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栾茀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3178700000022

第22章 “活着就要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每想到栾茀同志,一个体态健壮、举止端庄、笑容可掬的面孔,就出现在我的面前。

他文质彬彬地向我走来了,那是九年前的事,在省图书馆的书架旁,他问我:

“同志,您是搞医药的吧!”

我端详着这位衣冠整洁的学者,事实上两个多月前在燃化所的图书馆里就经常看到过这个全神贯注钻研科技文献的人,但没说过话。在“怀疑一切”的年月,不少知识分子的心灵上都筑起了篱笆。

我回答说:“是的。”他又问:“从医药工作者的角度讲,您看编写一个缩写字词典有无必要,怎样才能满足医药工作者的要求?”我说:“很有必要……”

我们一见如故地谈起来,末了,才想起来互通姓名。从此栾茀同志成了我的好朋友、好老师!和他谈话,对我来说是一种学习。他那活跃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常常引入到我的工作领域,使我感到思想像插上了翅膀,飞到一个新天地。

他说过:“我不懂医药,但我吃过中药,学过历史。我国传统的中草药是非常宝贵的,你能不能用近代化学、基础医学的理论与手段去探索中草药临床功效的奥秘?”“要经常阅读期刊、书籍,才能吸收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掌握动态,工作起来办法就多了。你爱看书这很好,但还不够,还要去写,抒发观点,建论立说。不要一提写文章、写书,就知难而退,不要总想这是老一辈的事,你毕业也十好几年了,要敢于去写,并尽量写出水平来。”

在他的启发下,我终于把沉重的笔拿了起来。几年来陆续在期刊上发表了有关中草药近代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半合成改造等内容的文章十几篇,使我感到工作的道路更宽广了。

有段时间我想调离山西,生活苦,挨过整,心里总不是滋味。他知道我有这个想法,特地来家找我谈心。

“山西是苦一些,苦不足以把一个人赶走,我能了解你的心情。不要总背着过去怨、悔的包袱,不要被眼前的东西挡住自己的视线。把精力放到事业上去,乐趣就多了。”

栾茀同志就是他的言论的实践者。他也挨过整,遭受过屈辱,但他不计较这些,而是以事业为重,总是孜孜不倦地工作。有一次,我见他为学员编写教材,十几万字的资料,一两个月就完成了。白纸书写,横竖成行,字迹工整,一丝不苟,如同铅印的一般。他白天跑图书馆,还有其他事务,哪里来的时间呵!我感到纳闷。一了解,才知道他经常工作到午夜以后。在他的寝室里堆放着一叠叠的手稿,一捆捆的卡片,这些宝贵的财富是他挤时间、抢时间积累起来的。他的工作很多,要编写略语词典、科技百科全书,研究高压下的物理化学,考察氮肥厂废气处理方案,规划以煤炭为中心,促进山西化学工业、坑口电站、对外贸易、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锦绣前景。栾茀同志永远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想的全是事业、工作,正像他说的那样“只要活着就要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他哪里有时间去想个人恩怨和太原副食缺、蔬菜少呢?

我被这个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人征服了。在他的开导下,我认识到,让一些琐事影响工作和情绪,是对事业不忠的表现。我应当像他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我尊敬他,而且立志要学习他,哪怕只学到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我永远不能忘掉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到他家谈论一个稿件。那天,从他家出来已是夜里十点多钟了。我刚走下楼来,他也推着自行车,拿着手电下来了。他要送我一段路。我们边走边谈,我几次执意劝他回去都无效。一路上,他始终把手电的光亮照在我车身的前面,一直走出十几里地,到了我的家门口,他才迅速地转身、蹬车回去,还回首喊着“再见”。以后我才知道,那时社会治安不太好,他担心我回家的安全,但从未想到自己。这种满腔热忱,怎不使人肃然起敬呢!

栾茀同志虽然辞世了,但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系 太原第二制药厂工程师 梁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