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妇女百科全书
3179800000058

第58章 工作与自卫(1)

对于广大女性来讲,立志成才不是新话题,似乎人人懂得,但又难为广大女性所接受。特别是一些文化低的女性,对立志成才更不感兴趣。她们要求很低,有份工作、挣点工资,有口饭吃即满足。其实,这些女士还不知道,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世界各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一日千里。

于是,不论是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女士,还是无专业知识的普通女性,都面临着极其严竣的挑战:是适应历史潮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女性;还是无视时代的发展,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这关系到自己的职业、工作,乃至命运。时代能像今天这样无情地挑战每位女士,这在过去还是少见的。因此,每位女士必须提高认识,立志成才,去挑战新时代。

成才,是时间的积累

女学者、女艺术家、女企业家、女记者……群星灿烂,构成庞大的才女群,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创造着明天的辉煌。人们羡慕她们,倾慕她们的才能,同时也往往为自己的平庸而感慨,而遗憾。奋起直追吧,女士们又摇头:不是少女,年龄大了,没有好的知识基础,怎么可能成才呢?面对流逝的光阴,哀叹自己的不佳命运,只能浪费成才的最后希望,只能把成才的时光白自送给了商场、菜场、麻将桌、电视机……这太可惜了!

人不可以浪费时间。一般地说,学习成果的大小,总是与人类付出的精力和劳动,与人们对时间的利用程度有密切关系。人的生命越长,为取得成就有所建树创造了条件,因此说,成才,是时间的积累。

人生,犹如一条无形的链子,这条链子由一节节年龄链环串连而成。人的年龄分期,是人的时间形态,又是人的生命形态。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时间与价值组成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上,时间是横轴,价值是纵轴。若把人的—生逐点描在上面,我们就会看到由这些点组成的线:有时是直线,有时是曲线;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它表示了人生有的时期光辉闪烁,有的时期平淡无奇,有的时期还产生负价值。

倘若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不努力,不学无术,那实际上等于欠下后半辈子偿还不完的宿债。相反,—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奋发努力,刻苦学习,那就等于为后半辈子积累了发展的雄厚资金,受益无穷。所以,在这个坐标系上,有两个特点:—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最宝贵时期,一个人在年轻时期对时间的态度,往往影响到他一生的价值;二是时间还对人生的价值作出严格的“筛选”,它不会把有价值的东西筛掉,也决不让鱼目混珠,废物长存。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达·芬奇有一句至理名言:“真理是时间的女儿,相信它能逐渐把所有东西的真相揭露出来。”

学问、事业、成才,都是时间和精力的结晶。鲁迅曾对青年文学作者讲:“切勿想以一年半载,几篇文章和几本期刊,便立下空前绝后的大勋业。”

成才之路,是—个要求经过长期艰辛痛苦磨炼的奋斗之路。成就的大小,与人们为之付出的汗水和时间成正比。达尔文经过20多年的研究,才于50岁时出版了《物种起源》;孟德尔用碗豆花进行了十几年的实践,终于在44岁时发现了遗传法则;发明大王爱迪生前后经过17年,试验了1600种不同的物质,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用的电灯泡里的钨丝;美国科学家吉耶曼和他领导的一个小组,历时27年,处理了27万只羊脑,终于得到了3.1毫克促甲状腺释放因子的样品;而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行》花了36年,……凡此种种,无一不说明了时间与成就的关系。

据人才专家研究,立志和勤奋相结合是支配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规律。所谓“勤”,就是要求人们像珍惜生命一样去珍惜时间,我们常说,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就是这个道理。说到勤奋,就是要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和奋斗目标。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勤奋可以跨越一切障碍。”达尔文说:“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考虑、忍耐和勤奋换来的。”大化学家诺贝尔说得更加准确:“终生努力,便成天才。”

新中国派出的留学生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郭爱克说:“科学就是勤奋,勤奋就是要紧紧抓住时间。”要知道,成就的玫瑰并不是一伸手就可以摘到的,光辉的成就之巅,并不是一蹴就可以攀登上去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字字句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大文豪托尔斯泰说:“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

人生,以时间为尺度计算其长短;事业,以时间为标准来衡量成败。没有时间,也就没有生命;没有存在,没有思想,没有希望,也就没有了一切。一切存在于时间之中,时间是一切条件中的基本条件。不珍惜时间就得不到生命的价值。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个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都演奏过一曲曲动人的、惊天动地的时间之歌。广大女士们,你想尽快成才吗?那你就首先要知道时间的价值,学会珍惜时间。当你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之时,也是你的成才之日。

