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我的帕夫雷什之梦
3177800000032

第32章 十大思考(5)

1.培训的原则和方法。教育部明确规定,实验教师必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各地必须要做好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工作,而且继续教育要以新课程为核心内容,培训内容包括课改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和学科的课程标准等。教师培训难度比较大,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政策、精神等文字资料,一方面要组织教师学习和研究教材,集体备课,大家共同研究新教材的教法,一方面要开展大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边实践、边摸索、边探讨、边总结,一方面邀请有关专家来校现场指导,一方面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吸收先进实验区的做法。一个人只有出去,才会发现,即便他(她)再有想象力,他(她)自己的世界原来是如此之小。学校必须及时足量地为教师提供大量的信息,因为新课程还在实验中,有些地方还需要修改,各地也不断地有新策略、新做法、新政策出来,教师必须要能够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学校要注意在校内创造良好的课改氛围和环境,使教师都能够进入到课改的情景之中去,学校还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在大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课改氛围,为更好地实施课改创造好大环境。

2.培训的任务。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应当有一个计划安排。2003年秋季进入实验的小学一年级教师首先要得到培训,2004年秋季进入实验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教师首先要得到培训,而且还要跟踪培训2003年进入实验今年新到二年级的教师,也就是,随着实验年级的增多,既要重视新进入实验的教师的培训,又要跟踪培训已经到了高年级的教师。

培训工作还要预先及早确定实验教师,使他们在进入实验前就接受一定的培训。如2005年将要承担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课程教学任务的全县所有教师都要在明年秋季开学前接受至少一轮的培训,这些教师大约要1800人左右,在16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要完成至少一轮的培训,培训的任务是很重的。2007年秋季开学前要完成所有小学教师和所有初中教师的培训,否则就完不成“不培训,不上岗”的任务。高中教师要根据实验计划,进入实验的教师必须在上岗前至少接受一轮培训,最迟到2007年秋季全部高中一年级教师都要接受培训,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的所有高中教师都要接受培训,这也要六七百人,培训的任务也是很繁重的。

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硬任务,必须有计划、有次序地提前安排,直至7000名教师在2009年全部培训完毕。7000名教师一年(含2003年)培训完毕,每年需要培训的教师将达到1000人左右,平均每月约100人左右,如此看来,新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目前是全县教师教育的重头戏。

(四)政策研究

课改问题不光是确定实验学校、教师、班级、选用教材的事,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和制定政策。

我认为,2001年我县小学三年级都应开设英语课,即使别的课,暂时不进入新课程,英语课必须提前进入,因为英语教育关系到高考,课程衔接上问题最大,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幼儿园也应开设英语课,使幼儿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触英语,有利于天才儿童的早期发现、开发和培养。初中一年级2004应当全部进入新课程,而不是一部分进入,到2007年高中一年级全国进入新课程吋,就能接上新课程新版教材。

在教师培训上,首先应当培训英语教师,想办法把英语课开起来。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得把课程开齐。对实验学校的确定,也要认真研究,如果允许进入,最好全部进入,便于毕业考试制卷命题,要么分好片,定好点,以便形成示范、辐射和带动。在课程的开设上,全县不应有过大的区别,区别的重点可能在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广阔前景。“以校为本”的教研,要具备三大要素:一是教师要对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二是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三是专业支持,也就是说,有了同事间的互动与横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引领,尤其在当前教育大变革的时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则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现在要好好研究,过去一考就知,以“成绩论英雄”,现在小学取消考试,教学质量如何评价?同时,要研究符合会宁实际的考试与评价制度。我主张,在会宁首先试行取消小学毕业考试中的综合科考试,小学低年级(三年级以下)取消考试实行等级制,不要叫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死记硬背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有些知识不需要考试,因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会逐渐自然掌握的。实际一点说,我们的教育从儿童入学开始,都应当围绕高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行,因此,小学阶段学生智力的开发最为重要,综合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四、新时期学校的理想境界

(一)突出人文性是当代学校建设发展的特点之一

近十几年来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特别重视,教育投入越来越大,学校的硬件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楼房高了,院子大了,学校的个性反而没有了,进了学校门给人突出的印象就是楼高院大,学生上课的条件改善了,却很难感受它的高雅、深刻与博大,很难感受到学校的书香气息和知识氛围,很难看到琅琅书声与林阴间飘荡的鸟语花香相得益彰的惬意场面。我们呼吁,学校建设要为更好地实施教育活动着想。教者,给学生以生活和生存的本领也;育者,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学校突出教育含义应当是最高的追求,而不是单纯地解决校舍危房问题。因而,学校建设既要重视校舍建设,又要重视学校的功能区建设(如运动区、操场、生活区、教学区、实验区、文化广场等);既要重视学校的园林化建设,更要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如名人塑像、文化价值和文化含量较高的人文建筑等;既要重视绿化美化建设,更要重视文化熏陶与感染的政治、精神文明建设,使学校建设不仅满足教育的必要条件,同时满足充分条件,力争达到一种突出教与育的崇高的人文境界。

(二)突出文化盲人

素质教育主张人要全面发展,但是课程教育无论怎样改革或改进,都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的需要,最好的补充办、法就是增加文化育人的成分,也就是突出思想文化氛围,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文化育人到底应该以什么为标准?还需要讨论。文化育人不可能千校一面,那么如何走出一条既能解决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科教育起到补充作用,又使学校具有个性特色的路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解决。

校长是文化育人的设计者,校长本身就要在两种文化中生存利工作:一种是重心在于文字和思想的智力文化;另一种是重心在、于工作和人的管理文化。校长要不断地创造文化育人的精神的和”物质的“产品”。

文化品位是一所学校整个办学品位的丁个亮点,换句话说,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必须要重视这些教育有利因素与学校发展的活的力量;必须要有文化立校的意识。现在的学校给人的影响就是一个师生紧张学习、忙忙碌碌上课、考试、评比成绩和分数的地方,好像在非常机械地重复进行着那些谁人都懂得、谁人都知道的单调的有限的活动。教育就是给学生上课、帮学生做题、教学生考试,变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似乎缺少了文化,即在最能体现文化的地方,变得最缺少文化了,这是很可悲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将它已有的好的理念、精神、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下去,而是一届一届都在被动地发展着学校,都在推翻前任做法中向前走,结果即使百年老校也总是在一个水平上重复,除了建筑物多了,文化的、理念的、精神的东西没有增多,很难找到历史的积累和积淀,这能叫名校吗?这能叫发展吗?

