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3205400000020

第20章 孙子谈谋略(7)

谋事在人——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原文]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今译]

要事先了解敌情,决不能依靠鬼神的启示,也不能用某些事件现象的类比推测,更不可用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去验证,而只能从那些真正熟悉敌情的人那里获得。

[历代论引]

曹操曰:不可以祷祀而求,亦不可以事类而求也。不可以事数度也。因人也。

张预曰:视这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以祷祀而取。不可以事之相类者,拟象而求。不可以度数推验而知。鬼神、象类、度数,皆不可以求先知,必因人而后知敌情也。

[兵法札记]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有知才有谋,有知才能谋,有谋才能成功。古代由于科学落后,很多人是迷信鬼神的。他们把一个国家、一个家族的命运寄托在鬼神的庇佑上,是无知的行为。鬼神不会保佑无知者,也绝不会使昏君蠢将永远得势。孙子告诫说:不要去问鬼神能否出兵打仗,不能搞教条主义,纸上谈兵,不要受狭隘经验的束缚。依据经验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判断,难免失误。所以具体敌情具体分析,要有科学工作者性、创造性。

1945年7月,当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垣会议上商讨对日作战的具体事宜时,杜鲁门总统得意地告诉斯大林,美国已成功地引爆了一枚原子弹,但斯大林态度冷若冰霜淡,似乎没有多少兴趣。其实,苏联早已成立了由伊戈尔·库尔恰托夫为负责人的核总局,秘密进行原子弹的研制。而且,有几位美英科学家正悄悄赤苏联提供有关美国原子弹研制的极详细资料,其中就有克劳斯·福赫斯。

1911年9月29日,福赫斯出生在德国达姆施塔特附近。他的父亲与祖父都是当地有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主义者,所以,他从小就受到马克思学说的熏陶并在莱比锡大学加入了德国共产党。后来,福赫斯到了英国,参加了伯明翰大学的帕尔斯教授实验室,又为英国安全部门分析了一批纳粹核情报,使英国人对他这个办事干练的物理学博士赞赏有加。凭借着这些掩护,他开始秘密地传递情报。

1941年秋,福赫斯主动和苏联间谍接上了头。以后每隔三四个朋,他就把自己所知的研究资料交给德籍苏联间谍乌苏拉·库钦斯卡娅。

1943年9月,福赫斯成为英国科技代表团的成员,前往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参与“曼哈顿工程”。此时,他已获得苏联政府的初步信任,为了安全起见,苏联安排了美国人霍利·戈尔德为联络员。福赫斯的代号为“查尔斯”。

在美国工作期间,福赫斯多次将高级技术机密传递给苏联。其中有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235,铀弹的尺寸图样和数字算式,炸弹引信结构装置等等,为苏联研制原子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47年6月,福赫斯回到英国,继续向苏联传送的书面材料有:温思克尔钚反应堆和化学工厂的详细数据,空气冷却铀炉和水冷却铀炉的比较分析,建造同位素分离工厂的设计图,1948年美英科学家研造的氢弹原理图和理论生产数据……福赫斯不计报酬,不顾风险地向苏联传送了大量价值连城的情报,大大缩短了苏联科学家制造原子弹的时间——比美国的预计早了5年,并使其抢先于美国制造出了氢弹。这对于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心威慑,维护世界和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生感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像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我们从这句话里能看到孙子的智慧之光:凡事与其求鬼神,不如求之于人,靠人际关系走向成功。

在美国,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3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60%以上的雇主都回答:“他们是因为不会与别人相处而被解雇的。”可见,交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丹尼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丹尼尔是全州唯一的黑人眼科医生,在该州是相当有名望的人物。这位具有相当吸引人的年轻人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声望的呢?他知道声望是无法借报纸,广播来提高的,于是,他便选择了为公众服务的方式。果然,这种方法使他深得人心,也使他的事业走上了康庄大道。

