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3189600000013

第13章 做人要有节制心,人心不足蛇吞象(1)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世事如浮云,瞬息万变,不过,世事的变化并非无章可循,而是穷极则反,循环往复。《周易?复卦?彖辞》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又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中国人从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中得到心灵的启示:“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老子要言不烦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人生变故,犹如水流,事盛则衰,物极必反。特别在权衡进退得失的时候,务必注意适可而止,尽量做到见好便收。

魏晋时期的大军事家、政治家曹操,深知适可而止之道,曹操攻下张鲁的老巢——南郑,取得重大军事胜利。这时,谋士们纷纷进言,劝曹操乘胜进军,直取益州。主簿司马懿认为,刘备刚刚灭了刘璋的力量,但全蜀上下并未归心。益州一胜,乘势进兵,刘备之军势必瓦解。如此天赐良机,不可失去。谋士刘晔也认为,一旦错过战机,刘备安定蜀民,据守关隘,恐怕难以消灭。

但曹操不以为然。他认为夺取益州的时机还不成熟,应适可而止,“按兵不动”。因为刘备虽然刚刚夺取战果,但军力旺盛,士气很高。另外,尽管孙刘两家矛盾不断激化,但一旦曹操的拳头伸得过长,后方空虚,那么,坐山观虎斗的孙权绝不会袖手旁观,失此良机。他们很可能绕过荆州直袭许昌。为此,不能头脑发热,图一时痛快,而应该审时度势,见好就收。后来事态的发展,也确实如此。曹操的正确预见和决策,使得他没有吃亏上当。

可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处世之道。

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智勇过人,攻城略地,与北魏三十余战,雄名大震,北人惮之,图之以禳鬼。结果也因功高震主,在文帝刘义隆疾笃病死之前,召而执杀。道济临死愤怒,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而喜庆。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官员身在朝廷心在野,脚踏两只船,好像随时准备溜之大吉的样子。还有不少或赋闲、或在野的白衣士子,在接到帝王公侯的招聘书时,也常常推三托四,像躲避火炕一样躲避仕宦——好在从帝王到百姓都推崇孝道,所以,“上有八十老母”就是最好的借口。《晋书?孝友列传》中李密与他的《陈情表》便是一例——这并不是因为这些人不喜欢做官,有一种人有官可做不论大小都是喜欢的,只是做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还真难。

在古人看来,做官第一难难在不得不做违心事,说违心话。所以明朝李笠翁说:“要进衙门,先要吃一付洗心汤,把良心洗去;还要烧一份告天纸,把天理告辞。”做官第二难难在一举一动都要察言观色、看风使舵,别人随口说的话,不得不仔细揣度言外之意,别人郑重说的话,却又要假装没听见;这样虽说能左右逢源,然而在心机上毕竟负担太重,弄不好得神经衰弱不说,还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迟早把自己赔了进去。做官的第三难,也是最难的地方,就是难以把握进退行止的尺度。虽然前有覆车之鉴,但事到临头又不知所从。仕途中人,以了解自己、了解环境为要紧,知己知彼,方能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这样对国、对民、对己都不无益处。

只要不是神仙鬼怪,平凡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时候都是最短暂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像打牌一样,一个人不能总是得手,一副好牌之后往往就是坏牌的开始。所以,见好就收便是最大的赢家。世故如此,人情也是一样。与人相交,不论是同性知己还是异性朋友,都要有适可而止的心情。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势尽人疏、利尽人散的结局,同时友谊也只有在平淡中方能见出真情。越是形影不离的朋友越容易反目为仇,因此,古人告诫说:“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即使是恩爱夫妻,日复一日的耳鬓厮磨,也会有爱老情衰的一天。北宋词人秦少游所谓“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不止是对劳燕两地的分居夫妻之心理安慰,更应为终日厮守的男女情侣之醒世忠告。

功成身退,智者之道

人生最大的烦恼,不在自己拥有得太少,而在自己向往得太多。向往本不是坏事,但向往得太多,而自己能力又不能达到,则会形成长久的失望与不满。在对环境、对自己都长久的感到失望与不满的情形下,人容易产生自卑、疑惧和对环境的戒备及内心的紧张。

对那些太急于求利或急于求功的人们来说,他们有必要学会一份“心灵上的舒展”。这种心灵上的舒展就是让自己能把一切看平淡些,看轻松些,不要期望得太高,不要过分地求全责备。固然,在正常的情形下,我们都应该要求自己上进,要求自己做事要成功、要精确、要胜利、要超然,但是在这一切要求之上,还必须有另一种要求来使它平衡,这要求就是使自己“量力而行”、“轻松平淡”。

