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3205400000029

第29章 孙子谈制胜(6)

皖南山区有座石头山,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把它开采下来,送到城里去卖,一家的年收入高达1.8万元。村民心里乐开了花。80年代末,村民们发现,城里人用他们开采的石头垒成假山,售价也很高。于是,这些村民也学着垒假山出售,也赚了不少钱,几年后,家庭年收入翻几番。村民们更乐了,他们同时也明白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个道理。随着山上的石头越开采越少,村民们认识到,他们不能轻易盲目地出售山石了,而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家乡资源,如今,山里的人正在利用山石资源积累起来的资金,办起了各种乡镇企业,使整个地区的农民很快走上富裕的道路。

这个例子很简单,但是主人公的做法却值得效仿。地势本无心,山水本无形,你不利用它来为自己办事,它也不会主动为你服务。如果你能很好地利用它,那么它就可以送给你许多财富。

捧着金碗讨饭,住在宝地喊穷,这是典型的不识地利。在办事中提倡因地制宜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

天时地利——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原文]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孙子兵法·地形篇》)

[今译]

知彼知己,取胜就不会有差错;知道天时,知道地利,那么,就能取得完全的胜利了。

[历代论引]

张预曰:晓攻守之术,则有胜而无危。

顺天时,得地利,取胜无极。

李筌曰:人事、天时、地利三者同知,则百战百胜。

杜佑曰:知地之便,知天之时。地之便,依险阻、向高阳也;天之时,顺寒暑、法刑德也。既能知彼知己,又按地形,法天道,胜乃可全,又何难也!

[兵法札记]

战争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进行的,受到气候、地形等多种自然条件的制约,所以历代兵家都重视对天时、地利的运用。在这里,孙子也强调了天时、地利对战争的决定性影响。他认为,将帅的基本职责不仅在于“知己知彼”,还要“知天知地”,灵活运用天时、地利,方能取得全胜。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明朝曾派出四路大军攻打后金。当时,北方正是大雪封山,江河冰冻。明朝的军队行军缓慢,不能同时到达,结果被占尽天时的努力尔哈赤各个击破,这就是著名的“萨尔浒之战”。接着,努尔哈赤攻打沈阳,他知道自己不占地利,于是把沈阳的守军引出城来,在平原上消灭了明军,攻下了沈阳。接着,他用同样的方法攻占辽阳,控制了整个辽东地区。努尔哈赤借助天时地利,打败了气势汹汹的明军,可见天时、地利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人生感悟]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就像人和一样,是人生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时任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的伍道夫善于做美国国防部的“思想工作”,从而使因战争而陷入困境的可口可乐起死回生。为了把可口可乐推销到前线,伍道夫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特邀了国会议员、战士家属和国防部官员。会上,他不断强调:可口可乐是军需品,可口可乐公司愿意对海外浴血的兄弟表达诚挚的关怀,为赢得最后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他的话赢得战士家属支持。在舆论的支持下,在战士家属和国会议员的促请下,国防部的官员终于同意了他的想法。

不仅如此,五角大楼鉴于战时受炮火影响很大,设厂投资冒险性太大,所以这种庞大的投资,也就自然由国防部负责。

当供应前方可口可乐的消息传出后,战士们反应强烈。虽然这样使国防部无形中增加了一大笔支出,但考虑到前线将士的渴望和士气,国防部索性宣布:不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凡是有美国军队驻扎的地方,务必使每一个战士,能以5美分的价格喝到一瓶可口可乐。这一供应计划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和设备,国防部将全力给予支持。自此以后,可口可乐的销路迅速发展到远征军中,海外市场也随之迅猛发展,特别是东南亚炎热地带,可口可乐更是成了令人羡慕的饮料。大战结束后,可口可乐随着美军登陆日本,立即掀起可口可乐热,使整个日本饮料界大为震惊。

保护胜利成果——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原文]

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孙子兵法·火攻篇》)

[今译]

如果打了胜仗,占领了敌人的阵地,但不能巩固胜利成果,是很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耗费国家人力财力,使军队久留在外。一说“留”同“流”,军费即像流水一样白白损失而一去不复返)。

[历代论引]

曹操曰:若不之留,不复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费留也,赏善不逾日也。”

