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易经的智慧(大全集)
3189400000055

第55章 经下(29)

一天,汉武帝游宴苑囿,巡视马匹,随从的有大批官员和后宫妃嫔。马夫牵着所养马匹从殿下走过,这些人都偷偷地觑看皇帝和后妃风姿,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一脸正气。再加上他容貌魁伟,所养马匹肥壮,武帝十分满意,就让担任侍中驸马都尉的官职。

金日磾由一个奴仆到皇帝的亲近侍臣,从来未有过过失,武帝对他甚是信爱,不断赏赐,出则骖乘,入侍左右。一些达官贵戚对他非常嫉恨,污蔑他只是一个胡狗,却被皇帝看成人。武帝知道以后,对金日磾更加器重。

金日磾在武帝左右数十年,目不忤视;武帝赐给他宫女,他都不敢近身;武帝想把他的女儿纳入后宫,日磾也不同意。这些都使武帝特别赏识他。金日磾的母亲阏氏病故,武帝将她的肖像置于甘泉宫,图上标明“休屠王阏氏”,以示尊重。此外,金日磾的“金”姓,也是武帝赐予的。

汉武帝重用金日磾,并非仅仅出于招徕少数民族的需要,而是赏识和器重金日磾的德操和才能,他知道金日磾持重可靠,能托付大事。

武帝末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错综复杂,近臣莽何罗兄弟蓄意谋反,金日磾察觉他行为反常,昼夜提防。一天,莽何罗手持利刃想谋刺汉武帝,幸亏被日磾及时发觉,武帝才幸免于难。

武帝临终前,仓促立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命令霍光辅佐少主。霍光推让,推荐金日磾。日磾则认为自己是外族人,坚决不肯接受。武帝便任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一起受遗诏辅佐太子。同时,武帝遗诏封日磾为侯,日磾却没有接受封号。

§§§第六十四节未济卦第六十四(下坎水上离火——火水未济卦)

《未济》卦(),由下坎()上离()组成,卦形作“”,象征“事未成”。上卦“离”为火,下卦“坎”为水:火在水上烧,难以煮物,喻示“事未成”的情状。全卦揭示在诸事未成之际,如何审慎促使其成,化“未济”为“既济”的道理。

未济卦662

【经文】未济①:亨。小狐汔济②,濡其尾。无攸利。

【译文】未济卦象征事未成:亨通。小狐渡河接近成功之时,被沾湿了尾巴,无所利益。

【注释】①未济,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离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坎,坎为水。火处水上,火势压倒水势,救火之事,大功未成。所以卦名曰未济。此卦与既济卦构成一个相对统一的组卦。《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两卦开始,以既济、未济两卦结束。乾坤絪蕴,万物化生,繁衍不已,变化不息。既济、未济,代谢无疆。六十四卦这一编排组合,是《周易》变化发展思想突出的反映。②汔(qì气),声假作几,将要。

【解读】未济卦有亨通之象。因为六五阴爻居于上卦中位,位象相得。但是庸材任重事,必至中途颠仆。好比“小狐过河,打湿尾巴,所行无所利”,没有好结果。不过庸材虽居大位,但能顺从君上,不至为害过深,一切尚可补救。正如既济会走向其反面“初吉终乱”一样,未济也能够向既济的方向发展,由事未成发展为事已成,故未济亦可有“亨”。未济“亨”是未然之亨。未济的“亨”最终将决定于事态的发展和主观的努力。既济之时要慎终如始,未济之时则要慎始慎终,“自始济以至于将济,不可一息而忘敬慎也。”,否则就会像小狐涉水,接近成功之时,却****其尾,必将不能成济而无所利。

【经文】《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①。“小狐汔济”,未出中也②。“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③。

【译文】《彖传》说:事未成而至亨通,是因为柔顺而能守持中道。小狐渡河接近成功之时,实际上仍未脱出坎水之中;沾湿了尾巴而无所利益,说明努力没有持续至终。卦中六爻虽然皆不当位,但刚柔两两相应,勉力可获成功。

