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3189600000067

第67章 做事要会走捷径,有了关系好办事(4)

最后,在族谱的面前,这位老乡再也不敢如此嚣张了,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他只有遵循几千年来的礼节,而宋某这时说什么话都响多了,最后轻松地借到了所需的经费。

人们将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他乡逢故知,称为人生的四大喜事。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也不可忽视老乡的作用。那些“反认他乡为故乡”的游子们在外地碰到几个老乡,思乡之情便会油然而生。你只有与老乡处好关系,结成一个互动的交际网络,求人办事才会得心应手。

韩齐与陈亮是在一次偶然中认识的,经过攀谈,发现原来两人竟是老乡,通过对家乡的交流,两人更是亲近了许多。临别时两人互留了电话,相约没事常联系。

韩齐在一家工厂上班,而陈亮是一家公司的老总。除了老乡之情外,两人实际距离相差很远。所以两人分别后也没有什么联系。直到有一天,韩齐所在的工厂因入不敷出而宣布破产。无奈整个家庭都需要他来支撑,他开始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突然有一天,他想到了陈亮,或许他能帮上忙。但转念一想,这么久没联系了,何况只见过一次面,陈亮又是一个老总,每天都会有那么多的事情,不知道他还会不会记得自己。他又一次开始沮丧起来。

生活的压力不断地向韩齐涌来,他决定给陈亮打电话,无论能不能帮到自己,先试试再说。

终于拨通了电话,当听说是自己的老乡时,陈亮很是热情。听到了韩齐的困境,陈亮大方地说:“你不是会开车吗?来做我的私人司机吧,工资你尽管提!”韩齐原来在厂里就是司机,现在重操旧职当然愿意,且工资也比在厂里时多出很多,自然非常高兴,第二天就去公司报到了。

一个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离开家乡,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也许开始并不感到有什么难过,但时间一久,或在他乡碰到不习惯的生活习俗,或遇到挫折,他就更会感到家乡人的亲切。中国有句俗话:“十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这句话表达了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熟人社会”对行政分配资源的影响力之大,有时甚至超越政府体制内办事的程序,还可能直接或间接超越规则。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老乡关系有时比办事程序与规则更有效。

中国人最讲人情,是乡情、亲情、友情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感情加深了。特别是身处他乡时,在老乡那里能够听到最亲切的家乡话,喝到最香醇的家乡酒,一解乡愁,怎能不如一首歌唱的那样“两眼泪汪汪”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游子们”用人情话联络同乡的感情,求老乡办事则会轻而易举。所以,学会巧借乡情,对你是益处多多啊!

老乡见老乡,办事两面光

中国人都有老乡的观念,都是非常注重乡情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泪”“汪汪”直流,深刻地道出了彼此内心的那种感受,似乎相互之间已不仅仅是来自同一个地方那么简单,而且与别人相比,有一种亲情混杂在情感之中。同吃过一个地方的饭,同住过一个地方的房,这种说不清、道不出的感情很特别,它促使着老乡关系的稳定发展。

国人自古以来,有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同姓或联姻的家庭同住在一处,比如什么林家村、李家村,说的就是同一村中大家既是邻居,又是亲戚,对外则又都是老乡,彼此血缘承自一脉,大家都是一家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开始便利起来,人类的不断迁移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因此,人们越来越不安分于在那种传统的封建大家庭中生活,他们需要与不同姓或不同乡的人进行交流,迫切想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就连儒家也提倡读书人多出外走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这样,人不断地出去,有的就在异乡停留下来,定居繁衍,时间久了,同在异乡的人便根据所来自的地域自然形成一种关系,那就是老乡关系,但这种关系,深挖起来,其中还有一层也许近、也许远的血缘关系。

既然是有血缘关系的老乡,那就更是一家人了,不但亲上加亲,而且都认同一个祖宗,有事求你帮忙自然是分内之事。因此,在处理老乡关系上,不要只限于地域上的相同或相近,更要懂得在这一层基础上深挖一层,说不定找到了彼此之间的纽带,那这关系不就更容易搞定了吗?

