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3205400000011

第11章 孙子谈治兵(1)

带兵打仗离不开法规制度,没有法制,士兵就如一盘散沙,不受约束,难以形成合力。制定了法度,就有一个行动的准则,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士兵自然服从指挥。

孙子主张奖与罚、宽与严并用,恩威兼施。即在官兵关系中,“官”对“兵”要有感情投入和切身关怀,另一方面,官兵关系必须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其中的意义非常明显。恩威并举、宽严相济,这正是孙子统军的基本思想。

战争要求铁的纪律,治军之要就在于严明军纪,有罪必罚,决不姑息纵容。

制定法度——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原文]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形篇》)

[今译]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够修明政治,确保法度,所以能够掌握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动权。

[历代论引]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为不可胜之道,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

李筌曰:以顺讨逆,不伐无罪之国,军至无虏掠,不伐树木、污井灶,所过山川、城社、陵祠,必涤而除之,不习亡国之事,谓之道法也。军严肃,有死无犯,赏罚信义立,将若此者,能胜敌之败政也。

杜牧曰: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善用兵者,先修理仁义,保守法制,自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胜之。

[兵法札记]

带兵打仗离不开法规制度,没有法制,士兵就如一盘散沙,不受约束,难以形成合力。制定了法度,就有一个行动的准则,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士兵自然服从指挥。

曹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治军一向严格,早在青年时期就初露锋芒,年仅20岁时,官拜洛阳北部尉。洛阳是东汉王朝的首都,分东西南北四部,每部设尉一人,主管治安工作。由于交通四通八达,来往人员复杂,加上达官贵人恣意妄为,治理难度很大。曹操到任后,在衙署门外悬挂五色大棒十余根,宣布今后凡违犯朝廷法令者,不论是谁,一律严惩。情节恶劣的,要用棒打死,决不宽贷。他说到做到,一次,灵帝宠幸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将其捉住,打死于棒下。从此,那些目无法纪的权贵们再也不敢放肆,社会秩序因此有极大改观。

曹操做大将军时,曾任命满宠治理许都。曹操有位弟弟曹洪,他的宾客犯法当死,曹洪向满宠求情,满宠不允。曹洪又去求曹操,曹操本打算过问,但满宠得知后,提前把那宾客处死了。事后曹操非但没有怪罪,反而称赞满宠这种依法办事的作风。

在执行军法方面,曹操更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他在讨伐南阳张绣时,行军路上,两边尽是绿油油的麦田,曹操下令士兵,不准践踏麦田,违者斩首。不巧曹操自己的坐骑受惊,跑进了麦田,践踏了一大片。曹操立即要主簿议罪。主薄说:“《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你是军中主帅,不能治罪。”曹操说:“制定法令的人,自己违反,如果不治罪,怎能统率部下!我是主帅,不能自杀,但也要加刑。”于是,他拔出佩剑,将头发割下一绺,掷在地上,表示“以发代首”。全军将士闻此,个个悚然。

[人生感悟]

将孙子的“修道保法”引入今天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信条。领导部属的人,必须对管理原则持有坚定的信念、制定一套明确的方法,并本着确定的经营方针;否则,就无法推行其业务。

所谓信念,比较抽象,其意就是指要有工作信条。有的公司在信条里列有“尊重他人”、“多花点心力”等项目,这些条文务必要具体可行,使部属容易了解才是。譬如:

要做有原则性的工作。要有服务社会的精神。为自己创造既明朗又富吸引力的工作环境。保持心胸开阔。培养自动自发的精神。坚守贯彻始终的工作态度。

像上面的信条,有些比较平稳可行,有些则趋向极端。从信条中,亦可以看出主管的个性。除此而外,这些信条与主管所属的企业、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信条的制订,一定要出自主管之手。若随随便便将古今中外贤人君子、英雄豪杰的座右铭搬过来,然后说:“这是我所订下的信条”,如此,则毫无价值可言。

拟订信条时,要考虑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本身个性和工作性质,然后再订出信条,方能收到具体的效果。

所订出的信条要能透过工作来实行方针,因为再好的信条若线纯空谈,毫无用处,反会遭到部属的窃笑。只有透过实践,信条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

激将法——杀敌者,怒也

[原文]

杀敌者,怒也。(《孙子兵法·作战篇》)

[今译]

要使将士英勇杀敌,就应激励全军的士气,在战斗中英勇作战。

[历代论引]

曹操曰:威怒以致敌。

李筌曰:怒者,军威也。

杜牧曰:万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势使然也。田单守即墨,使燕人劓降者,掘城中人坟墓之类是也。

贾林曰:人之无怒,则不肯杀。

张预曰:激吾士卒,使上下同怒,则敌可杀。《尉缭子》曰:“民之所以战者,气也。”谓气怒则人人自战。

[兵法札记]