【注释】①柔得中,本卦六五之爻为阴爻,为柔,居上卦中位,是阴柔得位。②中,中正之道。未出中,犹言所行不合事理。此句针对“小狐汔济”而言,比喻庸材任重事,必至中途颠仆。③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本卦初六、六三、六五均为阴爻,而居阳位,是“不当位”。但是九二、九四、上九均为阳爻,为刚,与三阴爻相互呼应,所以说“刚柔应”。

【解读】未济坎下离上,也以内卦为主,内卦为坎险,正体现了未济之卦义,再向外发展,进入离明之体,则有可能转为既济而得亨。《彖传》开头所说的“未济亨,柔得中也”正是阐释这一观点的。未济之亨在于柔得中,而未济卦恰恰是处于外卦的六五为柔得中。《彖传》以此说明未济卦以内卦为主,内卦的坎险体现卦义,故内卦无亨可言,只有发展到外卦才有可能转向既济,有亨可言。从卦体上看,六五已走出坎险,进入离明,这是客观条件;就六五自身而言,六五下应九二,上承上九,既能纳刚健,又不违刚,处事柔顺适中,有可济之象,故可至亨。卦辞言“未济,亨”,正是说事未成可以发展为事已成。《彖传》最后说“虽不当位,刚柔应也”,也是从六爻来阐释这一卦义的。未济卦六爻皆不当位,有未济之象,但六爻均刚柔相应,若合力相拯,慎始慎终,还是可济的。正因为有既济的可能性,所以卦名才叫“未济”。

【经文】《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①。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坎,坎为水。火在水上,水不能克火,是未济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水火错位不能相克,从而以谨慎的态度辨辩事物的性质,审视其方位。

【注释】①辨物居方,俞樾说:“辨物者,分别其物品也。居方者,处置其方位也。”

【解读】未济卦坎下离上,坎为水,离为火,故日“火在水上”。与既济卦水在火上可以煮成食物相反,火在水上,不能烹饪,未能济物,所以象征事未成。火在水上,居位不当,致使难以煮物,君子观此卦象悟知未济之时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分辨万事万物,并使之各居其所,以便发挥各自的作用,以促成未济转向既济。《彖传》以推演卦辞小狐渡河的故事来阐述慎始慎终的卦义,《象传》则以上下卦体为喻象,从另一侧面揭示了这一思想,同时引导人们去分辨和区别各种事物的不同特点,用其所长,弃其所短,最大限度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争取形势的根本好转。这个思路别出机杼,为身处逆境的人改变环境、发展自我提供了行动指甬。

【经文】初六:濡其尾,吝①。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②。

【译文】初六:小狐渡水沾湿了尾巴未能成济,有所遗憾。

《象传》说:小狐渡水沾湿了尾巴未能成济,亦不知其结局将是如何。

【注释】①濡,沾湿。②极:终。

【解读】初六处于未济的开始,并不具备可济的条件,且本质阴柔,力不从心。但初六居于坎险之中,急于脱险,又应于九四,必欲上行,而九四本身并不是中正之才,不会前来援助,如此,则初六的前途可想而知。爻辞以小狐渡河为喻,说明初六犹如柔弱幼小之狐,不度量自己的才力和客观形势冒险躁进,结果未游到对岸就气力不济,沾湿了尾巴,终有憾惜。既济初九阳刚得正,处离明之体,当既济之时以“濡其尾,,戒其谨慎守正,不轻举妄动,故得“无咎”。未济初六是不自量力而进,“濡其尾’’言其欲济而终不能济,故有“吝”。同样是“濡其尾”,由于所处时位不同,既济初九喻其当济而慎于济,未济初六喻其不当济而急于济。未济初六如此莽撞躁进,其终局如何也就很难说了,故《象传》言“濡其尾,亦不知其极也”。这与《彖传》所说的“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的意思是相合的。

