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小飞和母亲严重对立相反,老师们对高小飞母亲何春娥赞美有加。“要不是他妈妈管得严,高小飞不知会堕落成什么样呢。为了儿子成才,真是要什么给什么,要参考书,大雨天上街去买;喜欢电脑,一上高中,买了一台,还花好几千买了一套学习软件。可惜高小飞不理解家长的心意,电脑不用来学习,用来玩游戏。像高小飞这样的孩子管得严还不爱学习,再由着他的性子,还不翻了天了!”
高小飞初中班主任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青年教师。刘老师提起高小飞仍记忆犹新:“我们学校的孩子从不用老师操心,只有高小飞让我忙碌了三年。我记得他是被保送到我们学校的,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数学竞赛中获过二等奖。不过,保送到我学校来的都有一技之长,班上可说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第一次摸底测验,高小飞只排在21名,——这很正常,50个人也只能有一个第一。但是从那以后高小飞就丧失了自信心,学起来很不带劲,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因为他再也不是第一。我和他不知谈过多少次话,鼓励他,刺激他,萝卜大棒全试过,没用。而且他开始染上爱幻想说大话的毛病,以此来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想重新成为班级的焦点。初二开始逃学,初三完全放弃,整天迷迷糊糊,动不动就说这痛那痛,一回家就全好了。他父母为他操碎了心。天天送他上学,晚上接他放学,连作业都帮他抄回去,天天督促他做。初三升学考试最后阶段,他爸爸请了一个月的假,天天坐在传达室,就怕高小飞一时糊涂逃出校园。就这样,老师上课盯,父母课下看,才勉强过了中考关,虽然没有考上本校的高中部,也算有了学上。”
有人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失落。这话确有几分道理。可是,高小飞的故事还将在多少孩子身上上演呢?做家长和做老师想过造成这种结果的真正原因吗?
33.孩子果真笨吗?
“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很聪明,你怎么这么笨呢?”
“左邻右舍的孩子个个都聪明,你怎么这么笨呢?”
有个母亲和她女儿一起吃小笼包,心想教育的时机到了,语重心长地说:“女儿,妈妈和你讲一句心里话好吗?”
女儿聆听着。
“妈妈越来越感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孩子之中,就数你最笨了。”
女儿嘴里的小笼包差点吐出来。
还有一种启发式播种,它的杀伤力更强。这往往是自以为有文化、有成就感的父母所为。
有一次,儿子求助于父亲:“爸爸,有一道应用题不会做。”爸爸一看,这么简单的题目不会做,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转念一想,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好吧,爸爸做一遍给你看。”
孩子一看到爸爸紧皱的眉头,多少痛苦往事涌上心头,心里有点发怵。
爸爸做完之后,说:“儿子,你看。”
孩子的手心出了汗,怔了一会儿:“爸爸,我还不懂。”这时父亲牙齿咬得咯咯直响:“好,我再给你做一遍。如果再不会的话,咱们走着瞧!”孩子心想,完了,想逃都没处逃了。早知如此,何必问他。
“儿子,你再看。”孩子已六神无主,眼睛发花,连数字都看倒了。
“我还是不会:”
老爸愤怒地把草稿纸撕成碎片,砸向孩子,这撕碎的仅仅是普通的草稿纸吗?
这时父亲意犹未尽:“儿子,讲心里话,这道题难不难?”
“不难”。
“你说老爸有没有耐心?”
“有,都做几遍了。”
“儿子啊,这么简单的题目老爸做了几遍你都不会,还让老爸说什么好呢?”
然后这位糊涂的父亲用无比失望的目光久久凝视着儿子,儿子在锐利的日光中羞辱地低下了头,想了半天,终于开窍了。
“爸爸,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
在父母刚开始说孩子笨的时候,孩子用弱小的自尊捍卫着:“我才不笨呢!”因为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
随着父母不断地、“勤奋”地播种,孩子渐渐开始相信自己笨了。
直到有一天,父母说他笨,老师说他笨,同学说他笨,左邻右舍也说他笨的时候,他就坚信自己笨了。
任何孩子从相信自己笨的一瞬间起,眼神便暗淡无光了,言行举止也随之“笨”起来。老师只要出一道题目,说:“同学们,这道题目比较复杂,大家好好想想。”这时孩子的情感闸门马上关起来,第一反应是“这道题目我不会,我笨哎”。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笨”种,结出傻瓜。
做父母的不要再糊涂了!我们可千万别再说孩子“笨”了,骂孩子“笨”是心灵施暴啊!
