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3208800000069

第69章 老年退休者的心理调适

1老年退休综合症产生的原因

退休综合症的心理特征是:孤独、空虚和忧郁。原本乐观的人这时候都可能变得情绪消沉。与此同时,身上的毛病也突然增多起来,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导致本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退休后生活模式的改变引起心理上的不适应。离退休以后由于职业生活和个人兴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无规律、懈怠的离退休生活,难以适应而产生焦虑、无所适从,有一种失落感。有的人认为自己精力充沛、壮志未酬,完全能胜任原工作,因此退下来后便产生了失落感,或有轻度抑郁,认为自己被遗弃,无精打采,悲观,失眠。

2. 缺乏思想准备,不能妥善地安排空闲时间;或体力下降、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等加重障碍。

3. 退休后体力和脑力活动减少,社交活动减少,生活单调,易产生心理老化的感受,并加速生理衰老进程,容易使人产生忧郁、焦虑、死亡来临的惊恐、疑病心理等。

4. 由于离退休以后原来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活动减少,可出现失眠、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及心慌等神经综合症。

延伸阅读:

许多人还没退休时盼退休,真正退休后又怀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所谓退休综合症是一种老年期典型的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离休、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引起的多种心理障碍和身心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

2老年心理健康七项标准

1. 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像力,并善于用想像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 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 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4.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5.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孙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6. 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7. 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延伸阅读:

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因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3调适老年心理健康四宝

老年人如何做到年高而不老、寿高而不衰,把高质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把握在自己手中呢?根据我国古今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总结为四宝,即“动”、“仁”、“智”、“乐”四个字。

1. “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可以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 “仁”,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哈佛大学心理系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看一部妇女在印度帮助病人与穷人的影片,看完电影后对学生的唾液进行化验分析,发现学生机体的A种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加。专家们为此得出结论,对他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援助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机制。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有位年逾九旬但身体颇健的老医生说:“我不可能无私,但以‘少私’两字为座右铭。‘少私’好处很多,可以开心,可以宽旷。名利淡泊了,与人少争了,就能心平气和、身心健康。我有今日之健,也许是对人宽厚,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专心工作的缘故。”

3. “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知识、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以及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字、上网等。“网上的世界真精彩”,英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 “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

延伸阅读:

清代著名画家高相轩曾总结有“十乐养生延寿法”:(1)耕耘之乐;(2)把扫之乐;(3)教子之乐;(4)知足之乐;(5)安居之乐;(6)畅谈之乐;(7)漫步之乐;(8)沐浴之乐;(9)高卧之乐;(10)曝背之乐。可谓“乐者寿”之集大成者,当代老年朋友应当效法学习。

4老年退休综合症的防治措施

*心理上要及早做好退休前的准备工作,计划好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充实退休内容等。一般早一至两年就要着手进行准备。

*有条件者尽量继续发挥余热,参加一些适合自己体力和专业的社会活动,要做到“退而不休”,感到自己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培养一至两种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富有生气和活力。

*克服心理老化感和不爱活动习惯,“一身动才能一身轻”。

*有明显心理病症,应及时接受心理咨询与药物治疗。

*老年人在可能的条件下也应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双方关系更亲密、融洽。

延伸阅读:

当然,社会对离退休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权益,切不可把老人当成保姆或雇工使唤,甚至在生活上虐待老人。要使他们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