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处世三不:不生气 不抱怨 不折腾
3204100000012

第12章 生气不如争气——妙用怒气(1)

我们总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情绪的平衡因此也会受到破坏,假如把什么都闷在心里,久而久之难免会得忧郁症。其实,合理宣泄能够疏导我们心中的怨气,化愤怒为动力,能让我们尽快地走出阴影,轻松愉快地过好每一天。

●学会偶尔生气,保持身体健康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屠格涅夫

发怒是人对某种需求、欲望、期待等没有得到满足而表达出来的不满。发怒经常被人误解,将它与敌视和暴力混为一谈。其实它是一种有益的和必要的情感流露。发怒提示我们:我们所期待或者保有的满意感遇到了障碍,它会发动整个机体的力量去战胜这种障碍。发怒还会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并让周围的人明白你忍耐的底线,这样可以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和价值。

法国《健康》杂志最新一期的文章称:“发怒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若处理得当,它不但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还会帮助我们应付各种问题。

发怒的自我表达往往与从小受到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他们也有释放怒气的机会。还要教他们学会控制发怒,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不满意不做任何反应,而是找到取代发怒而又能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控制发怒并不会对身心造成伤害,因为它会让怒气慢慢地消失。

在福州仓山阳光新村,有一位92岁的高龄老人名叫陈志明。老人家至今满面红光、精神矍铄,身体健康的原因是除了婚姻美满、老伴体贴外,他自己也善于养生。陈老的女儿介绍:“父亲很少与人红脸,但是偶尔也会发发火。”对于“生气”,陈老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每个人对事情总有自己的观点,有时对家长里短产生一些不满也是正常的。所以“偶尔生气一次也是好事”,这样就可以把心里的不满发泄出来,释放一下心中的郁闷,让身心轻松不少。当然,经常生气则会伤肝损肺,对身体有害。就是说,任何事情过度了都是不好的。

一般来说,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生活中这也看不惯,那也不满意,动不动就生气、发脾气、闹情绪,都是很不好的。它不仅消耗精力,影响身心健康,同时还说明我们能力的不够,少谋寡断,不善于处理问题。然而,我们对任何事情的认识和态度,都不能一成不变绝对化,“生气”也是这个道理。就是说,在多数的平常的情况下,不应生气动怒,应保持好心情。但在特殊的时候和特殊问题面前,“偶尔生气一次也是好事”。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最新研究结果证实,适当生气可以让人的思维更清晰。若处理得当,不但不会扭曲人们的思维,还会在你陷入两难无法抉择时,给予适当帮助。

心理学家设计了三个不同的试验来观察生气后人的判断力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在第一个试验里,研究人员将试验者随机分为两组,然后激怒其中一组试验者,而另一组不做任何处理。随后,要求两组受试者就一份相同的论证材料进行分析,对论点做出判断。结果发现,生气的受试者对待问题更具识别力,更倾向于强有力的论点。相反,那些不生气的受试者对此却缺乏很好的分析判断能力。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者又进行了第二轮试验,要求他们对刚才所给材料的论证机构进行判断。结果表明,生气的受试者在此问题上亦具有更好的分析能力。

经过以上两轮的试验,研究人员挑选出那些不太善于做出理性抉择的受试者,采用不同的论证材料进行了第三次试验。结果再一次证实,生气可以使一个典型的缺乏逻辑判断力的人更具有理性。

因此,研究人员得出了结论,适当生气更易使人注重事实真相,而忽略那些可能会干扰人们分析的不相关因素,同时也会调动整个机体的力量,激发人们采取正确行动的潜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在现实中,“偶尔生气有利于聪明才智的发挥”的例子也的确存在。“愤怒出诗人”,气出来的《陋室铭》就是一个例证。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81个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笔写成的。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来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顺宗皇帝贬至安徽省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在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了朝野。

以前我们常被告知,生气时容易失去理性,从而减弱对事物的判断力,因此千万别在此时做出决定。但研究结果表明,生气会使人们更加注重实际情况,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而可以帮助人们,尤其是平素缺乏理性思维的人做出更好的抉择。

◆处世感悟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都是不能生气的。想想看是不是这样的?小时候,每当我们撅起嘴巴表达自己的不满时,大人们就会哄我们,别生气哦,生气就变成丑八怪了!长大后,每当我们眉头紧蹙流露出自己的不满时,周围人又会劝解我们,别生气,生气伤身哪。

