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把自卑心理看作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者的前途,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其实,比起狂妄自大的人来说,自卑者更加讨人喜欢。因为,自卑的人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自卑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位置,增加生活勇气和信心。穷人还应认识到,你若克服了心理上的这种障碍,将更有前途。
(2)正确地评价自己。
穷人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即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谁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能够想方设法克服缺点和不足就行。这样就会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扔掉包袱轻装前进。
(3)正确地表现自己。
穷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并竭尽全力争取成功。成功后,及时鼓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当面对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豁出去”的自我暗示放松心理压力,反倒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成功。
(4)正确地补偿自己。
穷人为了克服自卑感,可采取两种积极的补偿途径。一是以勤补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赶不上别人,就不要再背思想包袱,而应以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勤奋努力,多下功夫,下苦功夫。二是扬长避短。有些残疾人虽然生理上缺陷很大,又失去了自由活动和交际的空间,似乎发展的空间极为有限。但有志者事竟成,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的成功之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她身残志不残,酷爱音乐、医学、文学,以十倍于常人的毅力在几个方面都有所建树。
(5)要正确对待挫折。
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就忘,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那么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死、太高,不然就容易受挫。
总而言之,方法应尽量与众不同,最主要的是要能充分表现自己。这样你对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你也就会以崭新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5.穷人爱说“可是”
穷人做错了事,经常只会埋怨,爱说出一堆“可是……”的理由而不是立马去做的话,他们担心的一切,只会继续而不会得以解决。
杰克和威廉是邻居。他们的家座落在离小村二里远的山坡上,那里空气清新,景色怡人,而且每到春夏交替的那段日子,山花与松叶所散发的清香就会迷漫整个山谷,惬意极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通往他们两家的路上,有一棵胡杨树挡在路中,每次开车路过时,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绕过它。
一天杰克和威廉在路上相遇了,他们商量要把过棵树砍掉,以免麻烦的蔓延,最好明天就动手。
“可是……可是我明天要到苏克兰去,我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工务!”杰克说。
“那么就过几天好了,我想我们会干得很好的!”威廉耸了耸肩说。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威廉所预想的那样。几乎每次谈到这件事,他们都会有一些意外的事情要去处理,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当他们已是须发斑白的时候,一天,两个老人再次在树旁相遇了。
“老家伙,我们真的应该把它砍掉了,要不然露茜和吉姆他们会在这出事儿的。看,这家伙的体形越来越大了,占据了半条路的空间。”威廉望着已经长得粗壮如柱的胡杨树说。
“是啊,这么久了,我们还是没有砍掉它,这回我们该用锯子锯喽!”杰克边说边蹒跚着向家里走去,他决心用那把小钢锯锯断它。
可是,由于他们已老迈,根本再也拉不动那把小钢锯了!
在现实生活中,为一点点小理由而放弃今天的工作的事比比皆是,要知道,那些由“可是”而找出来的理由,只会让穷人失去处理问题最佳时机,除此以外,不会给穷人带来其他任何好处。
“我很想辞职,这份工作不适合我,可是……”一位性格内向的朋友苦恼地告诉迈克,她的工作令她如何筋疲力尽。
迈克细心地听着她的苦恼,忍不住打断她,问她:“既然这个工作令你这样痛苦,那你想改变它吗?”
“改变?你是什么意思?”朋友迷惘地问着。
“辞了这份工作,去做令自己能发挥的工作。”迈克肯定地说着。
朋友咽了一下唾沫,吞吞吐吐地说:“可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且工作那么难找,我还得养家。”
“可是?问题是你不喜欢这个工作,那何必令自己痛苦?生命不该是这样的!”迈克说。
“可是我得生活啊,生活是很无奈的,为了生活总得做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牺牲。”朋友愁苦地说着。
“我倒认为做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才能发挥所长。”迈克告诉朋友,有关于他的意见。
朋友恨恨地说:“你不同啊!你当然可以这样说,说得这样轻松,有几个人能像你这样幸运,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能赚钱!我也想啊,可是……”
迈克没有再和这个朋友说下去,因为她给自己太多“可是”,而忘了别人也同样有许多的“可是”。
其实,迈克并没有像这个人说的那样幸运,在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前,迈克也做了许多他并不喜欢的工作。
在努力的过程中都是辛苦的,这些辛苦她没看见,却把自己的不努力,怪罪在别人太幸运里,这样的人,活在自我设限的生活中太久,也太习惯了。她要的不是改变,她要的只是一些认同,要别人去认同她自己也无法认同自己的事,来安慰软弱的自己。
老说“可是”的人很可怜,但这种可怜是自找的。
穷人要试着走出“可是”的理由和借口,改变现状,而不是活在现状中!