李筌曰:赏不逾日,罚不逾时。若功立而不赏,有罪而不罚,则士卒疑惑,日有费也。

杜牧曰:修者,举也。夫战胜攻取,若不藉有功举而赏之,则三军之士必不用命也;是有凶咎,徒留滞费耗,终不成事也。

王皙曰:战胜攻取,而不修功赏之差,则人不劝;不劝,则费财老师,凶害也已。

[兵法札记]

“凶”,指祸患。“命”,名。“费留”,可理解为军费流失。对“费留”的现代色彩的解释是指消耗性的经营、亏本的行动,即徒劳白费。孙子这句话旨在说明打了胜仗,夺取城邑,而不修明政治,及时论功行赏,进一步激扬士气,以巩固胜利成果,则会有祸患。

汉六年正月,刘邦大封功臣,因“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之故,未有战功。刘邦第一个封赏萧何,任为相国。众人不服。刘邦便以“功狗”和“功人”来区分战将和谋臣,坚持对萧何的封赏。确立了分封的原则。

刘邦封完功高劳著的大臣二十余人之后,其余诸人日夜争功不决,排不出前后名次,未得行封。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望见诸将经常一起坐在沙中窃窃私语。

刘邦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

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图谋造反。”

刘邦不解地问:“天下形势安定,何故造反呢?

张良答道:“陛下起于布衣百姓,靠这些人取得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何、曹参等故人中所亲爱者,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天下不足以遍封,这些人畏陛下不能尽封,又提心见疑生平过失而被诛,故而相聚谋反。”

刘邦忧道:“这该怎么办呢?”

张良问:“陛下平生所憎的人中,群臣共知的,谁最为甚?”

刘邦说:“雍齿与我有积怨,曾数次窘辱我。我欲杀之,因为其功多,故而不忍。”

张良说:“今日赶忙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连雍齿这样得罪陛下的人都受封了,则人人意志坚定,不再有他心。”

于是刘邦忙设酒宴,慰劳群臣,封雍齿为什方侯,并令丞相、御史马上定功行封。群臣散宴之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忧了。”

这起造反风波,因张良的劝谏而被平息。张良很好地保护了刘邦得来不易的胜利果实。

[人生感悟]

身为领导,建功立业,个中艰辛自不待言,希望的是能够带领部下们共同成功。可见领导者的责任重大。但是,任何基业都是以民意为基石的,任何政治都要反映民心。权威来自于民,也用之于民。

唐太宗善于纳谏,从善如流,致使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纲纪肃正,生产发达,国泰民安。某日太宗皇帝又集聚群臣讨论企业与守成的问题。

唐太宗问道:“你们认为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大臣房玄龄首先回答:“我以为创业伊始,困难重重,百事待举需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一个个地突破障碍,一个个地解决问题,才能建立起基业,我以为保险业务难。”

魏征则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说:“古往今来,许多帝王都能在最艰苦的情况下克服困难而建功立业,但是,又有许多人在贪图安乐中又失去了祖先辛勤努力的果实,所以我认为,守成比创业难。”

唐太宗听了两人的意见后,发表了自己的结论:“房玄龄跟随我打天下,戎马倥偬,转战沙场,经常在九死中才求得一生,所以深知创业之难也;而魏征辅助我治理国家,呕心沥血,日理万机,他经常唯恐因富贵而产生骄恣之心,因不察而衍生无穷祸害,居安思危,所以非常了解守成之难。可见创业与守成都是困难重重的。但是就目前而言,创业之难已经过去,守成之难已进入议事日程,我希望诸位大臣能够与我戳力同心,兢兢业业,克心职守,共同把守成工作做好。”一席话说得大臣们口服心服。

我们不得不钦佩太宗的政治头脑以及善于团结部下的艺术。他之所以下了这么一个极具辩证意味着结论,充分地表明了他治理国家的心声。其实在没争论“创业与守成孰难”这个问题之前,太宗已发现出了问题的端倪:有些大将,因创业已成而产生了麻痹大意的心理,有的人居功自傲,开始脱离部下;而有的人则开始打起“小算盘”,潜心于经营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这些都是不利于国家安定、政治清明苗头,故此,太宗提出该问题让大家讨论,希望以此提醒诸位部下切勿让胜利冲昏了头脑,切勿在和平环境中栽了筋斗。他的作法既未伤害武将们的自尊,又没有失去表明自己政治主张的原则,可谓一箭双雕!

《贞观正要》是一部记录太宗日常言行的典籍。其中有注“自古创业而失之者少,守成而失之者多。”由此,我们应牢记“创业难,守成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