这里所说的“杀敌者,怒也”,是通过一种“激将”的方法来激发群体的潜能。高明的将领善于鼓舞士气,他们总能激发部队的对敌人的仇恨,使大家同仇敌忾,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东汉末桓帝时,长沙、零陵一带有民间武装发动反朝廷的兵患。朝廷派兵镇压后,大部平息,剩下卜阳、潘鸿等少数为首者潜入深山,还时不时外出打家劫舍。荆州刺史度尚奉命征伐。他先是招募本地少数民族武装进山讨伐,弄得卜、潘一伙不敢出来。接着,度尚放风说:“卜、潘二贼为多年惯匪,能守能战,现在据险顽抗。我军现已疲劳,只有调集各地兵马共剿,方可成功。援兵到来之前,我军可养精蓄锐,但不可懈怠,须边休息边习武。援兵一到,我等将会合大军,如猛虎下山,一举歼之。”

度尚手下将士无不喜笑颜开,每天游猎休息,既养精神,又四处游玩。一天,将士外出营内无人时,度尚秘密派人到营内烧了一把火,把营账全部烧光。

天黑之前,将士们回来一看,个个都惊呆了,有些平日有些私蓄的这时都一个个哭丧着脸。正在此时,度尚来了。他见状故意捶胸顿足地号啕大哭起来:“可恶的贼人,竟敢如此大胆子,这是本官一时疏漏,让贼匪钻了空子,不过,没有白流的血,弟兄们的损失定要教贼匪加倍偿还!”大伙的怒火被度尚点燃起来了,一个个都无不咬牙切齿。度尚见状,又火上浇油:“这伙贼子所抢的钱财,几代人也用不完,光金银珠宝就多得如山一样,我等兄弟只要奋力一战,定可全数缴获。如果打败他们,弟兄们这点损失就根本不在话下了。”大家都说愿听度尚调遣。

第二天黎明时分,将士们就怀着一腔怒火出发了。这边,卜、潘一伙也听到了度尚出的风,以为援兵未到,正放松警惕,毫无戒备。突然,官军们冲杀上来,卜、潘一伙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三下五除二,这伙小股武装被很快歼灭了。卜、潘两个为首者被乱刀砍死。这样,本来较难解决的难题,在度尚的智谋下迅速解决了。

略用小计,烧毁营地,以激励将士以大智大勇奋力杀敌。度尚这个“激将”智谋用得恰到好处。看起来它是一种冒险,但冒险之中蕴含着合理性,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人生感悟]

树怕剥皮,人怕激气。许多事情可以凭借这一激而办成功。

求人办事,在方法上决不可死套一个模式,应该随着办事的对象及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方法,适合于某人某事,但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对有些人,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诚相待,就能打动他;但在同样情况下,另外一些人可能“敬酒不吃吃罚酒”,你磨破嘴皮,他就是不答应你的请求,此刻如果你改变策略,突然给他一个强烈的反刺激,用超常的手段去激励他,说不定“柳暗花明又一村”。

张仪因久不得志,穷困潦倒,一日到苏秦府上拜见苏秦。好几天后,苏秦才出来见他,并只让他坐在家仆们坐的堂下,仅赐给仆妾们吃的饭食,而且还几次故意责备张仪,说他穷酸,不想和他打交道。张仪听后气愤不已,离开了苏秦,前往秦国。

在张仪去秦国的途中,却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与他结伴同行,送给他许多金钱。张仪到达秦国后,依靠陌生人资助的钱财得以拜见了秦惠王,并很快被秦惠王拜为客卿。这时,那位同伴向张仪告辞要走了,张仪问其缘由,那人说:“我并不了解你,真正了解和关心你的是苏君(即苏秦)。他当时担心秦国伐赵而使合纵抗秦的计划破产,认为只有你才有能力去左右秦国的国策,所以他当时用语言刺激你,使你来到秦国。而后又私下派我跟着并接近你,供你给用。现在你已被秦王聘用,我就算完成了任务,该回去告诉苏君了。”张仪听后大为感慨。张仪后来凭他的智慧和才能,说服秦王,使秦军15年未越函谷关一步,为苏秦合纵之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可见激将方式只要使用得当,适时适度,效果是妙不可言的。

重赏之下有勇夫——取敌之利者,货也

[原文]

取敌之利者,货也。(《孙子兵法·作战篇》)

[今译]

要想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要对争先的士卒进行物质奖励。

[历代论引]

曹操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佳。

李筌曰:利者,益军实也。

杜佑曰:人知胜敌有厚赏之利,则冒白刃,当矢石,而乐以进战者,皆货财酬勋赏劳之诱也。

梅尧臣曰:杀敌是激吾人以怒,取敌则利吾人以货。

王皙曰:谓设厚赏耳。若使众贪利自取,则或违节制耳。

[兵法札记]

自古以来,用兵之要也被公认为礼多禄厚。礼多,则智慧之士不远万里而来;禄厚,则义勇之士置生死于度外。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见金钱对人的威力巨大。

春秋时,齐国宰相管仲就曾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

有一天,管仲对齐桓公说:“去年有四万两千金租税收入,我恳求大王把这些钱预付给各位将士,作为预约杀敌立功的奖金。”

齐桓公同意了。于是管仲召集全军将士,对他们讲:“战争早晚会暴发,现在能预约杀敌立功者,可以马上领赏。”

将士们开始窃窃私语。一会儿,一名士兵站出来问:“到底要击败几个敌人才能领赏?”

