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3177800000051

第51章 十大思考(24)

学校的任何一位管理者都要立足于做领军人物,努力去“领跑”,都要立足于引领师生前进,而不是驱赶师生前进,都要立足于“跟我来”,而不是“给我上”,都要立足于激发教师的热情,看到不拘一格的创造性成果,同时,要注意发挥领导集体的智慧作用。学校领导都要做到,以爱育爱,以心换心,以会教会,以学论教,以参与求体验。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校领导既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这里特别要强调专业引领)、行为的示范者,同时又要注意张扬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不要把个性当成缺点。不要以为不符合“我”思想的就是错误的。

在管理上,研究和实施科学管理,必须明确管理出效益;在业务上,要尽可能站在学术指导而不是行政指导的角度,和教师一起研究和探讨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把学校领导好,意味着要精通教育学,并使这门学科成为科学地领导教育和教养以及组织全校师生活动的基础;意味着要成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能手,要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

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在学校里要无论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都要体现道德文章、人文价值。企业追求利润,是物质的东西,而学校培养人,是为了人的发展。学校是一个共同体,充满了友情,强调感情,而不像企业那样为了追求利润。

教育,既是事业,也是人生。要真正理解教育,就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付出,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4)高水平。一个是客观方面的水平,如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一个是主观方面的水平。五中的教师,从首次配备看,基本估价是学历文化层次高、年龄轻、工作积极性高。而且随着回县本科毕业生的逐年增多,教师补充不成问题。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正确的领导,可以改变客观现实,可以变弱为强,甚至于可以变劣勢为优势;反之,如果领导不好,也有可能出问题。所以,新学校虽有优势可言,更有问题如山。只有运作得当,才会出现高水平,运作不当,人仰马翻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五中的生源目前比较好,虽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没有明显的劣势,剩下就看大家的努力了,也就是凭本事。谁的本事大,谁就是优胜者,谁的本事小,谁就是失败者。硬件方面不算好,这是最大的问题,当然要想办法改善,主要靠运作。目前可采用的办法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用别人的钱办事,办没有钱办的事,不能等到有了钱再办事。”

(5)高速度。五中是新学校,没有旧的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只要大家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明确各自的任务、方向和自标,能够切实不断地互相学习,吸取百家之长,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心往广处想,劲往一处使,发展的高速度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6)高质量。要做到高质量,必须要认真研究教学手段和方法,着力改善教学环境,及早采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坚决不要闭门造车的思想。同时,要经常研究竞争对手。因为,高质量首先取决于在县域内学校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先权,然后,再向市内,省内的目标奋斗。高质量首先是教学质量、高考质量。因此,学科教学、应试能力训练很重要。高质量还取决于一定的办学策略,出奇招、出高招、出良策。质量问题事关重大,牵涉的因素很多,既不可能急于求成,也不可以任其自然。必须在每一天的工作、每一节课的教学、每一项举措的革新、每一次考试的研究中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提高。不能由于不急,而忽视了眼前的工作,也不能因为过急而弄巧成拙。

提高质量的办法很多,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研究精神至关重要。我们讲教科研兴校,教科研兴校的根本含义还是教学研究,即教研。学校只要兴起了研究之风,不但许多教学问题可以解决,而且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解决,甚至于新的创造也会随时产生。教研兴校还会凝聚人心,统一人心,净化人心,净化风气,形成积极的一致的目标指向,对各方面都有益。

