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3209400000029

第29章 历史上的战争——是福还是祸?(2)

第二阶段(从七世纪末至八世纪三十年代),阿拉伯人加强了自己的军队以后,继续征讨外高加索、中亚细亚、伊朗东部和小亚细亚,甚至达于欧洲边界。696至698年,阿拉伯军据有整个马格里布,于709年前后进抵大西洋东岸。711年春,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奉******教的柏柏尔人组成的部队,被派到比利牛斯半岛,以便深入侦察西哥特王国领土。西哥特人在军事上软弱无力,国中内讧不止以及社会矛盾及宗教矛盾,这支部队遂占领了比利牛斯半岛上的大片土地。712年,阿拉伯主力在此登陆,阿拉伯在半岛上大部分地区直至托莱多以北的山区建立了统治。据史书记载阿拉伯曾袭击过高卢南部地区。732年10月4日,在普瓦蒂埃附近,阿拉伯军队同查理·马特统率的法兰克军队举行会战,结果败于法兰克人(参见普瓦蒂埃战役)。由于当地居民顽强不屈的抵抗,阿拉伯在西班牙驻军内部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八世纪中期爆发的农民起义,迫使阿拉伯退出高卢,暂时停止向欧洲的进军。

阿拉伯人多次侵入拜占庭的小亚细亚领地。他们曾经到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两次包围君士坦丁堡(673—677年和717年),但未能占领这个地方。阿拉伯人于741年在阿克里昂大战中被拜占庭军队数次击败,已经不再企图征服小亚细亚,但是仍然不断袭击,夺取战利品和俘虏。八世纪初,阿拉伯人完全占领外高加索,以高加索山脉至杰尔宾特城为哈里发国的北部边界。

705—715年,阿拉伯人侵入阿姆河以北地区——花拉子模和费尔干纳,以及阿富汗部分领土,其中包括喀布尔。阿拉伯人力图占领中亚细亚各地,便同怀有同样企图的突厥族游牧部和中国人进行斗争。经过连续作战,阿拉伯军队战胜中国军队及其同盟者,巩固了哈里发在中亚细亚的统治。712年,阿拉伯人侵入印度(印度河下游地区)。他们的军队不超过6000人,然而他们的围城和攻城技术装备——掷石器和凿城器很完善,这些器械可拆卸,用骆驼运送。阿拉伯人连续击败印度人以后,将穆尔坦以北的印度河谷地并入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的对外征服,加速了阿拉伯社会封建化的进程,建立了以哈里发国为首的、神权****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由于阿拉伯的征战,阿拉伯的宗教——******教,在各个被征服国家得到了传播;其对欧洲的侵略。造成了基督教和******教的直接对立。两者间的对抗延续了1000多年。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矛盾冲突。

十字军远征:强行加强东西方的交流

十字军东征(The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巳承认十字军东征造成了基督教徒与******教徒之间的仇恨和敌对,是使教会声誉蒙污的错误行为。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

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八次。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莱蒙(法国)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上宣布的。约有10万人参加了这次东征。1097年,十字军由君士妲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人国都尼凯亚,1098年,又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建立起最初几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月,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在东方建立的其他国家,均附属于耶路撒冷王国。城乡居民多次举行起义反抗奴役者。为控制十字军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僧侣骑士团:圣殿骑士团(神庙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土团)。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埃德萨,是这次东征的起因。德意志十字军最先出动,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军队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是因埃及苏丹撒拉丁军队于1187年在太巴列湖附近战役中击溃耶路撒冷王国军队并占领耶路撒冷而引起的。这次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统率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军沿第二次东征路线从陆路穿越拜占庭前进。法、英两国十字军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西西里岛。各国十字军之间矛盾重重,此次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穿越整个小亚细亚,沿途伤亡惨重,巴巴罗萨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水死亡,其军队亦随之瓦解。腓力占领阿卡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一定战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塞浦路斯王国,1192年又与埃及苏丹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自推罗至雅法沿海的狭长地带仍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阿卡港实际上成为王国的中心。耶路撒冷仍留在******手中。与的黎波里合并的安条克公国则仍掌握在十字军手中。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的。十字军原定东征埃及,但后来改变计划进军拜占庭帝国,先后攻陷两座基督教城: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1202)和君士坦丁堡(1204)。十字军在已瓦解的拜占庭帝国的部分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是直到1261年才灭亡的拉丁帝国,它领有巴尔干半岛许多地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以及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上的一些岛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威尼斯作为意大利最强大的国家垄断了同东方各国的贸易,并夺取拜占庭许多贸易和军事要地。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是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领奥匈十字军联军对埃及进行的远征。十字军在埃及登陆后,攻占达米埃塔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苏丹签订停战协定并撤离埃及。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进行。这次东征使基督徒于1229年一度夺回耶路撒冷,但1244年又被******攻占。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是法国国王圣者路易九世统率下先后对埃及和******进行的两次东征,但均遭失败。

