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古野教授
31858300000031

第31章 第二封信

《古野教授》作者:权海

第三十章第二封信

尊敬的总统(主席)先生:

你好!

我的名字叫权海,是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汉医专业毕业的而现在的工作是一名中文翻译员。

正如贵国一部分医学毕业生一样,毕业之后因为难找工作,机缘巧合之下进了一家医疗管理公司。这家医疗管理公司的高层都来自某地区,并且这个地区的人开了很多相同的公司,并且自成一派,逐渐壮大,以至于掌握了几乎全部的民营医院,还承包了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

我并不否认医疗行业引入市场竞争的概念的好处,这对于民营医院、公立医院的发展都很有好处,而且可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但是在有些事情没改变之前,盲目引入,似乎就容易被钻空子。

某系钻的第一个空子,就是承包公立医院。承包公立医院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可否认,政策初期,承包给医院本科室的主任或者医生,确实让公立医院的医生在态度、效率、疗效、收益方面都有些提升,但是这里就开始逐渐演变成效益至上主导的局面了。而原先那些江湖骗子,看到了政策放开,看到了漏洞,也纷纷加入。马上,效益至上变成承包科室的不二目标,医院或者科室的正规性,医德,医术水平,也纷纷因此被拉低。经过将近10年的改造,之前视医生为父母、救世主、白衣天使的时代消退,随之而来的是骂医生唯利是图、没有医德、医闹、甚至暴力伤医的时代,大大地把医患关系推到紧张、更紧张的境地。它更是带来了另外一个恶果,导致民众不知道哪家医院正规,不知道哪家医院可以治疗他的疾病,或者治好、哪怕是改善他的疾病。然后,他们承包、建立、收购的民营医院,也陷入同样的金钱至上的漩涡。于是乎,民众对公立医院的信任,逐渐缩小,最后缩小到绝对不可能或者不需要承包的正规公立大医院。这种局面就出现了--公立大医院就医人数爆棚,医生难预约,尤其是专家,医生在每个病人花的时间过少,态度不好,不愿意多解释,医托、号贩子横行,无疑又进一步升级医患紧张关系。

不过很遗憾,民众对疾病,治疗,医院,医生等的了解是有限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它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于是出现通过网络来了解这些内容的途径--这又造就了某系钻的第二个空子。

他们发明过地面广告,电线杆广告、诊疗卡、纸巾等小物件、优惠卡、公交车广告等等,但是覆盖到了人毕竟是有限的。而网络则是无限的,网络越普及、手机越普及,网络广告覆盖面就越广。网络广告相关的管制,本来就比较困难,相应的法律也不完备,于是钻空子之人就大行其道了。而且某搜垄断着搜索引擎,也加入甚至一度垄断搜索广告这行。某系的广告就出现在了搜索最前列,不明真相的群众就信以为真点进去了。搜索引擎的作用,本来是传播知识、舆论交流、免费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也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企业,把这个渠道拿来做广告,而且不加以限制地放行虚假广告。除了广告,某系还可以利用搜索的规则,把自己的医院占满搜索结果,或者占道前几页。除此之外,还不遗余力地编造假新闻、假评论、假帖子,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提高排名。然后再花点小钱,送给某搜,删去不利于他们的内容。正是利用了这点,某系可以在网络上捞到大把的流量,引入自己建的网站,然后大张旗鼓地宣传他承包的医院或者科室、包装出来的专家、技术、设备,虚虚实实,再引入国外咨询医生这个概念,进一步引导患者、预约、到院,再通过前台医生护士的配合,完成患者整个消费过程。这时候,效益至上、金钱至上的理念又进一步发挥了作用,患者的医疗成本无疑大大增加了,甚至医疗之后还是反效果,医患矛盾不增加那就很奇怪了。