6.穷人想不劳而获
穷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有人肯给我一点钱,使我能付清欠账,并在银行有1万元的存款,那我就能自力更生了。”
不幸的是,许多穷人相信这件事,所以一直在等别人提供那笔钱。我们一直鼓吹要帮助别人,如果你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只能供养他一天,但是如果你教他打鱼,就等于供养他一生。这种捕鱼的教训很有意义。资助金钱是一种错误的帮助。靠人推是走不远的。外人的帮助对穷人来说,只是一种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再边命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行动,但假如不能够战胜惰性,不能坚持到底,最终还是一场空。
如果天上能够掉馅饼,掉金子,那么世上那些希望不劳而获的人就不会饿死,还可能拥有财富。但是,天上会掉馅饼,掉金子吗?不会,所以世上才有那么多饿死的人和贫穷的人。
有这么一则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次,几条猪逃跑了。经过几代以后,这些猪变得越来越凶悍,甚至威胁经过那里的人。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猪却狡猾得很,从不上当。
一天,一位老人赶着一辆毛驴车,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告诉当地的居民说他要帮助他们捉野猪。他们都嘲笑他,因为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猎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居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里。
他向居民解释他是怎样捕捉它们的,他说:“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陷阱的诱饵。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过来,由老野猪带头开始在周围闻味道。老野猪先尝了一口,其它野猪也跟着吃,这时我知道我能捕到它们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竖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像幽灵一样,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之后,它们返回来吃了。当时野猪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了,此后我要做的只是每天多竖立几块木板在谷粒周围,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白吃午餐”。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这时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们捕捉了。
这个故事是真的,寓意很简单。一只动物要靠人类供给食物时,机智就被取走了,接着它就会遇到麻烦。人类也一样,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在足够长的时间里给他“免费的午餐”,让他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就行。
例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些有奖游戏,得奖者可以获得75000美元、100000美元甚至更多的钱。7年后有人对这些得奖人作了一次调查。有趣的是,所有得奖人,没有一个比得奖前更有钱,每一位得奖人显然拿到奖金后就花掉了,而不是用来买公债或存到银行生利息,来改善生活。中彩券的赢家可以拿到100万美元,可是个个得奖者都传出惊人的坏消息。他们的生活瓦解了,家庭混乱了,工作破灭了,老朋友失去了,他们的观念与心态也严重受损。白吃的午餐不会使你步向坦途,你失误的机会比成功的机会还多。
美国印第安人的故事,充分说明了其他人“照顾你”时会发生什么事。上世纪初,美国政府跟印第安部族(特别是西部)订了许多条约。条约中包括许多事项,要点是要印第安人放下武器,到政府为印第安人指定的保留地居住,让政府“照顾”他们。
今天,你只要前去拜访任何一处保留地,并仔细观察他们困苦的境地,你就会明白,当一个人被迫将自尊交给其他人时,将会发生什么事。当你向一个人施舍,你就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就夺走了他的命运凡是白吃午餐的人,迟早会连本带利付出代价。
报上常常看到有人被骗子骗走财物,这些人被骗虽然可怜,然而其被骗的动机——想不劳而获——却又可鄙,这些人若不存贪欲之心,又怎能令骗子乘机得逞呢?