34.孩子的夸张表现缘于何故
“我的孩子稍微撞倒一下就会很夸张地叫痛,有时侯甚至于很夸张地大哭大叫,为什么他会这样呢?”
撞到书大叫“好痛”,洗脸大叫“水好冷”,稍有点饿大叫“要饿死了”。一般的父母对这种情况都视若无睹,但是孩子的夸张表现却一直持续下去。
孩子的夸张表现,多半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同他理论的时侯,他说:“妈妈从来没有称赞过我。”
实际上不可能没有被称赞过,但是孩子没有实际感受过,每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妈妈就会说:“本来就是应该的。”或“这样有什么好称赞!”
换言之,父母所期望的理想太高了,因此,孩子的努力没有被肯定。连考了班上第一名,妈妈也说:
“世上比你强的人还很多。”
这样的孩子当然会失去自信。不论多大的努力,一旦与过高的期望相比,都会觉得自己是个没有出息的人。既然妈妈不认同自己,那我就做一个没出息的人,所以孩子才会有夸张的现表。换言之,夸张表现意味着得不到父母肯定的一种反抗。
没有人一开始就可以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一定是慢慢累积,而后连成更大的目标。不论多小的事,昨天做不到而今天做到了,未来就有成功的可能性。
即使很小的事,也可以感觉到“我成功了”,下次再对其他的事情进行挑战,且会对每一样事物都有尝试的兴趣。此种不断地重复,会使孩子逐渐成长。
但是,与较高的目标相比,每天一点点的成长极容易被忽略。若是欲达成的目标太远了,就会觉得不论多么努力,一样还是不行。
其实孩子很想确认自己的潜力,肯定自己。可是,孩子找不到肯定自己的根据。惟有得到大人的肯定,孩子才能由衷的肯定自己,才能有自信。
夸张表现与可能性的认定,乍看起来毫无关系,其实关系十分密切。孩子的夸张表现就是无法认同自己之可能性的信号。
35.如果你被孩子欺骗了
某天,孩子拿着一个不是父母给他的钥匙圈,父母看见之后,问:“小明,为什么有这个?”
孩子说:
“在公园的饮水机旁捡到的。”
父母真的相信了。
某一天,小宝的母亲打电话来了,于是妈妈在电话里听到一些事。
“我的孩子说他丢了一个钥匙圈,也许被你家小明不小心带回去了。”
大部分的母亲在挂掉电话之后,会严厉的指责孩子:“你说是在饮水机旁捡到的,为什么说谎?这明明是小宝的。”“妈妈不相信,你竟然变成了坏小孩!”等等,因为生气及羞耻而大吼大叫。
可是,先忍耐一下。等会儿再责备孩子,先冷静地与孩子对谈。即使是被孩子欺骗,对父母来说也不一定都是坏事。
为什么父母会被骗,应该好好考虑这一点,道理很简单,因为父母相信孩子。因为相信,所以钥匙圈掉在饮水机旁,也不会觉得不可思议,且相信孩子是偶然中看到,捡回来的,你对孩子的信赖证明了你是了不起的父母。由此可以证明你是信赖孩子的,所以,理应感到高兴才对。不妨换一种说法:
“我很高兴能相信自己的孩子。”
接着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对孩子来说,在那通电话之前,他以为可以完全骗过母亲。事实也是如此。被拆穿之后,孩子也会出现变化,这个变化是,他产生一种反省的情绪,反省自己欺骗了信任自己的父母,反省自己做错了事。
如果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以怀疑的口气问:
“钥匙圈是不是你偷的?”
虽然揭穿了孩子的谎言,但却不会有这些变化出现。也许孩子会想:“啧!下次要更高明一些才行。”
然后,激烈的复仇焰火燃烧了。
若考虑孩子的将来,被骗要比不被骗有效多了。虽然如此,我们不主张要一直被欺骗下去。这里要说的是,被骗不只有负面,亦有正面效果。
父母亲可以视此为一个学习机会,当同样问题再度发生,孩子再度说谎的时候知道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
“想不到,妈妈竟然又被你骗了,虽然妈妈很笨,但你也太狡猾了,以后要说实话!”
能够对孩子这么说的父母,已经有得满分的资格了。
所以,当你被孩子骗了,先不要发火,仔细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被孩子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