教学研究是区别于兄弟学校、超越兄弟学校的惟一出路。

一些学校之所以在竞争中没有出类拔萃,盖没有超前的教学研究所致也。

二、制定规划,确立目标,统一思想,稳步发展

(一)发展规划

根据五中的占地面积、师资力量和生源前景,学校应在大视野、大眼光下制定规划。目前,全县上下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办好现有的学校上,五中作为新学校,更是关注的焦点,压力无疑是非常大的。学校一定要知难负重,艰苦创业。五中的规模应定为8000~10000名学生、120个以上班级、500多名教职工,即每年以10个左右的班级连续不断地扩大。学校除了教学楼、公寓楼、实验楼等必要的建筑外,应当建设体育艺术楼、图书阅览楼、行政办公楼、餐饮中心以及各种配套的设施设备、资料、资源中心等,同时还要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探索式学习的情景和资源,使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尽情发挥。当然,学校必须要十分珍惜和精心规划现有的面积,因为这个面积目前在会宁县是算大的,但是和全国比,算小的。现在全国新建高中大部分占地200—300亩,甚至于更多、还有多校区发展的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以本科生为主。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教师中应保证90%以上的本科生,也就是说每年增加40个左右的本科生,这在会于是可以办到的。

话虽这样说,随着高中学生高峰期的到来,全县高中教师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在引进教师上,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目前,会宁高中教师每年大约以14%左右的速度增加,即每年的需求量接近100人。全国平均的增长幅度1998—2003年分别为6.3%、7.8%、9.3%、11%、12.6%、13.2%,随着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的提高,高中阶段在校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普通高中教师数量紧张的矛盾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生源只是一块优质的原材料而已。学校的主要角色是培养人才的“加工广”,而不是优质原材料的“收购站”,检验学校的标准不是看谁夺取了多少“优质原材料”,而是看谁加工出了多少“优质产品”。“争夺”和“培养”两项,重点应放在“培养”上,尽管生源问题十分重要。

名人带名校,名校育名人。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甚至可以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教师队伍建设除了调配,还要注重学校本身的培养工作。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抓手。学校要大胆培养教师,学历不合格的,必须限期取得合格学历(全国普通高中教师平均的学历合格率2002%为72.9%,2003年为75.7%;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为0.9%),学历已经达标的要鼓励读在职研究生或硕士、博士课程,学校可以给教师适当的补助,让30%一40%甚至更高比例的教师读研究生课程,这是学校最有希望的出路。

五中的生源前景很好,虽然现在全县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开始减少,学生的高峰期逐渐向高年级推移,但离高中学生减少还很远,起码在10年以后,目前,初中毕业生还以每年2000—3000人的速度增加,生源很多,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质量。第一,争取和一二中一起统一招生,千方百计获取最大的优质生源。第二,通过显示优势、竞争或采取其他各种办法,动员和吸引优质生源。千万注意防止模仿别人而导致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

要积极参与和鼓励竞争。竞争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作用,学校之间的竞争,既有科学管理的因素,又有师资力量等根本的因素;既有埋头实干、苦干、巧干的因素,又有舆论宣传和塑造的因素;既有自身努力的因素,又有政府、领导支持的因素等。学校要把竞争作为发展的主流思想。教师之间要竞争,学生之间要竞争,校际之间也要竞争。不要神秘老学校,也不要过于神秘老教师,要找准自己发展的途径。当然,如果不研究、不了解、不学习或者不完全认识现有学校和教师的实力,闭门造车,那就必然会产生神秘感,神秘感最大的害处是迷信别人,低估自己,提不起竞争的信心和勇气,而且还会导致进入甘于落后、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尴尬境地。要注意把竞争变成实实在在的一个可操作的思路、方案和措施。

要真正具有竞争性,必须要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竞争中的胜利者很少是步入后尘者。

竞争有综合竞争和核心竞争。一般地,综合竞争难度较大,也就是说,你要把一所学校在方方面面都办好乃至于有所超越,或者盯着人家的强项试图超越之,那是徒劳的,不大可能的,特别对于那些老学校。核心竞争是发挥自己某一方面优势的竞争,我认为,在会宁,站在学校自身的角度,一中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放在“名学生”上,即考入名牌大学学生的多少,当然还可以以别人没法模仿或不准模仿(知识产权保护)的其他某一方面作为核心竞争力。二中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放在本科上线人数上,以升学人数(当然包括重点大学)压倒其他学校,同样,还可以以别人没法模仿或不准模仿的其他某一方面作为核心竞争力。四中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放在文科上,在文科实力上,独占鳖头。这样做,有可能在全市、全省出名。这样,不仅学校摆脱了生源大战的怪圈,致力于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致力于内部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全县会形成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当然,许多学校以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服务和管理作为核心竞争力,也不乏是一种选择。五中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这还得有一个过程,学校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培育,有了明显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才会有路可走,学校的发展才能独树一帜,有可能领先。