某系钻的第三个空子,就是监管的空子。相关的法律相对还是很少的,而且民众的舆论反映也很难到达领导层,即便是想维权的患者,又很难举证,加上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往往都是不了了之,于是这个医疗毒瘤,存在了10几年,越来越大。某搜可以轻易消除他们的负面,这主要是因为有利益关联,某搜的收入医疗广告就占了三分之一,同一条船的蚂蚱,即使闹分手最后还不是又抱在一起了。不可否认,他们的能耐确实很大,可以轻松拿下民营医院、公立医院科室的承包权。做垮了一个科室一个医院,可以换个科室、医院再做,或者改一个医院名字做,或者集团内部交换做。确实他们也有一定自律性,尽量规避癌症之类容易出医疗事故或者医暴的项目,但是只要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措施,昧着良心做生意的现象还是很普遍。详情请参照魏则西事件,他不是唯一的案例,跟他一样的案例甚至更严重的比比皆是,只是过去在网上传播的渠道实在有限。这里跟某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监管,必须是摆到台面上来讲,允许舆论讨论,建议舆论讨论,希望舆论起到监督作用,不然这个毒瘤以后会要了整个医疗体制的命。有必要告知全体民众,某系是怎么一回事,再也不要掉入网络营销的陷阱里。

医疗的问题,背后的本质是医疗成本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需要彻底处置某系、某搜,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首当其冲的就是医保的问题。医保的问题较为复杂,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弊端。医保改革之难任何人都心知肚明,我无法建议什么医保政策最好,所以我提供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那就是适当加强商业医保。如果让商业医保形成竞争局面,可以给民众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可以很好地补充公立医保,降低民众医疗的成本跟风险。这样还可以解决一部分患者,因为低价被不正规医院吸引的情况。这样也可以一定程度使医院,在治疗上可以从金钱这一端往疗效那一边偏去。当然,这里还涉及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民众普遍不信任商业保险。这跟保险公司,盲目追求效益,过多推荐或者推荐一些无用或者多余的保险有关。所以整顿保险业,监管全面,合理发展,也需要随之重视起来。

第二点就是医疗透明度的问题。现阶段,民众对医疗信息普遍不了解,加上某搜的推动,获取医疗信息的渠道很有限。某搜起了一个很坏的头,搜索、贴吧、各种评论都提供给医疗商人来做广告,紧接着,这些商人就渗入了百科、贴吧、知道等等各种他的产品。甚至连百科很多医疗相关的内容,都是这些商人派人写的,很难想象其是否专业,很难想象他们是不是都是写来为他们服务的。所以,如何处理那些不正规、不专业、不规范的网站,就必须拿出来讨论了。我希望,最好是从处理某搜开始,因为他犯的错最大也最多最严重(下文还会论述)。除了处理他们,还需要某些正规进步的企业、或者医学院校、医院担起这个社会责任--传播医疗知识。民众之所以会网上盲目搜医院、医生、治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这个疾病,不懂得如何就医。如果是有正规的网站提供基本的专业的医疗知识,或者比较规范的医疗指导,那么,某系网络广告推广这招也会失效,不得不重新回到实际治疗的疗效口碑上来。公立医院不被承包,民营医院正规治疗,走上了正道,民众才回重拾民营医院信心,才会改善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大局。哪怕这种提供信息是收费的,比如建立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公司,不推荐医院、医生、技术,只是单纯地耐心告知顾客,这个疾病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好,大概需要做哪些检查,都比某系免费咨询骗来骗去好上几万倍。不过很遗憾,现有的咨询渠道,比如商务通咨询、医疗软件APP咨询、网站咨询、借着qq、微信等渠道的咨询,都是以引导患者去目标医院为目的。免费的渠道基本都是最终引导你去消费,即便不以引导去医院为目的的渠道,也多数因为免费而无盈利无法维持,如何打造一个免费的公众获取信息渠道或者绿色的规范的收费渠道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难点。

第三点就是舆论监督的问题。前文也论述过了,需要处理某搜,防止舆论监督传达不到执法者。除此之外,我建议,建立一支真正的网络警察队伍,专门处理来自民众对网络虚假信息、虚假广告的举报。网络警察,其实很早就有这个概念,但是原先的概念仅限于接受现实案件的举报,完全没有涉及某系某搜的问题。所以我建议立法,成立真正的网警,专门处理来自民众的举报,让虚假广告无所遁形。同时,也需要号召更多的记者加入这一行列,加入虚假信息的调查,更有效地处理这些广告陷阱、骗局。网警不是简单的接受举报的平台,更是一个执法者,能够对发布虚假信息、虚假广告者惩罚,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不过我希望网警的作用仅限于此,不应盲目扩大,以免引起恐慌,导致民众对舆论自由的失信。

