瑜没安好心,他肯定已经有了破敌计策,故意想给我难堪的。

“既然公瑾,子敬都不愿说,那就让在下来说吧。张允水师应该早就到了,之所以不出现,是因为张允胆小怕事,不敢正面与公瑾水师交锋,想躲在后面坐收渔利。而江夏黄祖水师沔口败后,就一直龟缩城中。不敢出城一战,企图利用城墙与吾军周旋,以待刘表大军到来。既然这样我军便可利用此机会,引诱黄祖水师出城而歼灭之,再攻取江夏,生擒黄祖。”我直接了但的将我们计划说了出来,还想难倒我?也不想想我是什么人。

“随云,快说说,该如何引黄祖水师出城。吾就知道,你小子一肚子的坏水。”孙策问道。

“此事易而,只需如此如此。”我的脸上露出了郭嘉式的阴险笑容。

……

江夏城内。

沔口失守之后,黄祖就将水师沿水路开进江夏城,紧闭城门,做出一副坚守待援的架势。死活是不会开城出战的。

黄射沙羡大败之后就一直在江夏养伤,黄祖也是每天都要抽个时间过来看看。和他说说最近的战事如何如何。毕竟就这一个独苗。

“父亲,江夏水师主力尚在,吾军船支又要优于江东,吾军大可开城迎敌,与江东来一场正面的水战,为何要守在城中呢?孩儿甚是不解。”黄射听了黄祖的军情,忍不住劝黄祖说道。年轻人嘛,冲动很正常。

“矣,吾儿有所不知,此乃吾之避战保船之策。吾军将领多数被江东所杀,战斗力必然锐减,当此之时,如若再与江东军水战,则江夏水师多半不保,这些战船可都是吾十数年之心血,岂能一朝尽毁?故吾军便该以坚守为上,保留水师主力,待主公援兵一到,再里应外合。定可一举大败江东。”黄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

次日半夜。

甘宁与凌操正执行着我计划的第一步,先发制人。在黄祖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打掉乌林水师。

“兴霸,前方三里处便是张允乌林水师驻扎所在,今次能与兴霸并肩作战。凌操幸甚。”凌操父子站在蒙冲之上,对着另一艘蒙冲上的甘宁说道。

“哈哈,能与江东水军共同杀敌。宁心中亦十分期待。”甘宁依旧是豪迈的样子。

“二位将军,此战事关关平将军之后一连计谋是否能成,还望二位将军全力配合。”

甘宁身旁站着一人,正是在沔口被我生擒的苏飞,也不知道甘宁是用了什么办法。苏飞就自愿入甘宁的锦帆军,担任甘宁的副将。这次夜袭张允乌林水师的具体计划便是由苏飞亲自制定的。我和周瑜看了之后,都觉得这计划很是周到。以至于周瑜都有些后悔没能将苏飞收入自己帐下。

“苏副将放心,区区张允小儿,江东军从未放在眼里,这一战保管让他乌林水军,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