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与当代社会
3180300000002

第2章 《老子》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

吉林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国梁

《老子》虽然主张“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 这仅仅是他保守落后的一个侧面。《老子》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还是有很丰富的内容。例如, “我无事而民自富”

(《道德经》第57章。以下只注章数);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60章);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 可以有国。有国之母, 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之道。” (第59章) ……不过,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还是效法自然, 顺其规律, 不以人为(伪) 的态度复活自然, 治理社会。

《老子》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主要是: 要和平, 要求大国和小国平等相待, 要求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求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 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在社会发展战略措施方面, 他提出“不争”、“以柔克刚”、“无为”、“知足”、“知止”、不“富贵而骄”、“重积德”、“不为人先”、“慈”、“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修之于身……修之于乡……修之于国……修之于天下”、“道法自然” ……这些思想原则甚至在我们建设两个文明时仍有借鉴的意义。

《老子》祈求和平。他认为战争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师之所处, 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第30章)。所以, 战争是不得人心的,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第31章)。“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强天下” (第30章)。但是,他不是绝对反对战争。他认为“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 恬淡为上”

(第31 章)。他指出: 在与敌人较量之中, 要有谋略, 切不可轻敌。“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 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 哀者胜矣。”

(第69 章)

《老子》反对大国骄横霸道。他说: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 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 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 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 大者宜为下。” (第61 章) 尽管他是从大国与小国之间如何运用谋略战胜对方讲的, 但是, 其中蕴含的有限度的平等相待, 尤其是反对大国的霸道是可取的, 在古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何况在现代反对国际霸权, 主张世界多极化发展, 以及在我们个人行事之中也还可以借鉴呢!《老子》主张社会稳定, 让老百姓“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 (第80章)。而统治者则是要“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57 章)。达到“圣人之治, 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第3章)。在保障老百姓的生存权的条件下, 维持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有等差的相安无事。其中虽然有愚民的方面, 但他追求社会稳定, 保障老百姓一定的人权, 并且要求限制统治者的权力的思想还是可取的。

《老子》提倡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 一是遵守天道与人道的规则。他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第77章) 二是唯老百姓意愿是瞻, 以人为本。他说: “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49章) 三是确认共同的是非、善恶。他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第2章)

除了上述主张营造社会发展的良好的软环境外, 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促进社会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

一是不争。他说: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 故明。不自是, 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 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22章) 《老子》认为, 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只考虑其一, 必然不能成功。如果自以为是, 自持己见, 无视一切, 必然一无所成。当然, 他说的不争,并非不求进取, 而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所以他说: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第73章) 他企求大家像[水] 一样有利于万物, 一切都善字当头, 利于万物众生。他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 心善渊, 与善仁,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动善时。夫唯不争, 故无尤。” (第8 章) 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良好时期, ******同志告诫我们在处理复杂的国际事务中要做到: 不当头, 不惹事, 不拆庙, 不称霸, 不偏激, 这是非常对的。其实, 《老子》和******的这些思想在我们处理国内外事务, 以及个人行事之中, 都是有用的。

二是以柔克刚。《老子》认为柔弱与刚强是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 柔弱蕴含着向刚强转化的契机。他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第78章)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坚强处下, 柔弱处上。” (第76章) 在他看来, 柔弱转化为坚强, 坚强转化为柔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 他主张守弱, 坚持以柔克刚的战略。他说: “守柔曰强” (第52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第43章)。“柔弱胜刚强” (第36章)。在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都充分运用了以柔胜强、以柔克刚的战略措施。

三是无为而无不为。他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化。” (第37 章) 他说的无为并不是要人们无所作为, 而是要我们按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行事, 则是无所不为了。他认为无为的好处是难以认识的, 也难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他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 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第43章) 在他看来, 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对“道” 的认识和实践, 因为人们知识技能的增长与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不同的。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第48章) 因此, 作为统治者和决策人必须做到无为才能一切顺利,事业有成。他说: “……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第64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57章)

四是知足、知止。他说: “知足者富” (第33章); “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第44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46章)。他要求人们认识到平衡与不平衡、足与不足的对立统一, 告诫人们注意并掌握其间变化的尺度, 不要越过其间底线, 否则即向反面发展。现在有个别人越过了底线, 成了贪官, 就是这个道理。

五是不要“富贵而骄”。《老子》说: “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 天之道。” (第9章) 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这是要不得的。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2005年排在美、日、德之后, 有的国人就骄敖了, 这是不对的。与美、日、德相比, 在GDP总量上, 我国只有美国的13.6%, 日本的36.2%, 德国的63%%。如果按人均计算, 美国为4.2万美元排名世界第7, 日本为3.6万美元排名世界第10, 德国为3.3万美元排名世界第17, 中国为1740美元排名世界第128位, 只相当于美国的4.2%%, 日本的4.8%%, 德国的5.27%%。在软件产业方面, 我们不如印度。所以, 我们国家虽然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并不富足。

六是重积德。他说: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 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 可以有国。有国之母, 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之道。” (第59章) 《老子》认为, 像农民耕田那样处理人事, 顺应自然就是积德。只有积德, 才能一切顺利, 永远受益。在他看来, “德” 有上下之分,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第38章) 显然, 他认为积德包含了对“道” 的认识和把握, 而且只有无为的“上德” 才是对经常“无为而无不为” 的“道” 有所认识和实践。因此, 他讲的积德既包括社会伦理, 也包括生态伦理, 要求人类善待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

七是要“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他说: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67章) 在我们建设两个文明和个人行事之中也可以借鉴“三宝”, 切不可对人没有爱心、铺张浪费、遇好事即为人之先。

八是“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必作于细”。他说: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 (第63章) 他告诫我们万难当头要选好突破口, 天下之事千千万万, 再大的事也是诸多细事的积累。因此, 要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九是“修之于身, ……修之于家, ……修之于乡, ……修之于国, ……修之于天下。”

他说: “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修之于家, 其德乃馀。修之于乡, 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 其德乃普。” (第54章) 他要求人们从我做起, 然后潜移默化逐步扩大影响, 这是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可以借鉴的。

十是“道法自然”。他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第25章) 要求人们遵守自然法则。同时告诫人们“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增长知识与认识掌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完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 他除了要求保护自然外, 可能还注意到心灵生态问题。

他说: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 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 (第12章) 其中虽然有消极的一面, 但是, 他可能是从“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足既” (第35章) 的角度讲的, 是有注意心态环保的暗示。现在, 有的城市大搞光、声、大型标牌等景观, 如果不适当的话, 是有害于人们健康, 也无益于交通安全。

《老子》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对我们也是不无借鉴的。

第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营造国际国内的良好的软环境。

第二, 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按规律行事。

第三, 要谦逊, 要节俭, 对人要有爱心。

第四, 对人、对自然都要积德。

第五, 凡事从我做起, 一切不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