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气量大,胸襟宽,很有政治家风范,更加赏识他,敬重他,尊称他为“国老”,还赠给他紫袍色带,并亲自在袍上绣了12个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绩。
后来,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则天流着泪说:“上天过早地夺去了我的国老,使我朝堂里没有像他那样的人才了。”
学做人:“谁人人后无人说,谁人人前不说人”对于他人的议论,如果太在意,那势必劳神伤身,于事无益。狄仁杰的处世之道,可资借鉴。
46其实世界没有那么可怕
有一只老鼠告诉父母,他要去海边旅行。他的父母听后大声说道:“真是太可怕了世界上到处充满了恐怖,你千万去不得”
“我决心已定,”老鼠坚定地说,“我从未见过大海,现在应该去看看了。你们阻拦也没用。”
“既然我们拦不住你,那么,你千万要多加小心啊”老鼠的爸爸妈妈忧心忡忡地说。
第二天天一亮,这只老鼠就上路了。不到一上午,老鼠就碰到了麻烦和恐惧。一只猫从树后跳了出来。他说:“我要让你填饱我的肚子。”
这对老鼠来说,真是性命攸关。他拼命地夺路逃命,尽管一截尾巴落到猫嘴里,但总算是幸免一死。
到了下午,老鼠又遭到了鸟和狗的袭击,他不止一次被追得晕头转向。他遍体鳞伤,又累又怕。
傍晚,老鼠慢慢爬上最后一座山,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他凝视着拍打岸边的一个接一个翻滚的浪花。蓝天里是一片色彩缤纷的晚霞。
“太美了”老鼠禁不住喊了起来,“要是爸爸和妈妈现在同我在一起共赏这美景该有多好啊”海洋上空渐渐出现了月亮和星星。老鼠静静地坐在山顶上,沉浸在静谧和幸福之中。
学做人:其实世界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可怕。有许多人阻挠我们,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尝试过,他们愿意别人和自己一样过平庸的日子。路虽有阻且漫长,但登高能望远,无限风光在险峰。
47不要给选择赋予太多的意义
当你的母亲、妻子、孩子都掉进水中时,你先去救谁。
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答案,众说纷纭。心理学家就不同的答案作出深入的分析,说明不同的人潜意识里的重大差异。
一位农民的村庄被洪水冲没,他从水中救出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和母亲都被冲跑了。事后,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救对了,有的说救错了。
心理学家问农民当时怎么想的。农民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来的时候,妻子正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高处游。当我返回时,母亲和孩子都被冲跑了。”
学做人:很多时候,选择的理由只是本能,只是一种自然的最可能成功的反应——顺应自然,选择你能够轻而一举得到的,然后再想其他的,不要给有些选择赋予太多的牵强意义。
48朋友的劝告像多变的天气
猴子撑着伞在密密的树林中散步,路上碰见了他的朋友长臂猿。“哟,我的好朋友,”长臂猿说,“这么个大晴天,你怎么还打着伞啊”
“是啊,真令人气恼。我实在没办法合上这把讨厌的伞。不过要是没有这把伞,万一下起雨来该怎么办呢可是现在,唉,我躲在伞下便享受不到这么明媚的阳光了。”
“这很简单,你只要在伞上挖几个洞,太阳光不就会照在你身上了吗”长臂猿给他想了一个办法。
“对你这个主意真好”猴子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谢谢你。”说完便转身跑回家,拿起剪刀在伞上挖了几个大洞。
过后,猴子又去散步了。温暖的阳光从这些洞中射了进来。“太舒服了。”他满意极了。
可是,不一会儿,太阳躲到云层背后去了。几滴雨点之后,倾盆大雨便紧接着来了。雨水从那些洞里灌了进来。顷刻间,这个倒霉的猴子成了一只落汤鸡。
学做人:朋友的劝告就像多变的天气,有时是好的,有时却是坏的。好与坏,要经过自己的大脑过滤一番,没有人替你的选择承担责任。
49受益一生的四句话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送给孩子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在你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你欣喜若狂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第四句话,把自己当成自己。因为你爱别人,所以你要爱自己。
少年说:“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
学做人: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不失为爱人和爱己的四种境界。作为智者,他不仅自己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他也能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
50三年学医,寸步难行
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老师,你掌握的知识比我多许多倍,可是为什么你对自己的解答总是有点怀疑呢”
老师用手杖在沙土上面画了个大圆圈,又画了个小圆圈,然后说:“大圆圈的面积代表我掌握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代表你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圆圈以外的地方就是你和我无知的部分。因为大圆圈比小圆圈大,因而接触的无知的部分也比小圆圈多,这就是我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学做人:三天学医,走遍天下;三年学医,寸步难行。承认自己无知、少知为智者之举。谦虚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叫人敬仰;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知之甚多者,则恰恰给人一个无知的印象。
51随时准备一个废纸篓
据说爱因斯坦被带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他的办公室的那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
