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随史
32098000000011

第11章 湖海之策

逍遥王于江东途中与东海侯相言甚欢,东海侯遂语当年湖海之策,王少奇之。愈服东海侯之才,乃与之一赌。东海侯笑而蓦然。逍遥王乃止。

——《三国随史》东海侯陈登传。

自古江东便是人杰地灵之处,自有了楚霸王项羽之后,更是名动天下。而现在的江东与北方此起来更像是一片净土,安详而欢乐。民风淳朴,与世无争。而我却是因为此次江东之行,结实了孙伯符这位江东小霸王,机缘巧合的救了他一命,还和他结为了兄弟!

……

就在父亲斩杀颜良的同时,我这一行人也来到了江东的地界。

一路上我,陈登,还有曹操的这个“黄须儿”聊的是有说有笑,陈登自不必说,此人去年在广陵打败孙策,孙权的进攻。打压了不可一世的孙策,可谓是一举成名,也算没有辱没了这“伏波将军”的威名!而陈登最佩服的英雄便是刘备,所以这次作为副使者,并没有恼怒,而是欣然应允,经过了解,这陈元龙也是个豪爽之人,脾气和我父亲还有些相同。另一个十岁出头的曹彰,个头明显比同龄人大一块,而且已经有了名将的味道,骑马射箭已经十分熟练,每天和我说的最多的便是“卫青”“霍去病”,我除了教他一些兵法之外,只要一提到亲亲的事他就会发火,毕竟才一点大的孩子,嘴上老气横秋的说什么“家国未定,何以为家”实际上就是害羞!

“少将军,可是有什么心事?”陈登见我望着远方的白云发呆,不由得问道。

“呃?元龙兄何以见得呢?”本来陈登是和我父亲一辈的人,要比我长一辈,可陈登豪爽,根本不介意所谓的称呼。

“这些日子,登在想,少将军不与云长同往,而要前往江东,这其中必有缘由,奈何登智虑不足,少将军能否明言?”陈登道。

“元龙兄,湖海之士,何必如此谦虚,今次之行只是在下一时突发奇想罢了。”我回答道。

“哈哈,湖海之士?当年刘将军曾对吾言道:“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而豪者,骄横也,足见“湖海之士”本非雅称,”被冠以此帽者,当眼高于顶,目空四海,实乃道德对头,反面教材,即便名闻,亦当属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云云。然登独不以为然,豪气纵横,名重天下,为一时之表,可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矫矫不群。故登独服刘将军一人。而这几日登与少将军相谈甚欢,倒想听听这突发奇想之举究竟为何。”陈登笑着说道。

“既然元龙兄问起,说说也无妨。元龙以为江东孙伯符与其弟孙权二人相比如何?”这陈登和刘备看来也是像曹操和郭嘉一样,臭气相投啊。

“少将军还知孙权?看来少将军对江东了解甚多。”陈登语气中有些惊讶。见我只是微微一笑,于是接着说道:

“孙伯符勇武异常,有些许当年霸王项羽的味道,用兵以士气夺人,豪放之气多矣。然孙伯符只知兵略,不通内政,幸有张子布为之张目。也因如此,孙伯符尝年在外征战,江东之民竟只知张之布之政令,不知孙伯符之令,孙伯符能信之,也属明君!而这个孙权与其兄不同,虽不善用兵,但倒是有些帝王之气,看似沉默寡言少语,实则内有吞吐之机变。但总体来说治国安邦可行,以武定国略显不足。”陈登一言而就,似乎对江东有所图谋。

“看来元龙兄,对江东更加了解,莫非有图谋之意?”我试探的问道。

“当年刘将军领徐州之时,登便对刘将军说:方今天下,乱势以成,中原河北。袁曹二人势大而名盛,早晚必定基业。而徐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欲以徐州而图天下难矣,方今天下,西凉自汉室衰微以来,已成荒凉之地。不复当年,人口养兵尚且不足,羌人又时常为祸,如何成事。唯江东一地,民殷国福,又有长江之险。而且尚处乱处,严白虎等人,不足疑惑。若保有江南,收文武之才而为用,聚江东之民而为之,北可图北方之土,西可据荆州为翼,退可保王霸之业。刘将军深以为然,所以才起兵伐袁术,实则意图江东之地也!可惜刘将军为吕布所乘,事毁胎中。”陈登淡淡的说道。

听了这话,我心中大惊,难怪伯父如此看重陈登,这可说是陈登版的“隆中对”了,眼光十分毒辣,如果刘备真的这样做了,胜负未可知也啊!

“元龙兄,深谋远虑。小子佩服佩服!”我发自内心的赞叹道。

“不过一时激荡之言罢了,而今江东其势已成,刘将军下落不明。陈登之言,只剩笑柄。”陈登自嘲道。

“元龙兄良言千金,小子也如实相告,而今刘将军北投袁公,不过权宜之计,今天下更为名朗,曹袁必有一人雄霸北方,不论何人,北方已定,不可图之,而江东孙氏,父子二代发迹,基业渐成。当缓图之。而荆州刘表,早以不复当年,巍巍老矣,行将朽木。难成事之人,乃守护之犬耳,空有数十万兵甲而不知用,荆州名士早盼明君。刘将军但得机会,必可图之,唯缺时日而已。”我蓦然回答道。

“那这次江东之行,是想让孙伯符起兵伐曹?从而为刘将军挣取时间?以孙伯符之秉性,不必劝说,自会起兵。”陈登说道。

“如若孙伯符欲刺死了呢?孙伯符其子年幼,能继任元龙兄以为是何人?”我问道。

“孙伯符性情不定,但一向注重江东,若其身亡,想要保全江东,孙权是最好之人。退言之,不论何人继位,短时间内必以安抚为主。不过此言不通,孙伯符世之猛将,勇猛异常,如何杀之?”陈登摇了摇头道。

“若是有人安排之下呢?元龙兄想必知晓,孙伯符性情如何,有千军在手也如一人。而且元龙兄别忘了,许昌城里有人已经惦记上他了”我回答道。

“难道少将军未卜先知不成?登却是不信。”陈登笑着说道。

“那你我一赌如何?如果被吾言中,元龙从便重归刘将军帐下如何?”我也笑着说道。

“哈哈,登本敬刘将军多矣,当年徐州也曾想誓死报答,可登祖业尽在徐州,身不由己矣。”陈登叹了一声道。

“元龙有此顾虑也是应当,只是可惜了元龙兄一身才华,况且大丈夫生于世上,不求荣华富贵,但求今生无悔!”我知道想劝说陈登,并非一日能成,只能慢慢来,于是也不等陈登回答,纵马先行而去……

……

同时,丹徒城内,孙策自从广陵之战受挫后,便住扎此地,准备待机而动。这次曹操亲自引兵与袁绍决战,孙策便蠢蠢欲动,准备随时攻取许昌。而内政之事,孙策从来都是丢给张昭张子布,荆州刘表那边,长沙刘磐则是大将太史慈对阵,而江夏黄祖,则是被孙策的好兄弟周瑜虐的要死。如此一来这袭击许昌,也是有可能的了。

……

丹徒,孙策营中。坐着一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年少时,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轻佻果躁。便是孙策孙伯符!

“主公,方才探子来报,曹公求亲使者明日便可到达,我们该如何处理。”一名中年大汉走进帐内,对孙策说道。

“公覆叔父,不必在意,曹军正与袁军决战,此时来人,必是存心讨好。来就让他来好了,明日吾正要去猎虎,几位叔父招待他们就好了,记着先凉着他们。”孙策毫不在意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