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3189600000007

第7章 做人要有低调心,锋芒毕露慎防枪打出头鸟(1)

故作高调,朋友必寡

俗话说:故作高调,朋友必寡。人一定要学会低调。

一个人做了坏事,如果害怕别人知道,证明这个人还有羞耻之心,也就是说他还有改过向善的良知;如果一个人做了一点善事就特别想让人知道,那么只能说明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许,这种有目的的善事其实已经种下了十分可怕的祸根。

无论如何有成就,无论如何高洁,一定不要过于张扬,要学会低调做人。

姜太公因为功高,周王把齐国封给姜太公。齐国有一个叫华士的人,为人十分清高,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与诸侯交往。太公命人去召他为国效力,连去了三次,华士都拒绝了,太公便叫人杀了他。周公问姜太公:“华士是齐国的杰出人物,你怎么杀了他呢?”太公说:“这个人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往,难道我还能希望他向我称臣,并且和我友好交往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种人是可以放弃的人,也是自我放纵的人。如果不杀这种人,反而纵容他,那么全国的民众都会仿效他,谁还会知道君王是谁呢?”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都是少正卯在鼓惑。孔子当了大司寇以后,便立即诛杀了少正卯。子贡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十分有名的人物,先生却杀了他,先生不觉得有些不妥吗?”孔子说:“没有什么不妥的,人有五恶,只要得其一,君子就要诛杀之,而少正卯却是五恶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不得不杀。”

华士和少正卯之所以被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人高调,喜欢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姜太公和孔子杀了这两个人并没有掩盖他们自己的光辉,反而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后人称赞两人做事有魄力。而华士和少正卯两个人却逐渐被人遗忘,几乎没有人同情他们。

不要高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如果为人高调,又和别人私人关系较好,或许别人会在一段时间内纵容你,但心中已不愉快了,迟早会招来祸患。如果为人高调,又喜欢标新立异,自诩不和别人“同流合污”,那么肯定也不能和别人相处长久,而且过得不愉快。

为人高调很难找到朋友。虽然大多数人喜欢和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交朋友,但是人们不喜欢和显得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交朋友,二者并不矛盾。比自己聪明优秀是自己由衷钦佩的,而显得比自己聪明优秀其实是并不心悦诚服的。正如一位哲人说,如果你想多一些朋友,就表现得比别人笨一些;如果你想多一些敌人,你尽可能地表现比别人聪明些。为人高调的人是表现得比别人聪明的人,是很难交到很多朋友的。

低调做人、低调做事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能够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而且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权利争夺之中。低调的人还给别人沉稳可信的印象,一些好的机会自然会朝自己涌过来。

高调的人在事情没有办的时候总喜欢信誓旦旦,说自己无所不能,这个我熟悉,那个我精通,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到了最后事情没有办成,往往受到奚落。而低调的人一开始就办事低调,如果事情没有办成,也不会有人说他什么,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许诺什么。如果事情办成了,大家就越觉得这个人可信沉稳。而高调的人即使事情办成了,大家也觉得这个人有那么多关系,办成这件事情是应该的,也不会给高调的人太多的褒扬和认同。

历史上那些被杀的权臣、忠臣,为人可以说不是太高调,但是由于他们的赫赫战功,使他们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十分引人注目,因此不自觉地成了高调的人,甚至有的人都只知道这个人,而忘记了君王;只尊崇这个人,而忘记尊崇君王。君王自然要杀了这个人,就像姜太公杀华士一样。

所以,为人不要刻意高调,否则容易招来祸患。一旦在别人的很大关注下成了十分高调的人,那么要学会及时地退出公众的视线,而且此时不要发表什么评论,因为已经十分高调了,再发评论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盛极必衰。范蠡被越王拜为上将军时就认为自己居如此高的职位,是很容易招风的,于是他不辞而别。这也就是很多明智的人士功成身退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自己并不高调,不会招来祸患,但是高调不高调并不是个人的主观表现,而是他人对你的印象。如果一个人十分低调,结果所有的人都关注了这一点,于是纷纷议论说这个人真是低调,那么这个人就变得高调起来,同样会招来祸患。总之,做人做事都要低调,如果发现自己变得十分高调,不论是怎么变成的,都要及时地功成身退。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一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曾经激励了无数人,但同时,也误导了许多人:他们每天沉醉在自恋的美梦当中,把自己想象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金子”,等待着发光发热的那一天,但最后的结果竟是摔得无比惨重。

