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宁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上阵阵疼痛感和医院消毒药水的气味糅合在一起,让郭宁久久不能入眠,自从当屠夫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从未使郭宁失眠过,但今夜却怎么也睡不着,倒不是身上疼痛,而是一闭上眼睛,就会回想起运动中的风云县是什么样子,但或许已记得有些不太清晰,唯一清晰的大概是他牵着李清依的手,跑在破碎的青石板路上,在写满拆字的小巷中穿行,这一年,郭宁18岁,李清依也是18岁。这是18岁的李清依第一次离开风云县,郭宁送她去火车站的情景。在郭宁以前的人生中,或许从来没有想过和清依会有分离的一天,但或许是郭宁没有想到李清依会有离开他的一天。这在多年以后,每当郭宁看见电视里男女主角在车站分离是的情景,就会想起这一次,郭宁牵着清依的手,亲手把她送上火车,此时的清依已经哭成泪人,不断的叮嘱郭宁一定要多给她写信,郭宁表面上无所谓,但却仅仅握住清依的手不肯放开,伴随着火车站的轰鸣声,不停的说道:“我会给你写信的,你到那边一定要好好的,假期一定要回来看··看····我”,火车准备发动,李清依边走边后头,依依不舍,泪水不断涌出,郭宁看着火车准备离开,一股恐惧、害怕的感觉油然而生,这让郭宁回想起那年他送他爸爸离开的情景,他害怕、恐惧李清依会像他爸那样一去不复返,想到这里,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他希望将清依永远留在风云县,但他又能做什么了?李清依望着窗外的郭宁,看见也已哭成泪人的郭宁,更加恋恋不舍,郭宁看见不停挥手的清依,更加舍不得,唯有追着火车一遍遍重复:“我会给你写信的”。在郭宁的记忆里,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年,那一年郭宁18岁,李清依离开风云县去北京上大学。
离开风云县的李清依会思念郭宁吗?这点郭宁不可能清楚,只记得来往的信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减少,以至慢慢的只有郭宁每月按时给清依寄信,而郭宁再也没收到过清依的回信。郭宁和李清依从小一起长大,两人父亲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并肩战斗十几年,曾今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双方父母就定过娃娃亲,当然这些郭宁都是听李忠说的,具体属不属实,只有问郭宁那不知在哪的父亲和早已在那边的母亲,但有一点是改变不了的,在20岁以前,郭宁和清依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特别是在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郭宁和清依更是相依为命,一同走过了那些风风雨雨。躺在医院的郭宁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身体上的疼痛在一点点慢慢变好,但对李清依的思念却与日俱增,这思念没有随时间流逝而变淡,相反,却渐渐深入骨髓,痛彻心扉。
在医院期间,徐然等人会偶尔过来,大多谈的也是趁着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出去闯一闯,郭宁听后却不置可否,不是他不动心,而是因为他要等一个人的决定,那个人就是李忠。自从郭宁父母离开之后,李忠就成了郭宁郭江两兄弟的监护人,李忠一生没有娶妻,更没有子嗣,视郭宁郭江如己出,在郭宁心里也早把李忠视为父亲般的存在,只是这李忠也像躲着郭宁似得,不像以前郭宁住院来的那么积极,经常是一个星期不来,偶尔来了也没说几句就出去溜达了,让郭宁一时拿不准他的态度究竟是支持还是反对。李忠不常来,倒是凌菲经常找郭宁聊天,这对郭宁枯燥无味的住院生活无异于是一缕春风,走的时候竟然还让郭宁有那么一点点留念。
郭宁家在橡树路的101号,是一栋比较气派的小庭院,四周是青灰色砖砌成的围墙,中间是空旷的庭院,庭院中有一棵大槐树,槐树下有一座中式的小亭子,亭子中央是一张大理石桌和几把石凳,正前方是一栋带欧式的小洋楼,这种建筑纵使放在现在也不会落后,更别谈价值,现在它是郭宁的骄傲,但以前却是她母亲的灾难,运动中曾今被没收,结束后又还给郭宁,郭宁、郭江和李忠三人就住在这里。推开院门,只见郭江正坐在亭子中的石凳上,面前放着一堆小孩的玩具,见郭宁与李忠走进来,并没有起身,只是傻呵呵的笑笑,便自顾自的玩玩具去了,郭宁早已习惯却也见怪不怪,他们有他们的世界,只是郭宁很难理解罢了。
回到家,李忠做了一桌子好菜,郭宁在医院闻见医院的病号餐就想吐,这也难怪,是李忠做的饭菜太香,这李忠虽然是当兵出生,跟着郭宁爸爸做警卫员的时候,其他没怎么学着,倒是这做饭的手艺深得他爸一脉的真传,郭宁早已迫不及待,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李忠看看两兄弟吃饭的样子,笑着向郭宁说道:“凌菲这丫头不错,矮是矮了点,讨回家做个老婆应该不错”,
