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当代社会
3180300000054

第54章 道教的身体与世界(提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陈霞

近现代二元论哲学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纯粹意识的、自为存在的主体与纯粹物质的、自在存在的客体之间的对立。这种二元对立推演出了诸多的二元结构。在身心这对二元结构中, 灵魂常被当作纯粹意识, 具有理性思考的特征。身体不是灵魂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被看成生理性或物理性存在, 只有感性的功能。二元论的要义是心物二元论。它的关键在于将心理解为独立于物的东西。所以二元论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在于将心与世界分离。

在后现代的哲学话语中, 这种情况却出现了逆转, 身体的重要性突现出来, 身体几乎成为当代哲学语境中的显学。在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萨特、拉康、福柯等人的哲学中, 身体成为重要的话语。

中国传统文化, 尤其是道教对身体有着丰富、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身体问题一直是道教关心的重要问题。道教的“身体” 是个包容性很宽泛的概念, 狭义的身体指个人的身心合一体, 而广义的身体则指国家、社会和自然身体。在道教理论中, 整个自然、个人以及由人构成的社会都是一个巨大、完备而有机的身体。身体的这些意义并不是各自独立、互不关涉的, 而是有机地、互为条件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最能形象地说明道教以身体为核心,使得个人、社会与自然具有同构关系的是清末道士修炼的指南书《内经图》。《内经图》逐次用文字和图像标明人体部位及其在内丹修炼中的作用, 将社会现实生活、天地自然现象转换成与人的身体彼此关联的图景, 表现出身体社会化、自然化以及社会、自然身体化的象征意味。在其它文化中难以找到道教这样理解身体的浪漫、形象而生动的想象。

这里的身体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既不是单纯的生理性存在, 也不是抽象自我或纯粹意识。作为物质存在的躯体和作为精神存在的心灵密不可分地统一在身体中。道教身体观承认现象的在先性和知觉的在先性。这种身体是存在于世界之中与他人及自然发生关系、观察和发现对象意义的主体, 是经验着的主体。在与自然打交道的活动中, 自己投入到自然之中, 去感知、体验和发现存在于世界中的意义。道教认为, 人必须把个体的生命融入宇宙大生命, 从生命的有限进入永恒生命, 超脱出个体生命的界限。道教修炼身体时是身体不断扩大与世界的关系范围, 一步一步地将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引向深入, 直至最终将身体与世界融合为一。它把整个世界变成了自己的身体, 与宇宙同体了。这样, 人的身体和自然身体都是有机的、有血肉的、内在地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