爱因斯坦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
“为什么要大的”
“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学做人:可惜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爱因斯坦。成不了爱因斯坦的人于是养了一大批孩子,个个都叫错误。他们溺爱、包庇、疼爱着自己的孩子。丢弃错误,我们才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52三件事你必须自己做
宋朝著名的禅师大慧门下有一个弟子道谦。道谦参禅多年,仍不能开悟。一天晚上,道谦诚恳地向师兄宗元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求宗元帮忙。
宗元说:“我很高兴能够帮助你,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做”
道谦忙问是哪三件事。
宗元说:“当你肚子饿时,我不能帮你吃饭,你必须自己吃;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自己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谦听罢,心胸豁然开朗,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学做人: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发动机,你让你自己变得非常有力量,和别人不一样。成功靠自己,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相信自己,成功由你自己决定。
53咀嚼过的苹果不能吃
一个学生请教他的老师,怎样做才能够学会老师所有的智慧。
老师笑了笑,从桌上拿起了一个苹果,放到嘴边,大大地咬了一口。老师望着他的学生,口中不断咀嚼着苹果,不发一言。
过了好一会儿,老师才又张开嘴,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
老师伸出手,将已嚼烂的苹果拿到学生的面前,然后对着他的学生说:“来,把这些吃下去”
学生惊惶地说:“老师,这……这怎么能吃呢”
老师又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但为什么又想要汲取我的智慧的精华呢你难道真的不懂所有的学习,都必须要你亲自去咀嚼的吗”
学做人:苹果新鲜而甜美的滋味,是需要由你自己深刻来品尝与体会的。学习的过程,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只有自己实践不断反省、思考,才会成为自己宝贵的经验。
54多读些好书是件好事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
“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我不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位不爱读书的国王。”
学做人: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教育孩子多读一些好书终归是一件好事。
55埋头苦干,倒不如静心思考
一位知名的物理学教授睡到半夜醒来,发现他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以为有小偷光顾,连忙赶过去一探究竟。
岂知开门一看,虚惊一场,在实验室中的是他门下的一名学生,彻夜不眠地在实验台前忙碌着。
教授关心地问:“你这么晚还没休息,是在忙些什么呢?”
学生不曾停下手边的工作,只随口回答了一句:“我正在做实验啊!”
“你现在做实验,那么白天在做些什么呢?”
“我白天也都在做实验啊。”
“你的意思是说,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不眠不休,都只为了做实验?”教授继续追问。
学生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表现出如此好学的态度,一定能获得老师的赞赏,因此他故作谦虚地说:“是的,老师,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多学会一点东西。”
教授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勤学固然很好,只是我十分好奇,你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做实验上,那么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学做人:埋头苦干、积极投入的态度固然是好的,然而一味钻营、意欲求快的心态却是不对的;求好心切,投入工作是好的,不懂得如何拿捏,盲目透支精力却是不必要的。
故事中,那位自以为好学不倦的学生,用了所有的心力在实验上,忽略了思考才是学习的根本,实验的目的只是帮助思考而已,本末倒置的结果,当然学无所成。
我们不也常常如此吗?赚钱是为了生活,抑或生活是为了赚钱?孰轻孰重,孰为本孰为末,如果分不清楚,影响所及的,或许正是我们的人生成功与否。
56每个人都要有一项最出色的能力
某一年,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一个新节目,用极优厚的奖金征选“十秒钟惊险镜头”。
许多新闻工作者趋之若鹜,最后获得冠军的作品是一个取名为“卧倒”的画面,而掌镜者只是一位刚入行的年轻人。
几个星期后,这个十秒钟的作品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
当天晚上,几乎所有的德国人都守在电视机的前面,准备仔细观看这个冠军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大家从等待、好奇到议论纷纷,最后每个人的眼里都泛起了泪光。
这个画面是,一个火车站上,有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为即将到来的火车扳动道岔。
就在这时,他无意间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的另一端玩耍,而那个位置是正要进站的火车,准备行驶的轨道。
完全没有时间可以犹豫的父亲,在那一刹那间必须救儿子,也必须扳道才能避免一场灾难。
就在那一刻,他威严地朝着儿子大喊:“卧倒!”