郭宁一听,急忙放下碗筷,说道:“我只把她当妹妹看,没有其他想法”,
李忠:“没有其他想法,李清依就这么好,可人家看的上你吗?”,
郭宁听完,慢慢的低下头,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夜晚,郭宁坐在石凳上,望着天上月亮,一遍遍想起李忠的话,想想自己现在的情况,郭宁还能配的上她吗?轻轻拉着手中的小提琴,悠扬的琴声响起,有点宁静,但更多的是一种悲伤,但这种悲伤只有用情至深的人才能感受得到。这就是依宁恋曲,属于郭宁和李清依的曲子。以前他们的音乐启蒙老师王哲说这话的时候,郭宁还是很茫然,直等到郭宁拉过无数遍才深深体会到老师的深意。依宁恋曲是郭宁与李清依的,但曲子却不是他俩创作的。
具体要说道郭宁与李清依小的时候,那时候郭宁父亲郭振宇与李清依父亲李唯民即是战友,又是同事,并且郭宁父亲与李清依父亲也是同乡,当初参军也是一起,共事十多年,关系非常要好,当时郭宁父亲是风云县第一任书记,而李清依父亲是第一任县长,两家住在同一大院,仅隔一层围墙,李清依家哥哥姐姐比较多,郭宁家就两个男孩,郭宁母亲于洋非常喜欢女孩,生完郭宁后由于身体原因,一直无所出,所以于洋对李清依的疼爱有时胜过了郭宁与郭江,李清依呆在郭宁家比呆在自己的时间要多得多,所以,从小郭宁与李清依几乎形影不离,两人一起上学,一起逃课,一起下河摸鱼······。
那一年,李清依母亲觉得清依有音乐天赋,就买了一架钢琴,并让中学教音乐的王哲老师收李清依做了学生。据传王哲老师出生在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年轻的时候留过洋,据说还得过什么音乐金奖。王老师的这些经历在那个时代别人避之不及,李清依的妈妈郑依却不以为意,坚持认为这样有才华的人成为清依的音乐启蒙老师是非常合适的,李唯民是坚决反对的,但郑依的坚持,李清依最终还是成为王哲老师的学生。据说,当时王老师是不愿意的,但碍于县长的面子,不好或是不敢拒绝,但不管怎么样,李清依成为了王老师的学生,也成就了依宁恋曲的诞生,或者说成为了依宁恋曲的见证者。
每个周末,李清依准时跟王哲老师学习钢琴,后来又学了小提琴,郭宁则到傅老那儿学习拳法。到晚上,清依就会拎着小提琴和郭宁坐在橡树路的清香花园,那时候的李清依对小提琴非常的着迷,每学会一首曲子,就会在第一时间演奏给郭宁听。有一天,清依在帮王老师整理琴谱的时候,发现一本未完成的琴谱,这是一首钢琴和小提琴的合奏曲,没有名字,虽是合奏曲,但两者单独演奏也不影响,这本曲谱放在柜子的最底层,此刻已布满灰尘,李清依除去灰尘,顺手演奏一下,觉得还不错,就悄悄的拿了出来。清依拿着这本无名乐普,越看越喜欢,由于是合奏曲,清依迫切的想知道合奏出来的效果怎样,就希望郭宁能够学一下小提琴,郭宁自认为没有什么音乐天赋,况且每天上完课还要去傅老那学习拳法,早已累得不行,何况对于古典音乐这种阳春白雪的东西,对他来说还是太过资产阶级情调。起先他是极力拒绝的,但清依像一条小尾巴跟了他三四天后,他知道他是呦不过清依的,从此以后,郭宁上完学、学完武,每天还要被清依逼着学看琴谱,一个月下来,郭宁琴谱懂得只有七八分,但那首无名曲中小提琴部分郭宁却能断断续续演奏完,连清依都感到奇怪,一个连琴谱都认不全的人,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能演奏一首曲子,可偏偏郭宁做到了,连清依都不得不承认:郭宁的音乐天赋明明一般,但这首小提琴曲仿佛就为郭宁而生的。
三个月下来,郭宁竟然能够完整的将整个无名曲中小提琴部分演奏出来,而且,越来越熟练,但李清依总觉得奇怪,明明是一首很欢快的乐曲,但郭宁演奏出来的乐曲声中竟然有一丝若影若现的悲伤情绪,而且随着郭宁指法的越来越熟练,这种情绪就越来越强烈,为此,李清依和郭宁反复研究了许久,但终究没有结果。
某个晚上,郭宁和清依向往常一样来到清香花园,具体的时间郭宁已记不太清,只记得那晚月光明亮,四周开满了鲜花,萤火虫漫天飞舞,若影若现,郭宁和清依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清依演奏着那首无名曲,右手缓缓拉动琴弦,月光如水般倾泻在清依和郭宁身上,清风吹起清依的头发,琴声宁静,欢快,没有悲伤,当一曲演奏完,清依放下小提琴,说道:“不如我们帮这首曲子取个名字吧,你说,叫什么好了”,
郭宁望着清依,望着那一汪秋水的眼睛,久久不肯离开,郭宁回了回神,说道:“叫什么好,那叫······”,
“你觉得叫依宁恋曲,怎么样?”清依眨了眨她那漂亮的眼睛说道。
郭宁愣了愣:“依宁恋曲,好,非常好”,郭宁赶紧说道。
多年以后,当郭宁再一次坐在清香花园的这个长椅上,回想起此刻李清依的话,多多少少会有些欣慰,因为不管今后怎样,那时候的李清依至少应该是喜欢他的,不然为什么叫依宁恋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