把富贵看得淡,富贵就不足以动心志;把名利看得淡,名利就不足以动心志;把生死看得淡,生死就不足以动心志。像这样就可以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2006年刚过,美国CBS电视台名嘴华莱士就宣布,88岁到来之前,他会退出著名电视节目《60分钟》的常规制作。华莱士在宣布退休决定的声明中表示:“当人们问我什么时候退休的时候,我常常回答说:‘等我两腿一伸的时候就退休了。’但是随着我88岁的生日即将到来,很显然,我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耳聪目明。”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乘坐长途飞机‘南征北战’已经不像从前那么富有吸引力了。”

华莱士说,退休是出于他本人的意愿,电视台从来没有催促过他,而他也会继续“待在同一栋楼的一间舒适的办公室里——就在我待了43年的办公室的旁边……”,“只要CBS需要,将随时愿意承担客串记者和主持人的工作”。

华莱士主持节目以语言犀利著称,曾19次荣获格莱美奖,世界上许多领袖人物都接受过他的采访。CBS电视台新闻主席萧恩?麦克曼勒斯赞扬华莱士是广播新闻界的巨人,他说:“在过去6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华莱士完美地体现了善良、坚强和公正的新闻精神。”

有句话说:“身居高官享受厚禄的人,要保持几分山林雅趣,来缓和一下过分热衷名利的激进思想。”老子说:“始终保持丰盈的状态,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砺锋芒,欲使之尖锐,却难保其锋永久锐利;满屋的金银珠宝,很难永远地守护住它;人富贵了就会产生骄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错误。功成名遂则应隐退,此乃天理。”它提醒人们功成名就、官位显赫后,人事会停滞,人心会倦怠,业绩也不会进展,此时应立即辞去高位,退而赋闲,即“退一步海阔天空”。否则,说不定会因芝麻小事而被问罪,遭到晚节不保的厄运。

汉高祖剖符行封时,因张良一直随从献策,特予厚待,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他曾说:“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张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

张良“欲从赤松子游”,追求山林雅趣,华莱士晚年功成身退,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舍弃名利,保持平常心

在物质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太多的利益纠葛和名利纷争。面对人世间名利的得失,是以平常心淡然处之,还是梦回无数、念念不忘的纠缠不放,这两种选择,是对一个人思想境界高低的检验。人世间真正的修炼人和拥有大智慧的人心淡如水,遇危难不惧,得誉不惊,受辱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忧。能以平常心面对人世间的名利得失与生命中的潮起潮落,那种超然的气度与风骨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平常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是一种恬淡洒脱,气定神闲的心态。

德国的尤利乌斯先生是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很不错的画家。他的画中都是快乐的世界,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不过却很少有人来买他的画,这使他想起来有点伤感,但那也只是一小会儿。有一天他的朋友劝他说:“玩玩足球彩票吧!只花两个马克就可以赢很多钱!”性格随和的尤利乌斯听后就花了两个马克买了一张彩票,并且真的中了彩,他因此赚了50万马克。

他的朋友前来祝贺,对他说:“你多走运啊!现在你还经常画画吗?”尤利乌斯笑着回答说:“我现在只画支票上的数字!”尤利乌斯买了一栋别墅并作了一番装修,他很有品味,买了阿富汗地毯、维也纳柜橱、佛罗伦斯小桌、迈森瓷器,以及古老的威尼斯吊灯来装饰这栋别墅。装修完毕之后,他很满足地坐下来,点燃一支香烟静静的享受着新居的美妙。忽然他想到应该去看看朋友了,就把烟往地上一扔,马上出门了。燃烧着的香烟躺在地上,点燃了华丽的阿富汗地毯……

一个小时以后别墅变成了火的海洋,真到完全消失在灰烬中。朋友们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纷纷跑来安慰尤利乌斯。“尤利乌斯,真是不幸啊!”不料尤利乌斯反问他们说:“怎么不幸了?”“大火造成的损失啊!尤利乌斯,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尤利乌斯笑着回答说:“什么呀?不过是损失了两个马克而已。”

面对物质世界的名利得失,若能拥有宠辱不惊的胸怀以平常心淡然处之,这人世间的确再也没有可以让人畏惧的因素。为名所累、为利所缚、为欲所惑都是庸俗之人所为,常怀感恩之心、常存知足之念,以平常心面对名利得失,是排除烦恼与恐惧的至胜法宝。平常心是红尘人世中难以看破的大智慧,它是历经繁华之后的淡泊超脱,是一种良好的人生态度。中国的道家始祖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有些事看起来是坏事,但事情的进展和变化却出乎人的意料竞成了好事。而有些明明是好事却反而变化成了坏事。人生如此,自然界的万物也是如此,看透了这层道理就不必执著于人世间的得失。

平常心并不是可以轻易拥有的,它是智者历经磨难与挫折之后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悟,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以平常心处世就能使自己从物欲中摆脱出来,真正的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