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3189400000058

第58章 系辞①上(3)

(90)形而上:指超出形体、在形体以外、无形而不可见的、抽象的事物。形而下:指没有超出形体、在形体以内:有形可见的具体的事物。化而裁之:阴阳转化而裁成事物。化,阴阳转化。裁,裁成。推而行之:阴阳推移,行施不穷。举:用,推。《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礼记?儒行》:“怀忠信以待举。”《淮南子?主术》:“无小而不举”均是此义。错,通措,当训为置于、施加。

(91)存:依存,依赖。卦:卦象。辞:爻辞。变:爻变。神而明之:神妙莫测而能明示。德行:品德行为。

【译文】

天尊贵,地卑下,这是由乾与坤的位次确定的。卑下高贵依次排列,尊贵低贱也就确定了。运动和静止有一定规则,刚健和柔弱由此划分。人按共性聚在一起,物按类别相区分,吉祥和凶险由此产生。它们在天上形成不同的天象,在地下形成不同的地貌,变化和发展由此显现。所以,刚健柔弱互相摩擦碰撞,八个卦象互相交叠激荡。用雷霆来鼓动它们,用风雨来滋润它们,日月交替运行,寒暑相继变换,天的规律成为男性象征,地的规律构成女性象征。天成为创始,地养育万物。天以平易显现智慧,地以简明显现功能。平易就容易被认识,简明就容易被遵循。容易认识就使人亲近,容易遵循就会有成就。亲近可以持久,成就可以光大。持久能陶冶人的品德,光大能成就人的功业。懂得了平易简明,就理解了天地问的道理。理解了天地间的道理,成功就包含在它里面了。

圣人创立卦画,观察物象,加上解释的词语,来判定事物的吉凶。刚交与柔交互相推演而产生变化。因此,吉凶是成败的象征,悔吝是忧惧的象征,变化是进退的象征,刚柔是日夜的象征。六支的变化,对应着天、地、人变化的规律。所以,君子平时处世所依据的,是《易》的卦文次序;所喜爱揣摩的,是卦中的交辞。因此,君子平时无事就观察卦象,揣摩爻辞,行动时就观察卦交的变化,揣摩占辞。所以,君子得到上天助佑,吉祥而没有不利。

彖辞,是说明卦象的;爻辞,是说明(阴阳爻画)变化的;吉凶,是说明事务失得的;悔吝,是说明有小的过失。无咎,是说明善于补求过失。所以贵贱的分列,存在于所处的爻位;齐定其小大,存在于各卦之中;辩别吉凶,存在于卦多辞中;忧虑悔吝,存在于(吉凶之间)细小的界限;戒惧而无咎,存在于能够悔改。因此卦有(阴阳)大小,辞有凶险平易,《易》辞,就各有所指向。

《易》道与天地等同,所以能包罗天地之道,仰首以观看天文,俯首以察看地理,所以知晓幽明变化的原故。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终结,因而知晓死生的学说。精气聚合而生成物形,游魂(气散)导致(物形)变化。因此可知鬼神的情状。(易)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天地的规律)。知道周围万物而以其道成就天下,所以不会有过失。遍行而不停留,顺应天道,知晓性命之理,因而不会忧愁。安居坤土,敦厚而施仁德,故能够爱民。笼罩天地变化而不超过(十二辰),承盛万物而不遗失(细微),通达昼夜变化之道而极其睿知,故(阴阳)神妙变化无一定处所,而易道亦无固定的形体。

《易》道与天地等同,所以能包罗天地之道,仰首以观看天文,俯首以察看地理,所以知晓幽明变化的原故。由事物开始返归到事物终结,因而知晓死生的学说。精气聚合而生成物形,游魂(气散)导致(物形)变化。因此可知鬼神的情状。(易)与天地相似,所以不违背(天地的规律)。知道周围万物而以其道成就天下,所以不会有过失。遍行而不停留,顺应天道,知晓性命之理,因而不会忧愁。安居坤土,敦厚而施仁德,故能够爱民。笼罩天地变化而不超过(十二辰),承盛万物而不遗失(细微),通达昼夜变化之道而极其睿知,故(阴阳)神妙变化无一定处所,而易道亦无固定的形体。

一阴一阳(互变)叫做道,秉受(其道)的,为善;顺成(其道)的,为性。仁者看见(道)的仁便称道为仁,智者看见(道)的智便称道为智。百姓日用(其道)却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已很少见了。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造就万物)盛德大业(完备)至极呀!富有叫做大业,日新叫做盛德。(阴阳变化)生生不已叫做易,成(天)象为乾,效(地)形为坤,穷极蓍策之数预知未来叫做占,通达变化的叫做事,阴阳(变化)不可测度叫做神。

