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当代社会
3180300000059

第59章 唐代道士司马承贞事迹考(2)

最为重要的则是《唐华岳真君碑》, 此碑曾著录于欧阳荣《集古录目》卷6、陈思《宝刻丛编》卷10、朱长文《墨池编》卷6, 南宋以后似乎无人提及。此碑现存华山玉泉院, 高100 厘米、宽65厘米, 石尚完整, 正书20行, 行38字, 字径2厘米, 字多漫涣, 碑阴刻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10年)祈雨醮告文。该碑撰文为华阴县丞陶翰, 润州人,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 年)进士及第, 次中博学宏词科, 其在开元、天宝时期文坛名声颇盛。韦腾书丹, 曾任朝议郎行丞、同州判史等职, 书碑时似为布衣。 因该碑是现存有关司马承祯请立五岳真君祠的实物资料, 颇为珍稀。

碑文中三处说到真君祠事: “惟十九年八月立真君之祠于群岳。真者, 道之贵; 君者,物之宗”; “以诘乎神理, 以推乎冲寞, 则建真君之祠”; “皇绋是降, 仙祠有凭”。由此可知, 五岳真君祠确为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建立。那么, 《旧唐书》所载司马承祯上言玄宗的“五岳各有洞府, 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 具体是哪几位真人呢?研究者指出, 司马承祯所著《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主体部分保存在《云笈七签》卷27, 题作《天地宫府图并序》。在这部书中他说明降居到五岳洞天的仙真姓名。值得注意的是, 五岳的五位仙真, 在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第六右位的“地仙散位” 中, 皆可见到, 其文为:

山图公子周襄王时大夫张禁保之师。……惠车子淳于典柄之师。石长生周明晨之师。

……郑子真阳翟山。……邓云山。

这表明, 陶弘景已将其五人列入仙真之列, 但并没有把他们与五岳联系在一起。在陶氏《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中, 与五岳连在一起的仙真有“中岳真人高丘子”、“中岳仙卿衍门子”、“中岳真人孟子卓”、“西岳真人冯延寿”、“南岳真人傅先生”、“中岳真人王仲甫”, 但未见北岳的仙真。 是知, 司马承祯指出五岳有真人, 可能受到了陶弘景的影响,即所谓“各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 但具体是哪位真人则发生较大变化, 面目全非, 研究者说这是司马承祯的独创。 华岳真君碑是目前所知有关司马承祯五岳真君祠的唯一一件传世实物, 弥足珍贵。

三、道教的镜与剑

在道教有关资料记载中, 司马承祯不仅是一位智慧的道教思想家, 还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宗教实践家, 直接参与过一些具体的道教的事务性工作, 其中设计制造镜、剑就是一件,在古代高道中十分少见。

《正统道藏》洞玄部收录《上清含象剑鉴图》一卷, 署名为“天台白云司马承祯进”, 是有关这件事的最重要的文献。日本著名道教学者福永光司先生, 曾以该文为主要资料, 写出其代表性名作《道教的镜与剑———其思想的源流》。我这里即以福永先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谈谈司马承祯的镜及剑。《上清含象剑鉴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镜, 系文字与图象相配合。首先谈设计思想, 其云:

夫四规之法, 独资于神术, 千年之奇, 唯求于乌影。含光写貌, 虽睹其仪,尚象通灵, 罕存其制, 而鉴之为妙也。贞质内凝, 湛然惟寂。清晖外莹, 览焉遂通。应而不藏, 至人之心愈显。照而征影, 精变之形斯复。所谓有贞明之道也,有神灵之正也。捧玩之宝, 莫先兹器。既可以自见, 亦可以鉴物。

这段话含有很多典故, 福永光司曾利用有关著作和纬书, 做过解释。从这些重要文句的来源, 可以看出司马承祯的镜学思想, 主要源于道家及易纬之学。

司马承祯《上清含象剑鉴图》在介绍自己设计制造的铜镜时, 非常仔细地说到了这种道镜的纹饰特征, 其文云:

此鉴所以外圆内方, 取象天地也。中列爻卦, 备著阴阳也。太阳之精, 离为日也。太阴之精, 坎为月也。星纬五星, 通七曜也。雷电在卯, 震为雷也。天渊在西, 兑为泽也。云分八卦, 节运四时也。此表天之文也。

文中的“此鉴”, 即是指司马承祯自己设计制造的铜镜; 外圆内方, 是说该镜外形是一种圆镜, 镜内纹饰绘出方形; 取象天地, 是说这方镜子的圆和方的概念, 是取自中国自古以来就已形成的天圆地方的观念。中列爻卦, 是讲该镜纹饰中排列出八卦的卦形; 备著阴阳, 是说这些卦形代表的是阴阳。太阳之精, 是讲在该镜的天文部分的纹饰有太阳形象;