“一百个。”管仲答道。“那我就试试看吧。”士兵欣然说道。

管仲当场发给他500金。于是,将士们纷纷报名,约定拿敌大将首级给千金,杀敌兵一人都给十金。四万二千金很快发放完毕,将士们兴高采烈、斗志昂扬地散去。

这时,齐桓公却担心地问:“他们拿到那些钱会不会白白地浪费掉?”

管仲回答:“不会的,请不要担心。将士们拿到钱会让家人过上舒服日子,一旦上了战场,他们自然会为保全名誉,报答国恩而拼命一战。只要志气高昂,就一定能打败敌人。以四万二千金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岂不太便宜了。”

果然半年之后,齐国与蔡国发生战事。不出管仲所料,那些领了奖的将士的父母、兄弟和妻子都叮咛他们:“受此恩泽,理应原子效,男子汉决不可卑怯,一定要遵守约定,奋勇杀敌。”

齐军受家人激励,士气大增。战场上他们奋勇作战,一举击败蔡军,蔡国割地赔款请和。这的确是:“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人生感悟]

在战争中,将帅要用重赏调动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在管理中,领导同样要用重赏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重赏,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奖励。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辅相成。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动力,奖励时重视它无疑十分重要。但是,重视物质奖励决不是提倡个人抛开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专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一切向钱看”,而是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处理好长远和眼前、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关系,引导人们从关心个人到关心他人、集体、国家,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精神奖励是们人的高层次需要,精神利益的满足是促使人们自身能力发展完善的重要动力。实行精神奖励,能促使人们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陶冶思想情操,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使自己的各种能力不断发展、丰富,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奖励时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现阶段,既不能只给物质奖励,使人们忘记大目标;又不能超越历史阶段,只进行精神奖励。要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包括奖励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对于社会先进分子则应有更高的要求。

恩威并施——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原文]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孙子兵法·行军篇》)

[今译]

用怀柔宽仁的手段去教育士卒,严格的军纪军法去管束规范士卒,这样必定会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

[历代论引]

曹操曰:文,仁也;武,法也。

李筌曰:文,仁恩;武,威罚。

王皙曰:《吴起》云:“总文武者,军之将;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杜牧曰:文武既行,必也取胜。

梅尧臣曰:令以仁恩,齐以威刑,恩威并著,则能必胜。

[兵法札记]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兵思想是以政治道义教育士兵,用军纪法规来统一步调,使士兵服从将帅的指挥,这样的军队才能够打胜仗。

孙子主张奖与罚、宽与严并用,恩威兼施。即在官兵关系中,“官”对“兵”要有感情投入和切身关怀,另一方面,官兵关系必须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其中的意义非常明显。恩威并举、宽严相济,这正是孙子统军的基本思想。

我国北宋名将岳飞不仅在战场上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而且在平时十分注意礼贤下士和从严治军。

图十六:岳飞:水战杨么

岳飞治军极严,平素注重操练与校阅,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打仗时,他冲锋在前,自己担任“旗头”,成千上万兵将的动止进退,唯“旗头”是瞻,勇往直前。每次朝廷封赏,他总是说:“全军将士出力,我有什么功劳?”军队每次驻扎休整,训练将士从斜坡上骑马急驰而下跳跃壕沟,并且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这些项目。儿子岳云曾以练习从斜坡上骑马急驰而下,马被绊倒,岳飞生气而鞭打了他。一名士兵拿了百姓的一缕麻去捆喂牲口的草,岳飞立即将他斩首以警告他人。士兵夜间宿营,老百姓打开屋门愿意让他们进屋休息,但没有一名士兵敢进民屋。岳飞军队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抢掠”。士兵有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询问并慰劳他们的家庭。将士战死,岳飞伤心哭泣,而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士的女儿为妻。凡是朝廷有封赏犒劳,岳飞平均分给部下军吏,不私拿一丝一毫。

岳飞对待自己的亲属要求极严,对待自己的部属,恩威并用。他的儿子岳云,是岳家军中最勇敢的将领。每逢参加战斗,岳飞都让他冲在最前面,但到了封赏时,却总让他排在最后。在攻打隋州、邓州、襄汉的战斗中,岳云的功劳应在第一位,但岳飞向朝廷奏报时,却对他只字没提。一次,因岳云战功卓著,皇帝下特旨给他连升三级,岳飞几次上表推辞,终于没有接受圣旨。颖昌大战时,岳云置生死于度外,十几次冲锋陷阵,身上受了一百多处伤,衣甲都变成了红色,朝廷要提升他为忠州防御史,岳飞也坚决辞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