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随史
32098000000037

第37章 王佐之才

策既袭安风津,大闹周围数十里。各地守军皆以为策领数万兵来,纷纷告急于许昌。

——《三国随史》霸王孙策传。

庐江刘勋,闻孙策至安风津,大惊,忙领兵回援。

——《三国随史》刘勋传。

……

许昌,荀彧府上。

从前半夜到后半夜,书房的灯就一直亮着,荀府的管家已经添了好几次灯油了,荀彧还是没有要休息的意思。曹操在官渡陷入两难的困境,荀彧则在后方日夜操劳公事,几乎是寝食俱废。

“嘎吱”

书房的门被一芊芊玉手给轻轻的推开,随即走进一位打扮得很朴实的中年女子,女子神情自若,给人一种平和安静的感觉,在她身上,不论是打扮还是穿着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荀彧听见门被推开的声,下意识的望去,看见是那位女子后,荀彧对着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而且是会心一笑。

女子也是面带微笑,手中端着一碗参茶,慢慢的向荀彧走来过,从她走路的姿势与脸上的神态就可以看出,绝对是大家闺秀才能做到的。

“夫君,夜深了,喝碗参茶提提神吧。这几个月来,你这鬓角的白发是越来越多了。”

原来这女子便是荀彧之妻,乃是当年中常侍唐衡的女儿。怪不得行为举止,礼仪齐全,果然是大家闺秀就是不一样。

“多谢夫人,这些日子忙于政务,府上事务都是夫人操持,劳心劳力,都是为夫之过。”荀彧接过参茶,喝了一口,文质彬彬的说道。

“谁让夫君你是王佐之才呢?”荀夫人轻声说道。

“呵呵,南阳何颙一时戏言而已,当不得真。”荀彧谦虚的说道。

“夫君本就是柱石之才,若不是夫君当初弃袁公而奔曹公,曹公何来今日之威?迎奉天子,首倡大义。稳固军民,足兵足粮。就连奉孝也是夫君推荐给曹公的,所以呀曹公说夫君是他的张良张子房,我看呐,应该是萧何才对。”荀夫人夸着自己的夫君。

“呵呵!”

荀彧一把将自己的夫人抱在怀里,十分高兴。这能得到妻子的当面赞美,作为夫君当然是很受用的,就连荀彧这样的大才也不例外。

“夫人此言为夫很是喜欢,不过吾乃是大汉刘家之萧何,并非曹公一人之萧何。望夫人谨记。”荀彧正色说道。

“这天下还是大汉嘛?袁公身为汉朝大将军,却想着另立新帝,如今更是与汉庭为敌。而其弟袁公路,袁家嫡子,四世三公,深受汉室天高地厚之恩德,不思报答,却自立为帝。夫君你说曹公将来就能免俗嘛?”荀夫人问道。

“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吾荀彧一日为汉臣,终身为汉臣!屈子有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不过眼下曹公于官渡血战,还没时间思虑这些。夫人你看着是曹公给我的信,想要撤回许昌,我已然人快马回信,教曹公务必坚持,等待时机到来。”荀彧话锋一转说道。

就在这时,一位长像与荀彧相似的少年男子匆匆跑来进来,少年男子满头大汗,气喘嘘嘘。有些慌乱的对荀彧说道:

“父亲,大事不好。”

原来这男子便是荀彧长子荀恽,字长倩。娶的是曹操的女人安阳公主,现为虎贲中郎将。负责保卫许昌的同时也帮助荀彧接受处理一些各地的情报文书工作。

“长倩,怎么了?有事慢慢说。”

荀夫人连忙起身帮儿子擦去头上的汗珠,关心的说道。

“吾说了多少遍了?遇事不要慌乱,你看你,都成家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一点都不像吾的儿子。”荀彧面色一沉,严厉的说道。

“父亲,此次是在是大事,儿一时心急,才会慌乱。不知怎的,安风津方圆数十里。大小关口,城池村镇,同一时间内,都传来江东孙伯符袭击的告急文书,这些文书几乎是同一时间到达,而且文书中都说是孙策亲至。安风津离许昌一日便可到达,事情危机,请父亲定夺。”荀彧之子解释说道。

“果然来了,孙伯符在这个时候出兵来袭,还真会挑时候。”荀彧担心的说道。

“父亲请看这是各地的加急公文。”荀长倩说着将公文递了上去。

“孙策带着数万大军到了安风津?这不可能,庐江刘勋去年虽然败给了孙伯符,今次也不至于让孙伯符带着数万人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这定是各地官员误报军情。”荀彧略微的皱了皱眉头说道。