这易道宽广呵,盛大呵!要说它远,则无所穷止,要说它近,则宁静而方正,要说天地之间则(万物)具备。这乾,静止时圆圜,运动时开辟。所以广生(万物)。(易道)广(生)大(生)与天地相配合,变化通达与四时相配合,阴阳之义可以与日月相配合,是易道简约的善性与至大的德性相配合。

孔子说:“易,其道至极!易道,圣人用之增崇其德而广大其业。智慧崇高礼仪谦卑,崇高效法天,卑下效法地。天地设定位置,而易道运行于其中。成物之性常存,(阴阳)道义之门。

圣人因见天下事物繁杂,从而比拟其形状容貌,象征其事物所宜,所以就叫做卦象。圣人因见天下事物的变动,从而观察其会合与交通,以推动其典章礼仪,并附之文辞以断其吉凶,所以就叫做爻。述说天下事物至为繁杂而不会厌恶,指出天下事物变动至极而不会杂乱。比拟后发表言论,仿效后而行动,通过比拟仿效以成就其变化。“鹤鸣于树荫,其子和而应之,我有好酒,我与你共享。”孔子说:“君子居于室,口出善言,千里之外的人都响应,况且近处呢!君子居于室,口出不善言,千里之外的人都违抗,况且近处呢!言语出于身,影响于民,行动发生在近处,而显现于远处。言行,这是君子的门枢和弩机。枢机在发动时,主宰着荣辱(的变化)。言行,君子是可以用它来惊动天地的,怎可不慎重呢?”“与人同志,先号哭而后笑。”孔子说:“君子之道,或出行或居处,或沉默或言语,二人同心,其力量可以断金。同心的言语,气味相投香如兰草。”

初六:“用白色茅草铺地(摆设祭品),无灾。”孔子说“(祭品)直接放在地上就可以了,再用茅草铺垫(以示其敬),还能有什么灾呢?已经是非常慎重了,茅草作为物虽然很轻薄,但作用重大,能谨慎地用这套礼术行事,就不会有所失了。”“有功劳而谦虚,君子有好的结局,吉利。”孔子说:“有功劳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贪得,太厚道了。所说的是有功劳而能礼下于人。德讲究要盛大,礼讲究要恭敬,所谓谦,就是以恭敬而保存其禄位呵!”“龙飞过高处则有悔。”孔子说:“尊贵而无实际的职位,高高在上而失去民众,贤人在下位而无所辅助,所以一行动就有悔。”“不出门户庭院,无咎灾。”孔子说:“祸乱的产生,是以言语为契机。国君(说话)不机密而失掉大臣,大臣(说话)不机密则有杀身之祸。机微这事不保密则妨害事情的成功,所以君子谨重守机密而不轻易出言。”孔子说:“作《易》的人,大概很了解盗寇吧!《易》说:‘以肩负物而又乘车,以至招来盗寇来打劫。’以肩负物,这是小人做的事情;车乘,是君子(使用的)器具,小人乘坐君子的器具,所以盗寇想来抢夺他,对上骄慢而对下暴虐,盗寇想来讨伐,懒于收藏财富是教盗寇来抢,打扮妖艳是引诱盗寇来****。《易》说:‘以肩负物而又乘车,招致了盗寇’(说的是)自己招来盗寇。”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天数五位,地数五位,天地之数五位各自相加而有和。天数和为二十五,地数和为三十。天地之数总和为五十五。此所以生成(蓍数)变化,而通行天地鬼神的原因。(借用蓍草)演算天地之数是五十,实际用四十九(根),(将这四十九根蓍草)一分为二,以象两仪。(从右手蓍策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左右手之策)以四为一组数之象征四时。归置(左右手所余之数)于手指之间以象余日而成闰月。五年中有两次闰月,所以再一次归余策于手指间,而后经三变而成卦(一爻)。《乾》卦策数为二百一十六,《坤》的策数为一百四十四,(《乾》《坤》策数)共为三百六十,正好与一年三百六十天数相当。(《周易》)上下两篇策数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正好与万物之数相当。所以经过四道程序的经营而成《易》卦一爻,十八次变化而成一卦,(九次变化出)八经卦为小成,再引申其义,触动类推而增长,天下所能之事皆无所遗了!显明易道,神化德行。所以如行宾主饮酒应对之礼,可以佑助神化之功。孔子说:“通晓阴阳变化之道的,恐怕一定知道‘神’的功用吧!”