【经文】九二:曳其轮①,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②。

【译文】九二:向后拖曳车轮使之缓行,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象传》说:九二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居位适中,行事端正。

【注释】①曳,拉,拖。②中以行正,此以九二爻象、爻位为据。九二居下卦中位,像人行事,合符中正之道。

【解读】九二似乎是吸取了初六的教训,虽然上应六五,既有阳刚之才,又得柔中之助,是可以有为的,但因身地坎险之中,谨慎而不敢轻进,犹如向后拖曳车轮使之缓行。能如此谨慎守正,自然可以获吉。看到了九二爻的本质。九二以阳居阴,位并不正,为何言其“贞吉”?这是因为九二得中。我们多次说过《易》例正未必中,而中无不正。九二能居于中位,则必能行正,所以《象传》说:“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经文】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译文】六三:事未成,前进必有凶险,利于涉越大河巨川。

《象传》说:事未成而前进必有凶险,说明六三居位不适当。

【解读】历来说《易》者曾有多种解释,但都不甚圆满。朱熹《周易本义》曰:“或疑‘利’字上当有‘不’字。”这个看法值得重视,因为从六三的《象传》“位不当也”来看,也是表示“不利涉大川”的,说明《象传》的作者所看到的《周易》的确是“不利涉大川”,此后由于辗转抄书,脱去一字。如果加一个“不”字来理解那就顺畅了。六三在事未成之时,以阴柔之质处坎险之上,属居位不当,此时不宜妄动,更不利涉大川,若强行前进,必有凶险。

【经文】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①。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译文】九四: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悔恨消失。以雷霆震动之势讨伐鬼方,历经三年战争胜利,被封赏为大国诸侯。

《象传》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悔恨消失,说明九四立志于求济的行动。

【注释】①震,高亨说:“震,当是人名,周君或周臣也。”李镜池说:“震,动。”译文从李说。

【解读】九四已脱离下卦坎险进入上卦离明,总体说来命运已开始改变,未济将有可济的希望。但九四以阳居阴,处位不正,仍然有悔,须守持正固方可获吉,消除悔恨,故爻辞戒之以“贞吉”。九四处在未济之时,要真正地守正除悔,不能靠坐等,而应奋起斗争,立志于求济的行动,这就是《象传》所言“贞吉悔亡,志行也”之意。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要想拯救未济走向既济,就要全力以赴投入艰苦卓绝的斗争,像爻辞所比喻的那样,以雷霆震动之势讨伐鬼方,坚持不懈地战斗三年必能取得胜利,获得封赏。既济九三倒转过来就是未济九四,故其喻象相同,不过既济九三与未济九四两爻喻意各有侧重。既济已处于事成之时,言高宗伐鬼方之事,只是说明胜利来之不易,故在胜利之后要谨慎行事,“勿用小人”。未济处事未成之时,举伐鬼方之事,意在说明要经过艰苦斗争才能转向既济;而三年得胜更是强调斗争的艰巨性、持久性,劝勉九四拼搏到底;“有赏于大国”则说明只要坚持不懈,必可获得成功。

【经文】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①。

【译文】六五: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没有悔恨;君子之德似太阳之光,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吉祥。

《象传》说:君子之德似太阳之光,说明六五为文明之主,光照天下,带来吉祥。

【注释】①晖,意义同辉。《释文》:“晖,又作辉。”