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认为自己不出手这件事情就办不好,其实没有他们地球照样转动。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那些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自尊自大、孤芳自赏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

安德森是个非常优秀的青年,头脑一向很聪明,在大学期间是令人羡慕的“学习尖子”。或许正是因为他太优秀了,所以其他人在他眼里简直不值一提。

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时时感到自己是“鹤立鸡群”。不仅周围的同学他看不上眼,连一些教授他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他们讲的课程对安德森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学业上的优秀使安德森逐渐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上常常变得极为挑剔,容不得别人有一点毛病。一次,有位同学向他借了一本书,书还回来时弄破了一点,虽然那位同学一再向他表示歉意,但安德森仍然无法原谅他。尽管碍于面子,他当时什么话也没说,然而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愿理睬那个借书的同学了。

渐渐地,安德森成了其他同学眼中的“怪人”,大家不敢再和他交往,甚至不愿意和他交往。当然,这种“集体排斥”并没有阻碍安德森在学业上的成功。

安德森的功课门门都很优秀,年年都获得奖学金,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国际性竞赛并获得了奖项。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天才”。

数年寒窗苦读后,安德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进入一家待遇优厚的大公司。他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准备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

不过,上班后的生活远远不像在学校里那样简单,每天都少不了和上司、同事、客户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安德森对此感到十分厌烦。原因在于,他在与人交往时仍然抱着那种挑剔的心理,一旦与人接触就对他人的弱点非常敏感。

毕竟,安德森太优秀了,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提并论。他对别人的挑剔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成对他人的厌恶。他讨厌那些平庸的同事、低能的上司,有时甚至说不清对方有什么具体的缺陷,但他就是感觉不对劲。

长此以往,安德森与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紧张,彼此都感到很别扭。他经常与同事闹得不可开交,也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与上司发生龃龉。

终于有一天,安德森彻底变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闲人了。尽管他确实很有才干,但上司却不再派给他任何任务,同事们也像躲避瘟疫一样远离他。在走投无路之际,他被迫写了一份辞职书,结果马上得到批准。

随后,安德森又到别处应聘,可是一连换了四五家单位,竟然没有一处令他感到满意。这位原本前途远大的青年,心情变得越来越苦闷,日益形单影只。在巨大的痛苦煎熬下,他的精神逐渐崩溃,最后被送入了一家精神病医院。

做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容易挑三拣四、忘乎所以、刚愎自用,并且在与人相处时会吹毛求疵。这样的人,即便本领再高强,也不会受人尊敬、被人重用。而且,一个太拿自己当回事的人,即使不在言谈之中将这种态度表露出来,其身上那种“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气质也是足以令许多人讨厌、不悦的。

因此,做人要放低心态,坦诚而平淡地生活,让自己融入平常人,不要刻意凸显什么,也没有人把你看成是卑微、怯懦和无能的,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好人缘。如果老是惦记着自己是一块会发光的“金子”,而忽视身边的其他人,那么就时时有被埋没的危险与可能。

任何时候都不可锋芒太露

“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可见人不知我,心里老大不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希望在最短时期内使人家知道你是个不平凡的人。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当然不可能,使全国人都知道,还是不可能,使一个地方的人都知道,也仍然不可能,那么至少要使一个团体的人都知道吧!要使人知道自己,当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从言语行动方面着手,于是便容易露出言语锋芒,行动锋芒。

锋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若细细看看周围的同事,若是处世已有历史,已有经验的同事,他们却与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尘”毫无棱角,言语发此,行动亦然,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都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颇有位于你上者,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其中颇有善辩者,好像个个都无大志,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愿久居人下者,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在行动上露锋芒,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他们有所顾忌,言语锋芒,便要得罪旁人,被得罪了的旁人便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破坏者;行动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旁人妒忌也会成为你的阻力,成为你的阻力,便也成为你的破坏者。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或你的破坏者,在这种情形下,你的立足点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实现你扬名立身的目的?

