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老乡,共同的人文背景、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使老乡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出门在外,老乡之间的感情是最深的。
中国人特别重视乡情,来自一个地方的两个人会在他乡乃至异国彼此扶助而建立深厚的感情或长久的关系。这种难忘乡情的行为自古有之。
公元前206年,项羽入了咸阳以后,杀了子婴,火烧了秦宫殿,而后就回他的楚国老家了。当时有人劝他,说在关中称王,但项羽却理由十足地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因此而失去了大好江山,被后人讥笑成“楚人沐猴而冠”。
这种衣锦还乡的心态,虽暴露了项羽胸无大志、没有见识的特点,但是在这浅薄无知的言论中,还能显出他对乡里乡亲的深情厚谊。
在中国,人们都有着一种强烈的乡土观念,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对同乡与生俱来的热情,特别是同样到外地打工或上学的那一类人,这种同乡的感情是特别强烈的。
亲不亲,故乡人
当今时代,利用乡情办事的事例数不胜数。近至大陆,远到港、澳、台以及海外侨胞,只要事业有成者,无不想为家乡作一份贡献。如果能恰当地利用好“老乡关系”,于人于己,都是有一定好处的。
某知名企业家王先生原是河南人,解放战争时,由于兵荒马乱,他跟着父母逃荒到广东,后就在那里定居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王先生一家为了当地的建设,就再没有回河南。改革开放以后,王先生以敏捷的思维和大胆的投资,创办了一家工厂,经过几年的奋斗与拼搏,现已成为全国同行的佼佼者,个人资产总额已过亿。王先生虽已成家立业,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人民。现在他年龄大了,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想法,但苦于工作太忙,无法回去。
这时,王先生的家乡为了创办当地特有产品的加工厂,需一笔不小的资金,当地政府千筹万措,才筹到了总数的1/3,于是就派小钱去找王先生,希望能得到援助。
小钱是政府对外联络办的,为人聪明,善于交际。他看到王先生的详细资料后,就判断出王先生这时一定也很有为家乡投资的意向。因此,在没有任何人员的陪同,也没有准备任何礼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前往广东,并打包票定会筹到款项。
当王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欣喜之余也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久不闻家乡的信息,突然有人来了,该不会是招摇撞骗吧?王先生不由起了疑心,但出于礼节,还是同小钱见了面。
小钱一见王先生的神情,知道他还未完全相信自己。于是他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只讲家乡新中国成立前的情况及最近30年的风貌变化,他那生动的语言,特别是浓浓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令王先生深受感动,也将他带回了童年及少年时期。想起了那时的家乡、那里的爷爷奶奶,还有邻里亲戚……很显然,王先生记忆深处中的思乡情结已被小钱的话语深深地触动,那份几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来,欲罢不能。
就这样,经过3个小时的聊天,小钱对借钱一事,只字未提,只是与王先生回忆起了家乡的变迁,犹如放电影一般。最后,王先生不但自己主动提出要为家乡捐款一事,还答应了与家乡合资办厂的要求。小钱就是充分抓住了王先生的心理特点,抓住了王先生埋藏几十年的思乡之情,不但完成了任务,还了却了王老那份心愿。
借助老乡搭人脉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地域的接近,带来心理上的亲近,使同乡间更容易打交道。你是否有意识地组织参加同乡间的活动?是否从中发掘了你需要的某种资源,或者遇到了职业发展中的“贵人”?