例如:一个穷人来到智者面前向他诉苦,说有人骗了他。
智者问他:“那么他做了什么呢?”这个人说:“他能够把任何一种金属变成金子。他做给我看了,我亲眼看见了奇迹的发生。然后他说我应该把我所有的金子带来,他将会变成10倍的金子。所以我集中了我所有的金银首饰,而他拿着我的金子逃走了,他骗了我。”
智者告诉这个人:“是你的贪婪骗了你。不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你是贪婪的,而贪婪是愚蠢的。你希望你的金银首饰变成10倍多,是这个念头欺骗了你,那个人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个机会,如此而已。你才是真正欺骗自己的人。如果他不骗你,别人也会把你给骗了。”
所以有人说,想不劳而获的人,是只要有利可图,就连对魔鬼都愿以上宾招待的人。虽然金钱的魔力很大,“可使鬼推磨”,但这种鬼却有点惹不得,它会害得人一蹶不振。所以,想赚钱的穷人,还是确定自己的着眼点,凭自己的力量求取,这会来得令人心安理得些。
7.穷人安于本能的享受
有一种享受,它可以让穷人的四肢在床榻上摆出他尽情舒服的姿势,可以让他的眼睛耳朵面对喧嚣的尘世而无惊无挠,可以让穷人的心灵夜以继日地睡眠,并且自由自在地做那些天花乱坠的白日梦……
这种享受将穷人封存于勤勉、奋斗和拚搏之外,与风雨无缘,与血汗不交,因为没有谁生来就乐意刻苦耐劳,精勤奋争。
这种享受,有一个让人听起来不太喜欢的名字,叫“懒惰”。
懒惰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危机。
英国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约翰逊这样论述懒惰:“有些人公开承认懒惰有其可取之处。他们自诩为懒人,正如剧中人巴西里斯‘自诩为骄傲者’一样,他们自夸什么事都不做,而且还庆幸自己无事可做;他们每天要睡到不能再睡的时候,而起来的目的也仅在于作那种能使自己再睡的运动而已;他们用双层窗幔来延长黑暗的笼罩,永远也不愿看见太阳,而只‘告诉太阳他们如何憎恨阳光’;他们的全部劳力无非是换一下如何方便于懒惰的程度与方式;他们白昼之不同于黑夜,只是白昼坐马车或椅子而夜里睡床而已。
这班人真乃是懒惰的公开支持者,懒惰也为他们编织好罂粟花环,而且还把湮没无闻之水倾入他们的杯中,他们于是处于平静而愚钝的状态,忘怀一切,也被人遗忘。他们早已不复存在于人世,活着的人对于他们的死亡只能说,他们只是停止了呼吸罢了。”
穷人最大的愿望是开心享受生活,任何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才有所成就的事,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自认为是千里马,天赋和才能是他们赖以求存的资本,但他们却不赛跑,更不上战场。他们只想轻轻松松获得“一食或尽粟一石”的待遇。
对于那些长期因懒惰而贫穷的人来说,靠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永远是一种负担,贫穷是惟一能让他们感到舒服的事情。只有当他们真正发现穷神附身时,才会发觉贫穷不该是他们原本的生活。在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躲避贫穷是永远不会奏效的办法,因为贫穷永远伴随着贫穷的心智,贫穷的心智永远吸引着贫穷本身。
穷人老是处于准备状态,他们忙于先期措施,预备计划,收集材料,为主要工作做准备。这些人的确都是受着懒惰的玄妙力量支配的。
他们整天缠于琐事,手边总有点什么做着,但做着的琐事只可引起好奇心而不产生焦虑,整个心情处于运动而悠闲的状态,而远非辛劳费力的苦况。
尽管懒惰本身是一种享受,但这种享受只是昙花一现,懒惰之后便是一无所有,痛苦迭至,甚至一生遗憾,连一点侥幸的余地也不留给它。因为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任何一种幸福都始之于勤,而且成之于勤。
造成贫穷的原因各有不同,可摆脱穷困最奏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感觉到贫穷对于我们是多么的不舒服,富有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贫穷所产生的压力,就像缺乏适当的营养和保护措施,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而那些懒惰的人从不会意识到这种压力的存在,只有发现穷神附身时才会意识到这种压力。治疗这种疾病惟一的药方就是使自己走出所谓的“贫穷舒服区”,也许开始时,我们会感觉到恐惧,会觉得不舒服,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恐惧称为兴奋,把不舒服看成是挑战!
例如:有一个穷苦的农民,平时不爱劳动,总摆脱不了贫困的生活。后来,他索性躺在家里整天睡大觉。他的老婆也不想干活,懒得连扫帚都不愿意碰,惟一让两人感到舒服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睡觉。
一天,农民打开衣柜抽屉,看见破烂衣服上面睡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头。
“喂,你是谁?”
听见声音,老头睁开眼睛回答:“我是穷神。挺喜欢你们家,早在半年以前就得到你的关照啦!”
农民顿时恍然大悟:“噢,我的穷日子原来是穷神带来的呀!”他思前想后,整整寻思了一天,晚上,他悄悄地对老婆说:“有那个穷神在,我们当然要穷了。没办法,明天早上搬家吧!”两个人嘁嘁喳喳地商量着。
夫妻二人刚要做搬家的准备,就听见衣柜的抽屉里面有什么东西作响。“咦?干什么呢?”偷偷一看,穷神正里面编草鞋。
他惊慌地问:“你编这个玩艺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