丹尼尔的事业从他21岁时开始。他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整理出所有曾经交往过的朋友名单,同时加入该城的黑人团体。不久,他便当上黑人协会领袖,并且连任两届。他一度在黑人学校及业余剧团中十分活跃,还经常参加体育、宗教及其他种类联欢会。他抽空把到国外旅游时的所见所闻制作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看,这个举动使他与大家的心更贴近了。

他的生活忙碌而多彩,但他仍然能抽出时间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那么,他对于参与社交活动的看法又如何呢?他的说法是:“能多参与社会性工作,被人们信赖的机会就较高,就随时有可能把自己推销出去。”

就是这样,丹尼尔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大众的尊敬与信赖,此后,他的生活更为丰富,工和也更加顺手。他极高的声望可以说是其不断扩大交际范围的结果。

不管你未来选择的道路如何,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都会给你带来一定的益处。人际交往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即让你结识他人,也让他人认识你,当彼此的品行、才干、信息得以相互了解的时候,这种交往就可能结出两个甜美的果实:密切彼此的友谊和获得发展的机遇。社会活动就是机遇的催产术,善于开发人脉资源,捕捉机遇,成功离我们就更近了!

用间——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者,有生间

[原文]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者,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孙子兵法·用间篇》)

[今译]

间谍的运用方式有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五种间谍同时活动,使敌人不能知道我方用间谍的规律和途径,这就是所谓的“神纪”——神秘莫测的方法,是国君克敌制胜的法宝。

[历代论引]

梅尧臣曰:五间之名也。五间俱起以间敌,而莫知我用之之道,是曰神妙之纲纪,人君之所贵也。

曹操曰:同时任用五间也。

李筌曰:五间者,因五人用之。

[兵法札记]

孙子把间谍分为五种类型: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即:利用同乡关系从事间谍活动、收买敌国官吏做间谍、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故意散布虚假情报使敌方将我方叛逃的人员处死、派到敌方又能活着返回的间谍。这五种间谍同时并用,而“反间”尤其重要,因为“反间”是被我方收买、利用的敌方的间谍,他不仅掌握敌方的大量情报,而且还为敌方统帅部所信任,能更好地传递我方的假情报,同时还可以对乡间、内间、死间、生间采取保护和消灭措施。

五间之中孙子最重视的是“反间”,即利诱收买敌人的间谍而为我所用。由于敌间在其内部的特殊身份,一旦成为反间谍为我所用,往往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乡间、内间可以通过反是提供的情况而培植、发展,死是的假情报可以通过反间顺利传达到敌军指挥层,而减少敌方的怀疑,同时,生间也可以近期将所需情报汇报回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任何强大的敌人,一旦从内部分化瓦解了,便没有打不败的事。孙子特别重视“反间”,强调“五间之事”,“知之必在于反间”是有道理的,“反间”的确十分有效、作用巨大。

范增是项羽的得力谋士,许多次,刘邦的计谋都被他识破,刘邦要打败项羽,首先想到的就是除掉范增,在陈平的协助下,刘邦导演了一次反间计。当楚汉两军在荥阳相持不下时,项羽为了打败刘邦,便借议和为名,遣使入汉,顺便探察汉军的虚实。陈平听说楚使要来,正中下怀,便和刘邦布好圈套,专等楚使上钩。

楚使进入荥阳城后,陈平将楚使导入会馆,留他午宴。两人静坐片刻,一班仆役将美酒佳肴摆好。陈平问道:“范亚父(范增)可好!是否带有亚父手书?”楚使一愣,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正色道:“我是受楚王之命,前来议和的,并非由亚父所派遣。”

陈平听了,故意装作十分惊慌的样子,立即掩饰说:“刚才说的是戏言,原来是项王使臣!”说完,起身外出,楚使正想用餐,不料一班仆役进来,将满案的美食全部抬出,换上了一桌粗食淡饭,楚使见了,不由怒气上冲,当即拍案而起,不辞而别。