【解读】六五是从未济转向既济的关键。六五虽以阴居阳不当位,但居中,居中则无不正,故可守持正固莸得吉祥,而没有悔恨。“悔亡”是有悔而后悔亡,“无悔”是根本没有悔恨。所以六五爻位非常好,《彖传》所说“未济亨,柔得中也”,指的正是六五。六五居上卦离体之中,是文明之主,他不仅自己能守持正固获得吉祥,没有悔恨,而且以柔居刚,下应九二,象征着他能带领大家共同渡过未济难关,进入既济的太平盛世。故爻辞将六五君子之德比作东方的太阳,礼赞太阳驱散了乌云,光照大地,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带来了幸福吉祥。《象传》说“君子之光,其晖吉也”,正是着眼于这一点。“晖”是阳光照射,光披四海之意。君子之光所以能带给人们吉祥,是因为它不是只照亮了自己,而是同时照亮了大家,使人们告别了黑暗.走向光明。

【经文】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①。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译文】上九:怀着必胜的信心举杯庆贺,没有咎害。但若沉湎于酒,将如小狐渡水沾湿头部,必然有失正道。

《象传》说:沉湎于饮酒如同小狐渡水沾湿头部,说明如此下去也太不知节制了。

【注释】①是,正也,失是犹言有失正道。

【解读】上九以阳居未济之极,物极必反,未济遂成既济,于是举杯庆贺,天下太平。但是作者笔锋一转,指出此时若沉湎于饮酒。就会转向其反面,重演小狐濡首的悲剧,正道尽失,既济又将变为未济。在这最后一爻中,作者巧妙地再次浓缩和再现了未济——既济、既济——未济这一“物不可穷”的观点。一方面警醒世人慎待人生,须臾不可耽于逸乐;一方面彰显其志,揭示了事物总是按着否定之否定的形式向前发展的辩证思想。

【现代活用】

双龙药业因贪吃而败

“濡其尾,吝”暗示我们,不能急功冒进。双龙药业违背了这一理念,盲目投资,结果惨遭败绩。

据报道,双龙药业公司已到了资不抵债,不得不等待被人收购的地步。而双龙药业刚上市的规模是不能小觑的,还有它上市前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其实,双龙药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在向目标(由地域性企业迅速发展为全国性现代医药企业集团)奋进时过于急躁冒进。

双龙药业公司上市的第二年即1998年,兼并了南方某制药总厂、北京某制药工业研究所和北京制药机械设备厂,并将有关兼并款项预期支付给对方。此后,公司对外投资的势头只有增强而无减弱的迹象。截至2003年年底,长期投资合计112180.26万元,公司已在全国10个省市组建了20家控股公司、6家参股公司。

经过这一次次的扩张行动后,尽管双龙药业主营业务收入从上市前1996年的2.08亿元猛增到了2003年的42.49亿元,增长了19.43倍,但2003年净利润仅6463.06万元,只比1996年税后利润5066.26万元增加了27.57%。8年来,公司效益的增长幅度仅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的1.35%。

A药厂是双龙药业最早收购的企业和在华东的战略要点。资料显示,双龙药业历年投入的资金超过1.2亿元,2003年11月,“A药厂把过期药手工剥出更换出厂日期重新出售”被媒体曝光。对此,双龙药业曾两次发布公告,称“A药厂”市场份额较小,不会影响公司总体业绩。事实上,“A药厂”产品在2002年的销售仅有300多万元,即便是“A药厂”全年停产,也不会对年销售高达40多亿元的双龙业绩造成影响。但双龙药业年报却显示,2003年的亏损高达3521.59万元。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双龙药业近几年也多次对其追加投资。经过几年的收购兼并,双龙药业已经成为我国大输液产业的龙头老大。

但是,大输液产品的残酷市场竞争却让双龙药业始料未及。在4000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大输液市场,由于成本问题,许多大企业都竞争不过小企业。原因是龙头老大没能获得垄断价格,也没享受到规模扩大带来成本降低的好处。

双龙药业大输液产品销售在“非典”期间一度降到历史最低水平。“非典”过后,由于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白热化,大输液产品持续降价,输液公司赢利空间缩小,导致双龙药业的大输液子公司经营大多出现严重困难。

从双龙药业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向成功的宝座奋进时,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能贪功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