年轻人往往树敌太多,与同事不能水乳交融的相处,就是因为言语锋芒的缘故,言语所以锋芒,行动所以锋芒,是急于求知于人的缘故,处世已有历史,而有经验的同事,之所以“以缅合欢”,也是因为曾受过了这种教训。

陈先生在年轻时代以备有三种特长而自负,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的骄傲自负,结果得罪了许多人,不过,他觉悟很快,一经好友提醒,便连忙负荆请罪,倒是消除了不少的嫌怨。但是无心之过仍然难免,结果还是遭受了挫折。俗语说:久病成良医。他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训后,才知道言行锋芒太露,就是自己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荆棘。有人为了避免再犯无心之过,就故意效法金人之三缄其口,即使不能开口,也是多方审慎,虽然“矫枉者必过其正”,但是要掩盖先天的缺点,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听见旁人说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过分小心,不但不要见怪,反而要感到高兴才是。

当然也许你会说,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是永远无人知道吗?其实只要一有表现本领的机会,你把握这个机会,做出过人的成绩来,大家自然就会知道。这种表现本领的机会,不怕没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绩不能使人特别满意。你已有真实的本领,就要留意表现的机会,没有真实的本领,就要赶快从事预备,《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无此时。锋芒对于你,只有害处,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必触伤别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别人必将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伤害更多,而锋芒就是人额头上的角啊!

因此,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得千万别锋芒太露。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做人不要强出头 

如果刻意地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高人一等,或是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反而会自曝在危险之中,甚至让旁人视为愚蠢的举动。许多人在待人接物之时,总是喜欢吹嘘自己,试图把别人比下去。殊不知,刻意地炫耀你的聪明或才华,只会让你显得愚昧,赢得一时的虚荣,却丧失更远大的前景。

隋代的薛道衡文才出众,十三岁就能朗诵《左氏春秋》。

隋文帝时,薛道衡被任命为内史侍郎,在隋炀帝时,则外放担任潘州刺史,直至大业五年,才被召回京师任职。

当时,薛道衡写了一篇《高祖颂》,自己颇感得意,但隋炀帝看完后,不悦地说;“只不过是文辞华丽而已。”

因为,隋炀帝杨广一向自认文才甚高,认为没有人能超越自己,所以对薛道衡的文才心存嫉妒。

当时,有位御史大夫见状,便乘机进谗言:“薛道衡自负拥有才子之名,不把皇上看在眼里,这根本存有造反之心。”

内心极度不悦的隋炀帝因而听信谗言,下令将薛道衡处以绞刑。

所以,锋芒毕露的人时间一久,便会引来旁人的嫉妒,周围的人因为感到自己的无能,也不愿与他合作。

当年,孔子年轻气盛之时,曾经向老子问学。

而老子只对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意思是说,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宝货,不会让人轻易看见,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容貌总是显得愚笨拙劣。

唐顺宗就深明这层道理,即使贵为太子之时,也尽量小心翼翼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惹来祸害。

喜欢以天下为己任的唐顺宗,还是太子身份时,便曾对东宫幕僚说:“我要竭尽全力,向父皇进言革除弊政的计划!”

幕僚王叔文听了,深以为不妥,立即向他谏言:“身为太子,首先应该做的事情是尽孝,你应该多向父皇请安,问候起居冷暖,因为改革是目前最棘手,也最敏感的问题,如果你过分热心,有心人就会以为你企图以国家改革的名义来招揽人心,万一让皇上误会你想篡位,而对你有所猜忌,对你来说并不件好事,而且更无助于国事改革啊!”

唐顺宗听完这番话后,立刻有所省悟,之后便收敛许多。

这样的改变,让他在唐德宗荒淫专制的晚年,没有招来不测的灾祸,也才能成就日后唐朝的顺宗改革。

从故事中我们明白,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务必要谨慎小心,不要伤及对方的自尊心,也不要引起别人的猜忌。

如果刻意地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高人一等,或是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反而会自曝在危险之中,甚至让旁人视为愚蠢的举动,轻则让对方更加自卑,从此拒绝与你来往,重则让对方想

要挫挫你的锐气,反而让自己陷入危机。当然,在这个讲求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如果没办法让组织团结,有些工作根本无法完成,

因而,我们也不必对工作采取消极的态度,只要小心表现,不要处处张扬,表现出令人反感的小聪明,试图将荣耀独揽在自己身上,那么你自然而然能处处化险为夷。

藏起张扬,低调做人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低调是在沉默的解释,低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品格,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