1. 多参加老乡会
老乡会顾名思义是老乡人的团体。老乡会存在是有理由的,一方水土养育出一方人士,自然有割舍不了的乡情。大学里经常可以见到某地区同乡的学生组织一个联谊会,有些人或许会觉得他们落后狭隘,后来甚至发现有些教师也参与其中,更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证明,他们那种同乡之间“抱成团”的思想还确实给大多数的同乡们带去了“实惠”,比如,解决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再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可见。它的形式虽是松松散散的,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观念还是有一定凝聚力的,这种同乡性质的联谊在“对外”方面保持一致性,而对内则是互相帮助,互相提携的,这种联谊的好处在于对外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和抵抗一些外来的威胁。
既然同乡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和他的思想感情,那么无论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就不可忽视这种观念。最起码它可以在你有困难时用来为你向别人求助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走歪门邪道,不到“结党营私”的程度,那么这种方法是完全可以的。
当一个人离开家乡,离开生他的土地,处于陌生的环境,他就会怀念家乡的亲朋,家乡的美好。在他的记忆深处,始终都有一块领地属于家乡。也许现实的生活会暂时将这块领地掩盖起来,而一旦触及这块领地,特别是受到挫折时,那一股思乡潮便源源不断地涌泻开来,充满他的大脑,触及记忆的神经,而在这时,与老乡谈起家乡的话题,以此来触动他的思想情绪,达到共鸣,老乡的关系就会更深一层。
李梅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每天上班干自己分内事,平常不喜社交,好多同事聚会及同学聚会,她都以有事为由推掉了。
后来单位搞竞争上岗,李梅参加客户经理竞聘,没想到阴差阳错,竟然竞聘上了。这样一来,她的工作有了明显变化——以前每天存款取款,没什么压力;而今做客户经理,是要根据你管理的VIP客户的新增量以及存量客户的存款量等系列指标来考核的,简单点说,就是你管理的VIP客户越多,业绩肯定就越好。
可是李梅的生活圈子小,人际关系更是简单得像白纸,朋友少得可怜,更别说有钱的朋友了。所以上任后,几乎有半年时间,她的业绩都是倒数第一。
有一天,李梅的办公室来了两位不速之客,其实以前李梅也见过他们来银行办理业务,只是互不认识。坐定后,其中一位说:“小李,听说你是四川阆中人?”她说:“是呀,你们怎么知道?”那人又说:“这你就别问了,何总你认识吧,他也是阆中人,今天晚上有一个同乡会,何总是会长,他叫我们来请你参加。”李梅想到自己要扩大朋友圈,于是就答应了。
两人走后,李梅才想起来,那位何总是一个百亿元项目的负责人。那晚的聚会上,李梅受到了热烈欢迎,并成了同乡会的新会员。在祝酒时,何总高举酒杯,对上百同乡说:“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人,有困难大家要相互帮助,我知道在座的有很多都是事业有成的人,社会圈子也广,以后,大家要把存在其他银行的钱,都搬到小李那儿去!”
在大家的一片叫“好”声中,李梅感动得说不出一句话,从不喝酒的她,和着眼泪把那杯白酒一饮而尽。
从那以后,李梅的业绩开始突飞猛进,短短半年里,从倒数第一变成正数第一,在她名下管理的VIP客户就达几百人,存款新增更是过亿元,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她的老乡、还有老乡介绍来的熟人。
李梅现在才体会到,正是老乡会,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家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2. 一举多得的Party
从学校进入职场,每个人都要经过不断的磨合,渐渐地适应环境。与大学同学相比,和单位同事的交往,多了一分顾忌,少了一分亲切。
大学毕业后,与老乡同学们保持着联系,大家定期组织个聚餐什么的排解乡愁,还能做到信息和经验共享、渠道与机会同在。
小B的公司需要招销售经理,在聚会上,恰好遇到老乡的同学小J,小J曾经在德资企业做过销售主管,两人一谈,感觉挺投机,小J最后真的去小B的公司任职了。小G要去一个人才招聘会设摊招聘员工,同乡小L说:“别去了,上次我们公司花了几千元,白打了水漂,不如去人才网站试试看,既省钱又高效。”小G接受了他的建议,通过人才网站出色地完成了招聘任务。
如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圈子。一位作家说:“朋友就是拿来用的。”清不清,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喝一个地方的水长大,人不亲水还亲呢。受一个地方的文化熏陶,性格虽然各异,文化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话间有了乡音,更是万分亲切了……这也许就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深层含意吧!