十字军东征持续了将近二百年。东方击退西方封建主的猛烈攻势,继而转入对封建欧洲的进攻。土军占领巴尔干半岛,并开始向欧洲腹地推进。同时,十字军东征结束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在地中海的统抬地位。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为威尼斯和******所垄断,从而加速了意大利各北方许多城市的发展。总的来说,十字军东征使东方和西欧各国千百万人丧生,并造成巨大物质损失,大大破坏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英法百年战争:英国确立欧陆平衡战略

英法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地,于1337年-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绘画)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丁尼和约》,把加来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1364年,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1380在位),为了夺回失地,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英法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沧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蒙古人的西征:征服了半个世界

在蒙古族发展史上有一位出类拔萃的伟大军事家和政治家,这位不得不提的民族英雄就是成吉思汗,亦即铁木真。他对蒙古族的贡献尤大。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刺子模国,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础。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孙子拔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被人称为世界征服者”。

成吉思汗与花刺子模帝国的决裂促成第一次西征。花刺子模帝国是一个新近成立的政治集团。虽然宗主沙或算端摩诃末的统治权很脆弱,但由于它承受了阿拉伯和波斯的辉煌文化,国家面积广大,故令人对她产生错觉。成吉思汗也将花剌子模的势力估计过高,故寻求和她建立最友好的外交和商业关系。正因为这个目的,成吉思汗于1218年派一个庞大的商队和个人的代表前往花剌子模建立帮交。可是,当这些使者和商人抵达花剌子模的管辖区讹打剌时,讹打剌守将指责他们是成吉思汗的间谍,把他们杀了。成吉思汗知道后十分忿怒并要求赔偿,但他的要求遭到拒绝,于是成吉思汗准备攻打花剌子模,展开了第一次西征的序幕。

第一次西征成功后,蒙古帝国又在1235年展开第二次西征。这次西征仍由花剌子模的余孽挑起的。花剌子模国王谟罕默德之子扎剌勒丁,在蒙古灭花剌子模时从印度逃到高加索,成吉思汗认为他没有政治能耐,因而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岂料扎剌勒丁乘蒙古军离去后,又潜回今日伊朗,而伊朗与伊拉克境内的突厥族人竟奉他为领袖,让他重建了花剌子模帝国。在蒙古发动减金战争前一年,扎剌勒丁与邻近的****国家作战,国力耗虚不少,蒙古军乘时把扎剌勒丁的军队打败。扎剌勒丁遂逃到曲儿忒地方,被当地乡民刺死,花剌子模国才真正灭亡。蒙古军打败花剌子模国后,乘势推进,占领了阿特耳佩占、大阿美尼亚、曲儿忒及谷儿只国。后再进兵中亚细亚,欲使这一地区的国家成为蒙古的外藩,为了这个目的而展开了第二次西征。

蒙古于1253年进行第三次西征。当时,位于里海之南的木剌夷国既不肯对蒙古称臣,也不肯朝贡。这些行为对于当时已经扬威中海的蒙古帝国是极之不尊敬的,为了惩罚这个国家,宪宗蒙哥便派其皇弟旭烈兀担任西征统帅,带同将领布而嘎、不花铁木耳、贝住等出征木剌夷国,展开史无前例的第三次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