宋某是清朝末期人,参加科举屡试未中,最后总算得了一个秀才头衔,在偏僻的小山沟里当一个私塾先生,教村里几个儿童以换取日常之粮食与衣物。

宋某虽说不能金榜题名,但博学精深,对自己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千方百计地教学生些“格物致知”之学,虽说山村偏僻,但在那时,西方的知识也有所传来,宋某异常欣赏,遂经常教这些知识给学生。

有一次,为了给学生建一间动植物标本保存室,他想方设法地去筹钱,村里借了去邻村,邻村借了就到乡里……最后,在实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他到了城里,希望找几个老乡想想办法。

当听说有一个老乡现已有家财万贯之时,他欣喜若狂,满怀希望地前去借钱,却不料这位老乡吝啬异常,一个子儿也不给就把宋某给赶了出来。

宋某原乃清高之人,现遇到这种屈辱,叫他如何咽得下。不过,冷静之后,宋某想到这位老乡对村里特别是儿童教育还是非常有用的,跟他关系搞好了,以后的教育经费就好办了,于是,他想出了一计去见这位老乡。

那时不比现在,亲属辈分之间不大在意了。那时的亲属辈分非常严格。爷是爷叔是叔,就是你比一个人大了十几岁甚至更大,但人家辈分比你高,你就得叫人家爷。

宋某找来族谱,经过认真查找,他发现自己比这位老乡高了一辈,严格上来说,这位老乡应叫宋某“表叔”,尽管宋某年龄只有31岁,而那位老乡年龄却已58岁了。

最后,在族谱面前,这位老乡再也不敢如此嚣张了,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他只有遵循几千年来的“礼”,而宋某最后轻松地借到了所需的经费。

宋某在这里可以说出奇制胜,耍了一个花招,钻了一个空子,但从根本来说,就是他找到了与这位老乡之间的纽带,续上了血缘关系。在两重力量的压迫下,那位老乡的吝啬之心也不得不变一变了,或许,渐入老态的他也想以后叶落归根吧!

所以,在与老乡相处时,并不是所有的老乡都那么好说话,总会有一些非常难相处的人,这跟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也许在地域的观念上,他并不看重;或者是因为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只懂索取,而不知付出,这样的老乡就很难相处了。

但这时不妨来点“旁门左道”,不要死钻牛角尖,要想方设法找出与他在血缘上相连的地方,当然,这里的想方设法不是要你去骗,而是要你去找,努力地去找。七大姑、八大姨,或者他的爷爷的堂弟的妻子是你外公的妹妹,要不然有可能你的姑父的堂兄的女儿是他的妻子。这要一找起来,就有可能找出一点端倪,毕竟,既为老乡,同住一个范围之内,彼此血缘相近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这样看来,无论近亲、远亲,只要是“亲”,就可在老乡关系上再加一层基础,底子再牢靠些,以后的关系就有可能发展得更快、更好些。任何人面对“亲”人,无论是近是远,在接待的态度上,总会与别人有些许的不同,也不论这不同点有多大,都有可能借助这一点与之搞好关系。

既然中国人对老乡有特殊的感情,学会利用同乡关系,不但可以多交几个朋友,更重要的是办事时能得到关照,万一自己在外面有了什么困难,也可以有“征用”别人的资本。那么,该怎样拉近老乡关系呢?

(1)利用乡音。既然是老乡,就必然有共同的特点存在于双方身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乡音”。用家乡话作“见面礼”,而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就会得到老乡所带给你的种种好处。

(2)利用乡产。在与老乡打交道时,一般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想法:既为同乡,互相帮忙,理所应当,还送礼物给对方,这不太俗了吗?这种想法从某种特定意义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广义来说,则是谬论。

老乡与其他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老乡之间的关系是以地域为纽带的,有一份“圈子”内的情存在于心上。“乡产”也许是很普通的东西,本身并不贵重,但在“乡产”上所包含的情意却不是“乡外人”能看出来、体会出来的,它会起到勾起老乡思乡之情的作用,然后对方会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对你这位老乡“另眼相看”,照顾有加。

(3)利用乡情。一个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离开家乡,离开生他的土地,也许一开始并不感到有什么难过,但时间一久,或在他乡碰到不习惯的生活习俗,或遇到挫折,他就会感到家乡的亲切、家乡的美好。也许,这个时候,一个人才会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家乡有割不断、丢不掉的感情寄托,那是支持着游子出外去闯世界的精神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