于是,很多时候,我们尽管气蕴丹田,怒行六脉,咬碎了牙齿我们也忍着,不敢发作。但可怕的是,有气不发对身体更是不利。

不生气是不可能的,而总是生气也是不好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偶尔生气”。偶尔生气就是要少生气,不能多生气,更不能常生气。但怒不可遏的时候,该生气就生气。生气要从效果出发,如果有利于发泄不良情绪,或者有利于把事情办好,并能带来身体的健康,那就发发火,在“度”的范围内生生气。

◆不生气的智慧

生气是自然的,不生气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有两件事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即把握生气的底线,打开愤怒的出口。也就是说,要懂得化解。《黄帝内经》告诫我们“郁则发之,结则散之。”

●妙用怒气,提升自己

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富兰克林

生活中的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与其大动肝火不如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会不如意,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有一个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的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真让人气愤,我时常想哪一天我会跟他大吵一回,然后辞职不干。”

朋友问他:“你对那家贸易公司的情况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所做的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没有!”他回答说。

朋友继续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么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再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建议,“你用他们的公司,做免费学习的地方,等什么东西都通了之后,再与你的上司吵架,然后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的收获吗?”

那人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从此便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的写作方法。

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问道:“你现在对公司的业务大概多半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是我早就料到的!”他的朋友笑着说:那个人对朋友说道“当初你的老板不重视你,是因为你的能力不足,却又不努力学习;而后你痛下苦功,担当日巨,当然会令他对你刮目相看。只知道生上司的气,却不反省自己的能力,这是人们常犯的毛病啊!”

这个朋友说得没错,我们生活得不如意,我们生气,多是因为我们本身存在很多的缺点,在我们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弥补了不足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怒火并不是因为别人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有问题,因为别人忍无可忍才向我们发火。

张飞在阆中镇守,闻知关公被害,旦夕号泣,血泪衣襟。诸位将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帐上帐下,只要士兵有过失就鞭打他们,以至于多有被鞭打至死的。刘备知道后,就劝他,你鞭打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祸的。对待士兵,平常应该宽容。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

第二天,帐下两员将军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

二人回到营中商议。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张达说:“如他要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议停当。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就把张飞给杀了。当夜,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东吴去了。

张飞是一员猛将,然而死于小人之手,我们在为他感到叹惜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为什么会被小人所害?是因为他自己的缺点,关羽死后,张飞有理由愤怒,但是,惹他愤怒的是东吴的人而不是自己的部下,他应该把这股怒气转化为一种力量,抓紧时间操练自己的人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备战为关羽报仇,而不是天天喝酒打骂部下。

可见,光知道愤怒而不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最终受到惩罚的会是自己。

别人向我们发火,或是我们自己生气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是自己的原因,我们就要及时改正,努力提高自己,这才是正确的化解怒火之道。

◆处世感悟

在别人发火的时候,我们不应当针锋相对,而应找找自己的原因,如果确实是自己的问题,就要努力改正。之后,我们就会理解别人当初为什么那样对待我们。有了这种思想以后,我们就会善意地对待别人对我们的态度。

当我们以善意对待身边人、身边事时,我们的周围也会反射出这种善良之光。举例来说,我们现在的工作不是自己所情愿,怎么办呢?有项调查报告指出,最不快乐的人,是那种学非所用的人,艺术家教心理学,工艺师教化学。这时,我们不妨走另一条道路,即尝试一下将自己的缺点与我们的工作联系起来看是否有共同之处。也许它会让我们有意外的收获呢。

检讨的方法是:先把那些会令别人或我们自己不悦的情况列下来,再想一下我们的反应对自己、周围环境以及周围的人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呢?到底有哪些事是会令你愤怒或害怕,或是你会想要掩饰不愿让人发现的,统统都把它们记在纸上。

在列出了所有的项目之后,请仔细研究一番,问问自己,到底我们的反应对自己一旦会不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想想看,如果我们不作任何改变,是否继续这样让自己遇有类似情况就有类似反应,对我们会有好处吗?还是应该把自己这种习惯给彻底改掉?

接下来,我们可以试问自己,到底怎么样的反应是我们比较希望有的?把它们都一一写下来。在心里面大致对每种情况都有个谱,不断地练习,让自己有正面的反应。

◆不生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