《周易》包含有圣人之道四条:用以讲说的崇尚卦爻辞,用以指导行动的崇尚卦变,用以制造器物的崇尚卦爻之象,用以卜筮预测的崇尚占问,所以君子将要有所作为,要有所行动,求问于(《易》)后才知道(吉凶)。蓍受人之命(答疑)如应声之响,不管远近幽深,皆知未来的事物(变化)。不是天下万物的至极精微,其何以能至于此?叁(材)五(位)的变化,错综蓍数(而成卦)。通达其变化,就可以成就天下万物的文彩,极尽其蓍数,就可定天下万物之象,若不是天下万物的至极变化,谁能达到此种地步?《易》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悟而能通晓天下之事。若不是天下事物变化至极神妙,谁能至于此种地步?《易》这套道理,乃是圣人之所以穷极其深奥,研尽其机微所在,因为深奥,所以能通晓天下的心志;因为几微,所以能确定天下的事物;因为神妙,所以它不急却极其迅速,不必行动而已经到达。孔子说:“《周易》中含圣人之道四条,就是这个意思。”

孔子说:“这《周易》为何而作?这《周易》揭示事物(本质)而成就事业,概括天下事物的规律,如此而已。所以圣人可以通达天下人的心志,完成天下大业,决断天下的疑惑。因此蓍占的所得在于(效法天)圆故能神妙,易卦的所得在于(效法地)方故能隐藏智慧,六爻之义在于以其变化而告(吉凶)。圣人以此自娱其心,退藏于隐密之处,吉凶与庶民共济,其神妙可以预知未来,其智慧可以蕴藏过去。谁能达到如此地步?(只有古代)聪明智慧武功至神而又不假杀伐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明了天道而察房民事,因而兴创神物(占筮)而先于民用之。圣人以此斋戒身心,以神化明示他的品德。所以闭户叫做坤,开户叫做乾,一闭一开叫做变,往来不穷叫做通。现的为象,取其形的就是器,裁制而用的叫做法,利用(门户)出入,民众都用的叫做神。

所以《周易》中有太极,(由太极)生成两仪,两仪生成四象,四象生成八卦,八卦推断吉凶,吉凶成就大业。所以效法而成象莫过于天地,变化通达莫过于四季,悬垂其象而显著明示莫过于日月,崇实高大莫过于富足尊贵,具备天下之物而致其用,创立与成就器物,以利天下之民,莫过于圣人。探寻事物繁杂,求索事物几微,钩取深奥推致远大,以断定天下吉凶,促成天下几微之事,莫过于蓍龟,所以天生(蓍龟)神物,圣人效法它;天地变化,圣人效法它;天垂示(日月星)象,现示吉凶,圣人效法它;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圣人效法它。故《周易》有这四象,昭示其义,系以文辞,所以告人。确定吉凶,赖以推断。《周易》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孔子说:“祐,就是佑助,天所佑助的,是顺从;人所佑助的,是诚信,履行诚信而思于顺天,又崇尚圣贤,所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孔子说:“文字不能写尽言语(所能表达的意思),言语不能表达尽心意(所想到的意境)。”那么,圣人的心意就不可见了吗?孔子说:“圣人创立卦象以穷尽所要表达的心意,设置卦爻以穷尽所要表达的真伪,用文辞以穷尽所要表达的言语,变动(阴阳爻)使之通达,以穷尽天下之利,鼓动起舞(而行蓍)以穷尽其神妙。”乾坤,大概是《易》的渊源吧!乾坤(阴阳)分布排列,而《易》就立于其中了。乾坤毁灭,则无以显现《易》,《易》不可现则乾坤也许几乎止息了,所以,形体以上(而不可见)的叫道,形体以下(而可见)的叫器,(阴阳)转化而裁成万物的叫变,(阴阳)推移往来运动的叫通,将(《易》的作用)施加于天下民众的,就叫做事业。所以这卦象,是圣人看见天下事物繁杂,因而比拟其外部形状容貌,象其事物之所宜,这就是卦象。圣人看到天下事物的变动,因而观察其会合变通,以推行其典章礼仪,附上爻辞以推断吉凶,这就是爻。极尽天下繁杂事物的,依存于卦象;鼓动天下变化的,依存于爻辞;(阴阳)转化裁成万物的,依赖于卦变;(阴阳)推移运动的,依存于变通;(蓍占)神妙而能示(吉凶)的,依存于人;在默然中成就一切,不用言语而致诚信,依存于德行(的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