“父亲,刘勋会不会已经反了?我们还是速速禀告主公吧。”荀彧之子建议道。

“不可,主公现在官渡与袁军僵持,正是最关键时刻,万万不能分心,从现在开始一切送往官渡的公文都给我扣下来,由我全权处理。必须由我签发之后才能送往官渡,任何官员若有异议,让他直接来找我,如果谁敢不尊此令。你让满伯宁直接给我把人关押起来,主公临走之时曾赐我先斩后奏之权,现在到使用的时候了,快去。”荀彧在危机关头,临危不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是,父亲,孩儿这就去办。”

“不对,不对劲。吾一定忽略了什么。”荀彧儿子走后,荀彧又翻了几遍公文,喃喃自语道。

“夫君,不管孙策袭击安风津是真是假,都应先让人固守许昌,孙策那里刘勋将军定会前去的。”荀夫人提醒说道。

“夫人有所不知啊,孙策勇猛,不亚于其父孙文台,如果孙策数万人果真到了安风津的话,凭刘勋在庐江的人马是完全挡不住的。除非刘勋调各地守军合兵一处,……不好,中计了,孙策根本没有领大军前来,什么一日之内到达许昌,什么事情危机,虚张声势而已。这一定是孙策的计谋。先领小股部队突袭安风津,使得刘勋不得不让大军回援,而后再大军攻打寿春,一定是这样。中计了,刘勋一定已经在回援的路上了。矣,可恨孙伯符,趁火打劫。”荀彧思维逻辑极其厉害,不多时就已经了解了孙策的真正用意。

“管家,速速传令让驻扎在附近的李通将军出兵剿灭这股敌人,还有八百里加急通知庐江刘勋,让他莫要集合兵马,紧守各处关口便是,特别是寿春!”荀彧马上安排道。

“矣,还是太远了,安风津又被孙策占据。可能来不及了,但愿刘勋能突然看破孙策的计划!”

……

其实没个人由于出发点的不同,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刘勋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从袁术到曹操,他都能稳稳的掌握军队,虽然败在孙策手上,但是也没有大败失地。可以说刘勋也有过人之处,给他足够的时间,也能看破孙策的计划。但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刘勋根本不敢多加考虑,因为最关键的一点,他是降将,袁术死后投奔的曹操。如果他不第一时间救援许昌的话,这罪名他承担不起。

……

庐江城内。

得知孙策突然出现在安风津,并且大开杀戒之后,刘勋连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哼,你们都是一群废物吗?都瞎了?聋了?”

刘勋指着几位将领的鼻子大骂道。

“将军,我冤枉啊!这些日子,我一直派船支在濡须坞来回巡视,不分昼夜。孙伯符不可能悄无声息的过去的。”其中一位将领解释说道。

“将军,我也是啊。”

“将军,我也一样啊。”

几位将领都解释了起来。

“都冤枉,那孙伯符是飞过去的不成?看我擒了孙策回来,再找你们算帐。”刘勋大喝道。

“子台兄,当真要聚兵回援许昌?眼下事情尚未了解详细,冒然救援,是不是太着急了?”这时站在刘勋身后的一位穿青衣的文人说道。

“杨长史,安风津离许昌不过一日路程。一旦孙策奔袭而去,到时候曹公怪罪下来,庐江数万大军的脑袋都得搬家啊。事情危机,容不得多想啊。”

原来那青衣文人便是当年袁术的长史杨弘,目光长远,智力非凡。深得袁术倚重,对袁术也是忠心耿耿,不离不弃。直到袁术病亡之后,才与大将张勋一道,想投奔江东孙策,为袁术报仇。路过庐江之时被刘勋给留了下来,刘勋对他二人也不错,又是以前的同僚,杨弘也就和张勋一道留了下来,成为了刘勋的宾客。而刘勋一直都称呼他为杨长史。

“子台,此事却有蹊跷,孙策果真是数万大军夺了安风津的话,一路上不可能不露风声的。我看还是先派一支兵马试探一下,再做打算。”这时站在杨弘身旁的张勋也建议道。

张勋当年可是袁术称帝时的大将军,比袁术的心腹爱将纪灵的官位都要高,更不要说刘勋了。就凭这大将军一职,就说明张勋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兵马,谋略,领导能力,都是在袁术军中数一数二的。

“子台兄,张兄之言有理啊。冒然将兵马聚在一起,兵家大忌啊。子台兄一向深通兵法,今次为何会如此啊。”杨弘不解的说道。

“杨长史,大将军。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从吾投了曹军开始,便是降将啊。去年败给了孙伯符。今次又出了这事,如果不第一时间救援许昌的话,事后有人记起,吾等也是难逃一死。所以吾也是无奈之举啊!”刘勋语重心长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