一到楚营,楚使立即去见项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添油加醋地告诉了项羽,并特别提醒项王,范增私通汉王,要时刻注意提防。

其实,陈平的反间计并不高明,如果稍微考虑一下,就不难找出其中的破绽,只是项羽寡断多疑,加之性格刚愎自用,自然也就不会想到这些。

项羽听后,怨道:“前日我已听到关于他的传闻,今日看来,这老匹夫果然私通刘邦。”当即就想派人将范增拿来问罪,还是左右替范增劝解,项羽这才暂时忍住,但对范增已不再信任。

范增一直对项羽忠心耿耿,他心无二用,对此事一无所知,一心协助项羽打败刘邦。他见项羽为了议和,又放松了攻城,便找到项羽,劝他加紧攻城。项羽不禁怒道:“你叫我迅速攻破荥阳,恐怕荥阳未下,我的头颅就要搬家了!”范增见项羽无端发怒,一时摸不着头脑,但他知道项羽生性多疑而刚愎,不知又听到了什么流言,对自己也产生了戒心。

范增想起自己对项羽忠心耿耿,一心助楚灭汉,他不仅不听自己的忠言,反而怀疑自己,十分伤心。他再也耐不住了,便向项羽说道:“现在天下事已定,望大王好自为之。臣已年老体迈,望大王赐臣骸骨,归葬故土。”说完,转身走出。项羽也不加挽留,任他自去。

范增悲伤地离开了项羽。在归途中,他想到楚国江山,日后定归刘邦,又气又急,不久背上生起一个恶疮,因途中难寻良医,又兼旅途劳累,年岁已长,几天后背疮突然暴裂,血流不止疼死在驿舍中。

与刘邦相比,项羽的确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征。他勇猛善战、不畏艰难、性格直爽、恩怨分明、爱惜属下、讲究道义,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誉,但他的这些性格特征皆被他的猜疑抹掉了。他没有刘邦的柔韧、冷静、果断和博大,更没有刘邦的雄才大略,所以他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失去了一个得力的谋士,也失去了天下。

[人生感悟]

用间,一般是指派人作间谍。事实上,物件、事情,甚至一句话都可以作为“间”。它们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在对方心中起到与“间谍”相同的作用。

这是一个“虚构的戒指”作间谍的故事。博物馆被盗了!几件镇馆的宝贝都不翼而飞。警察勘探的结果认为,这绝不是一个人干的,而且必定是行家。破坏保安系统、开保险锁、车子接应等,至少要四五个人才行。但是,却没有一丝破案线索。政府开始悬赏,博物馆的馆长也接受了电视访问。

他颤抖着说:“13件物品全都是精品,尤其是那个翠玉戒指,更举世无双,爱珠宝的人,千万不收收藏,迟早会被发现的!”他瞪大了眼睛说:“因为那戒指太好了,什么人都一眼就看得出,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电视采访播出后,没多久就破了案。一群窃贼虽然计划周详,没留下任何线索,却因为内部不和,两派开火,而被发现。受伤的窃贼,躺在床上吐露了实情:“当时由我和另外一个人进去,我们只偷了12幅画,没有拿什么翠玉戒指,可是外面的几个人不信,非要我们把戒指交出来,后来连我的朋友都认为我独吞了。”他在声喊着:“我没有拿!我没有拿!你们要相信我!”

“我相信他!”博物馆长在验收12幅画之后,笑道,“感谢上天,12幅画完整无缺地回来了。至于翠玉戒指,唉!我们馆里几曾有过翠玉戒指啊!是我一时糊涂,乱说的!”这枚“戒指”离间了窃贼,使他们落入法网,使得12幅国宝失而复得,功不可没。事实上,这枚戒指却是子虚乌有。

在为人处世中“用间”的做法听起来颇为狠毒,但是它能不费己方一兵一卒,避免发生冲突,还可以了解对方情况,制定己方对策,甚至可以使敌方自行瓦解,不攻自破,堪称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