可见,年龄大些并不可怕,只要从今天起,珍惜光阴,认真学习,刻苦读书,学门专业知识,就都还来得及。只要坚持下去,勤奋努力,以时间换知识,换专业,换本事,最后,用时间的积累所形成的巨大推力,会把你推上成才之路,推上成功舞台……

充分利用最有效率的时间

人才专家—致认为,最充分利用你最有效率的时间;如果把你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最有效率的时间去做,就一定能事半功倍。

一个人在一天里的不同时间段,精力状况是不一样的。一般人大脑皮层的机能状况上午9时至下午1时最佳,出现第一次工作能力高峰。然后其功能逐渐下降,到下午4时至6时,活动能力又上升,出现第二次工作能力的高峰。

医学家把人分成百灵鸟型和猫头鹰型。百灵鸟型人能很快入睡,早晨起得早,上午他们觉得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而猫头鹰型的人深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早晨睡觉,这种人下午精力焕发、工作效率很高。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他们很容易适应生活环境和工作制度,在一昼夜里会出现两次工作能力高峰。鲁迅是晚上挥笔写作,白天会客看书;诗人艾青每天早上诗兴大发;数学家陈景润习惯于早上3点开始研究;法国作家福楼拜经常通宵写作,被誉为塞纳河上的灯光;巴尔扎克是从半夜开始创作12个小时,从中午到下午4时开始校样,5时用餐,然后睡觉……

我们研究最佳时区和最佳时机时,就应特别关注,把握自己的工作效率最高时间表,最充分地利用自己最有效率的黄金时间。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因为,如果把自己一天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白白浪费过去了,而在自己一天工作效率最低的时间又去用功学习、工作,实际上大脑皮层的机能已处于麻木状态,再死拼时间能有效率吗?时数再乘以一个近于0的数,还不是近于0吗?至于你在一天中什么时间工作学习最有效率,是可以通过不断摸索来发现的。

那么,怎样最充分地利用自己一天中最有效的时间呢?①要确定每天的目标,养成计划性,把每天所做的事排列起来。这样做所花时间和精力很少,但益处很大。②要尽量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自己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里去做。在精力状况最好的时候,安排最艰难的学习和创造性劳动。

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清晨起来,上课以前用功一个半小时,这是黄金段的时间。凡是早晨我能做到的事,我都要把它做完。30年来,我都是从早晨5点开始自己的工作日,一直工作到8点。30本有关教育学方面的书,以及300多篇学术著作,都是利用早晨5点到8点的时间做成的。我已经养成了脑力劳动的节律,即使我想在早晨睡觉,也是办不到的。我的全部身心,在这个时间里只能从事脑力劳动。”还向人们推荐:“我建议用早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从事最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脑力劳动,思考理论上的中心问题,钻研很深的论文,写专题报告。如果你的脑力劳动带有研究的成分,那只能在早晨的时间去完成。”

为了使不同精力状况的时间都得以充分的运用,可以在精力状况较差时,处理一些其他事,和学习一些相对较轻松的内容。不注意这一点的人,常把最有效率的时间切割成无用的或者低效能的碎片,常把最没效率的时间来干重要工作、学习,这势必导致低效率。这是立志成才的女士切忌的大事。

仅有勤奋是不够的

一提起科学发明或谈论如何成才的时候,人们往往爱引用爱迪生的话:“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但是,纵观科学技术史又发现,也不是任何勤奋的人都能成功的,除了勤奋,还须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及符合自然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等。

研究永动机和点石成金术的人们,也曾为自己的目标投下过毕生的精力,不能说他们不勤奋、不顽强。可是选错了方向,走了一条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路,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还有些人研究方向并非不对,也勤奋终身,但因方法不对而失败。良好的方法会使人更好地运用天赋,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对于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来说,选择时机也很重要。历史上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独立发现微积分。开普勒和其他几位科学家同时接近正确的有机化学结构理论。一方面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上述科学家都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地抓住时机。

影响成才和成功的因素是很多的。一个成才者必须具备许多条件,有些条件是可以通过努力创造的。

总的来说,成才不易,妇女成才尤难。但这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敢于藐视社会偏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和男性有同样的社会价值,积极创造条件,同样可使自己有所作为的人。

目标要选准

女性成才确实困难重重。除了要自强不息、克服自身的弱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影响及家庭的拖累外,还应该选择好主攻方向。历史上很多人的失败,不在于他们没有知识和才能,而在于没有远见卓识!不在于没有献身精神,而在于没有正确的目标。