医疗成本的问题,背后是经济的问题,很大部分是跟经济成本有关。看病贵,医保保障少,跟经济有关,这点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往更本质的问题上去讨论--那就是供需关系。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市场价格跟供需关系息息相关。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价格会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随之上升。可信任的医院少、可获取医疗信息的渠道少、医疗机构、医疗设施、医疗条件不足,都可导致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成本也会随之升高。

供需关系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补充,那就是生产、流通、消费关系。生产很好理解,相信我们社会的医院、医生、护士要比发达国家多得多,大体上如果合理供给,那么问题就不是特别严重了。在流通环节上,某系、某搜的广告收入、投入,最后都要再患者身上挖,就是俗话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大程度上推高了医疗成本;除此之外,那些医疗软件APP、网站的开发维护都是增加医疗成本的因素,因为他们给资源给某系,为的就是从某系上赚到广告费,最后也是一样落在患者身上。消费环节上,某系的模式,乃至社会整个效益至上的风气,都是加大医疗成本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改革医疗问题,不得不从这三个方面,尤其是原先没重视的医疗商业广告、医院的模式、医保、监督等等各方面去重视,去改革。

还有,老百姓看不起病或者谨慎看病,还跟整体的经济有关。当整体经济下滑、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工资又不涨的时候,难免不考虑下钱包的分量再去看病,不敢看病、贪小便宜、乱看病的坏习惯就容易形成,上当受骗的可能也大大增加。

再来,整个经济,是否需要重视一下流通环节呢。物价上涨,除了国际因素,城镇化导致一部分生产部门减少有关,我不是搞经济的不敢妄论,但是我总觉得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中间流通环节出的问题才是最大的。

就拿房价来讲,难道真的供给不足需求吗?我看未必,开发商建房子的速度何其快,何其多,若是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资源肯定是足够大家买房的。问题估计就是出在流通环节上,流通成本大了,流通环节多了,价格自然上涨。关键的问题在于,房企都在囤房,大家都在炒房,供给全都给这些人掐住了,自然到民众手上的供给就相对少了,价格随之上涨。

再来,舆论也在造势,最希望房价上涨的人是谁?对了,受益者,卖房的人、囤房的人、炒房的人。为什么别人国家房价会上涨会下降,我们不行,问题就在流通上,卖的人大声造势它会不断涨,买的人认为它也会涨。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实际上供给量是足够的,市场竞争在这时不起作用了,降不下来了。房企投的广告是那么多,怎么肯降下来呢?竞价广告是一个很恶毒的广告方式,增加的流通成本实在是太大了。某搜,中国最大三个互联网企业之一,医疗广告收入占三分之一,加上医疗之外的行业广告收入呢?一半收入?或者更多?真难以想象,仅流通环节,挖一脚就垒起一个巨头企业,竞价广告是何等的暴利?给国民经济增加了多少负担?为物价上涨推了多少级的力?至少是欧米伽级别的。

如果,限制了炒房,限制了囤房,房企市场竞争的概念三观重新摆正,房价岂会不降?如果没人囤大蒜,投机取巧,一颗小小的大蒜哪用6块、7块、14块一斤?如果,好好整理一下医疗市场,某系、某搜还能危害多久?如果,好好正视经济中的重要环节,物价下降或者经济好转还远吗?

我们不应去规避问题,而应当正视它,研究它,正如对待少数群体一样,永远不去面对,不解决其基本的权益,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远远不能解决,造成的悲剧也会一直延续,一直重演,一直加重,谈不上人人平等,更谈不上民主。

我呼吁,大家开始理性对待他们,开始理性处理问题。

我呼吁,全社会,全世界都重视一下这些问题。

我呼吁,及时清除毒瘤,还大家一个美好的医疗环境,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呼吁,为了这一代还有下一代,大家都参与进来,建设更加民主的社会,更加民主的世界。

你的朋友,权海

2016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