3. 上网结识老乡
科技的发达,让人际网络的往来,变得多元而复杂。有的人MSN上的朋友名单上千位,更有甚者,经营的网络商铺居然有成百上千的忠实顾客;而且在网络上一天所结交的朋友,可能比过去现实生活中一年认识的还多。网络交友已经成为时尚和流行,也是实用的“从虚拟朋友变现实朋友”的渠道。
小西独自一人到上海打工,他的家乡在桂林,那儿的人们一般都去邻近的广东打工,在大上海他难得遇见一位老乡。后来在家乡的某网站上,看到桂林人在上海的QQ群,于是加入进去,才发现其实上海的桂林老乡也很多。自此每天挂在QQ上,和一群桂林老乡聊天吹牛,其乐融融。群里的老乡聚会月月不断,还有各种活动。因为囊中羞涩,他一次也没有参加过。有人在QQ上“质问”,他就说,兄弟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啊!有热心人问他学的是什么专业,给他一番指导,之后还留下电话,说如果有机会,可以帮着介绍介绍。
小西原以为是客套话。那天突然接到老乡的电话,说某家杂志社招人,他已经推荐了小西,人家急着要人,然后告诉小西那家杂志社的电话,让小西赶紧联系。小西半信半疑地打了个电话过去,然后就面试,最后竟然就签了合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乡关系本身便带有“亲情”性质或“亲情”意味,故谓之“乡亲”。
中国的老乡关系很特殊,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脉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实际利益的时候,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老乡圈子”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大多会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如此看来,搞好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交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也许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运用老乡圈受益无穷
在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地区中出现过一个显赫人物,往往就会带出一大批人物。到了近代,这个现象似乎更加明显。大批的同乡做了官,形成一定的“势力圈”之后,这个地方便会邻里和睦、社会安定、经济发达,自然会被说成是“人杰地灵”。
在这一点上,温州人是运用得最为熟练到位的。
温州人的许多生意经是其他人无从学起的,这主要因为温州人相互之间重视老乡之间的感情,紧密相连的人脉实际孕育了许多商机。
浙江商人非常注重老乡,出门在外的浙江人都非常愿意照顾自己的老乡。诸如“浙江村”、“温州街”等,都是老乡相互支持的体现。正是这种老乡关系,让浙江商人走到哪里都有一种归属感,走到哪里都有人帮助,他们的经商活动才能够顺利进行。
有一年,温州有名的印刷设备经销商李方源决定移师南京,但是怎么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展业务呢?李方源自然有它的办法。这是每一个温州商人经商的套路。
首先,他摸清一大批在南京经商的温州人的下落,然后挨门逐户的拜托他们为自己承揽一点业务,拉开一张有几百户的“老乡网”。
其次,他利用全国个私企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的机会,在会场上结识了不少温州人,尤其是与本行业有关的客户。
最后,他开始在南京招兵买马。
在产品推销过程中,李方源又遇到了麻烦。由于多年前“温州货”质量低劣的负面影响在南京人心目中烙印很深,它的产品无法一下子让南京人接受。但是,李方源并不担心,他只是耐心地等待机会。机会终于被李方源等到了。
在全国印刷材料展销会上,他请许多专家介绍他的产品,并给企业免费使用。通过这一招,国内的企业都知道了他的产品质量,在产品质量过硬的声誉下,产品的推荐就容易多了。现在,李方源的公司已不再上门推销了,他们的产品在南京已经有了良好的声誉,客户都会直接找上门来,公司也开始赢利了。
从开拓市场到赢利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不到一年,这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正是这种拓展人脉的能力,让每一个温州商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很快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老乡关系的经营
老乡关系也是需要经营的,一般有以下几个技巧。
1. 建立“老乡群”
一般人的手机或者QQ都有自己的“群”:亲属群(家人、最亲近的人),社会群(同事、领导、邻居、客户等),专业群(专业协会、俱乐部等组织成员)。在你的人脉资源名单里,应把老乡这一属性作为重点属性标注上去,比如个人的基本资料、兴趣嗜好、专长、性格特征等。透过这份人脉资源名单,可以看出自己的人脉关系组合特征,以后沟通时可作为交往的突破口。
2. 抓住机遇
大学时期一般会有老乡会,要善于利用前后几个年级的老乡资源。走出校门后,有一些地区也会在他乡建立老乡会,如北京有宁波老乡会等许多组织。要积极寻找组织,拓展人脉。
由于现在交通便利、人员流动程度高,在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场所,都可能有你的老乡。请培养你的老乡亲和力,尝试着和任何人说话,即使是在街上碰到的陌生人,都有可能因为一句老乡的攀谈而成为你事业生涯的贵人。
3. 保持联系,良性沟通
人际交往时良好的突破口就是“老乡”了,但认识不等于是你的人脉,所以要经常联系、沟通。在与老乡沟通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交谈中尽量寻找双方地域上的交集,越近越好,这要求你对故乡的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比较熟悉。其次,你可以扩大地域概念的范围,比如你们是邻省、你的亲戚与对方是老乡等。再次,别忘记给他你的名片,名片就等于是你个人的行销档案,千万不能忘。
4. 用心经营,切忌急功近利
对方与你是老乡,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会帮你,老乡仅仅是交往的一个突破口。对待与老乡的交往,不要抱以功利心态,重要的是与之建立长久的互惠关系,而非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交往。互利才是增进关系最重要的法宝。老乡这一简单的关系,转变为可交往的朋友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也许他们无法立即介绍工作机会给你、无法立刻给你帮上忙,但要记住保持联络、互帮互助,就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