许多人,事业目标的确定,往往起始于“爱好”,也就是说,先热爱,而后干。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好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爱好,可以使人献出毕生的精力;爱好,才能使你专注。

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观察树上的螳螂捕食蝗虫,可以在树上一动不动地观察几个小时,他的奇特的行为甚至引起了路人的怀疑,更多的人对此感到莫名其妙。正是由于这种专心,才使他所写的螳螂捕食蝗虫的科学小品脍炙人口,精彩之笔令生物学家叫绝,具有非常高的文献价值。热爱可以使人忘记自己,许多科学家冒险实验均因为此。如达尔文把甲虫放进嘴里,舍勒可以不顾一切去尝氢氰酸……这都是热爱所产生的结果。许多科学家终生未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她)们把全部的爱都投入到事业中去了。

妇女选择目标要注意实际,选择易发挥女子特点的目标,不要去做不适合女性干的事。同时,还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人们需要它,就会重视它,社会也会很快地承认。对于有志成才的人来说,社会的需要也是巨大的外在力。

当然,目标选准仅仅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比如持久性,决心好下,干起来并非容易,当来自社会的怀疑、打击,亲友的讥讽,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等向你袭来时,会产生动摇。如果此时你怀疑自己的力量,犹豫不决,则会半途而退。因此,目标选定,就要大胆去干。不怕闲言碎语,勇往直前。只要坚持到底,成功定属于你。

当电器产品“活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后,人们对充电认识深刻。手机、手表、相机、电话、玩具、游艺机……用过一定时间,电池没电了,就要充电,使电池继续工作。女士们下岗后,面对新的企业,新的岗位,新的专业,新的知识,从心里感到陌生,难以驾驭。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为了胜任新岗位工作,知识不够怎么办?水平不高怎么办?专业不懂怎么办?回答很简单:“充电”!“充电”,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主动适应。下岗女士择业求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选择自己能干的工人,即利用自己现有的“电源”继续干本行。一种是为胜任新的岗位而“充电”。前者叫被动等待,后者称主动适应。在当前下岗职工如潮,用人单位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如果下岗女工抱着原来业务,被动等待上岗,是很困难的。等待,只能等掉机遇,等掉岗位,等掉信心。主动适应是现代女士应具有的工作素质。下岗不怕,现代企事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不是去从头学,而是有选择的进修式学;有些专业和技术,只稍加进修就能适应新岗位。主动适应新岗位,才能很快上岗,找到重新就业的门路。

2.打好基础。现代企业一般以知识密集型为主,即便是劳动密集型,也是搞电子、信息、家电行业。因此,要适应新岗位,应聘于新企业,就必须具备新产业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比如微机、驾车、写作、管理等,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具有基础专业知识和技术,到任何企业都可以找到工作。有了基础专业和技术,再进修一些所需专业和技术,下岗女工就可以不必为找工作忧愁了。因此,下岗后先不必匆匆忙忙找工作,东奔西走找了好久好久,也难寻适合自己工作的企业。下岗后如果能坐下来精心策划一番,针对当前企业用人状况,先学点通用的现代技术,如微机、现代办公、企业管理、汽车驾驶、文秘工作、公关知识、营销理论、策划宣传等,这些基础学问,必须学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磨刀,有了犀利的刀,才能劈开上岗路上重重阻碍,创造新的辉煌。当然,打基础,学新知识,是要耐住寂寞,坐下来钻研的。

3.选好专业。打好基础,仅仅为进修学习做知识上的准备,要想在今后工作上领风骚,挑大梁,不再遭受下岗的痛苦,还必须结合现代企业的产业结构,选好专业进修学习,掌握一身过硬的本事,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那么,应如何选好专业呢?

一是避开供大于求的专业。如机械加工的各类专业、纺织技术专业、设备制造、冶金行业、煤炭行业、军工行业……这些行业大都属夕阳行业,在社会上也很难找到岗位。

二是避开过热的专业。如外语、外贸、外事、旅游、新闻、法律、公检法……由于前期开设专业过多,人才培养过多,造成过热局面,而今使用上却受种种条件限制,竞争太激烈,争一个岗位太难。

三是选目前和今后十几年较有发展前途的专业。比如电脑软件、企业管理、经济分析、金融投资、财会、酒店管理、现代办公、文秘、营销、保险、土建、水暖、空调制冷、建筑装饰设计、建筑学、医药、食品、饮料、服装设计、服装剪裁、教师、幼师、厨师、美发师、美容师、健美教练等。

四是选你自己最容易学成又易于找工作的专业。有些专业虽很好,但距离自己太远,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要学得从头学起,起码需1—2年的,不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