不要把竞争看做是斗争和对立,不要把竞争看做是模仿,不要把竞争看做是压倒对方。竞争的核心是寻找自己的出路。竞争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竞争赢得发展权;经过一段调整适应,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即站住了脚,再经过进一步的发展,从竞争又回归成为合作,因为不合作,就会被第三者吃掉。所以,从大视野上看,必须要把握好十条铁律:合作是最好的竞争,竞争的最好结局是合作。

五十是在已有四所普通高中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他们艰苦创业的经历为五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五中是站在他们肩膀上的,因而五中没有理由落后。学校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按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的要求,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思路,把各方面的潜力都充分调动起来,争取得到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实现学校较快地发展。

(二)质量目标

概括地讲,办好一所学校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还要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中学办学的目标一般为: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要培养出优秀的教师,还要有雄厚的文化积淀,能出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理论,具体地说,五中的质量目标应定在:一届紧随,二届齐平,三届出头,四届超越,五届居首。

一届“紧随”,从第一届的生源情况看,同等的教学水平,只能出现“紧随”的效果,同时,首届教师还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但是,五中的教师有学历文化层次高、积极性高、求胜心切等优势,加上新的环境、思想文化等观念,“紧随”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二届“齐平”,生源仍然是大问题,甚至于有不以学校的意志为改变的可能性,但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无疑会逐渐提高,学校硬件建设也有可能改善,所以,二届“齐平”有困难,但不是不敢想。要做到“齐平”,领导和教师就要准备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于十几倍的努力、就要准备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三届“出头”,四届“超越”,五届“居首”,就是学校在六七年以后要崭露头角,也就是到了2010年前后在县上“十一·五”规划完成之日,五中的规模可望达到120~140个班,8000—10000名学生。学生总数上去了,即使教学水平不变,高考升学的总人数自然就会上去,升学的绝对人数在会宁的学校中排在前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规模决定着发展,规模本身就是优势、效益和知名度。

规模的扩大就是学校的成功之所在,骄傲之所在。

一般地,办好一所高中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五中一直处于良性发展之中,10年以后教育质量排在前列很有可能。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人才是世间最宝贵的资源,学校的发展取决于人才,人才问题是学校一切问题的核心。在同样的时间、条件下,不同的人干,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在当代,谁人都可以当教师,谁人都可以当校长,但不同的教师、校长其对学校的影响和发展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亦有之。我国近代以来,在大学中至今首推西南联大,而西南联大的特点,就是有大师而非有大楼,五中的发展既在于实实在在的苦干、实干和巧干,又在于拥有人才。人才是立校之本。五中的发展必然和校长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是因果关系。归根结底,人才,而且只有人才才是发展事业的根本力量。举一个例子,青海大学原来并不出名,李建保校长去了才两年,学校一下子变了样,专业由33个增加到43个,重点实验室由2个增加到7个,重点学科由6个增加7个,博士、硕士从3名、6名分别增加到9名、10名,高考第一自愿由30%增加到80%,科研经费由几百万元增加到1千万元,并且有了承担国家“863”项目的能力。两年投资8千万元,基础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农业科研楼、工科实验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6幢崭新的大楼拔地而起,这充分证明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学校要把人才工作摆在“重申之重”的位置,“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投入、超常规的举措来抓人才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另一个因素就是钱。如何确保经费的持续增长来支持学校的发展。目前,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大大增加以及学校融资运作空间的不断扩大等,这些就是学校的金矿。

(三)学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