在叫喊的同时,他冲过去扳动火车的道岔。
在那千钧一发之际,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而另一边的火车也呼啸而过,然而两个车道上的旅客却完全不知道,他们的生命刚才险些消失在瞬间,更不知道,当他们乘坐的火车轰鸣而过时,有个小生命正卧倒在铁轨边,而且毫发未伤。
这一幕刚好被一位经过的记者看见,并拍摄了下来。
大家看完之后都猜测,这位扳道工人一定是位非常优秀的人才。
直到记者再次登门拜访后才知道,原来这位扳道工只是个平凡的老百姓,做的是最基层的职务,惟一值得一提的是,同事们都夸他忠于职守,每一个动作连一秒都没有失误过。
更令人吃惊的是,那个勇敢的小男孩是一个智能不足的孩子。
父亲对记者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说:‘孩子,你长大后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少了,所以你必须培养一项最出色的能力!’”
虽然儿子并不懂得父亲的话,每天仍然傻呼呼地过日子,但是,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他却能快速地“卧倒”,而这个漂亮的动作,正是他和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得懂,并且做得最出色的一个动作。
学做人:所谓的天才,多数只有一项最出色的天分,于是如此不凡。
当镜头下的喜憨儿,把被训练出来的“卧倒”动作,出色地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明白告诉我们天分也是可以培养的,而且只需要一项最出色的能力。
能力不必多,生命有限,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限,我们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身上。我们只要能尽情发挥自己惟一的天分与能力,自然就能把自己生命最好的部分呈现出来。
57不需要想的,就别浪费精神
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非常喜欢留大胡子,他脸上一把花白的胡子,足足有一尺长。
有一天,老人在门口溜达,遇见了邻居家的五岁小孩儿,小孩童言童语好奇地问他:“老爷爷,你这么长的胡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是把它放在被子里面呢?还是放在被子外面的?”老人竟一时语塞,答不上来。
到了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老人突然想起白天小孩子问他的话。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面,但是怎么样都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又把胡子拿到被子里面,仍然觉得很难受。
就这样,老人一会儿把胡子拿出来,一会儿又把胡子放进去,整整一个晚上,始终想不起过去睡觉的时候,胡子究竟是怎么放的。
第二天天刚亮,老人就去敲邻居家的门。
正好是小孩子来开门,老人生气地敲了他一记,说道:“都怪你这小孩,没事问我什么怪问题,让我一晚上没睡成觉!”
学做人: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而英国诗人拜伦也说:“思想的窟隆,是灵魂的宫殿”,说明不论古今中外的哲人学士都重视思考的价值;因为有了思想的存在,才让人之所以为人,异于其他生物,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常常想得太多,该想的、不该想的全都丢进脑子里,又不肯定期清理脑中垃圾,积压过久,全成了疏通不开的烦恼,将我们的心紧紧裹住,无法呼吸。
这都是因为我们膨胀了事件本身的关系,正如心理学家艾利斯所说:“事件的本身没有意义,是我们的想法决定了它的意义。”
胡子放在被子里或放在被子外,又有什么关系呢?一个无聊的问题,就可以让故事中的老人烦得夜不成眠。
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事件不也在我们生活周遭层出不穷的出现?多少夫妻因为从哪一头开始挤牙膏、换不换拖鞋……这些芝麻小事吵翻了天?多少兄弟姊妹因为父母多给了谁一颗糖而大打出手?
58要虚心求教,也要有清醒的头脑
一个牧童赶着牛群四处找寻茂盛的牧草,一路浩浩荡荡地来到河边,远远望去,只见对岸碧草青青,想必足可供牛群饱餐一顿。
但是,河水看起来流得十分湍急,不知河心的深度如何,牧童望着岸边浅滩,正犹豫着要不要赶着牛群渡河。
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突然望见对岸有人赶着一群鸭子。
牧童连忙大声问道:“喂,赶鸭子的大哥,你那群鸭子是不是从这边赶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