(三)名师名生是现代名校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学校有几个方面的矛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一个是农村教育既要面向农村,又要给大学输送大量的学生;一个是既要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又要学生在卷面考试中取得高分;一个是既要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学生在学科竞赛和课程学习上名列前茅;一个是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尖子学生,等等。但是,有一条,名校必须要有名师名生,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江苏南通市(县级市)****中学是全国名校,光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就占江苏全省的10%,2003年一个班考取北大、清华的就有20人,在国际学科竞赛上,从1995年至2003年已获得8金2银10块奖牌。教师也一样,我们要从教师越苦越忙越满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要在培养优秀学生的同时,千方百计培养一批优秀教师,那就意味着不能要求教师一味地在教室里或书本中不出来,一天到晚跟着学生转,而要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进步,要帮助他们成才。没有名教师名学生,学校永远不可能有名。

(四)现代化、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学校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室都要装上上网设备,装上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等,教师要能够随时从网上查找资料,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一所学校要整个地处在信息前沿的优良环境中,那种埋头苦干,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的观念应当改变了。

(五)校长的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水平

现在的名校长文化功底都相当深厚,思想敏锐、前卫,具有很強的创造性,说起办学思想来总是一套一套的。敢于打破常规,与众不同,效果明显,阔步向前。由此可见,校长不仅应当是一个教育家,更应当成为一个思想家;不但专业精神、专业水平突出,文化功底也非同一般;不但是胸有成竹的人,更是一个入时入境不断创新的人;不仅是一个能真抓实干的人,更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不仅水平、风格独特鲜明,更是一个能够引领学校迅速发展、师生共同向前的人。

我不完全赞称什么“学者型”、“专家型”、“事业型”等说法的校长,我主张校长应当是一个教育家,教师是学科教学专家、著名教师或某学科教学领域的大师。

(六)教科研兴校将成为新时期学校工作的亮点

新课程的实施,新观念的确立,新手段的使用,新教师的不断出现,使新时期学校工作更加突出了教科研兴校的地位。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研究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与教育教学对象、教育教学手段的过程,它需要一个支持探索、鼓励创新、你追我赶的学术氛围,教科研兴校作为一种学校发展的理念与策略,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本质是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需要科研”这一关键,因而最优教育教学方法形成的基本氛围是教科研兴校。教科研兴校是指通过广大教师的科学研究,尤其是教学研究,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三位一体的目标。

二、论学校经营管理

所谓经营,就是指运用市场手段,将一所学校中可以用来经营的存量包括师资力量等要素和其他发展要素,或学校整体推向市场,进行资源的重新组合、构建和优化配置,从中获取一定的效益和发展资本,再返回来按照市场规则和成本核算意识,开辟领域,以校营校,以教营教,不断地扩大、发展壮大。经营学校,可使学校的一部分资源或“资产”由“产品”变为“商品”,曲事业变成产业,形成增殖性循环发展。经营学校,主要指经营学校的产业,也包括其他资源或增生新的产业,以发展学校?学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但办学校总得投入,学校的发展单靠政府投入远远不够,还要靠自已经营增收,以形成不断增值的局面,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建设的需要。不要说硬件,单就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经费,如引进人才、培训培养等。所以,“经营”二字不回避产业性发展、扩大规模和增加收入。

经营学校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校的资源或资本,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壮大发展,从而达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有机放大和迅速发展。

经营学校,学校是核心,政府、社会、家庭力量是基础。教育资源包括人才、政策、动力、投入等,提高教育质量是目标,学校较强的吸纳辐射能力、扩大规模和提高社会效益是结果。

如何经营学校。第一,以人为本,搞好规划。学校的规划要高起点,精心设计,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以体现学校与学校、人与自然、人才与经济、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有序发展,体现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教育内涵,把学校发展与社会市场、地方教育、人才需求和经济发展诸方面有机统一起来。第二,要激活资源,高效经营。主要是办学思想要新颖,硬件建设要一流,制度改革要大胆,用人机制要灵活,培养师资要高标准,教法学法要创新,办学思想要超前,所培养的学生要受到社会的欢迎,要有较高的升学率等。

一、学校经营的理念

教育的发展已经迫使人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利用经营的手段办好学校。由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学校办学体制、办学方式也呈现多元化。除了政府办学外,还有民办学校、集体办学、联合办学、合作办学、委托办学、私人办学、企业办学、外资办学、集团办学等。如集团办学就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由此而拥有了可以扩张的自由,学校之间共有自己集团的文化特色与理念,学校之间优势互补,集团总部站在大视野的高度,充分了解办学的各种要素及其需求和发展动力等,针对性的予以补充、协调和调整调度、这样办学的视野就开阔了,跳出了具体办学的圈子,办学的竞争性无疑大大增强,等同于企业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品牌优势,不但学校依托品牌而发展,而且是一种良性循环式的发展,这些都是办学经营理念的最好实践。

二、学校的独立性是学校经营理念产生的根源