离为日也, 是说该太阳纹饰在离卦的方位, 因为离卦代表日(即太阳)。太阴之精, 是讲天文部分还有月亮的形象: 坎为月也, 是说该月亮纹饰在坎卦的方位, 因坎卦代表月亮(即太阴)。星纬五行, 是讲作为五纬、代表五行的辰星、岁星、荧惑、太白、镇星; 通七曜也, 是说前列五星又与七曜相通, 分别为七曜中的五曜(另两曜是日、月)。雷电在卯, 是讲代表雷电的星形构图在十二地支的卯位; 震为雷也, 是说八卦卦象震代表雷, 与卯位相应。天渊在西, 是讲代表天渊的星形构图在十二地支的西位; 兑为泽也, 是说八卦卦象兑代表水泽, 与西位相应。云分八卦, 是说在该镜的纹饰中有云彩的造型, 依八卦的数量分为八朵。节运四时, 是讲这八朵云彩分布在四方, 表示控制着春、夏、秋、冬四时的运行。此表天之文也, 意思是说, 以上所列是该镜的天文部分的纹饰内容啊!其方周流为水, 一泻四溟。内置连山, 以旌五岳。山泽通气, 品物存焉!此立地之文也。

这段话是讲司马承祯镜的地文内容。其方周流为水, 是讲地的方形用环周流动的水来代表; 以泻四溟, 是说这种四方周流的水发泄的是四溟之水。内置连山, 是讲方地之内要设置五个用山字环连而成的纹饰; 以旌五岳, 是说这五个连山纹代表五岳。山泽通气, 是讲纹饰出现高山与水泽, 为的是山水之气沟通; 品物存焉, 是说山水通气才能使万物生存。

此立地之文也, 意思是说以上所列是该镜的地文部分的纹饰内容啊!词铭四句, 理应三才。类而长之, 可以意得。此寄言以明人之文也。

这段话是讲司马承祯镜的人文内容。词铭四句, 是讲镜上铸造有四句铭文; 理应三才,是说铭文的理义与天、地、人三才相应合。类而长之, 是讲该镜之文的含义同属此类, 可以相互助成; 可以意得, 是说镜上铭文的含义可以领会理解。此寄言以明人之文也, 意思是说镜上的铭文寄托着制镜者司马承祯的理想, 传达着人类的文明啊!《上清含象剑鉴图》的第二部分, 是讲司马承祯的景震剑。有文有图, 文题作《景震剑序》, 其文云:

夫阳之精者, 著名于景。阴之气者, 发挥于震。故以景震为名式, 备精气之义。是知贞质相契, 气象攸通。运用之机, 威灵有应。掇神代形之义, 已祝于真规。收鬼摧邪之理, 未闻于奇制。此所以剑面合阴阳, 刻象法天地。” 福永光司先生对这段话亦有解释, 总其意大略如下: 太阳的精华, 著名于日影。万物生成, 始于阴气始动的震卦。因此, 用景震二字命名宝剑, 以合于天地精气之义。就知道剑与镜的贞质是一致的, 气与象也相通。在使用的时候, 所发挥出的灵妙威力也相同。神仙尸解, 多以剑代形, 已见于道教的规范戒律。收鬼摧邪的理数, 没听说是产生于奇制。

所以景震剑的景代表阳面、震代表阴面, 阳面刻七曜四时的天象, 阴面刻五岳四渎的名字。

福永认为, 《景震剑序》的后半部分, 是据《易》震卦及见于纬书的星占之术, 这段话是:

乾以魁罡为杪, 坤以雷电为锋。而天罡所加, 何物不伏。雷电所怒, 何物不摧。佩之于身, 则有内外之卫。施之于物, 则随人鬼之用矣!这段文字之后, 附录景震剑的剑形图, 图上镌刻铭文, 剑阳(景)面为: “景。乾降精,坤应灵, 日月象, 岳渎形。日月○(岁星)春, ○(荧惑)夏, ○(镇星)季, ○(太白)秋, ○○(辰星)冬, (北斗星)”; 剑阴(震)面为: “震。搦雷电, 运玄星, 摧凶恶, 享利贞。卯己, 岱,淮, 衡, 江, 嵩, 河, 华, 济, 恒。风、云、雷、电。” 以上是景震剑的大致情况, 业师王育成先生说有实物传世, 因时短促, 终未能获, 俟日后矣!四、书法与绘画

在道教文化史上, 司马承祯的书画名气颇重。《旧唐书·司马承祯传》说: “承祯颇善篆隶书, 玄宗令以三体写老子经。” 由此可知, 司马承祯最擅长的是篆书、隶书两种字体, 而唐玄宗则让他用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 这三种字体除前说的篆、隶两种外,第三种应当是楷体字, 亦即所谓真书。据此推断, 司马承祯当有篆、隶、楷三种书法作品。

古本《大唐新语》说, 司马承祯“博学能文, 攻篆迥为一全, 号曰金剪刀书” 。这就是说, 在司马天师的书法作品中, 他的篆体字尤有突出的个性, 被时人誉称为“金剪刀书。”

司马承祯的篆书、楷书作品, 见于他设计制造的上清含象鉴龟自卜镜上, 《上清含象剑鉴图》附有这种镜图。这种铜镜国内外藏家皆有收藏, 这里我仅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例, 有关著录者介绍该镜说:

龟自卜八卦镜, 唐, 直径18.15厘米, 重936.5克。龟背纹细。三区配置, 以铭文为主。

素地, 素缘。内区为八卦纹一周, 中区饰篆书铭文, 外区饰楷书铭文, 铭文内容与中区同。

铭文: “龟自卜, 镜自照, 吉可贞, 光不耀。” 该镜铸制非常规范, 镜缘, 区格整齐, 宽狭粗细同一, 纹饰精洁美观。这些篆字具有很强的个性, 它们不是常见的正写, 而是比较罕见的反体字, 这从龟、镜、照、可四个篆字的写法可以清楚看出。而我最感兴趣的是这十六个字的造形, 其各笔粗细十分相似, 每个字皆可以从中部切割为左、右匀称为两半, 而笔画简单一点的单体字, 皆为上部宽厚、下部狭锐的形状,如有左右两笔之字, 笔画末稍皆向内收敛, 非常像一把剪尖向下的剪子, 如其第一字龟, 第二字自、第三字卜、第五字自、第七字吉、第八字可、第九字贞, 第十字光, 第十一字不、第十二字耀, 我以为该镜实物上的这十二个篆字, 即是司马承祯所写的金剪刀书, 其名之来源, 与其字形风格状似剪刀密切相关。有意思的是, 在该镜外圈写出十二个楷体字, 是中区十二个篆书的楷书释文。很显然, 如果承认中区篆书为司马承祯所写, 那么这十二个楷字亦当出自司马天师之手。

从这些楷字的结构和笔画轻重看, 司马承祯的楷书也是很有功力的。据《上清含象剑鉴图》记载, 在镜、剑铸造完成后, 司马承祯便把它进献给唐玄宗, 玄宗就此事亲自御批并写诗:

敕得所进明照、宝剑等。含两曜之晖, 禀八卦之象, 足使光延仁寿、影灭丰城, 佩服多情、惭式四韵。宝照含天地, 神剑合阴阳。日月丽光景, 星斗载文章。

写鉴表容质, 佩服为身防。从兹一赏玩, 永德保龄长。” 这是表示在得到司马承祯制造的宝照、宝剑后, 心里非常高兴, 认为可以“光延仁寿、影灭丰城”, 文中的“写鉴表容质” 则是指司马承祯亲自设计、制造铜镜之事, 因此玄宗要把它们佩带在身上, 以便随时“赏玩”、“保龄长”。

司马承祯的绘画作品、艺术造诣也很深, 前引材料中荆浩《笔法记》说其画“气象幽妙, 俱得其元, 动用逸常, 深不可测”。《历代名画记》卷9说, 其在开元“十五年至王屋山, 敕造阳台观居之, 尝画于屋壁” 。现存《道藏》中, 还有一部司马承祯绘写的《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 是讲仙君王子乔的。该赞有十一图, 全系司马承祯所绘, 对此他自己有明文, 其文云:

乃观仙传, 追伊洛之发迹。复披《真诰》, 慕华阳之降形。轻运丹青, 敬载图象。敢为赞述, 庶表诚心。方以焚香启玩, 窥天洞于素牒。听气内思, 奉光仪于绛府。自以在世迄于升真, 凡有一十一图, 纂成一卷。” 文中的“轻运丹青, 敬载图象”, 即是司马承祯对自己画桐柏真人图赞的描述。他所画的图共有十一幅。据文字与附图场景的比较, 可知两者十分吻合。当然, 由于历代仿绘和翻刻, 司马承祯《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的附图有可能发生某些局部变形或改变,但这种变化只是多人绘刻中的依次渐变, 是摹绘或摹刻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既如《上清含象剑鉴图》中的镜图, 虽与唐代实物有一定差距, 但仍大样依存, 依然是现今人们了解司马承祯绘画的重要参考品, 是目前探索司马承祯画作的唯一形象资料, 值得珍视。

结上所说, 我这篇文章对司马承祯的生平事迹与相关实物资料作了一点初步探索, 针对的仅仅是部分问题, 依据的材料很有限。但仅此也可以看出, 司马承祯的很多问题, 值得深入研究, 相信随着探讨的深入, 还会出现一些突破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